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上有哪些开始被认为占了大便宜,后来却是吃亏的事情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字数:3262,阅读时间:约9分钟

如果要问煌煌史册里,有哪些典故,总有着超越历史的警醒意义,那么“先占便宜再吃亏”的历史事件,就是其中重要一类。

比如下面这几桩,一开始往往被认为“占了大便宜”的“大事件”,留给后人的,却都是惨痛的损失和沉甸甸的唏嘘教训。

一、楚顷襄王“抱大腿”

战国时代各路“群雄”里,楚顷襄王熊横,堪称背负着“国恨家仇”的一位。他的父亲楚怀王当年轻信秦国忽悠,被骗到秦国做了阶下囚,直到公元前296年客死他乡。而这一年,也恰是“东进”的秦国,压力山大的一年,与韩赵魏等宿敌的战争打成一锅粥,东方更有与之争锋的齐国。只要楚国能够抓住这机会励精图治,再造辉煌乃至“复仇秦国”,都不是不可能。但楚顷襄王,显然不这么想。

此时楚顷襄王的心态,可“借用”相声里的一句话来形容:只要“秦大爷”不打我,怎么着都行啊。

在楚顷襄王看来,秦楚差距太大,一味硬扛太不明智。再说秦国“打”的又不是我一家,太较真干嘛?抱“秦大爷”粗腿过好日子不香吗?本着这样的心态,这之后的好些年里,楚顷襄王都是乖乖听秦国话,哪怕秦王咳一声都吓得不行。两家不但举行了高调“好会”,彼此还热闹通婚。秦国打三晋怼齐国等“大事”上,楚国也一言不发,乖乖在旁做乖宝宝。这“友好关系”,正如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怒斥:“忍其父而婚其仇”。

当然,这乖宝宝也不白当,便宜也不少占。比如楚怀王去世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95年,秦国就“大方”给楚国送来了五万石粮食。秦国纠集五国联军讨伐齐国时,楚国更是趁机出兵,收复了曾被齐国占领的淮北失地。可问题是,齐国被“拍”下去了,秦国一家独大。在虎狼之国秦国眼里,楚国再乖,不也是“猎物”之一?

果然,“占便宜”没几年,秦国就转过头来,朝着“抱自己大腿”的楚国露出了獠牙:公元前279年,秦王朝以名将白起领军,大举进攻楚国。缺乏战备的楚国门户洞开,连国都郢都都被秦国攻占,半壁江山成了秦国的囊中物。昔日比肩秦齐列强的“强楚”,错失了最好的发展机会,这下被彻底大放血,昔日“占的便宜”全被秦国拿回去,国力也被打得一蹶不振。一切,都是楚顷襄王“抱大腿”“占便宜”惹的祸:越抱大腿,挨打越快,古今亦然。

二、吕文德“发大财”

说起宋朝“先占便宜后吃亏”的囧事,后人常叹息“北宋联金灭辽”,但“南宋吕文德发大财”的事儿,同样当得后世一声叹息。

在南宋题材的各类武侠小说里,襄阳是个上演过多少保家卫国奇迹的“英雄之地”。而在真实历史上,作为南宋的门户要塞,襄阳比武侠小说里“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还强大的,是襄阳特殊的地貌:襄阳两面临江,有汉江和檀溪保护,另外两面是万山楚山等山峦,等于是一组天然的屏障。把横扫天下的蒙古大军,一次次牢牢怼在外面。于是1263年,没脾气的蒙古军,向镇守襄阳的“京湖制置使”吕文德提议:咱不打了,建榷场做生意成不?

为了把这笔“生意”做成,蒙古也下了血本,还给吕文德送了玉带当礼物。外加宋蒙贸易,凭着南宋发达的手工业,向来都是大宋这边稳赚不赔。谁会和钱过不去呢?深感自己捡了大便宜的吕文德心花怒放,真的不假思索同意了。

但他没有想到,这个“占便宜”的生意,却夹带着私货。

双方“互市”了没多久,大宋赚了不少钱。可蒙古这边就开始动作:借口要给北方商人修商站,开始在襄阳鹿山门等要地建工程。没想到“工程”建起来,南宋才发现上了当:这哪里是“商站”,分明就是军事堡垒。然后还没缓过来,白河口和万山上,也都立起了类似堡垒——这些以往叫蒙古大军头破血流的要地,这下“看在钱的份上”,不费吹灰之力拿下。

如此一来,襄阳引以为傲的天然屏障,这下丢了个干干净净。襄阳军民不但要直面蒙古军的正面冲击,甚至那些堡垒就像一把把铁锁,把先前铜墙铁壁的襄阳防线牢牢锁住。对方完全可以耐心拼消耗,把襄阳战场变成无底洞,叫南宋大量人力物力陷进去。后来的元朝灭宋战争里,他们就是这样做的。

只因一笔“占便宜”的生意,就敲响了亡国的丧钟。制造这一切的吕文德,虽然没亲眼看到南宋的灭亡,却也明白自己犯了多么愚蠢的错误,临终前还在痛悔“误国家者我也”。但这时后悔,已经晚了。

因为蝇头小利的诱惑,上演“自毁长城”的悲剧。“吕文德发财”的教训就是生动模板。大宋为何“积贫积弱”?因为两宋三百年里,犯过这错的,不止吕文德一个。

三、葡萄酒换瓷器

说过了战争,再看一桩生意场上的“便宜事”:葡萄酒换瓷器。

自从大航海时代开始,自唐朝起就畅销世界的中国瓷器,更是迅速在欧洲爆红:明清年间时,葡萄牙西班牙往来欧亚的商船,几乎三分之一以上的货物都是瓷器。仅是十六世纪里,葡西两国购买的中国瓷器,总数就在二百万件以上。明末清初的八十年里,仅一个荷兰东印度公司,就从中国买走了六千万件瓷器。那个时代,中国瓷器在欧洲,就是堪比奇珍异宝般的存在,叫多少欧洲贵族心甘情愿一掷千金,就为拥有一件。

而在各式精美的中国瓷器里,景德镇瓷器更是其中的硬核产品。作为明代“五大手工业中心”之一,景德镇的瓷器在明清年间,已是享誉全球。甚至还出现了“定制款”,即按照“欧美客户”的要求,生产西式餐具等瓷器制品,专用出口赚钱。发展到“康乾盛世”年间,赚足“全世界钱”的景德镇,产业规模更是空前,从事瓷器产业的工人,总数百万以上,当地“商贩毕集……终岁烟火相望”。说不尽的繁华热闹。

如此强大的“吸金”场面,当然也叫那时的欧洲人眼红。从16世纪起,一批批欧洲人也绞尽脑汁,誓要“山寨”中国瓷器。可瓷器产业的技术门槛太高,以至于费半天力,烧出来的常是陶器或“软质瓷”。至于那些釉色精美的景德镇精品瓷器?对于当时欧洲人来说,更一度遥不可及。

而对“吸金”的景德镇,清王朝也十分重视。从康熙四十四年起,江西巡抚更要兼理景德镇的“陶事”。但就是这个“人事安排”,叫一个法国人钻了空子:殷弘绪。

殷弘绪,当然这是他的“中文名”,其法国名为“佩里·昂特雷科 莱”。康熙年间时,他作为传教士来到中国,凭着强大的交际活动能力,很快在大清有了“官派传教士”的身份。这时期,也是全欧洲瞪红了眼“学烧瓷”的年代。谁能掌握中国的瓷器技术,谁就掌握了无尽财富。可这事儿谈何容易?殷弘绪却有办法:拿葡萄酒换呗。

于是,手里不缺葡萄酒的殷弘绪,先用葡萄酒把江西巡抚郎廷极哄得心花怒放,然后通过朗廷极牵线,又给康熙皇帝送去了葡萄酒,也同样是谁喝了都说好。可这“洋酒”也不能白喝嘛,殷弘绪就提出来,想去景德镇游历一番。这么名贵的葡萄酒,就换这么个“小要求”?在康熙君臣看来,这真是个大便宜,当然就爽快同意了。

结果,殷弘绪自己都没想到,接下来的事情竟这么顺:他不但来到了景德镇,而且因为有江西巡抚郎廷极的关照,他更可以自由出入景德镇的大小窑厂,景德镇瓷器的一整套工艺过程,他全都看了个饱,还获赠了各种“样品”。甚至当着清朝官员的面,原原本本记在了笔记上……

然后是1712年,殷弘绪长达数万字的笔记,外加宝贵的瓷器样品——欧洲人梦寐以求的中国瓷器技术,就这样漂洋过海,传遍了欧洲大陆。德国、法国、英国等国,陆续烧出了精美的中国瓷器,甚至不停技术突破,实现反超。如此“葡萄酒换瓷器”的操作,连18世纪的欧洲学者自己都承认,是一种“工业间谍行为”。

而这个行为,也改变了景德镇瓷器的命运。昔日的垄断地位一步步被打破,到了鸦片战争后,欧洲瓷器几乎已把中国瓷器从欧美市场“挤走”,甚至对中国市场反杀,以至于“出口大减,而洋瓷入口,岁且百万”。“几瓶酒”的小便宜,就叫古代史上长期畅销世界的中国瓷器,在近代史结结实实吃了大亏。

可这样的“大亏”,何尝不是整个近代史上,晚清落后挨打的生动写照。对技术安全的忽视,以及固步自封的发展眼光,才是苦果背后,无比深刻的教训——只看小便宜,没有大格局,就算是精美的瓷器,也是保不住啊!

参考资料:吴孟雪《明清欧人对中国科技的介绍和应用》、高天流云《如果这是宋史》、黄德馨《楚国史话》、陈文华《江西通史》、那颜《欧洲人如何一步步烧制出中国瓷器》、刘军《明代海上贸易的出口商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国七雄对应当今世界国家
楚怀王为何宁愿在秦国为囚而终,都不愿意回国当王?令人不可思议
楚国攻齐,秦国守边
战国全图
湖北襄阳:春秋时期鄢郢之战
古人所指的“合纵”和“连横”分别是什么意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