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拓珍本 | 李北海书《云麾将军李秀碑》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句,写这首诗的起因,是因为狂人李白在漫游渝州时,遇到了和他一样狂放的渝州刺史,遭到冷遇,所以毫不客气的作诗回敬。这位渝州刺史,就是李邕

李邕(678747),字泰和,广陵江都人,一说江夏人。唐代文学家、大书法家,曾任北海太守,故人称“李北海”。李邕的书法在当时已负盛名,对后世影响亦大。唐窦蒙引述时议云:“论诗则曰王维、崔颢;论笔则王缙、李邕。”董其昌则称“右军如龙,北海如象”。

李邕自称书碑八百通,但流传至今的只有《李思训碑》、《麓山寺碑》、《李秀碑》等数种。这其中以《李秀碑》最为稀见,碑帖善拓,存世绝少。其原因,要从李秀碑的坎坷遭遇说起。

“彩云易散琉璃脆,世间好物不坚牢。

《李秀碑》原石刻立于唐天宝元年,即公元742年,李秀为唐代名将李谨行之子,受封为云麾将军,据碑文记载,李秀夫妇葬地亦即碑石所在地为“范阳福禄乡原”,即今北京市南部良乡一带。

隋唐时期范阳县地图

在明清文献记载中,多将“良乡县学”作为此碑出处,可知此碑大概在五代或金元时期,已被作为重要文物迁移至当地公学之中,以供人观摩学习了。《李秀碑》故宫藏本册首有元人俞希鲁龙凤五年(公元1359年)题记,提到“数年前有客自范阳来,尝持此碑见赠,观其字画臃肿不类,叩之,则曰好事者恐岁久漫灭,重加锼剔……”,可知此碑至元时尚未被毁,但是字画已经失真了。

故宫本《李秀碑》 前俞希鲁跋文

到了明代万历六年,《李秀碑》再度进入人们的视线时,已经“不知何时为校官裂为柱础”。据《宛署杂记》中《古墨斋记》一文记载,宛平县令李荫得知《李秀碑》残石被丢弃在瓦砾之中,而“字尚未泐”的情况后,即派车将残石运进宛平城内,甃于县署墙壁,请王世懋题之曰“古墨斋”。

据记载,当时存残石六块,万历间,当时著名学者王惟俭携四石并古玩字画归大梁,即河南开封,而尽沉于黄河水漶。王维俭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万历三十年以兵部职方主事削职归家,则其事或在万历三十年之后。至此,《李秀碑》所存者遂只剩二圆础形残石。康熙三十一,吴涵任顺天府府丞,专心访求此碑,于荒烟蔓草中得之,遂置于文天祥祠中,以至今日,作为北京地区唯一的唐代碑刻原石,存字不足两百

文丞相祠堂外观

文丞相祠内 李秀碑原石

文丞相祠内 翁方纲观款石刻局部

北京法源寺忠祠的外壁,还镶嵌着翁方纲主持翻刻的李秀碑残石数种,可见前代学者对此碑之重视。

北京法源寺

翁方纲手摹《李秀碑》残石

由于过早的泐毁,《李秀碑》拓本存世极少,宋拓更属寥寥,考索公私所藏,仅有三本,一本存故宫博物院(故宫本),一本为民国辛仿苏旧藏,或存广州市中山图书馆,具体情况尚难核实(辛仿苏本),一本则为匡时秋拍征得(宝墨斋本),为明代莫是龙宝墨斋藏本,也是市场上唯一一件宋拓《李秀碑》

匡时秋拍 宋拓《李秀碑》 内页

今据各家题跋观之,则自明代中叶至清末两百年来,宝墨斋本一直与辛仿苏本合藏。是册明朝归莫是龙宝墨斋收藏,册首有莫是龙朱笔题“希世珍玩,宝墨斋”七字,册尾复有朱笔跋文,称此册为“唐拓之极佳者”,“真吾宝墨斋中神品也”。

莫是龙题跋

“余先得昆山张石川寰所藏云麾将军李秀碑,已为奇物。今复得此本,盖唐榻之极佳者,虽多遗落,而笔画完美可爱,古人残煤断楮便如吉光片羽,何能多见耶,真吾宝墨斋中神品也。莫云卿识。”

册首有明代马之骏题“金铁森翔,烟云出没”八字,辛仿苏本亦有此八字题于册后。册尾马之骏、董其昌、陆梦龙各有题跋一则,董氏称“此为唐拓,笔法宛然”。陆梦龙提到叔熙出《云麾碑》二本,初看一本已是赫然,及阅此本,精神倍出”,其所指另一本当即辛仿苏本。此跋具年款,为“丙申”,陆氏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万历丙辰当为万历四十四年即1616年,时莫是龙已殁,此本归“叔熙”所有。

董其昌题跋

云麾将军瘦本为李师训,世多有之。肥本为李秀碑,石已泐,世无全本。此为唐榻,笔法宛然,北海云效我者拙,似我者死,虽赵集贤犹在门外。董其昌观。

马之骏题跋

“看古人帖不必尽解,亦不必尽真,辨肥辨瘦,已落一痴。新野马之骏。”

陆梦龙题跋

“叔熙出云麾碑二本,初看一本已是赫然,及阅此本,精神倍出,辄吟唐人小诗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丙辰中秋后五日,会稽陆梦龙君启父又题。”

到清代乾隆时期,两帖俱为毕泷所得,是册后存毕泷考证马之骏、陆梦龙长跋一则。

毕泷题跋

钱大昕题跋

“予访此碑未损本四十年未得,前岁始于蒋氏池上草堂,同榕皋、芝岩诸兄摩挲此本,诧为稀有。兹復从皋假归书斋,展玩旬日,乃知北海妙处全从羲献得来,正不在袭优孟之面目也。嘉庆丁巳四月廿日竹汀居士钱大昕识。

乾隆五十六年,池上草堂蒋春皋从毕泷处得此二册。嘉庆丁巳年钱大昕为之题跋。道光二年时帖归惠甫道光十八年时已归季硕梁章鉅为之题跋四则,并称此帖为“唐橅而宋拓者”,后来又在另则题跋中修改看法,认为此帖“不止宋拓”,当为唐拓。

梁章钜题跋

跋文提到:今谛审此帖,不止宋拓,的是唐代氊蜡,太古之色扑人眉宇,尤为可爱也。”

翁同龢题跋

跋文提到:“此本残字凡五百七十九,纸墨沉古,洵如莫、董诸公所称叹,世人徒见《岳麓》、《云摩》近拓,欹侧瘦削,不知北海浑厚中锋,为王、羊的髓也。”

此两册之后又经罗天池、潘仕成收藏,后岳雪楼孔广陶亦得此两册,而终以财力不济,于同治庚午(1838)年留辛仿苏本而释出此本,自此两本分离。此本为潘健盦收藏,后又归民国杨寿枢所有。此流传记录在马成名先生《海外所见善本碑帖录》中亦有述及。更有补述者,李宗瀚在故宫本《李秀碑》的题跋中说:“予家有莫氏宝墨斋残本,存五百七十余字,云卿、思翁手跋,并目为唐拓。”所记各点与此次上拍的宝墨斋本悉合,因知宝墨斋本和故宫本都曾为李宗瀚所有。

 故宫本 《李秀碑》 李宗瀚题跋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这传世的三本宋拓《李秀碑》,一开始在文字顺序上都是错乱颠倒的。故宫本后有李宗瀚题跋,记载着他请人按原文顺序重装的经过。辛仿苏本前有一则孔广陶题跋,也说明两册装潢错舛,无文理可诵,“因欲改装,恐乏良工而神明顿失”,所以一仍其旧。

戏鸿堂帖所刻李北海书

更有意思的是,捡董其昌《戏鸿堂帖》中李北海书与宝墨斋本相对照,虽文字顺序不同,而戏鸿堂所刻入之字皆不出宝墨斋本范畴,两相比较,戏鸿堂本单薄细弱,神采顿失。那么或许有一种可能性,即宝墨斋本即戏鸿堂本所据,而陈香泉帖考所谓“董太史联续成文”者。董其昌在戏鸿堂帖中,称此为“李北海书”而不着碑名,也是一种故弄玄虚的手法。在翁方纲文集题跋中有一则《跋云麾将军李秀碑抚本》,提到了董其昌在辛仿苏本后的题跋:“余有李秀碑全文可读者”,也提到了董其昌在宝墨斋本后区分李邕《云麾将军碑》肥本瘦本的区别,此跋语中又称“董文敏所得本,盖远在此抚本下”。翁氏同时指出了董其昌的前后矛盾之处,即“假使董藏全文本自可读,则《戏鸿》所刻何必以己意联续成文乎?”由此或可推定董其昌所得并非全文可读,观《戏鸿堂帖》字迹当从宝墨斋本摹入

 

海山仙馆丛帖所摹宝墨斋本《李秀碑》

此宝墨斋本后又被刻入《海山仙馆丛帖摹古十二卷》卷七,此卷不仅将正文全部刻入,也同时刻入莫是龙、董其昌、翁方纲、钱大昕的跋文。李秀碑拓本存世量极少,钱大昕也感叹曰:“予访此碑未损本,四十年未得。”现存世且流传有序仅见三本,为阅读及临帖便利,都不同程度被填过墨。古人得整拓本为保存和临习之便,常剪裱装帧成册,然当拓片文字残损辨识不清,石花遍布影响观瞻时,便会以墨在字周围填去破损之处,使字面醒目突出。这种填墨的习惯在摩崖和早期碑刻拓片中较为常见,因年代久远,石面破损严重,便填墨以塑型。填墨如描红,填墨之人带着个人的理解做取舍,往往对字形有所影响。此三本均通篇有填墨,可见李秀碑在宋代已经残损严重,很多文字也因填墨的原因肥瘦差异明显。马成名先生在《海外所见善本碑帖录》中亦提及此帖与其他两本的区别,定此帖为宋拓宋刻本,但是,未曾发现有其他宋刻复本出现。观其点画风神,雄健秀润,自是一流,又墨色如漆,沉古滋润,宋纸宋墨,则前贤今贤所无疑议者

 宝墨斋本宋拓《李秀碑》内页选二

董其昌说:“右军如龙,北海如象”,包世臣说:“北海如熊,肥而更捷”,都指涉到李邕书法丰满健硕的特色,玩赏此碑,于朱痕翠墨间,不难有所会心。古人得宋刻一纸,珍如拱璧,何况此本名碑存世罕见,且流传有序,名家题跋累累赞誉有加,在明朝已成为“希世珍玩”了。

匡时秋拍 澄道——古代书画夜场

lot 1343 宋拓《李秀碑》

本幅27×29cm×11;题跋32×37cm×5;26×29cm

出版:
1.仲威《中国碑帖鉴别图典》P639,文物出版社,2010年。
2.马成名《海外所见善本碑帖录》扉页及p95-100,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年。

备注:
1.莫是龙、董光裕、毕泷、吴荣光、梁章矩、潘仕成、孙尔凖、罗天池、汪谷、潘延龄、杨寿枢等递藏。
2.莫是龙、董其昌、马之骏、陆梦龙、钱大昕、孙尔凖、吴荣光、姚元之、毕泷、梁章鉅、耆英、翁同和等题跋。

3.王文治题签。

4.此帖清末曾刻入《海山仙馆丛帖》摹古十二卷之卷七。

5.董其昌《戏鸿堂帖》李北海书以此帖为底本。

RMB :3,500,000-4,500,000

转载自匡时书画

经典赏析:李邕《叶有道碑》

视频号来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张应召藏本
《九成宫》拓本与出版杂说
《九成宫醴泉铭》拓本源流新考(二)
细品“翰墨瓌宝” 漫赏碑帖珍本
宋拓《李玄静碑》(故宫藏本)
《曹全碑》高清翻墨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