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的书画这么好,为啥没入选“清初四僧”?

日本和尚不能吹,

今天吹吹中国和尚






在变成担当和尚(1593-1673)以前,混迹明末清初高端文艺圈的唐泰(字大来),师从文艺界大鳄董其昌时,就已收获了众大咖交口称赞。


当时正在编纂《奇男子传》的陈继儒眉公,曾认为今已绝奇人,但认识唐泰之后忍不住点赞: “灵心道响”,为“当世奇男子”。



董其昌赞他的诗: “温敦典雅,不必赋帝京而有四杰之藻,不必赋前出塞而有少陵之法”。



然而这枚备受大咖关注的奇男子却没有在京城顶级文艺圈左右逢源地发展下去,而是回到家乡云南晋宁,出家为僧,自号“担当”。同时期的江南“四僧”,朋友圈都是文艺界名流,故名声显赫,历三百余年而不衰。而关闭了朋友圈的释担当,知名度要小得多,没能入选四僧行列,不过,这依然挡不住他超人的才华。


01

恰恰是释担当回归故里,遁入空门之后,他的“奇”才发挥到极致。


之前的唐泰师从董其昌,能敏锐地把握董其昌艺术核心,倍得堂奥:


——唐泰书作

——董其昌书作



运笔奇峻,笔法老练,不落董其昌窠臼,书风与董氏在若即若离间,从中可看出担当在学董过程中的逐渐蜕变而出,形成自己奇峻、深厚的书法面貌。

唐泰成为了“释担当”之后

担当的书法天份和功力很深,在章法、布局、用墨上深得虚实相生之妙。他的草书笔墨飞舞,大有“当其下手风雨疾,笔所未到气已吞”的气概。

更为奇特的是,释担当的书作行笔跳荡飞跃,结体和分行布白奔趋揖让,不但浑成入妙,还能在不知不觉中把人带入苍山洱海、奇绝情景之中,使人不得不佩服他那锤炼洒脱的笔墨所具有的巨大感染力量。



02

以禅喻书、援佛入法,历史上不少名僧皆能达成,而释担当以景入心,以禅炼心,书为心画,得高古之情境,抒当世之胸臆,可谓奇出了更高的境界。

不过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单是这一重境界还称不上奇到极致。

不曾想这枚奇男子又在他的画作里,奇出了另一个时空。

释担当曾经的老师董其昌说:“书与画各有门庭,字可生画不可不熟;字须熟后生,画须熟外熟。”

而担当显然有更为精妙的领悟:“支离老手,非熟极而生不可。”

“熟极而生”,大智若愚,比之“不可不熟”和“熟外熟”岂不更为奇妙?

更何况释担当对佛学的智慧与他的艺术理念发生了反应,他的画在有意与无念之间出入自如,与禅修有异曲同工之妙。前人曾说,“不懂佛学,不通画理”,佛学是国画的艺术之灵,观担当之画竟知一二。

山不知从何处来,水不知到何处去,虚实之间不知是何时空,甚至不知是正是反,是阴是阳。笔者认为担当的画作,如梦如幻又令人回味无穷,与几百年后的欧洲艺术界的超现实主义艺术交相辉映。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作为超现实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对于时空在画作中的表现可谓“不可不熟”,他一直主张“绘画是为了表达绘画以外的东西”,而这正是我们观摩释担当画作时了然于胸又无法言传的感受。

马格利特画作

担当画作

我们甚至可以从释担当的画作中得到更高层次的时空感,那也是“熟极而生”和“有意无念”的时空感,这种艺术奇幻,就是这枚奇男子带给我们的第二重奇之境界。

真正让释担当奇到极致的第三重奇境,就是他的文作。

作为一个诗书世家出生的官三代,少年就有凌云之笔,十一岁考取秀才第一名。释担当的文学才情自然是得到大咖盖章认可的,而奇就奇在他参禅悟佛之后,作诗撰联,谋篇独特,用词奇异新颖。

柱杖尾掉一片白云,不重不轻,任我拈为诗料;

火炉头上几句冷语,亦吞亦吐,有谁透着宗风。

 ——担当题云南剑川宝相寺

 

门前只许堆黄叶;

屋上何妨滚白波。

——担当题巍山垅圩图云壑寺联

 

看似信手拈来,立意皆成妙用。


 

而更为奇趣的是他在家乡晋宁盘龙寺留下的妙联:

谁把藕丝牵大象?

我将铁棒打苍蝇。

是不是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之禅意,又含辩证哲学之妙趣?

这个骨堆,是怕死的猛然见了皆道活;

一团热铁,在咬破者即时呕却岂容吞。

个中合有人,问往古来今谁破?

活处元无佛,任眉横鼻直俱非。

大破大立,把疑情参透,把命根坐断,用佛家的眼光把人的生死玄机描绘得非常贴切自然,逸趣横生。

地偏惟恐有人来,

画个茅堂户不开。

陵谷虽无前日影,

老僧只点旧时苔。

这首诗简直是天人合一的妙语佳境,读来令人神往。

题画云:“以近八十翁,老眼犹在纸画中。”

《自题像赞》云:“担当老,担当老,足健而跛,目健而眇;法席掀翻,禅床推倒,且在粪堆里打眠,漆桶中洗澡。”

观摩释担当的文作,感觉他好像与满纸荒唐言的曹公、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苏公打过时空电话一般,既有高古造化的奇境,又已进入高妙超脱的禅境。

“老僧一扫尽成灰,笔下何曾有山水。”这是释担当的释然超脱,又何尝不是他这三重奇境的点化之言?观摩欣赏他的“无书之书”、“无画之画”、“无诗之诗”,感慨他被世人严重低估的惊世奇才,但同时也深深感受到这位奇男子“笔尖无墨水,从空处想鸿蒙”的无名之名境界。

清康熙十二年(公元一六七三年)冬天,释担当晨起盘膝端坐,写了几句偈语:“天也破,地也破,认着担当便错过,舌头已断谁敢坐?”抛下笔后便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一岁。圆寂归化大理鸡足山的顶峰,其骨塔在感通寺后,塔有《清担当塔铭》铭文。

千古艰难惟一死,这位史上奇到极致的奇男子释担当辞世也辞得安详、超脱、奇绝。



本文作者

圆儿

左手法律,右手文学

身在金融、心怀书法

的评论写作人,路遥文学奖获得者



(7月7日20:00统计数据、发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书、诗、画的绝配(一组充满意境的书法古诗画)
能把行书如此极致,当代书坛还有几人?让无...
梁诗正书法《御诗》绢本 极为精彩!
柯九思 行书《题黄大痴画》
浙江省文物局 浙江文物网
【诗话文章】魏新河|文人画·诗人画·词人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