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纪实与现实

  从影院出来,霓虹灯在黑夜中跳舞。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拥有沐浴城市阳光、享受夜晚霓虹的特权,有个群体,他们在工厂车间,他们要爆破山矿,钻井入地。《我的诗篇》记录下了这个群体,但纪录片中的主人公与一般矿工不同,他们内心洋溢着对诗歌的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他们是更为特殊的群体。他们既迎接生活苦难,又享有诗歌带来的幸福。

  影片讲述了六位工人诗人的生活状况:吉克阿优、乌鸟鸟、陈年喜、邬霞、老井和许立志。《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恰好能用在他们六位身上,他们有的家里老人没有低保,身患重病;有的冒着生命危险下井……生活对他们来说是痛苦的,是诗歌赋予他们活下去的勇气。

  本片融写实写意于一体。开篇即为工人诗人的朗诵会,这些人有感情地朗诵自己的诗,虽然普通话不标准,但最为贴切,无人取代。诗人慢慢念诗时,电影转至大雪纷飞的画面。飘落的雪花是唯美的,但电影放映的内容却是凄凉的,寒冷刺骨从画面中传达到观众心中,这也奠定了影片基调——灰暗之中隐隐夹杂着几丝阳光。

  有两个镜头和一组画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第一个镜头是工人炼钢时,冒出的火星。这本是个表达刚毅的画面,但导演处理成慢镜头;于是,变成了柔和的画面,火星的散落仿佛成了迸发的火花,寓意这个特殊群体内心产生的诗之火花,一种冲破肉体之躯闪耀着的灵魂之火。第二个镜头是老井往地下挖煤的场景。仰角镜头对着地上的光照,随着井梯不断下降,光越来越少,如同进入深渊,黑暗从银幕延伸至漆黑的放映厅。这使观众产生一种共情心理,直接体会到老井在地下挖煤的恐惧与孤独。一组画面是一群农民工在隧道静坐,期望能讨回工钱。旁边是一群玩滑轮的年轻人。新旧对比,穷富对照,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这是现实的表达,是反映贫富差距最直观的画面——一边是农民,一边是市民;一边是生产者,一边是消费者。社会问题由此突显。诗歌是美好的梦,但在生存面前,诗歌是奢侈的,因为现实是一堵残酷的墙,梦境遇到墙壁时,会被击得粉身碎骨。

  影片主人公是一群工人,但同时又是诗人。他们虽做着机械式的工作,但他们不甘堕落,努力散发自己的文艺之光。最后,就以邬霞的诗歌《蝶》收尾吧:“我认识这世界这空气,也明白光明的意味/我知道阳光怎么打磨一切,细碎地洒进/每个人的心田。在每个孤独的夜晚,/所有的心事,都隐匿于丝绸般的皱褶里/月亮悄然升起,照见我脸上晶莹的泪/我蜷曲双腿,拥紧自己/我沉默,纷纷扰扰在内心拥挤/撕开伤疤,喜欢看火红的血像寂寞的玫瑰盛放。/就这样忍住伤悲/我将化茧成蝶。”(柯洛文)

[责任编辑:邱晓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中国,有3.5亿诗人,他们的名字叫农民工
19名工人在北京皮村举办诗歌朗诵会
命运交响,有诗为证|《我的诗篇》第二版国际预告片
[诗人故事]螺丝、车床、断指和铁丝网的诗歌朗诵会
诗歌,所给予我们的
观《我的诗篇》所思所想所悟所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