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生了什么?脓毒血症怎么就凝血平衡了?
【既往史】
高血压,血脂高,近半月免疫低下,否认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临床诊断】
1、脓毒症 2、急性肝功能不全黄疸原因待查 3、肾功能不全 4、高血压病 5、高血脂
【诊疗经过】
19日:患者入院检查,相关指标提示有严重感染,肝功能异常,给予护肝、抗感染、抑酸、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行血液净化CRRT等;
20日:患者APTT142.3S。临床申请血小板,血液净化抗凝方案调整;
21日:患者精神较前好转,但仍少尿,各项生化指标较前降低。仍行CRRT治疗,申请血小板,补充白蛋白,继续给予护肝、抗感染、抑酸、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22日:继续行透析治疗,治疗不变;
23日-25日:患者肌酐仍较高,无尿,继续行CRRT治疗,继续给予护肝、抗感染、抑酸、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26日:凝血功能、电解质、肝功能均较前明显好转,肾功能仍较差,转入肾内科。继续抗感染、护肾、护肝、规律血液透析等对症支持治疗。
患者入院期间临床检验结果情况
日期
PT
PT-INR
TT
FIB
APTT
20170619
17.4
1.52
30.8
1.93
44.3
20170620
13.5
1.17
不凝
2.71
142.3
20日凝血标本可能护士直接从导管抽血,导致标本肝素污染
6月19日患者入院,入院诊断为脓毒症及急性肝功能,肾功能不全。
PT,TT,APTT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延长,可能原因为肝功能损害导致的相关凝血因子等无法合成相关。另外,PLT下降及DD,FDP升高(纤溶亢进),结合ALT/AST,PCT升高等指标,此患者可能为严重肝病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且合并脓毒症,极有可能是DIC患者或发展为DIC 。
肝功能受损,导致出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异常!
脓毒症(炎性因子风暴)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注:非恶性血液病:每日计分1 次,≥7 分时可诊断为DIC;恶性血液病:临床表现第一项不参与评分,每日计分1 次,≥6 分时可诊断为DIC。PT:凝血酶原时间;APTT:部分激活的凝血活酶时间
患者入院时,日本JMHW和2017中国CDSS 积分系统诊断为DIC!
为什么临床投诉在“没有”采取抗凝治疗情况下患者凝血状况会恢复呢?
19日起,病人连续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液净化治疗,而此治疗过程中使用了500/1000unit低分子肝素。并行护肝及抗感染治疗。
CRRT中LMWH的使用抑制了凝血酶的产生和活性!!!
早期炎性反应可以激活凝血系统,启动凝血级联反应,同时生理性纤溶途径被抑制,导致微循环障碍,组织缺血缺氧,出现器官功能障碍。
肝脏不仅是机体内多种凝血、抗凝组分和纤溶因子的合成场所, 同时也是灭活各种活化的凝血因子和纤溶激活物的主要器官, 其对维持机体的出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动态平衡起到重要作用!脓毒症时凝血功能障碍与炎性反应相互影响又密切联系,炎性反应和凝血系统改变与疾病的严重度和病死率密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贯穿于脓毒症的整个病理过程,是脓毒症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键因素。
ALT,AST指标随着治疗进程逐渐下降,提示肝功能逐渐恢复好转。
PCT也随着抗感染治疗逐渐下降,表明体内炎性状况有所缓解。
肝功能恢复正常,炎性因子的降低使得凝血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从结果趋势分析,凝血常规项目结果都在正常参考区间内且变化不明显,不能反馈体内凝血状态!
20日,血栓六项指标都偏高,提示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均被启动,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并且血管内皮细胞受到炎性因子攻击而受损严重。20日-22日血栓四项随着肝功能恢复,炎性因子逐渐去除及低分子肝素治疗后,均有所下降,提示患者内皮细胞受损恢复中且血液高凝状态缓解,治疗有效。19日到26日,FDP和DD逐渐下降,提示纤溶亢进缓解,治疗有效。
患者从19日行CRRT治疗,CRRT初及CRRT4h后都使用500unit低分子肝素抗凝处理。20日-22日TAT指标从最初的22.9下降到6.3,PIC指标从3.01下降到1.4,t-PAIC从46.1下降到14.4,表明机体高凝状态有所缓解,抗凝有效。建议继续监测TAT,PIC,t-PAIC,防止凝血系统的过度活化及纤溶系统的亢进。
内皮细胞在炎性因子诱导下可表达TM,tPAIC,vWF等因子,而这些因子的表达也间接反应内皮细胞的损伤。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20日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TM和tPAIC随着炎性因子的降低而下降,成正相关性。表明临床抗炎有效,并且提示内皮细胞损伤有所恢复。
此脓毒症患者可能伴DIC。DIC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众多疾病复杂病理过程中的中间环节。DIC的发病机制虽然复杂,但始终是以机体凝血系统活化为始动因素,从而引发凝血因子的消耗以及纤溶系统活化等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基于机体凝血系统广泛活化作为DIC的始动环节,早期监测凝血酶的生成,阻止凝血过度活化、重建凝血-抗凝平衡、中断DIC病理过程是防止DIC发生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参考资料:
1.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国际处理指南(2016 版)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急慢性肝功能衰竭,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药物中毒CRRT抗凝治疗病例分享
CRRT的处方:优化治疗的途径
【DX-10】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脓毒症患者CRRT治疗预后的影响
急性脓毒症性凝血病
【专题笔谈】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紊乱的评价与思考
重症肺炎和脓毒症血抗凝治疗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