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61年,侯波调离中南海,临走前毛主席嘱咐:以后你要常来看我
userphoto

2022.10.16 四川

关注
图|1949年6月徐肖冰、侯波、毛主席在北平香山双清别墅合影(陈正清摄)
前言
“你不一定熟悉她的名字,但你一定见过她的作品。”
作为一个摄影师,侯波在中南海工作了12年,
在这漫长的时间里面,侯波为毛主席以及党中央领导人拍摄了4772幅照片,生动的再现了那个光辉灿烂的年代。
“中国有许多优秀的摄影师,由于历史的偏爱,我才能成为这样一个幸运者。”
提到毛主席,侯波有一个专属的称呼“老人家”,由于对毛主席深厚的情感,
侯波也始终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纪念毛主席,在她家里,每年有三个时间是吃面的,其中两个就是他和丈夫徐肖冰的生日,还有一个就是“老人家”的生日。
带翅膀的摄影机——侯波回忆录
很少有人知道,侯波作为红墙里的摄影师,用的不是本名。
1924年,侯波出生于山西夏县,按照当时传统的习惯,“一个女孩儿就是一千金”,所以爷爷为侯波取名为阎千金。
爷爷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是对知识很尊重,虽然旧社会对女子读书一事颇有看法,可阎千金在6岁的时候,就跟着当教师的姑姑到离家30里的学校读书,虽然家庭的生活异常贫苦,可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
可噩耗还是降临到了他们一家身上。
侯波的父亲是太原煤矿的一名工人,因联合工友向资本家索要拖欠的工资被暗害,家里没了壮劳力后,生活日渐贫穷,因儿子的去世,爷爷也病故了,母亲病倒以后,家里就剩下了一个瞎眼的奶奶。
图|1942年在延安抗大时的女生(右一为侯波)
更为严峻的是,随着抗战的爆发,当时日军已经打到了山西。
“日本鬼子就要打过来了,我们不能做亡国奴。”
在这样的口号鼓舞之下,侯波离开了家到中条山参加了革命队伍,临走前奶奶将全家积攒的4枚银元交给她,让侯波自己外出闯荡。后来侯波被分配到了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由于学习刻苦努力,14岁的侯波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到中条山时,当时在中条山工作,后来曾任云南省委书记的孙雨亭为侯波取了一个“阎锋”的名字,到延安后,保安处长周兴又给她改了个名字。
“侯波”
这个稍显男孩子气一些的名字,伴随了她的一生。
随着不断的学习,侯波前往延安,并在延安女子大学学习,期间很多中央领导都曾来学校讲课,而改变侯波命运的是,她在延安结识了自己的丈夫,同为摄影师的徐肖冰。
徐肖冰比侯波要大8岁,早在上世纪30年代时,就在上海从事摄影工作,后来奔赴延安,成为了著名的红色摄影师,在跟随丈夫以后,侯波也开始接触摄影。两人于1942年成婚。
抗战胜利后,侯波跟随徐肖冰一起前往东北电影制片厂担任摄影科长。1949年侯波又调到北平电影制片厂任摄影科长。
侯波之前从来没有来过北平,以往他都是在老师课堂上,可课本上了解这个城市,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能到这儿工作,当然调她来北平,也并非是为了游山玩水,侯波很快就意识到了,自己的任务有多么艰巨。
那时是新中国建立初期,毛主席等首长的活动非常多,有很多的场面都具有历史意义,侯波的任务就是在必要的时候,把这些场景拍摄下来,留作形象资料,当然侯波的摄影,不作为发稿使用。
就这么着,侯波一家人搬进了中南海,就住在勤政殿不远处的一间屋子里,不过更令侯波想不到的是,还有一个更重大的任务即将落在她的头上。
图|1942年徐肖冰与侯波新婚合影
一天,侯波正在中南海办公室紧张的忙碌着,一个工作人员进来通知,首长要见她。
侯波记得,后来是在一个不大的办公室里面,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和毛主席机要室主任叶子龙接见了她。
“侯波同志,怎么样,对中南海熟悉了?”
叶子龙开门见山。
“还可以吧。”侯波侃侃而谈:
“反正有不少同志关照,我的任务不就是拍照片嘛。”
侯波一边说,一边揣摩两位首长的意思,见两人聊得轻松,侯波紧张的心情也逐渐放松下来。
“我们打算成立一个摄影科。”
杨尚昆聊了一会儿,主动向侯波提起:
“由你来当科长。”
侯波这才了解到,原来组织是要把她调到中南海来,专门负责为领导人拍照,主要是以毛主席的活动为主,其他的活动听办公厅安排。而且已经通过了侯波所在的新闻电影制片厂,就看侯波本人有没有什么意见了。
“我服从组织的安排,坚决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
就这样,侯波成了中南海的专职摄影师,一干就是12年。
图|侯波与丈夫徐肖冰
“女同志是半边天,要站在中间”
在中南海里当摄影师,其实难度是很大的。尤其是毛主席和一些党中央领导人,不愿意拍照,所以有些时候只能自己找一些合适的角度,偷偷地拍。
侯波回忆起第一次和毛主席见面交谈,是在北平香山的双清别墅。
当时她和丈夫徐肖冰都在北平新闻电影制片厂工作,有时候经常接到内容相似的工作,有时候也一起到香山去。
1949年6月的一天,毛主席在双清别墅接见苏联代表团,侯波、徐肖冰以及新华社记者陈正清负责摄影、电影的拍摄工作。
等到接见结束以后,毛主席送走苏联客人,回过头来就对正在收工的侯波三人招了招手:
“你们辛苦了,每次来我这里都是行色匆匆,我想跟你们说句话都没有机会。”
几人坐在了院子中间的凉亭里面,毛主席指着大家面带笑容的说道:
“来今天不忙走,大家坐下来认识一下。”
图|毛主席
在三人中,毛主席是认识徐肖冰的,早在延安时期,徐肖冰就负责过毛主席的摄影工作,早在1938年夏就拍摄了第一幅毛主席的照片。
“你,我当然认识,你是延安培养出来的摄影师,给我们拍过不少照片,不过……”
毛主席指着旁边的侯波说:
“这位女同志我是初次见面。”
“她叫侯波,是我爱人。”徐肖冰赶紧给毛主席介绍:“她也是延安出来的。”
“好,延安出来的是喝过延河水,吃过小米饭的。”
当得知侯波是山西夏县的,毛主席笑着说道:
“啊,你是关云长的老乡啊,关云长就是夏县人,武艺高强,人又忠厚。”
三人聊了很长的时间,离开时,毛主席主动提议,要与三人合影。
徐肖冰、侯波他们早就想和毛主席合影,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开口,这次可真的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图|徐肖冰、侯波夫妇晚年拿着与毛主席的合影
陈正清拿着照相机,让徐肖冰、侯波一左一右站在毛主席的两边,就在照相是,毛主席突然发话:
“不行,不能这样站,女同志是半边天,要站在中间。”
说话间,毛主席就把侯波拉到了中间,见毛主席十分认真,侯波也不好拒绝,于是三人就留下了这样一张珍贵的照片。
一直到晚年,侯波夫妇两人始终将这张照片视若珍宝,还专门放大了挂在客厅,每次客人来都要说一次,成为他们夫妻一生最难忘的一次回忆。
当然,毛主席说的那句话“女同志是半边天”,可不是简单说说而已,自从负责在中南海照相后,侯波的日常生活也都统统都被打破了。
在中南海工作的日子里面,侯波不是在为首长照相,就是守在电话机旁,因为随时会有工作下来,一有消息,就要提着摄影包出发,侯波回忆起那时候遇到的“麻烦”:
“不过有时也会遇到麻烦,就是领袖们不爱拍照。于是,我就只能偷拍、抓拍,甚至把照相机藏起来拍。”
在这些照片里面,最让侯波得意的,还是要属《开国大典》那一张。
当然如果从严格的摄影意义看,这张照片无论构图还是灯光都不是最佳,但它所具备的意义却绝不是普通照片那么简单。
图|1949年开国大典(侯波摄)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一个令全中国人民都不能够忘怀的日子,这一天30万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从四面八方涌向天安门广场载歌载舞。
下午3时,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庆祝典礼开始,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侯波这时候在天安门城楼上,心里是那么的激动,可她这时候还顾不上自己激动的心情,因为她要抓拍这一令人难忘的历史时刻。
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站在离护栏不远的地方,想要照到毛主席他们的正面,就必须要让自己身体倾斜在栏杆外面,为了能抓拍这一张照片,侯波早已经把自己的安全置之度外。
就在这时,一个人抓住她的衣角说:
“你放心大胆地拍,我抓住你。”
等侯波回头的时候,才注意到,原来刚才拉住自己衣角的人居然是周总理。
图|毛主席与周总理在第一届人代会上(侯波摄)
不仅仅是周总理注意到了他,当时为了抓拍毛主席向群众挥手致意的照片时,一旁的陈云也注意到了她,赶紧上去拉住她的衣服,等拍完以后,陈云还专门嘱咐了一句:
“多注意,安全第一。”
即便是时隔多年,侯波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来,仍然历历在目:
“这是我最得意的几张照片之一,不是因为我照的好,而是因为他是一张非常特殊的照片,一张新中国光辉历史的见证,不是谁想拍就能拍得到的,每当我的名字随着这张照片刊登出来的时候,我都有一种自豪感,更有一种庆幸感,是历史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是党和人民给了我这样的机会。”
摔粪坑、掉棉花堆,侯波也出了很多洋相
以后的12年时间里面,但凡有毛主席出席的活动和场合,就会又侯波的声音,但往往她也最是那个容易被忽略的人。
像毛主席这样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行,身边大多数都是警卫环伺,而且为了绝对的安全,侯波这样的摄影师通常都被挤在外面,加上她身材瘦小,所以有些时候不得不钻在警卫和围观的群众里面,找角度拍摄。
不过有些时候为了取景,侯波经常忘记自己,以至于还闹了不少笑话。
图|1959年毛主席与亚非拉青年在一起(侯波摄)
1957年11月17日,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四十周年纪念日,毛主席率团出席,侯波被指派负责为毛主席照相。
由于各国代表团人数众多,完全住不进克林姆林宫,因此苏联方面规定,除了各国元首或者代表团团长外,其余工作人员一律住在外面的旅馆里面。
像侯波这样的摄影师也只能到外面居住,可这么一来,势必要耽误不少拍摄重要历史场合,侯波心里很着急。
没想到的是,后来随团的宋庆龄为了侯波工作方便,向苏联代表团提出,以照顾她生活为名,让侯波住进克林姆林宫去,令侯波十分感动。
更为关键的是,当时苏方的安保人员对外来人很不放心,对侯波这样挎着照相机的人始终跟着,还是彭老总和邓小平吩咐大使馆的人跟保安交涉,这才让侯波接近了主会场。
苏联的“大国架子”,给侯波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苏联四十周年国庆典礼结束后,毛主席、宋庆龄、邓小平等又在莫斯科出席了《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当代表会议宣言》的签字仪式。
由于当时出席的记者人数众多,侯波身材瘦小,根本就挤不进去,一个法国共产党代表看到这种情况,特意将椅子拉开了一点,让侯波从桌子下面钻过去。
侯波还没来得及感谢,旁边一个胖胖的苏联记者抢先一步钻了进去,见此情形,侯波决定不再顾及,赶紧钻到桌子底下,利用身体的灵活性,一下子就钻了过去,他跳上桌子,对正在签字的毛主席按下了快门。
图|1957年毛主席与陈毅在中南海勤政殿接见外宾(侯波摄)
也许是太突然,当时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注意到了他,就连赫鲁晓夫看到她后,嘴里也嘟囔了几句,这时候侯波也已经完成了任务,从容的跳下了桌子,而那个苏联记者,到此时还没有钻出来。
这次出访他国,侯波还不算是出洋相,更丢丑的还在后面。
1958年,毛主席视察长沙,畅游湘江。
虽然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劝阻,但毛主席还是坚持到湘江里游泳:
“我小时候就与水亲,我到江里游泳,是如鱼得水。”
毛主席在水里游得痛快,侯波也在岸上想要抓拍几个角度,结果一不小心,掉进江边一个粪池子里。
南方河边一般都有粪池子,粪池子与地面齐平,熟悉的人大多都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但侯波是北方姑娘,那里熟系这些,加上为毛主席拍照太过专心,一不小心就摔了下去。
等大家七手八脚的把侯波拉出来的时候,毛主席已经上岸了,侯波这时候也来不及清洗,只好抓紧拍了几个镜头。
还有一次在河南,毛主席视察棉花丰收,结果四下里老乡听说毛主席来了以后,立刻从四面八方涌了过来,将瘦小的侯波挤了出去。
正在着急的档口,侯波注意到了旁边有座棉花山,如果站在高处取景,肯定能拍到一种特殊角度的照片。
图|毛主席在北京万寿路住所(侯波摄)
令侯波没想到的是,棉花山看似垒的高,可实际上都是虚的,侯波刚爬上去,还没等站起来,就陷了进去。
“救人呐,救人。”
侯波吃不上力,爬不出来,只能大喊救命。
毛主席在一旁听见侯波叫,马上对周围的人说:
“是侯波陷进去了,快去把她救出来。”
众人七手八脚的把侯波从棉花里刨出来,就像是从土里刨出个山药蛋,只见侯波身上都挂满了棉花,就连相机上也都是棉花。可侯波顾不上自己此时失态,只是遗憾这一次又没能为主席拍成照片。
1961年4月,侯波调离中南海,任新华社任摄影记者。
临行前,一个工作人员通知侯波:“主席要你去书房里见他。”
图|侯波晚年
两人这次见面,十分伤感,虽然侯波之前早有预计,可这一天真的到来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有些伤感。
“我要走了,主席,我在您身边工作了十来年,您一直很关心我的学习和工作,但我总觉得自己的工作不称职,没干好。”
毛主席也十分伤感,人年龄大了,也十分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儿:
“你在我身边工作了十多年,不容易啊!”
临别时,毛主席嘱咐侯波:
“以后你要常来看我,出去以后好好干,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也可以给我写信。”
侯波这一生,最难忘的就是在中南海工作的这12年,她所有的成就,也都在这里,但作为毛主席的摄影师,她最出名的反而是她的作品,侯波这个名字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不为人知的。
图|侯波、徐肖冰夫妇晚年
“谦和”是她留给后人最深刻的记忆,即便是在摄影界拥有偌大的名声,可侯波始终十分谦逊:
“中国有许多优秀的摄影师,由于历史的偏爱,我才能成为这样一个幸运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9年毛主席首次回老家,徐肖冰突发奇想:全程拍摄,记录珍贵时刻
57年侯波跟随毛主席访苏,突然跳上桌子,赫鲁晓夫:胆大又敬业
1961年,侯波调离中南海,临走前毛主席红了眼睛:人都是有感情的
1949年,毛主席邀请侯波合影,看到侯波站在他的左边,开了个玩笑
毛主席与这两人照相时,为何让女同志站中间,自己站在她的左边呢
【记忆】毛泽东与摄影师侯波:他的一瞬 我的一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