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zhāng——创制长弓得来的姓(五~八)

五、郡望

张氏繁衍昌盛,人丁兴旺,支脉众多,在全国许多地方发展成为名门望族。北宋时的《广韵》说张氏“出清河、南阳、吴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阳、犍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十四望”。《张氏谱图》则云“有四十三望”,除《广韵》所列者外,还有太原、修武、上谷、荥阳、平原、京兆、河东、始兴、冯翊、魏郡、郑州等地。张氏在中国氏氏中是郡望最多的氏氏,这说明张氏在全国分布非常广泛。清河郡:西汉置,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县东南);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县(后改名清河县,今山东临清县东北);三国魏复为郡;西晋又改为国;北魏又复为郡;北齐移治武城县(今清河县西北,隋改名清河县,唐移今址);隋开皇初废,大业及唐天宝、乾元间又改贝州为清河郡。南阳郡:战国时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置,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市),西晋改为国,南朝宋复为郡,隋开皇初废,大业年间及唐代天宝、至德时,又改邓州为南阳郡,治所在穰县(今河南邓州市)。吴郡:楚、汉间置,汉武帝后废;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复置,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改为吴州,大宝元年(550年)复为吴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大业初又改吴州为吴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名苏州,天宝元年(742年)复为吴郡,乾元元年(758年)仍名苏州。安定郡: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置,治所在高平县(今宁夏固原县);东汉移治临泾县(今甘肃镇原县东南);西晋移治安定县(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大业三年(607年)复置;唐初改为泾州,天宝元年(742年)复改安定郡,至德元年(756年)又改名保定郡。敦煌郡: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治所在敦煌县(今甘肃敦煌县西);北魏改为敦煌镇,后复改郡;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大业三年(607年)复置;唐武德五年(622年)改置西沙州,贞观七年(633年)又改沙州,天宝元年(742年)仍改敦煌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沙州。武威郡: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置,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武威县);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大业三年(607年)复置;唐武德初改置凉州,天宝元年(742年)复改为武威郡,乾元元年(758年)仍改为凉州。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226年改涿郡置,治所在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西晋改为国,北魏复为郡,隋开皇初废。犍为郡:西汉建元六年(前135年)置,治所在僰道县(今四川宜宾市西南),昭帝时移治武阳县(今四川彭山县东);南朝齐复移治僰道县,梁废;隋大业初又改戎州为犍为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改为戎州。沛国:东汉改沛郡置,治所在相县(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三国魏移治沛县(今属江苏);西晋还旧治,后复为郡。梁国:西汉高帝五年(前202年)改秦之砀郡置,治所在睢阳县(今河南商丘县南);三国魏改置梁郡;晋改梁国;南朝宋改梁郡,移治下邑县(今安徽砀山县)。中山郡:西汉高祖置,治所在卢奴县(今河北省定县),景帝时改为国,十六国后燕慕容垂定都于此,改为中山尹,北魏改为郡,隋开皇初废。汲郡:西晋泰始二年(266年)置,治所在汲县(今河南卫辉西南),后废;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复置,后移治枋头城(今河南淇县东南);隋开皇初废,大业初复改卫州为汲郡,移治卫县(今河南淇县东);唐武德初仍改为卫州,贞观元年(627年)移治汲县(今河南卫辉),天宝初改为汲郡,乾元初复为卫州。河内郡:西汉高帝二年(前205年)置,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西晋移治野王县(今河南沁阳县);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大业初复置;唐武德初改为怀州,天宝初复改为河内郡,乾元初改为怀州。高平郡:西晋泰始元年(公元265年),改山阳郡为高平郡,治所在昌邑县(今山东省巨野县南),南朝宋移治高平县(今山东邹平西南),北齐移治任城县(今山东济宁市南),隋开皇初废。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置,治所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西南古城营西古城,北齐河清四年移治古城营东)。西汉文帝改为国,不久复为郡。西晋改为国。北魏复为郡。隋开皇三年(583年)改为并州,大业三年(607年)复为太原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又改为并州。修武郡:北周分汲郡地置,治所在南修武县(今河南获嘉县)。隋开皇初废。上谷郡:隋大业初改易州置,治所在易县(今属河北);唐武德四年(621年)改为易州,天宝元年(742年)复改为上谷郡,乾元元年(758年)废为易州。荥阳郡,三国魏正始三年(242年)分河南郡置,治所在荥阳县(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寻废。西晋泰始二年(266年)复置。北魏太和中移治今荥阳市地。北齐改名成皋郡。平原郡:西汉置,治所在平原县(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东汉永宁元年(120年)改为国,后复为郡,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年)又改为国,七年(226年)复为郡,西晋改为国,南朝宋复为郡,北魏废。京兆郡:三国魏以京兆尹改置,治所在长安县(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北魏移治霸城县(今西安市东北),北周还治长安县,复为京兆尹,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大业三年(607年)复置,改治长安县及大兴县(今西安市),唐武德元年(618年)改置雍州。河东郡:秦置,治所在安邑县(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北魏移治蒲坂县(今永济县西南蒲州镇)。隋开皇初废,大业三年(607年)废蒲州复置河东郡,治所在河东县(今永济县西南蒲州镇)。唐武德元年(618年)又废,天宝元年(742年)又改蒲州为河东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为蒲州。始兴郡: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年)置,治所在曲江县(今广东韶关市东南莲花岭下);南朝宋泰豫元年(472年)改为广兴郡,齐复名始兴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唐天宝元年(742年)又改韶州置,治所在曲江县(今广东韶关市西武水西),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为韶州。冯翊郡:三国魏以左冯翊改置,治所在临晋县(今陕西大荔县);北魏移治高陆县(今陕西高陵县),后废;隋大业三年(607年)复置;唐武德元年(618年)改置同州,天宝元年(742年)复为冯翊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置同州。魏郡:西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置,治所在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移治安阳县(今河南安阳市);隋开皇初废,大业初复置;唐武德初改名相州。郑州:隋开皇元年(581年)改荥州置,治所在成皋县(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唐贞观七年(633年)移治管城县(今河南郑州市)天宝初改置荥阳郡,乾元初复置郑州;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废,元丰八年(1085年)复置;1913年废州为县。

六、堂号

张氏的堂号主要有百忍堂、金鉴堂、清河堂、孝友堂、亲睦堂、冠英堂、燕贻堂、敦睦堂、宗岳堂、敬谊堂、源流堂等。

百忍堂:唐代寿张人张公艺,九世同居,远近闻名。唐高宗封泰山后,亲自到他家,询问保守家业、和睦同族的大道理。公艺书“忍”字百余以进,受到高宗的称赞,于是,其族人便以“百忍”为堂号。

金鉴堂:唐朝开元年间,群臣多献珍奇宝物为唐玄宗祝寿,唯张九龄呈献《千秋金鉴录》5卷,详述古今兴亡之道,受到唐玄宗的嘉奖及赐书褒扬,其族人引以为荣,于是便以“金鉴”为堂号。

清河堂:系以著名郡望为堂号。

七、堂联

西都十策,金鉴千秋。

——上联说北宋初曹州冤句人张齐贤,字师亮,少年时孤贫而勤学,有远大志向。宋太祖到西都洛阳时,他以布衣身份上十策,太祖认为他有宰相之才。太宗时中进士,历官大理评事、左拾遗、江南西路转运使、代州知州、吏部侍郎、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下联说唐代大臣、诗人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长安年间进士,任右拾遗,迁左补阙。当时吏部考试选拔人才与应举者,常由他和赵冬曦评定等第,时称平允。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张不循资格用人,设十道采访使。玄宗怠于政治,他常评论得失。开元二十四年为李林甫所谮,罢相。其《感遇诗》十二首即作于贬谪之后,抒怀感事,以格调刚健著称。有《曲江集》、《千秋金鉴录》等。

烟波徒钓,横渠理学。

——上联说唐代诗人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婺州(治今浙江金华)人。年十六举明经。肃宗时待诏翰林,后隐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徒。善歌词,能书画、击鼓、吹笛。作品多写闲散生活。其词今存五首,《渔父》词描写季节景物,鲜明生动,为早期文人词中较著名的作品。有《玄真子》。下联说北宋哲学家张载,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曾任崇文院校书等职。后讲学关中,故其学派被称为“关学”。提出“太虚即气”的学说,肯定“气”是充塞宇宙的实体,由于“气”的聚散变化,形成各种事物现象。批判佛、道两家关于“空”、“无”的观点。猜测到事物对立而统一的某些原理。他的哲学中的唯物主义部分,对明清之际王夫之有很大影响,并为其所继承和发展。他在认识论上主张“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在人性学说上提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对立的命题;在教育思想上强调“学以变化气质”。著作有《正蒙》、《经学理窟》、《易说》等,编入《张子全书》中。

渔阳惠政,江左清才。

——上联说东汉宛人张堪,字君游,少年时被称为“圣童”。光武初年拜郎中,后任渔阳太守,捕击奸猾,劝课农桑,深受百氏爱戴。下联说西晋文学家张翰,字季鹰,吴郡人,有清才,善写文章,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齐王司马囧执政时,被任为大司马东曹掾。知冏将败,又因秋风起,思念故乡菰菜、莼羹、鲈鱼脍,便辞职离开洛阳返吴。不久冏果被杀。

紫光烛剑,黄石授书。

——上联说西晋大臣、文学家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晋初任中书令、散骑常侍,排除异议,力劝武帝定灭吴之计。统一后出为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统治。惠帝时,历任侍中、中书监、司空。诗作委婉艳丽,也有感慨忧时之作,另著有《博物志》。据说晋武帝时,斗、牛(星座名)间常有紫气,张华曾问通纬象的雷焕,雷焕说:“宝剑之气冲到天上了。”又说在丰城县。后来,果然掘得龙泉、太阿二剑。下联说西汉初大臣张良,字子房,传为城父(今河南郏县东)人。祖与父相继为韩昭侯、宣惠王等五世之相,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未中。传说他逃亡至下邳(今江苏睢宁北)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重要谋士,汉朝建立,封留侯。

八、族谱

张氏的家乘、谱牒,记录了张氏各分支的世代系统、人物传记、迁徙居住、婚姻嫁娶、子孙繁衍和与此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不失为研究家族史、社会史的重要原始资料。有资料显示,现存张氏最早的族谱,是唐朝人张太素的《敦煌张氏家传》20卷。此后,又有《曲江张氏家谱》一卷,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张浚等人修纂的《张氏统宗世谱》18卷,后来又扩展到2l卷,并附有《文献》l1卷,卷帙极为丰富。这部谱书将当时全国各地张氏家族的有关情况全部收入,书中还附有《张氏古今迁居地理图》17幅。这是张氏的一部极为重要的谱书。民国时期,张氏聚族修续家谱之风方兴未艾,建国后一些地方也有续修家谱的情况。

现在图书馆收藏和目录书著录的张氏谱书有100多种。《中国家谱目录》一书收录张氏家谱114种,计949册。限于篇幅,这里无法一一介绍。这些张氏谱书,如果按地区分,以江苏省最多,达25种;其次是湖南省,有18种;再次是山西和浙江两省,各有12种。此外,湖北省有8种,山东省有6种,河北、安徽、福建、四川4省各有5种,广西、甘肃、宁夏三省、区各有2种,河南省有1种。不分地区的有4种。如果从支派族望上看,清河张氏的家谱最多,达十余种;其次是湘谭张氏,有6种。定阳、南张、姚江、余姚、中湘、湘乡等地张氏,各有3种;浙江、安丘、南皮张氏,各有2种;其他地区张氏支派,多为 1种。

这些张氏谱书,名称各异,有家谱、宗谱、族谱、世谱、世系谱、会通谱、房谱、支谱、草谱、通谱、谱书、纪略、家乘、世系、先芬录等。名称中往往还包含具体郡望、门派或者先祖号谥,以及郡、县、乡名,以与别的谱书相区别。有的名称中还加有“续修”、“三修”、“四修”等字样。各谱尽管文字繁简不一,记述范围有别,但内容却大体相同,一般包括序言、凡例、家族世系、家族法规、先祖行状和家族文献等。其中家族世系是家谱的中心内容。关于家族世系的记述,既要注重上下垂直关系,使源流承递清楚;又要注重左右横向关系,详列人物事迹。世系不仅要记载本宗族的人物名谓,而且还多通过派语来说明人物的宗派和辈分。例如,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张氏宗族的《宗规》中就有“族派字目”。

(未完待续)。

   (本文作者 谢钧祥 河南省中原姓氏文化研究所所长,香港《大公报》特聘资深姓氏专家,河南省海外交流协会副会长,河南省旅游学会副会长,福建省董仲舒杨震学术研究会高级顾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
山西县名水义考
士信归唐
【陕西渭南古代古称叫什么名字】陕西渭南古今地名对照表
历代设州情况汇总
卷第三十九◎陇石道上▲秦州渭州武州兰州河州鄯州廓州岷州洮州叠州芳州宕州临州临州秦州,天水。中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