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观背后的思维方式

因为进了一个微信群,从而有幸地结识了金岷彬先生,并且了解到金岷彬先生与陈明远先生合著《历史观的新突破,史前史三分期学说的重大修正》、《现代系统论与世界体系,火技术与陶冶体系》、《文明拂晓,复合工具体系》三本书的事情,出于对金岷彬先生学术素养的崇拜,就立即网购了这三本书。

目前,已经读了《历史观的新突破》和《现代系统论与世界体系》两本书,剩下一本,还没有收到。

但是,仅从已读的两本书中,老曹,就已经大体了解到了,两位学者的思想境界与特征。

总体来说,两位学者知识深专、思维严密、学术素养扎实。

这是没的说。

而且,正像两位学者自己所言,两位学者的著作,以严密的推理,扎实的论证,对之前关于史前史的“三分期学说”,进行了无可辩驳的重大修正。

之前的关于史前史的“三分期学说”,就是把史前史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

两位学者通过论证,将史前史修正为“木-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青铜器(金属器)时代”。

这确实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但是,作为一个喜欢研究哲学的人,老曹读到两位学者之科学气息浓厚的书,在感叹他们的业精于专之余,就不免还是觉得,专业固然是专,却未免落于专而不博,就难以看到,一个更为宽阔的世界。

换句话说,两位学者,就好像是独眼龙看世界,一眼得见。

而一个正常人,一般地,应该是有两只眼睛的。

人的两只眼睛,分为左眼和右眼;左眼为阴,右眼为阳。

阴与阳,从不同的角度,分别看目标、看世界,然后,经过统合,就得到一个完整的、对于目标或者世界的认识。

人与自然,是一个对立统一。

自然,有影响人的一面。

她使人类社会,本能地往前走。

人类,也有影响自然的一面。

人类,会主动地去认识自然,并且改造自然为己所用。

比如,根据经验,动物怕火,人类不怕火,人类就会在野火烧过的地方,去寻找被烧熟的动物肉吃。

这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动物性的本能。

但是,人类收集火,控制火,利用火,甚至制造火,这就不是本能了。

这就包含了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包含了人类对于自然的主动作为,包含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这就显示了人类与动物的区别。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仅是自然主导与影响人类社会的结果。

自然为阴,人类为阳,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阴阳互动的结果。

所以,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就不能光从阴的角度去看,还可以从阳的角度来看;不能光从自然、从技术、从工具的角度去看,还可以从人类自身的角度、从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从人类为了改变自我、改变世界而发生的主动作为上去看。

火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陶器的产生与发展。

但是,火技术的发展,是陶器产生的必要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

促使陶器产生的充分条件是什么呢?

是人们为什么要制造陶器、人们制造陶器的目的是什么。

人们制造陶器的最初目的,是用来盛装东西,而不是用来做饭。

那么,有什么东西,必须要用陶器盛装,而不能用既有的竹器、木器一类的器具盛装呢?

那就是植物的种子。

竹器、木器盛具,不能防鼠咬,不能避免种子被老鼠吃掉。

陶器最初被制造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盛装植物的种子,避免种子被老鼠吃掉。

所以,陶器与农业生产,就是相伴而生。

没有陶器,就没有农业生产。

陶器的产生,是人类主动作为的结果,是人类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的结果。

金属铜,有自然铜和人造铜。

自然铜产生于西方,而人造铜产生于华夏。

人造铜是如何产生的呢?

并不是有了火技术,有了制造陶器的经历,就可以制造出人造铜。

陶器制造的过程中,没有产生出块状铜的可能性,没有产生出让人类认识到铜的金属性质的可能性。

那么,是什么条件,能够产生出人造的块状铜,能够使人类认识到人造的块状铜之金属的特性呢?

那就是“炼石补天”的宗教仪式。

正是“炼石补天”的宗教仪式,能够意外地产生出块状铜,从而让人们见识到人造的块状铜,并且了解到铜的金属性质。

“炼石补天”的宗教仪式,有女娲氏“炼石补天”的传说,也有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炼石补天”的遗址与实物。

牛河梁遗址之人工筑成的小山——祭祀台上,有许多坩埚。

这些坩埚,绝不可能是用来炼铜的。

炼铜,没有必要专门建造一座小山来炼。

那么,这些坩埚放在人工筑成的小山上,是用来做什么用的呢?

就是用来举行“炼石补天”的宗教仪式的。

而在这个“炼石补天”的宗教仪式中,就可能意外地产生人造铜。

虽然人造铜的产生,是一个意外,但是,这个意外之中,也包含着人类对于大自然的认识与探求,也包含着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而正是这个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才导致人造铜的必然产生。

如果站在人类自身的角度,站在人类之主观能动性的角度,站在人类对于周围的环境主动作为的角度,我们还可以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划分为采撷时代、采撷与狩猎时代、渔猎时代、农牧业时代、工业时代等等几种社会发展形态。

当然,这也仅仅是一个角度而已。

我们再换一个角度,还可以把人类社会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地主社会、资本社会等等。

这也是一个角度。

当然,不同的角度,就代表不同的立场,他们都有相对于这个角度与立场的真理性的一面。

但是,他们相对于另外的角度、另外的立场,就不一定是真理了。

所以,看世界,不能只用一只眼去看。

人类会长出两只眼睛,那是有道理的。

深读两位学者的书,回头再看看两位学者的立场与角度,是一种什么样的立场与角度呢?

显然,两位学者,不是在从人类自身的立场与角度,观察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而是在从自然,从工具、从技术,从人类的对立面的立场与角度,观察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

换句话说,两位学者,是在用西方科学分析的思维方式观察历史,而不是在用中国传统的阴阳比较的思维方式观察历史。

西方的科学分析,与中国的阴阳比较,显然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举个简单的例子,水是由氢离子和氧离子组成的,这就是科学分析的结果;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这就是阴阳比较的结果。

科学分析,是向内看,只看水这个事物的内部;阴阳比较,是向外看,是把水与其背后的米汤、酒醋、碗碟相比较。

所以,科学分析到的事物之本质,在形而下、在事物的内部;阴阳比较出的事物之本质,在形而上,在事物的外部。

那么,是不是科学分析到的对于事物的认识,就是真理;阴阳比较到的对于事物的认识,就不是真理呢?

其实,她们在各自的认识范围内,都是真理;超出了各自的认识范围,就都不是真理。

正是因为西方科学分析的局限性,西方社会,就没有悠久的历史。

因为,她们的眼光过于局促、短浅,她们过于注重竞争。

正是因为中国阴阳比较的局限性,中国社会,才会治乱循环。

因为,中国人注重整体平衡,而忽视个性追求,结果,就总是被个性追求,突破了整体性。

很不幸的是,正当中国自身治乱循环又面临着一个“乱”字的时候,又碰上西方开启了一段新的历史,于是,西方一时碾压东方,中国落后了。

这大概就是一些中国学者数典忘祖,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忘记了自己民族原有的传统之思维方式的原因吧。

两位学者在著作中,对中国的历史传说,很不以为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很不以为然。

两位学者,根据考古资料认为,《八卦》起源于陶器时代的数符卦;古代《易经》中,谈不上有什么阴阳对立变化的思想。

两位学者还认为,《河图、《洛书》,以及《太极图》,是宋代才衍生出来的产物,并非远古所有。

然而,事实上,传承历史、纪念祖先,是每一个民族最基本的精神行为,只不过,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传承方式。

苗族人的《亚鲁王》,就是他们的历史传说。

他们的这个历史传说,是依靠他们的东郎进行的。

东郎,是在人们逝世之后,给逝者做法事的说唱人员。

东郎所说唱的内容,就是他们苗族的历史。

根据他们东郎说唱的《亚鲁王》,他们苗族的历史,有两千多年,他们是从东方迁徙到湖南,又从湖南迁徙到贵州的。

而他们的亚鲁王,就是他们在湖南战败后,带领他们到达贵州的祖先。

相比苗族人,汉族人的历史,就要久远得多。

这是由于,汉族人传承历史的方法,比苗族人的方法要可靠一些。

汉族人最初传承历史,是依靠“结绳记事”。

所以,就有华胥氏生庖犧于成纪的说法。

成纪,就是完成了一段记事,记事的结绳,就不再延长了,新的记事,就用另一根绳索,来重新起头。

后来,文字发明,汉族人,就又“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这种不依赖人,而依赖工具传承历史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呢?

就是即使记录历史的人都战死了,其他人,只要还保留着他们所记录的历史,则过往的历史,还是可以继续传承。

苗族有东郎,汉族有盘古、有少典,这些人,都是记录和传承历史的人。

正是由于传承历史的方式不一样,所以,汉族的历史,就久远;苗族的历史,就短促。

实际上,根据汉族的历史记载,苗族人,就是7000年前北辛文化之主人的后裔。

他们在汉族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就是蚩尤氏。

蚩尤氏就是距今5500年前的大汶口早期文化的主人。

到了距今5500年,大汶口文化的中期,蚩尤氏部族就战败,一部分逃往湖南,一部分被汉族所征服。

而在苗族人的《亚鲁王》之历史记述中,就没有他们在山东的这一段历史。

他们的历史,只是简略地记述他们来自于东方,详细的历史,只是从距今两千年的湖南地区讲起。这就是由于,他们在湖南地区再次遭遇惨败,东郎全部战死,没有人,能够讲述他们在湖南地区以前的山东地区的历史了。

而汉族的历史,为什么能够追述到渔猎时代的华胥氏呢?

因为,我们有“结绳记事”和“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所以,我们的历史,是值得信赖的。

《八卦》在陶器上表现为数符卦,这是事实。

但是,在这个事实的背后,还有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呢?

阴阳意识,在7000年前半坡文化的人面鱼纹中,就有清晰的体现。

而《河图》《洛书》,在1977年安徽阜阳双土堆西汉汝阴侯墓中出土的“太乙九宫占盘”中就有出现,与宋代陈抟道士所拿出来的《河图》《洛书》完全符合。

这证明了,并不是宋代陈抟道士凭空捏造了《河图》《洛书》。

距今5800-5300年的凌家滩文化遗址出土的无足玉龟、及其含山玉版,上面的孔洞数,就是对《河图》《洛书》的简洁表达。

只不过,不是对《河图》《洛书》十分精通的人,是不能够理解这二者之间的联系的。

所以,陶器上的数符卦,是来自于《河图》《洛书》,是对“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个历史传说的实物证明。

而《河图》《洛书》,是由点数组成的两幅象,里面是点数,都是有阴阳的。

数符卦转变为符号卦,符号卦显示出阴阳性,正是以《河图》《洛书》中的点数之阴阳为背景的,并不是当时还没有阴阳概念,没有阴阳概念,就产生不了符号卦。

尊重科学,同时也尊重阴阳;尊重考古实证,同时也尊重历史传说,这能让一个学者,变得更加厚实,更加稳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国四个最古老的民族,都有谁?
老外不承认中国五千年、夏朝和二里头夏都,就是挖了中国人祖坟
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上)
中国汉字的来历和起源之谜
收藏殿堂 | 史前文明陨石雕刻艺术品玉米的秘密
趣读 | 你所不知道的「四大发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