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藏品萃华|郭熙《窠石平远图》

郭熙,北宋画家,字淳夫,河阳温县人。熙宁元年召入画院,后任翰林待诏直长。神宗赵顼曾令郭熙将秘阁所藏名画详定品目,他因此得以遍览历朝名画,逐渐成长为北宋后期的山水画巨匠,并与李成并称“李郭”。著有《林泉高致集》(其子郭思纂集)。
郭熙是北宋晚期崛起的山水画家,他在取法李成的同时,自抒胸臆,确立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面貌,在北宋晚期的山水画上做出了新的开拓,与李成一起成为宋元以来“李郭派”的重要开创者。
郭熙是一位备受宠幸的高寿宫廷画家,他的绘画因其高寿以及视野的不断开阔,有幸经历了画风的不断变化——早年绘画风格较工巧,晚年转为雄壮,常于高堂素壁上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岩岫巉绝、峰峦秀起、云烟变幻之景,落笔益壮,迎来了其一生最为重要的创作高峰时期。


作为郭熙晚年出色的平远山水画作品,《窠石平远图》(绢本,水墨,淡设色,纵120.8厘米、横167.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在他的存世作品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窠石平远图》画面左侧有郭熙的题跋:“窠石平远,元丰戊午年郭熙画。”由此可知此件作品创作于1078年,比他存世的另一件代表性作品《早春图》的创作时间晚了6年,笔墨无疑更为老辣奔放,气象深沉。此件作品图绘清幽、辽阔、旷远的北方深秋景色。深秋季节,旷野平阔,一条小溪曲折延伸至平坡深处,岸边窠石、土阜挺立起伏,溪水中浑圆的窠石零落分布,溪水清浅,潺潺流水在窠石间穿梭,不断回旋涌动,逐渐向右下方流泻而去。坡岸上,枯树虬枝从窠石丛中伸展出来,枝叶茂盛的杂树点缀其中,更增加了深秋的幽静深邃之意境。画面远处则见群山横列如屏,更凸显出寒烟苍翠、荒原莽莽的情调。在有限的平远视野内,郭熙将寒林、秋树、窠石、清溪、峰峦等自然景象归置在一个统一的画面中,营造出了平淡、空旷、幽远、清寂的深秋氛围,不仅将西北之“山多堆阜,盘礴而连延,不断于千里之外。介丘有顶,而迤逦拔萃于四逵之野”的山川特征以及北方特有的季节气候特点体现了出来,而且还将“木落骚人已怨秋,不堪平远发诗愁”的诗意境象一同创构了出来,以至于引发了苏轼、黄庭坚等人的激赏。此图不愧为一代巨笔之作,令人深为赞叹。
郭熙是山水画领域比较全能的画家,不仅能创制出“其山耸拔盘回,水源高远”“险峻巍峨”“雄伟峻拔”的山水境象,也能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特征创作出四时山水,更擅长清简峻拔、幽僻清冷的平远山水小景的创构。
郭熙的平远山水小景体现出来的水墨明洁、秀润清爽之特色,与李成所创造出的清旷萧疏、凄茂幽深的山水境象显然不尽相同。同为表现平远旷野景致的山水,郭熙的《窠石平远图》表现出了极为开阔的纵深空间感,呈现出雄浑壮阔的构图气势,同时也营造出明朗、干净、清润的空间特色,将北方平远山水中所具有的“明晦冲融之意,缥缈冲淡之境”极为细微地在画面中再现出来,与李成“气象萧疏,烟林清旷”的平远寒林山水拉开了距离。
《窠石平远图》的笔墨非常富于变化,集中表现出了郭熙晚年山水画的笔墨特质。在此件作品中,郭熙着力表现深秋时节林木叶落后的外貌特征和不同种类树木的细微区别,枝干用笔爽利坚挺,笔势雄健,水墨明洁;而树叶或阔笔渍点,或细笔双勾,再填以赭红,反映出秋天的特色,这类笔法的运用在郭熙的山水画中并不多见,颇为难得。郭熙晚年的山水画笔墨老辣放纵,常常给人以阔大幽深、气势雄壮之感,这个特点在《窠石平远图》中也有着极为深刻的表现,如窠石以粗笔勾勒轮廓、以破笔皴扫出大致结构,然后用淡墨略作渲染,用笔硬劲爽利,给人以简括峻爽、肃穆秀整之感。远山则略加勾勒,不作过多皴擦,然后以淡墨作层层渲染,亦为画面增加了雄放、清幽、旷远的空间氛围。
李成的存世作品不足20件,现今能见到的郭熙作品也不多,真正可信的不过六七件。《窠石平远图》为郭熙有确切纪年的存世作品之一,是足以代表郭熙平远山水创作水准的一件颇为重要的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熙《窠石平远图》:山水里的永恒意象与时代气度
北宋的画家都有哪些?他们的绘画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北宋山水画——中国美术史
经典回顾(172)宋郭熙窠石平远图
李成与宋画的自然主义
北宋时期李成等五位画家十七幅绘画作品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