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陳姓宗祠通用對聯(3)
陳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振興中華,蘇城世澤;
  源遠流長,四勿家聲。
  ——佚名撰陳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陳氏宗祠新編“四勿堂”堂聯。
  高隱獻詩,唐祖稱善;
  少年博學,張華惜才。
  ——佚名撰陳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五代南唐詩人陳貺,居廬山近四十年,授官固辭。下聯典出魏、晉間史學家陳壽。
  義聚三千余人,世間第一;
  居同五百多載,天下無雙。
  ——佚名撰陳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江州義門陳氏宗祠聯
  宰揭仕深,祖澤培基數百載;
  分蒲葉茂,孫支耀振萬韆鞦。
  ——佚名撰廣東省普寧市南溪鎮陳姓宗祠聯
  此支陳氏由明末清初在福建省蒲田縣遷徙廣東的陳氏分支。
  臥元龍之樓,耿耿濟時偉略;
  讀孔璋之檄,岩岩經國文章。
  ——佚名撰陳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三國陳登。下聯典指三國陳琳。
  堯咨母訓子以仁,聲隨杖下;
  安節妻分財不吝,時號堂前。
  ——佚名撰陳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陳堯咨母。下聯典指宋陳堂前。
  箕裘全子,袍笏文孫,潁川郡鳳毛世胄;
  南國旌旄,東宮衣缽,李唐時虎拜龍庭。
  ——佚名撰陳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臺灣省臺北市全臺陳氏宗祠聯。
  孝友景先賢,難弟難兄,恍見德星長聚;
  祠堂臨古渡,群昭群穆,共分明月無邊。
  ——佚名撰陳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陳氏宗祠聯。
  穆矣,于宗有光,祀事孔明,不如我同姓;
  欽哉,成父之志,孝思惟則,□□□□□。
  ——清陳榮昌撰陳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雲南省石屏縣鄭營村(原名普勝村)陳氏宗祠聯(1)。鄭營村陳氏大家族的始祖陳斌是安微鳳陽人,現存的陳氏宗祠建造于1925年。宗祠坐南朝北,通面闊23.8米,總進深52.1米,佔地面積1240余平方米。祠門為牌坊式,磚石結構,三開間,瓦頂,門框均用磚石拱卷。明間寬3.5米,次間寬2.9米,通高6米。匾聯皆用青石陰刻鑲嵌在磚壁上。明間門額上有石匾四塊,長寬各0.8米,其上陰刻光緒壬辰進士,吉林、安徽巡撫,華寧人朱家寶書寫的“陳姓宗祠”四字。匾下有鄭營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進士、黎元洪總統秘書陳鶴亭題書的對聯。次間的匾聯都是滇唐繼撰書。匾長寬各0.6米,上刻“源遠流長”四個楷書;對聯是隸書。祠門背面明間額壁上有光緒癸未進士、著名書法家陳榮昌撰書“迪光貽令”楷書石匾。次間額壁上有趙港務題書的行書石匾“繼志述事”。明間和次間的磚壁上各有陳榮昌撰書的這副對聯。
  坐丹山或松或柏,萬葉千枝不外本根所出;
  觀劍水是涇是渭,上流下遞總由原緒而分。
  ——佚名撰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樟湖鎮樟湖坂(原名漳湖坂)陳氏宗祠聯
  閥閱煥牂牁,爭誇媯水長流,弓冶箕裘綿百世;
  祠堂鄰寶秀,更喜瑞湖在望,波光山色滿一門。
  ——清陳鶴亭撰陳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雲南省石屏縣鄭營村(原名普勝村)陳氏宗祠聯(2)。從陳氏宗祠祠門沿中軸線而進,依次有石橋、中殿、正殿。中殿和正殿前各有一個院子,兩側均有對稱式的偏殿樓閣。中殿前的那個石橋為單孔石拱橋,橋上有欄板望柱,望柱頭為石雕十二生肖。中殿建在高0.75米的石臺基上,四週有廊,單檐歇山頂、抬梁式。正殿為重檐歇山頂、抬梁式建築,三開間、二進間。由於正殿上下有兩層樓,又建造在高1.2米的石臺基上,更有兩座高1.95米的石獅柱礎抬高,因而更加顯得高大雄偉、莊嚴肅穆。規模如此宏大的陳氏宗祠,是鄭營人陳鶴亭先生集資建蓋的。1993年,陳氏宗祠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數十世避亂僑居,鳳粵發祥,羨者蕃,肯構肯堂,黎閣家聲光自晉;
  三百年創業重統,鶯遷衍慶,喜此日,美輪美奐,棠江廟貌著維新。
  ——佚名撰陳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福建省福安縣甘棠堡陳氏宗祠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姓宗祠通用对联
中华精彩的百家姓对联(385)曾姓
【微村志】桐庐石阜村之方氏宗祠
曾姓对联、曾氏宗祠楹联大全,快分享收藏吧!
[转载] 张姓宗祠通用对联(五言)
全国各地杨姓宗祠门楣题辞通用对联大全(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