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泰国古代历史(第一篇)

第一节   古代部分

泰国历史有很多空白,没有一部具有权威性的泰族古代史,泰国的历史一般都从以素可泰石碑提供的资料为主线的素可泰王朝开始编写。据考古和国内外史籍记载,十三世纪泰族人建立素可泰王朝以前,在现今泰国这片土地上已有其他民族与泰族共同在此活动、生息。

公元三世纪,孟人在泰国中部湄南河盆地建立了两个国家,中国史籍称之为林阳和金邻。从记载看,林阳的领土在当今泰国的西南部,并伸展到缅甸西部,首府在今泰国的莲边。金邻位于林阳东边的湄南河流域地区,首府在今泰国的佛统。在南部沿海地区,孟人还建立了盘盘、赤土等国家,盘盘国大约位于今泰国佛丕、华欣一带,赤土国位于今泰国南部的宋卡、北大年一带。

公元六世纪以后,孟人在湄南河下游建立了堕罗钵底国,中国史籍称之为投和、堕和罗国。堕罗钵底国以今日的那空巴统府为中心,东至孔敬府,西至北碧府,南至叻武里府,北至猜纳府。到七世纪初,堕罗钵底国已经成为湄南河下游地区的重要国家。堕罗钵底国的最高统治者是国王,国王以下设有朝请诸将军,协助国王总理朝政,此外还有参军、功曹、主簿、赞府等官,主管国家事务。地方分设州、郡、县三级行政区。由于堕罗钵底国土地肥沃、地处当时的国际交通要道,因而农业和商业都比较发达。十世纪时,随着柬埔寨吴哥王朝的强盛,堕罗钵底国被吴哥王朝征服,成为其属地。

公元七世纪下半叶,在现今泰国北部还有一个孟人统治的国家,叫哈里奔猜国,该国以今日的南奔为中心,其疆域和人口都不及堕罗钵底国。十世纪前后,在现今泰国北部出现了第一个泰人国家兰那王国,十三世纪末,兰那王国灭掉了哈里奔猜国。

一、素可泰王朝时期

公元十一、十二世纪时,泰国地区仍处在部族、部落国家割据分立的状态之中,北部有以泰族为主体的清盛国、帕耀国和以孟族为主体的哈利奔猜国,中部有以罗斛族为主体的罗斛国和以泰族为主体的差良国,这些部落国家当时都隶属于柬埔寨的吴哥王国。公元十三世纪初,素可泰城也处于吴哥王国的统治之下,而此时的吴哥王国国势渐渐衰落,公元1238年,原隶属于吴哥王国的泰族首领邦克朗刀联合另一位泰族首领帕孟,脱离吴哥王国,攻克了素可泰城,建立了以泰族为主体的素可泰王国,邦克朗刀为第一任国王,尊号“室利·鹰沙罗铁”。素可泰王国是泰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国家,我国元代以后的史籍将素可泰王国称之为暹国。

素可泰王国在建立初期,仅拥有素可泰城及其附近很少的领土,但很快便向四周扩张,到第三任国王兰甘亨(1275——1317年)统治期间,素可泰王国已成为中南半岛上的一个强国,其领土包括今泰国中部的大部分地区,北达老挝的琅勃拉邦,南抵马来半岛北部,西至今日缅甸东南的丹那沙林地区,东到今日老挝万象地区。

兰甘亨国王在位期间,不仅把素可泰王国建成了一个军事强国,而且在政治、外交、经济和文化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政治方面,他创立了一整套军政合一的政治制度,规定国内成年男子皆为士兵,各地贵族首领既是地方的行政长官,又是地方武装部队的统领。国王是最高军事统帅,以下设万夫长、千夫长、百夫长、棚目等级别。和平时期,人民各自从事生产,遇有战事,成年男子便组成军队,各地方行政长官统领各地军队,听候国王的调遣。兰甘亨国王实行原始民主政治,规定任何人都可觐见国王,对愿意来归顺和效力的外来人员,一律欢迎和优待。

在外交方面,为巩固素可泰王国的独立地位,兰甘亨国王同北方两个邦国兰那王国和帕耀王国建立了盟友关系,当他后来向南扩展时,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与此同时,他还与中国的元朝建立友好关系,以求得元朝在政治上的支持。

在经济方面,兰甘亨国王注重发展生产,他在位期间,素可泰王国的农业、渔业和商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兰甘亨国王还请来中国制陶工匠,传授制陶技术,以发展本国的陶瓷事业。素可泰时期著名的宋加洛瓷器曾远销爪哇、菲律宾、日本等地。

在文化方面,兰甘亨国王积极引进经锡兰改造后的上座部佛教,宣扬平等主义和现状改革,来对抗以吴哥王国首都为中心的贵族文化。他一面派人到锡兰去学经,一面聘请锡兰高僧到素可泰讲经传教,并大兴土木,建造寺庙,以传播佛教。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兰甘亨国王还创造了统一的文字,后来经过改造和发展,沿用至今。

兰甘亨国王死后,素可泰王国国势渐衰,各地首领乘机扩充自己的势力,一些属国宣布脱离素可泰王国,使国家很快处于分裂状态。南部阿瑜陀耶王国兴起后,发兵攻打素可泰,1378年素可泰被阿瑜陀耶王国降服。

二、阿瑜陀耶王朝时期

当泰国北部的素可泰王国日渐衰微时,湄南河下游的乌通城太守乘机扩张其势力,力量日益增强,于1349年率领人马来到阿瑜陀耶,在那里兴建城池,宣布脱离素可泰王国,建立了阿瑜陀耶王国,乌通王为第一任国王,尊号“拉玛铁菩提王”。阿瑜陀耶王国建立后,迅速征服了湄南河中下游部分地区。在巩固了政权之后,阿瑜陀耶王国便不断向外扩张,经过多位国王的征战,到十七世纪时,阿育陀耶王国已控制了现今泰国的大部分领土,东面的柬埔寨也成了阿育陀耶王国的附属国。阿瑜陀耶王国的势力甚至远达马来半岛南端的马六甲,是当时中南半岛上的强国。

阿瑜陀耶王朝传位三十四代,历经四百多年,是泰国封建王朝的成熟时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政治方面,阿瑜陀耶王朝实行君主制,全国各府都隶属于中央封建政权,各府的统治者都由国王任命,所有的附属国每三年要向阿瑜陀耶王国纳贡。中央行政机构设有内政部、宫务部、财政部和田务部,内政部设内政大臣,其职责是治理地方政事、监督人民、拿办盗匪和惩治犯人;宫务部设宫务大臣,专管宫内事务及审理国民的诉讼等;财政部设财政大臣,负责管理国家的财政收入;田务部设田务大臣,主管农田和粮草储备。地方各府也相应有类似的设置。阿瑜陀耶王朝建立了“萨迪纳”土地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国王掌握着全国的土地所有权,只有通过国王授权,王族、贵族和大小官员乃至平民才能获得土地。平民每人可得15-25莱土地的使用权,官员则按照不同的等级授予数量不等的土地。王族可以获得10万莱土地,最高武官和重要的地方官员可以获得1万莱。这种土地权制度,对泰国社会等级和政治结构的形成至关重要,人们根据土地拥有量的多寡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当时的泰国社会主要分为两大阶级,一个是封建地主阶级,包括王族和有田100莱以上的官吏,他们控制着国家大部分耕地,主宰着国家的行政和司法职能;另一个是农奴阶级,他们从封建主那里租得30莱以下的土地耕种,承担着缴纳贡赋、服劳役和兵役的义务。为了加强封建统治,拉玛铁菩提王在位时颁布了《证据法》、《叛逆法》、《夫妻法》、《强盗法》等一系列法律,戴莱洛迦纳王时期设立了法庭,由精通法律的僧侣担任法官。

在经济方面,阿瑜陀耶王朝的主要生产部门有水稻、甘蔗和棉花等农作物种植,此外捕鱼和狩猎也占有重要地位。由于阿瑜陀耶王朝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沿海城市特别是首都阿瑜陀耶城的商业贸易比较发达。阿瑜陀耶城常常聚集着来自中国、印度、马来、安南、日本等国的商人,以及后来的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和法国人。到十七世纪,阿育陀耶城的人口已达15万之多,超过当时伦敦的人口,成为当时国际贸易的重要市场。

在文化方面,阿瑜陀耶王朝继续发扬光大上座部佛教,从锡兰请来了许多僧侣,传播佛教教义。戴莱洛迦纳王十分重视发展佛教,他本人也曾在寺院学习了八个月的巴利文。在统治者的大力倡导下,佛教逐渐成为全国人民普遍信奉的宗教,这时期的文化、艺术深受佛教的影响。素可泰时期创造的泰文,到了阿瑜陀耶王朝时期,已被社会广泛使用。同时,阿瑜陀耶前期出现了一种用桑树制成的沙纸,这种纸可以卷起来放入长木匣内,文字和纸的进步,为文学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阿瑜陀耶前期,最为流行的文学作品是诗歌。

在外交方面,阿瑜陀耶王朝同中国明王朝的关系密切,中泰当时密切交往的主要目的在于经济贸易。明代初年,中国实行“海禁政策”,严禁私人同海外各国进行贸易,也严禁外国商船到中国通商,因此阿瑜陀耶王国经常遣使来中国进贡,通过这种特殊方式达到贸易的目的。通过这种“朝贡贸易”,阿瑜陀耶王朝获得了生丝、丝绸和瓷器等物品,而中国也从“贡品”中获得了沉香、苏木、犀角、象牙、翠竹、花锡之类的奢侈品。随着官方交往的增多,民间贸易和科技交流的范围也有所扩大,中国向泰国提供了大统历法和各种量器、衡器,泰国向中国赠送了优良的水稻和果树品种。

十六世纪后,随着西方人的到来,阿瑜陀耶王朝与西方国家的交往日益增多。1516年,阿瑜陀耶与葡萄牙签订了通商条约,这是阿瑜陀耶与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通商条约。此后,阿瑜陀耶与西班牙、荷兰、英国和法国先后建立了通商贸易关系。西方殖民者通过这些条约,加紧对阿瑜陀耶进行掠夺,引起封建统治者和人民的不满。1686年,在阿瑜陀耶宫廷中担任国王宠臣的希腊人华尔康,与法国殖民军共同密谋,企图篡权。阿瑜陀耶统治者发现后处死了华尔康,驱逐了法国人。从此,阿瑜陀耶对西方国家关上了门户,此后的140年间,泰国与西方国家几乎断绝了所有来往。

十六世纪中叶,阿瑜陀耶西面的缅甸东吁王国日渐强盛,对阿瑜陀耶王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从1549年起,缅甸军队开始大举进攻阿瑜陀耶,1564年在缅军的强大攻势下,阿瑜陀耶被迫议和。1569年,缅王莽应龙利用阿瑜陀耶的内部矛盾,征服了阿瑜陀耶,此后的15年中,阿瑜陀耶成了缅甸的附属国。1584年,纳黎萱王经过斗争,使阿瑜陀耶重新获得独立。纳黎萱国王在位期间,泰国发展至全盛,其版图涵盖兰那、南掌、素可泰、柬埔寨直至新加坡的整个马来半岛,逐渐恢复强国地位。十八世纪后,阿瑜陀耶最高统治层内讧加剧,地方封建主的分立割据也日益严重,1765年缅王孟勃乘阿瑜陀耶国力衰弱之机,派大军进攻阿瑜陀耶,1767年缅军占领了阿瑜陀耶城,阿瑜陀耶王朝至此结束。

三、吞武里王朝时期

1767年缅军攻陷阿瑜陀耶城,在城内烧杀掳掠十五天后,主力部队撤回了缅甸,留下少量军队镇守阿瑜陀耶城。阿瑜陀耶王朝覆灭以后,军队残部逃往东南沿海地区,他们积蓄力量,希望重整旗鼓,光复国土。此时的泰国各地封建主据地称雄,军阀拥兵自重,全国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在众多军阀中,郑信将军崭露头角。郑信生于1734年,他的父亲郑镛原籍广东澄海,为生活所迫,前往暹罗谋生,并在暹罗娶妻生子。郑信少时被暹罗大臣昭披耶节基收为义子,成人后入宫廷当御侍,后升任为达府的军政长官,爵号披耶。阿瑜陀耶城被缅军攻占后,郑信组织力量抗击缅军,各阶层人民迫切希望恢复国家独立,纷纷投奔郑信,郑信力量不断壮大。经过一系列激烈的战斗,郑信重新夺回了阿瑜陀耶城,暹罗又获得了独立。由于阿瑜陀耶城已被缅军毁坏殆尽,郑信便在阿瑜陀耶南部湄南河西岸的吞武里建立了都城。1767年12月18日,郑信登基为王,史称郑王。

国家获得独立后,郑王致力于恢复国家的统一,经过几年征战,郑王制服了各地的封建割据势力,1770年泰国重新统一。统一全国后,郑王又开始对周边国家征战。1776年,郑王恢复了对北大年、吉打、吉兰丹和丁加奴等马来苏丹国的控制。1778年征服了老挝的万象王国。1781年,郑王派大将披耶却克里率大军进攻柬埔寨。在内政方面,郑王实行加强王权,争取商业阶层和中小封建主,打击僧侣、贵族的政策。这一政策激起僧侣、贵族的仇恨,他们利用人民的不满,把斗争矛头指向郑王。正当郑王派大军进攻柬埔寨时,1782年国内故都阿瑜陀耶城发生了声势浩大的斗争,在柬埔寨的大将披耶却克里闻讯赶回吞武里,趁机处死了郑王,历时十五年的吞武里王朝灭亡。

四、曼谷王朝时期

吞武里王朝灭亡后,1782年4月,披耶却克里自立为王,并把首都迁往湄南河东岸的曼谷,建立了曼谷王朝,也称却克里王朝,披耶却克里号称拉玛一世。拉玛一世即位后,对外继续扩张势力,极力恢复阿瑜陀耶王朝时期的势力范围。柬埔寨和老挝地区的各个小王国重新成为泰国的藩属国,马来半岛上的小国也被迫接受其统治,到拉玛一世去世时,泰国完全恢复了阿瑜陀耶王朝极盛时期的版图。但当时缅甸仍是泰国的劲敌,直到第一次英缅战争(1824——1826年)之后,缅甸力量受到极大削弱,才无力与泰国作战。

拉玛一世在位期间(1782——1809年),极力恢复和发展封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他首先树立国王的权威,国王不仅是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国家的化身,集军、政、财、神、司法和立法诸权于一身,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国家的一切法律、命令要由国王颁布,全国的行政事务都要以国王的名义进行。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拉玛一世恢复和健全了封建等级制度,王室成员获得最高的爵位,官阶也最高。通过对王室成员加封,拉玛一世将权力牢牢掌握在手中。曼谷王朝初期基本沿袭了阿瑜陀耶王朝的中央行政组织形式,但有所发展。拉玛一世设立了军务部、内政部、财务部、宫务部、农务部和地方政务部六大部门,六部最高长官均由王室成员担任。另外还把全国行省划分为四等,各省最高长官也由王室成员担任,代表国王行使权力,同时受中央政府的严格监督。

在经济方面,曼谷王朝建立以后,经济得到恢复。十九世纪初,除原有农业耕作区得到恢复外,还开垦了湄南河三角洲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大大增加,大米生产逐步趋于专业化。此外还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种植甘蔗、黑胡椒、烟草和棉花等经济作物。农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碾米、榨糖、酿酒等手工作坊大量出现,制革、纺织、金属冶炼和造船等专业性的手工业生产也有所发展。曼谷王朝初期的对外贸易仍由王室垄断,大米是曼谷王朝最重要的出口产品。

在文化方面,拉玛一世专门设立了国家宗教事务厅,把佛教组织及其活动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之内。拉玛一世登基后不久,对佛教僧职级别进行调整,以恢复僧侣的威信,并大兴土木修建佛寺,推动了佛教的传播。佛教的传播也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拉玛五世改革以前,泰国的文化教育同佛寺紧密相连。人们将孩子送入寺院当僧人或短时期出家,在寺院里学习文化和佛教知识,这便是寺院教育的起源。寺院教育主要是传授佛教教义、佛教礼仪和学习巴利文等。

拉玛二世即位后(1809——1824年),加强了王室对行政部门的控制,他在中央各部之上设立了四个最高职位,以监督各部最高长官及其工作。这四个职位都由王子担任。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允许葡萄牙在曼谷设立第一个西方国家的大使馆,还曾在清朝道光及嘉庆年间两次遣使赴北京。拉玛二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他创作的《预言长诗》、《赴六坤抗击缅军诗》和《进攻缅城诗》等作品,记述了他的戎马生涯。他根据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提供的素材创作的《卡威》、《猜耶策》等作品,也获得很大成功。

拉玛三世在位期间(1824——1851年),继续推行对外开放政策。他不仅与中国保持良好的贸易关系,还鼓励美国的传教士把西药和印刷技术引进到了泰国。拉玛三世十分重视文学的发展,1836年他下令将重要的文学作品镌刻在卧佛寺的墙上,还将佛教经典、星相卜文和传统医学镌刻在另一面墙上,保留了大量的文化精华。

拉玛四世蒙固王即位后(1851——1868年),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扩大其商品市场和掠夺原料,竞相在东南亚进行殖民渗透的严峻形势,开始实行全面的社会改革。从登基开始,蒙固王就宣扬朴素的民主思想,而且身体力行。他废除了经过国王面前必须爬行的旧礼节,一切外国使臣的朝见可免予殿前匍匐及跪拜,以示平等。蒙固王在宫廷中推行西方教育,并对泰国教育从寺院走向世俗起了积极的作用。在经济上,他逐步采用雇佣工人来代替无偿的徭役制度,限制出卖个人为奴的条件,在曼谷市修筑道路,发展交通。他下令设立造币厂,用锡币和铜币代替长期流通的贝币。在军事上,蒙固王按照欧洲军队的模式,开始建立新型军队。在宗教方面,他提倡信仰自由,允许西方人在曼谷建立教堂,也允许穆斯林在曼谷建立清真寺。

蒙固王自幼与西方人有所接触,学习过英语和地理、物理、化学、数学等自然科学,阅读了大量的西方报刊书籍,对西方有一定的了解。为了抵抗西方国家的入侵,他与邻国化干戈为玉帛,又与西方多国建立外交关系。1855年4月18日,泰国与英国签订了《鲍林条约》。条约规定,英国臣民在泰国享有治外法权,可以在泰国自由贸易和在曼谷永久居留;泰国对英国商品只征收商品价格百分之三的进口税,鸦片和金块银块可免税进口,允许英商直接与泰国公民进行贸易活动;允许英国军舰进入湄南河口,在北榄要塞停泊。这是一个不平等的条约,蒙固王对英国做出了种种让步,企图以此来获取西方国家的友好。但实际上,这个条约使泰国丧失了国家主权,对以后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鲍林条约》的签订,开了泰国历史上允许外国人在本国土地上自由经商的先例,也彻底打开了泰国的大门。此后泰国被迫先后与美国、法国、丹麦、荷兰、德国、瑞士、挪威、比利时、意大利、俄国等十五个国家签订了各种不平等条约。泰国逐渐成为欧洲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廉价的原料供应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泰国是怎么来的,朱元璋一个大乌龙,让古泰国改名叫做暹罗国
亚洲国家历史介绍-泰国
泰国版“秦始皇”,小时候做人质,敌人却教他西式军事,后领泰国独立
中国人是怎么在泰国创业当皇帝的?
泰国王朝简述
东南亚历史上存在过的古国和著名王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