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名画中 藏着哪些“避暑方案” 16

古代名画中 藏着哪些“避暑方案”

2017年07月07日   16: 解放周末/悦赏·连载·广告   稿件来源:本报讯  


  
  在古代,没有现代化制冷设备的古人是如何度过难熬的高温天的?留存至今的一些古代画卷中,就藏着不少“避暑方案”。

  心静自然凉

  在南宋画家马麟的《静听松风图》中,绘有两棵高大挺拔的老松树,枝干盘曲,气势苍劲。细看松针和枝上的藤蔓都顺着同一个方向拂动,一位老人悠然坐于松下,似听风冥想,有仙风道骨之气质,令观者神气舒畅。
  先秦时,古人便总结出了一套度夏的办法,在《黄帝内经》中是这样说的:“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其中的“使志勿怒”是关键,也是古人过夏天的一大行为准则,通俗说来,就是“心静自然凉”。《静听松风图》描绘的正是这样的一种心境。

  观赏瀑布好纳凉

  “心静自然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便直言做不到。他在被贬到湖南永州时,夏夜酷热难忍,无法入眠,半夜索性起来登楼纳凉,曾写下《夏夜苦热登西楼》诗:“谅非姑射子,静胜安能希。”意思是,想要我以心静战胜炎热,实在毫无希望。
  为了适应炎热,古代民间提出了“纳凉”的概念。唐代,人们喜欢搭凉棚以避暑。尽管凉棚并不是唐代的发明,早已有之,但长安人在用凉棚避暑上更有创意。而“避暑会”,则有点像现代的户外“纳凉晚会”,在宋代很流行。
  宋代燕文贵的扇面画 《纳凉观瀑图》中描绘的正是这样的场景:石山挟泉水奔腾,重击大石,水花飞溅。只见瀑布高悬直下,水阁内一人身着白衣袒胸斜坐,乘凉观瀑。

  赏荷亲水得自在

  “亲水”,是现代人纳凉避暑的首选之一,古人也不例外。古代南方人最亲水,如明清时的苏州人,便喜欢水上纳凉。
  古人水边纳凉还往往与赏荷结合起来,而“大暑赏荷”更是古人过三伏天的习俗。古人亲水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浸伏”也是一种纳凉风俗:三伏天要到江河里洗冷水浴,祛除暑气热毒,以少生疮疖和热病。
  明代大画家仇英与沈周、文徵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他的名作《四季仕女图》 表现了宫女们四季游乐的画卷,用春、夏、秋、冬四个场景画出。其中的夏图就生动表现了宫女们在河边赏荷、浸伏的景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人如何度过三伏天
古人如何度过三伏天第一个方法99的人想不到
古人对付高温“三伏天”办法多多,避暑又养生,大家可以试一试
盘点古人纳凉解暑妙招领略令人惊叹的智慧
古诗词中的那些消暑文化(下)
古画中的“避暑方案”:看古人如何度过三伏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