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立命”
“立命”
白子超
  白子超

  “……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尽心上》 

  不管是短命,还是长寿,都一心一意,修养身心,做好准备,由此把握命运,确立使命。

  尽心,知性,知天,事天,之后要有立足点,落到实处,就是“立命”。也就是说,“内圣”诚然是心的修炼与提升,但不能止于“内”,而要外化于世界之中,体现在实践之上。

  “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万章上》)没有谁主动去做而实际做了的,这是天意;没有谁主动去找而实际来了的,这是命运。天,命,都是人所不能掌控的客观存在。面对天、命,人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和做法:一是消极无奈,听天由命;二是积极努力,知天立命,通俗表述是人皆能言的“尽人事,听天命”,其重点在“尽”不在“听”。

  立命,显然是主观能动命题,是知天之后,是事天志愿确定之后,必须要做的。立命应该有两层意思:一是认识和把握命运,二是确立使命。

  认识命运,用孟子的话说是“知命”。首先,命运是客观存在,有其必然性。已经知天的人懂得这种客观与必然,能够看到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大势,抑或规律。这种客观与必然规定了人是有限的存在,不能违反天意,不能为所欲为。孟子的说法是“顺受其正”(《尽心上》)。这四个字,有学者理解为“顺着情理去接受它正当的部分”(《傅佩荣细说孟子》),而不是简单的逆来顺受。果真如此,则命运对个人来说还有非正当部分。如何应对?其一,躲避。“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心上》),就是主动避免可能降临的危险和灾难。其二,“不受命”(《论语·先进》),或者抗命。孔子的学生子贡就不完全接受命运安排,在研习学问、处理政事之外,去做生意,且大获成功。

  认识命运,会不时面对或自然的、或社会的、或人为的偶然事件。哲学家告诉我们,在复杂的客观世界中,偶然是必然不可少的补充;同时,必然总是以偶然的形式表现出来。人的命运中出现大量偶然因素,且受其影响,毫不奇怪。偶然因素,可能是意外的打击,也可能是意外的机会。有心人能冷静面对意外打击,能及时抓住意外机会。所谓“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命运的主体是人。人为万物之灵,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和塑造自己的命运。从自身条件来说,有些是先天的,难以改变,而有些是能够主观创造的。比条件更重要的是态度,有意识、有目的的勤奋和努力,会改善自己的命运。

  讲命或命运,既看到客观因素,又看到主观因素,才是正确的分析方法。

  再说确立使命。儒家讲命,其核心是“天命”。天命落实到人,便是人的使命。人类有着共同的使命;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亦有各自的使命;每个家庭、每个人同样如此。使命不同,责任不同。承担责任,践行使命,便是“事天”。只有觉悟的人才会意识到,使命是命运话题中的主导内容。

  孔子“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可以说是他到中年时,彻底明白了自己要按天命行事的使命。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论语·述而》)孔子在艰难困苦之中,甚至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仍旧大义凛然,牢记使命。孔子的主要使命就是整理、继承、发扬、传播自文字产生以来的“文”——文化。

  不觉悟的人单讲命运,觉悟的人讲命运的同时更讲使命。命运有可能使人的意志、抱负遭受挫折;而使命则永远给人以光辉的图景和巨大的能量,乃至使人“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不知使命者,未立命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学论语#9.1【2017-1-29】
论语连载(210)《子罕篇》第1章,“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论语启示录465:知命知礼亦知言
读《论语》谈君子:天命 使命 命运
(12)知命录[01]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人事与天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