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创造两个大寨时代的郭凤莲,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她?

说郭凤莲创造了两个大寨时代,好像是有点名不副实。

因为,大寨的第一个时代,分明是由陈永贵创造的,她只是陈永贵的接班人。

然而,这里有一个“人民史观”还是“英雄史观”的问题。

如果从“英雄史观”的角度看,大寨人的第一个时代,确实是由陈永贵创造的,其他人都不能与陈永贵相提并论。

但是,如果从“人民史观”的角度看呢?

郭凤莲就和陈永贵一样,也是大寨人民这个英雄群体中的典型代表,她也是创造大寨的第一个时代的人。

从某种角度上讲,郭凤莲和陈永贵,都不是大寨村的原住民。

他们都是因为各自的具体原因而来到大寨,并且最终落户大寨的。

郭凤莲本是山西省昔阳县武家坪村人。

她之所以成为大寨人,是因为,她的姥姥家是大寨的。

在她3岁的时候, 她的母亲贫病致死, 她的父亲就将她送到姥姥家,由她的姥姥抚养。

于是,她就在她姥姥家长大。

当时, 以陈永贵为首的大寨村支部,为了使妇女们能够摆脱家务,参加农业生产,就成立了一个“大寨幼儿园”。

郭凤莲就是最早进入“大寨幼儿园”的孩子之一。

后来,她在外面读完高小后,又在陈永贵的要求下,重回“大寨幼儿园”,当起了幼师。

1963年,一场洪灾,把大寨大队的139亩梯田全部冲光。

41亩地里的庄稼苗,也淹没在泥水里。

全村89户人家,78户房倒窑塌,几百口人,只剩下了9户窑洞比较完好。

在大灾面前,大寨人不等不靠,没有接受国家的任何救济,白天修土地,晚上修房子,在废墟上重建家园,并且,当年就打下了40万斤粮食。

1964年,时任山西省委书记的陶鲁茄,向毛主席汇报了大寨大队的事迹。

毛主席高兴地说:“穷山沟里出好文章!”

到1964年底,周恩来总理在工作报告中,公开表扬了大寨大队的精神,把大寨精神总结为8个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由此,一场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就在全国展开。

而在那场抗洪救灾的斗争中,16岁的郭凤莲,也和全村22名女青年一起,组成了一支“女子突击队”。

她们和男人们一样,昼夜奋战,勇挑重担,被大家称为“铁姑娘”队。

所以,大寨的第一个时代的创造,她郭凤莲也是有份的。

只不过,在大寨人民的这个英雄群像中,陈永贵作为其领导者,就显得更加突出。

而郭凤莲,作为晚一辈,也是在当时的晚一辈中最突出的。

说到大寨的第二个时代,无疑地,郭凤莲就是这第二个时代的突出代表了。

也不能说,大寨的第二个时代,就是她郭凤莲一个人创造的。

如果没有全体大寨群众的支持,她郭凤莲,也会一事无成。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郭凤莲作为一个特殊人物,她在创造大寨的第二个时代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先前的大寨大队,和后来的大寨村,前后两个时代,都有两个共同的特征。

第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大寨人民始终没有丢掉集体主义精神,他们始终是在走集体化的道路,依靠集体的力量,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第二个共同特征,就是因为他们为全国人民做出了榜样,所以,他们就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他们中的典型代表,就都由共和国的基层,进入到共和国的高层,体现着我们共和国的体制特色。陈永贵,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郭凤莲,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

所以说,郭凤莲虽然是陈永贵的接班人,但是,她在大寨历史中的地位,是与陈永贵双星辉耀的。

甚至,她还超越陈永贵,成为了大寨历史上的另一座丰碑。

那么,我们如何来认识郭凤莲这座大寨历史上的另一座丰碑呢?

我们如何认识郭凤莲带领他们大寨群众所创造的,他们大寨人的第二个时代呢?

大寨人的第一个时代,也就是陈永贵时代,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但是,由于历史环境的原因,大寨人的第一个时代,也是有她的局限性的。

这个局限性是什么呢?

就是由于残酷的环境压力,所导致的人们精神上的内敛。

就是大寨人把环境压力,对于自己的约束,转化成了自己精神上的自我约束,形成了一种精神惯性。

而在这种精神惯性的作用下,大寨人的视野,也就局限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局限于“同舟共济、共同富裕”。

他们就不能够看到和想到,除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除了“同舟共济、共同富裕”,其实,还有更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可供选择。

这就是视野的局限、眼界的局限,就是高度的局限。

陈永贵在他们那个时代,无疑是中国农民中的天才;是中国农民中无人能比的杰出领导者。

但是,天才,也超不出他所生活的环境氛围;杰出的领导者,也只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为杰出的领导。

1978年,当时的大寨大队,在玉米地里套种了460亩小麦。

其中,光小麦,就收了15.7万斤。

大寨人从来就没有见过这么多的小麦。

过去,大寨人每人每年,只能分2斤半小麦,一直是把细粮卖给国家,粗粮留给自己。

这时,身为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的郭凤莲,私下和几个主要干部商量,给群众分口粮时,人口粮分20斤,劳动日粮再分20斤,每人一共分40斤。

当时,他们去请示已经是国务院副总理的老书记陈永贵,看这样行不行。

陈永贵当时没有表态,过后,却特意回到大寨,开了一个晚上的社员大会。

陈永贵说:“咱们现在过的这个光景,是一点一点省出来的!”

“有的人,是有米一顿、有柴一灶!根本就不想着勤俭节约!把勤俭节约忘得干干净净!

会后,郭凤莲等人,就又找到陈永贵,商量着,最后决定将人口粮加劳动日粮,每人分20斤,剩下的全部卖给国家。

这就是第一代大寨人的精神。

这并不是陈永贵一个人的精神,而是全体第一代大寨人的精神。

他们的这种精神,是由过去艰苦的环境条件逼出来的,却又转化成了他们精神上牢不可破的惯性。

所以,当新的环境形成、当新的时代来临的时候,他们,就必然地会有些迷惘和不适应。

1980年,大寨人迎来了他们光辉历史上的一段至暗时刻。

那一年,郭凤莲被调离大寨,去任晋中果树研究所副所长。

第二年,大寨村开始试行生产责任制。

由于受到一些党员、群众的反对,1982年,又走了回头路。

到1983年,大寨村,才真正下放了自留地。

比起其他地方,他们的步伐,是整整晚了两年的时间。

然而,在这期间,大寨村先后换了4任支书,却始终都打不开新的局面。

1992年春天,郭凤莲重新回到大寨,接手大寨村第8任党支部书记的职务。

上任不久,她就组织部分干部,去当时搞得很红火的江苏华西村、天津大邱庄等地取经。

华西村书记吴仁宝对她说:“现在跟过去不一样,过去是不要国家的钱,也不借银行的款;现在,首先就要找到财政要钱,找到银行贷款!”

这让郭凤莲一时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在她离开大寨的1980年以前,他们大寨大队,是从来都没有伸手向国家要过援助的。

可是,这会儿,那样的老思想,却是不合时宜了,却是行不通了。

老是指望着依靠自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什么时候,才能够积累起足够的本钱,去迈大步,发大财呢?

思想观念转变之后,大寨村,就在华西村所在的华士镇帮助下,办起了羊毛衫厂。

因为没有流动资金,郭凤莲又去向昔阳县财政局,借了20万元。

当时,还担心还不了;结果,后来竟还上了。

可是,还了财政,又没钱了。

他们就又想到,去银行贷款,又在银行贷了20万元。

后来,把银行的款也还了,他们的羊毛衫厂,就算是终于成功了。

羊毛衫厂的成功,也标志着他们思想转变的成功。

随后,大寨村先后建成了制衣公司、水泥厂、酒厂、农牧公司、旅游公司、核桃露厂、煤炭发运站等。

以“大寨”的名号命名的酒、醋、面粉、杂粮、核桃露等产品,也纷纷上市。

如今,大寨村的家家户户,都停着小汽车,都住着大楼房,每一位村民,都是大寨集团的员工,每年都有集团的股份分红。

这就是又一个大寨时代啊。

这是比上一个大寨时代更加富足、更加绚丽的大寨时代啊。

那么,这前后两个大寨时代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寨的两个时代的不同呢?

这前后两个大寨时代的区别就是:精神上的高度、境界。

就是不同的精神高度,不同的精神境界。

高度和境界,决定眼光、决定出路、决定发展的速度。

而这个精神上的不同高度、不同境界又是怎么来的呢?

就是从环境的改变中来。

环境的严酷,导致精神的内敛,也导致眼光的内敛,从而导致精神高度与精神境界的低级。

环境的宽松,导致精神的开放,也导致眼光的外向,从而导致精神高度与精神境界,与外面的世界同步,水涨船高。

问题是,当一种精神,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之后,它就会同时产生惯性,形成一种精神惯性。

而惯性,具有保持自身既定状态不变的性质。

所以,精神惯性一旦形成,就很难自我救渎,大多数,都需要借助外力来打破。

除非,你本来就具有变异的基因,就像郭凤莲相对于陈永贵,在基因上发生了改变。

陈永贵的精神,是在旧社会深受地主阶级压迫,又没有贫雇农互助的环境下形成的,面对他自己创造出来的新环境,他是不容易改变的。

而郭凤莲的精神,是在陈永贵所创造的互助合作,并且物质条件大为改善的环境下形成的。

这个环境与陈永贵的精神所形成的环境大不一样,所以,郭凤莲的精神相对陈永贵的精神也是大不相同的。

因为,他们之间具有代差,他们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人、两个不同环境下的人,所以,他们具有各自不同的精神基因。

这导致他们相对于同一种新的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从而产生不同的认知,又形成不同的新的精神惯性。

郭凤莲具有继承陈永贵的精神的一面,然而,她又基于陈永贵所创造的新环境,对陈永贵的精神,具有叛逆的一面。

恰恰是这叛逆的一面,就是大寨历史发展的新方向;就是第二个大寨时代的精神密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赣雩文艺】作者:葛志辉《大寨红旗仍在飘》总第593期⑥2020年第163期⑥
“铁姑娘”郭凤莲现状:儿子都是亿万富翁,长子掏3000万修寺庙
“铁姑娘”郭凤莲:60年代全国楷模,被迫离开大寨11年,如今怎样
央视最新采访郭凤莲:大寨精神永不变色!
央视重磅采访郭凤莲:大寨精神没有变
两会央视采访郭凤莲:大寨精神永不变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