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音版《孟子》赏析(31)教亦多术

《孟子》赏析(31)教亦多术

——第五单元 论教与学 第二节

各位网友,今天,我们讲《孟子》系列第五单元的第二节,节选自《告子下》,孟子指出,不屑于教诲,也是一种教诲的方式。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①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不屑”,指轻视,瞧不起。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育也有多种方式方法。我不屑于教诲他,本身就是对他进行教诲的一种方式

教育有多种方式方法,这是不言而喻的。孟子这里着重谈到的,则是一种针对某种特定对象的独特方法——不屑之教。 在《论语》中我们已经看到,孔子正是采取这种“不屑之教”的手。《论语·阳货》记载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意思是说,孺悲求见孔子,孔子以生病为理由推辞不见。传话的人刚走出房门,孔子就拿过瑟来弹唱,故意让孺悲听到。孔子既然不见孺悲,为何又“取瑟而歌,使之闻之”?孺悲有过,求见孔子。孔子认为他不能自爱上进,因而先是以生病为理由推辞不见,后又取瑟而歌,故意让孺悲知道是有意不见他,希望他能因此感悟而自我省思改过。孔子对孺悲采用的方法,是典型的“不屑之教”虽然没有直接指出他的过错,却含有惕励之深意,委婉地促使其警惕,戒惧,退而思过。“不屑之教”的心理学意义在于,我之所以不屑于教诲他,是让他羞愧而奋发向上。不屑于教诲只是不从正面讲道理,是从反面激发他的自尊心。

孔孟等儒家先贤教学,很注意教育心理学原理的运用,讲究针对性,因人而异。或注重启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或唯恐不尽,“叩其两端而竭焉”(《论语·子罕》);或视其不足,“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或行不言之教,“予欲无言”(《论语·阳货》);或如孟子所言,行不屑之教。凡此种种,足见其诲人不倦的良苦用心。

附:

【原文】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①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告子下》

【注释】

不屑:轻视,瞧不起。

【译文】

    孟子说:“教育也有多种方式方法。我不屑于教诲他,本身就是对他的教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教亦多术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翻译
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六节 教诲
人生信念
品读国学经典之感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