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严仍江:从新课标中“社会”一词的增加看语文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打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为“新课标”),我们发现开篇的两句话较之于2011年版多了一个“社会”,其表述与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保持一致。新课标中“社会”一词的增加非常必要,并非可有可无。

“语言文字”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性概念,其内涵和外延的界定是制定课标的基准,关乎整个语文课程的落实和推进,差之毫厘,课标和课程就会谬以千里。“社会”一词的增加,不仅使语意表达更为准确,更突出和强调了“语言文字”的社会性。语言文字存在于人类社会中,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为人类社会服务的。它起源于社会生活,伴随着社会生活,并随着社会生活一同发展。语言文字的学习与使用离不开社会生活,我们学习语言文字的目的也是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因而,语文教学必须植根于、置身于社会生活,这正如学习游泳不能离开水一样。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程不太重视语言的社会性,教学实践倾向于就教材教语文,联系社会严重不足,就如站于岸边学游泳—— 讲得多,而联系实际生活的感受与体验、理解与积累、梳理与运用少,造成语文学习的现实效果不佳,对于人生的长远作用则更小。常见有些人学了十几年语文,可进入社会,还是不能满足言语交际和文字表达的正常需要。新课标强调语言文字的社会性,旨在为面向“社会生活”构建开放的语文课程定基础。由此,我们就易于理解新课标在理念与要求、内容与结构等诸多方面的安排、要求与阐释,进而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

正因为语言文字具有社会性,所以新课标确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了满足现代社会交际需要,我们需要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当今社会,改革开放的深化与扩大、交通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汉语言文字的国际化等,扩大了人们的交际面,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增加了人们的交际频次,所以我们要学习使用并推广普通话和汉字。社会生活涉及方方面面,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紧密联系,并总是以综合的面貌呈现,语言文字担负着信息传输和交际沟通的任务,因此语文课程天然具备综合性和实践性。语言文字本身没有思想意识的倾向性,但其形成的文字作品或生成的口头内容在社会交际中是带有倾向性的,语文课程因此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

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所以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中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以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以生活为基础,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关注数字时代语言生活的新发展,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注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思维过程、审美情趣和价值立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加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这些建议实际都指向语言文字的“社会性”。

新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进一步提出: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文化自信;发展交流、合作、探究等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领悟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初步学会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感想……总目标又在学段目标中进行了细化,如在“表达与交流”方面,随着学段提高,要求也在逐步提高:第一学段提出,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他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第二学段提出,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生活,观察周围世界,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第三学段提出,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等。不难看出,这样的要求和安排内在的根据是语言文字的“社会性”。

新课标在“课程内容”中提出: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根据学习主题,确定一个个学习任务,围绕每个任务设计语文系列实践活动,同时将这些活动置于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中。这些学习任务群,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无论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还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都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因此,新课标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提示上,围绕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来展开,根据学生成长与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来规定学习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原则、实施策略与方法,如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提出的“跨学科学习”,在第一学段安排围绕爱图书、爱文具、爱学习等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在班级、学校或家里养护绿植或小动物,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观察和记录;参与学校、社区举办的节日和风俗活动,感受和学习生活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据此,新课标提出了系列的教学策略和具体方法:要增强跨学科学习的计划性和目标意识,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增强跨学科学习的综合性和开放性,评价要关注学生活动表现和学习成果。学习任务群的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特点及要求,实际是要求语文课程要还原语言文字的“社会性”。

新课标不同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中的内容表述,均尊重和体现了语言文字的社会性和由此而来的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而新课标所强调的语言文字的社会性,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都有较好的体现。

总之,关注新课标中“社会”一词的增加,并全面深入思考这一变化,有利于引导我们认识、重视、尊重语言文字的这一重要社会属性,并在社会生活、语言实践中去认识语文课程,实施语文教学;有利于深化我们对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这一基本特点的认识,进而增强语文课程的情境性、综合性、实践性;有利于我们对新课标的理解,正确把握其文本前后的联系,特别是加深对课标中新增或变化内容的认识。

严仍江,安徽省特级教师、六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

END


▍来《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23年第6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老教师读新课标:谈“课程性质”
11组关键词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2014.8)
语文课程应该教什么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