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城市生活·青年说”
“城市生活·青年说”——我的城市我的园
2017年06月05日   08: 专版
共青森林公园菊花展
1234
今天是第46个世界环境日,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中国环境日主题,一场以“我的城市我的园”为主旨的青年论坛“城市生活·青年说”在沪举行。
“花儿和植物就像城市的诗,以润物细无声的力量,轻轻消融着城市的坚硬,建筑可以阅读,街区适合漫步,公园最宜休憩。鸟儿和动物就像城市的歌,以自然灵动的韵律,默默绽放着城市的活力,鸟儿可以自由飞翔,动物享有自然空间,生命展现多姿多彩,城市有温度,人们更幸福,人与自然相生相伴……”
在一段描绘了城市与生态的琴瑟和鸣,繁华与自然的交相辉映的宣传片《我的城市我的园》中,论坛拉开了序幕。
博物之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科学关系、为鸟留一条回家的路、用数据看到的环境、城市与我、与时间赛跑——拯救珍稀濒危植物、申城古树的前世今生、交融共存:大都会里的植物园,论坛上来自不同行业的7位嘉宾,透过各自的视角,分享了自己对“人类家园”、“生态乐园”、“植物花园”的体验与坚守,赢得了在场观众的共鸣与掌声。
默默守护着城市那一抹绿色的植物园丁、动物饲养员、公益组织也纷纷走上讲台,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他们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推动者,积极从身边小事做起,带动更多人为建设美丽的城市家园所做的贡献。
知名专家、学者、文化名人、行业知名人士、政府官员、普通市民、草根领袖、行业青年、创业青年新锐等近300人齐聚一堂,通过主题论坛和网络直播互动,一同为将上海建设成为令人向往的生态之城加油助力。
本次活动是“城市生活·青年说”青年论坛系列活动之一,由上海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绿化市容局、市建设交通青年人才协会共同举办。活动旨在进一步传递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展示上海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生产环境的建设管理成果,强化人与环境的友好互利关系,突出环境权益(福利)在城市竞争中的重要地位,使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上海和令人向往的生态之城,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景、共同行动和共同福祉。
植物花园
绿色,是会呼吸,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植物和花儿,是城市的诗,以润物细无声的力量,轻轻消融着城市的坚硬。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
近年来,上海努力建立、完善适应特大型城市的绿化林业发展模式,持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截至2016年底,全市公园达到217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82平方米; 林地面积约179万亩,森林覆盖率约达15.5%。我们期待花开上海,绿满申城,让上海成为一座真正的植物花园。
举办各类主题花展 打造园艺文化品牌
为进一步提升公园文化内涵,提高公园园艺水平,上海各大公园以挖掘植物资源特色为主要内容,举办了一系列公园主题花展活动,一年四季连绵不断,阳春三月去顾村公园踏青赏樱,盛夏时节去古猗园观荷赏莲,金秋十月在共青森林公园游园赏菊,数九寒冬去海湾国家森林公园踏雪寻梅,各类花卉主题展览精彩纷呈,已经形成了一大批市民喜闻乐见的花展品牌,既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又扩大公园对社会的影响力、贡献力。
今年,申城公园将继续开展各类园艺文化活动,全年计划开展各项园艺文化活动70余场次。活动在九大文化活动(梅花、樱花、郁金香、牡丹、杜鹃、月季、爱鸟周、荷花睡莲和菊花)的基础上,新增海棠、秋色植物、水仙等特色植物展,既体现特色植物的景观作用,又丰富秋冬季的园艺文化活动。
突出自然野趣元素 构筑都市游憩空间
郊野公园是上海建设用地减量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上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项目。2012年,上海启动郊野公园规划选址工作,在全市规划了21座郊野公园,并先期确定了7个各有特色的试点。
和普通城市公园不同,郊野公园由上海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以建设用地减量化为抓手,统筹和整合涉农政策和资金建设而成。这类公园具有一定规模、拥有良好的田园风光、提供都市休闲游憩空间。
目前,廊下、长兴岛、青西三座郊野公园已经开园。廊下郊野公园凸显绿色田园、宜居家园,是上海市民返朴归真、思乡消愁、享受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好去处;长兴岛郊野公园主打海岛文化、农场文化,是上海唯一一座海岛郊野公园;青西郊野公园拥有亲水渔趣,生态水乡,独有60亩被誉为“水上森林”的水杉奇观。
2017年,位于嘉北、浦江、松南和广富林地区的剩余4个试点郊野公园将陆续开园。
绿道串联生态空间 提供绿色健身场所
“绿道”是串联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公共绿地的绿色线性空间,具有生态保护、健康休闲和资源利用等功能。在低碳、环保生活理念倡导下,绿道已经成为国内外城市绿色发展的普遍选择。
为了系统推进本市绿道项目,市绿化市容局于2015年启动编制了 《上海绿道专项规划》,明确在市域范围内形成“三环一带、三纵三横”的市级绿道体系。2016年,各区结合沿江沿河开发建设、生态廊道、郊野公园等绿地新建改建等,建成绿道223公里,实现生态空间和公共开放空间的有机串联,为市民提供了优质舒适的游憩健身场所,增加了市民的绿色获得感。
2017年,市绿化部门将继续总结经验,在全市范围实施213公里绿道建设。重点推进黄浦江沿线、外环等市级绿道的实施。根据“十三五”规划,至2020年上海将建成1000公里绿道,为市民提供更多绿色健身场所。
动物乐园
生态,是最普惠、最公平的民生福祉。鸟儿和动物,是城市的歌,以自然灵动的韵律,默默绽放着城市的活力。鸟儿可以自由飞翔,动物享有自然空间,生命展现多姿多彩。
“十二五”期间,崇明东滩互花米草生态控制及鸟类栖息地优化项目开工建设,受保护湿地达到13万公顷,湿地面积37.7万公顷,实现湿地保有量动态平衡。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含历史记录):上海共记录到鸟类476种,兽类44种,两栖动物15种,爬行动物36种。我们期待生物更多样、物种更丰富,让上海成为一座真正的动物乐园。
环境改善“稀客”到访
据相关文献数据显示,自二十世纪初至今,上海市有记录的鸟类共476种。近年来,随着上海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麻雀、白头鹎、乌鸫、珠颈斑鸠等留鸟越来越容易被市民观察到,一些从未在上海历史上出现过的鸟种也不断刷新上海鸟类调查记录。近两年上海地区鸟类新记录就有12种。
众所周知,鸟儿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上海鸟儿越来越多的背后,反映出的是上海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决心。我们期待上海在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路上,在打造生态之城的过程中,成为一座真正的植物花园和动物乐园,成为一座人与动植物和谐共处的共同家园。
湿地修复 保护候鸟
保护候鸟,关键在于保护其栖息环境。崇明东滩湿地在上海市崇明岛最东端,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本市生态环境最优区域之一。每年春秋两季有着大量的不同种类的野生鸟类过往越冬。为了切实保护好这些候鸟,市绿化部门倾力做好东滩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为鸟儿提供优质的栖息地。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原产于北美洲的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快速入侵崇明东滩地区,改变了崇明东滩的土著植物群落结构和滩涂湿地结构,对鸟类栖息地及鸟类食源地构成了严重威胁。2013年9月,“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正式开工,工程开展至今已初见成效,修复区内吸引的候鸟数量及种类均创下历年之最。多年未见的中华秋沙鸭、小天鹅等珍稀鸟种重现修复区,白头鹤、黑脸琵鹭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数量也是有记录以来最多的年份之一。
今年2月,央视访谈节目对生态修复工程进行专题报道,为中国海滨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控制外来物种入侵提供了典型案例和有益经验。
制定法规 区域禁猎
崇明地区特别是崇明东部部分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猎捕野生鸟类的现象,为了引导广大群众善待野生鸟类,2016年11月21日,崇明区政府发布通告,将崇明区区域范围划定为野生动物禁猎区,为保护候鸟资源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据和政策保障。
通告发布后,崇明区野保站会同各乡镇在码头、车站、社区(村庄)、农贸市场、餐饮场所、加油站、旅游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宣传,并联合区综治办、公安局、市场监管局、城管执法局共同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专项整治行动。5月,崇明区林业站多次联合市场、公安开展“烈焰行动”,深入餐饮场所、农贸市场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不断营造高压严打声势。
接下来,相关部门将研究出台崇明野生动物禁猎区管理办法,进一步夯实崇明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工作的基础,更大力度支持崇明生态岛“鸟类天然博物馆和候鸟天堂”建设。
市民家园
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城市是我们的生产之地、生活之所,人与自然,相连相生,人类和植物、动物是这座城市共同的主人。
一直以来,市绿化部门在大力加快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同时,积极提升市民绿色获得感和感受度,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我们期待天更蓝、水更绿、环境更整洁、城市更宜居、市民更幸福,让上海成为一座人与生态和谐相生的共同家园。
市民绿化节 绿化美生活
以“园艺进家庭,绿化美生活”为主题的上海市民绿化节自2015年举办以来,受到了全市市民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
今年的市民绿化节在3月12日植树日当天如约拉开帷幕,在近8个月的时间里,家庭园艺、绿色展示、体验互动、科普服务等四大系列40项活动将贯穿节日始终,既有广受欢迎的家庭园艺品牌活动,如“绿化大篷车园区公益行”系列、“绿色星梦想”第三季“花香艺境”、园艺大讲堂、“绿色上海和你一起”绿色体验系列、市民绿化节摄影图片展等,也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活动,如公园各类花展、爱绿护绿志愿行动、绿化认建认养、网络植树、立体绿化体验、古树名木探访等等。
市绿化部门将继续精心策划更多贴民心、接地气的互动活动,更多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福利,为市民朋友搭建一个共享生态成果、共享绿化经验、共谋绿色发展、共创绿色生活的平台。
门前责任制 环境更整洁
实施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工作,是市容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落实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办法》自2015年3月1日正式施行以来,市容管理机制和责任体制进一步被理顺,政府对市容环境卫生的监管职能不断增强,责任主体的自觉参与意识和责任履行意识不断提升。
2016年,在各方不懈努力下,上海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责任区管理“1618”工作任务,即在年内创建100条(段)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示范道路(街区);全市参与责任区管理的各类社会自律自治组织达到600个;全市培训各类人员10万人次;健全责任区信息档案,年内责任人信息建档率达到80%。
2017年,上海将继续巩固推进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示范道路(街区)建设、加强社会自律自治组织建设、加大重点人员教育培训力度、推进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收集、健全责任区责任人信息档案,进一步深化推进责任区管理,发动社会各界携手,为打造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宜居城市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分类加激励 减量出成效
2011年5月,上海市委有关领导在杨浦区主持了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启动仪式,标志着本市新一轮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正式启动。
6年来,全市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从100个小区试点起步,始终注重系统研究、系统设计、系统推进,历经了18个街道扩大试点、先期覆盖文明城区(文明单位)、整区域推进以及依托“绿色账户”激励机制探索分类减量“上海模式”等几个阶段,逐步形成了“规划引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基本思路,明确了按照逐步建立完善“技术系统、政策系统、社会系统”的工作路径,确立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整体框架和推进模式。
到2016年底,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500万户,其中“绿色账户”激励机制覆盖200万户,人均原生生活垃圾焚烧和填埋处理量比2010年降低了20%,实现了日均约2500吨生活垃圾的分流分类利用和处理。本市垃圾分类工作也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的肯定:2015年原静安区、松江区被评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区)”;2016年本市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工作首批通过国家住建部等十部委综合评定,成为全国首批通过验收的4个省市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落实绿色发展 打造生态之城 04
绿色宜居之城
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夯实生态基础——长沙新三年造绿行动(2017年—2019年)方案解读
未来三年,长沙人可以享受到这些绿色福利
专家建议:成都公园城市这样建
建设两美永康 实现永康新腾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