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推介《唐代老学研究》

 

   《唐代老学研究一一以成玄英、李荣、唐玄宗、杜光庭<道德经>注疏为个案》,是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专业博士生董恩林,于2001年5月撰写的博士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是熊铁基教授。
   

   本文是唐代老学体系的个案研究,立足于对解《老》作品的原创性探讨,不以老子思想体系以及解《老》者个人哲学思想的理论阐述为宗旨。全文由绪论及主体部分四章组成。
   

   第一部分:“绪论”。由于解《老》作品个案研究的特点,致使本文不可能在行文中随时交待时代与文化背景,故在这一部分中,不仅按照目前学术通行惯例,扼要地介绍了当代老学研究状况、本文选题意义以及指导思想、本文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和创新点、本文主要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而且,扼要分析了唐代及其前代道家、道教、佛学、老学的发展及相互融摄与论争的文化背景,以使本文木有其本、水有其源。
    

   第二部分:以成玄英《道德经义疏》为解剖对象,分析了成玄英以重玄为特色的老学思想。认为成玄英这部老学作品体现出三大思想宗趣:一是刻意为传道立论、为修身定法,从而将对《老子》思想的理解由传统的文本训释转变为道教义理的阐发。这一转变趋势虽发韧于汉代的《老子想尔注》及两晋南北朝减矜、顾欢等人的《老子注》等,但至成玄英始臻于成熟。因而,这可视为老学史上的一次较大变化,成玄英亦可视为《老子》道教义理的集大成者。二是在道论方面,成玄英否定了以往将老子之“道”分别理解为“有”、“无”、“非有非无”的三种观点,提出“虚通之妙理,众生之正性”的新理念,并进一步将老子之“道”分为一中之道和重玄之道,创立了体道的层次论。故成玄英不愧为重玄理论的集大成者。三是在修养论方面,成玄英以“复于真性,反于惠命”为宗旨,“守静守雌,忘物忘我”为手段,“处世不离,处染不染”为标准,“心冥至道,不灭不生”为境界。断然否定了道教中栖托山林、炼丹养形的方式,这在唐代道教外丹学相当盛行的时代前景下无疑是新颖的见解,既充实了道家与道教心性论的理论基础,也为此后道教内丹学理论的发展与成熟提供了理论根据。
   

   第三部分:探讨了李荣《老子注》所包含的老学思想,认为李荣是从初唐成玄英重玄学理论过渡到中唐玄宗政治化老学的中介人物。他的老学思想,就内涵而言,没有成玄英那样丰富,那样具有哲理思辩性;就性质而言,没有成玄英那样浓厚的宗教色彩与道教情结。但仍有其自身的特点,其道论具有明显的“贵无”色彩,并对河上公、王弼等人的宇宙生成论进行了补充。因为河上公、王弼等人都没有具体解释为什么大道需要阴阳二气共生万物的问题,李荣则首次给予了说明:阳气热孤,阴气寒单,均不能单独成形生物,故需阴阳和合,方致万物生成。另外,李荣还对“道”生天生地的原理首次作了具体解释,认为“道”处于静止状态时,是“无形无相”的,“道”动则“生天生地”,言下之意是“道”生天地之后便借天地而有形有相了,这便论证了“道”不仅生天生地,而且包含在天地万物之中,是天地万物的本体。这在成玄英“道不离物,物不离道,道外无物,物外无道”的本体论基础上更加具体化了。其修养论则提出了“立行”与“全真”的命题,与成玄英的修身论相比,具有更多的实践性。同时,“全真”理念的论述,应该说为唐宋全真教的成熟增添了养分。最重要的是,在唐初以“重玄”与佛学中观释《老》之风甚为流行的情况下,李荣试图打破这种氛围,竭力摄融儒家思想理念,迎合唐王朝封建统治的需要,从而使其老学思想深深地打上了儒家君主专制政治的烙印,为后来唐玄宗将老子之“道”政治化、儒学化开了先河。
   

   第四部分:论述了唐玄宗的老学思想。认为唐玄宗老学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将老子之“道”政治化,在他的《道德经》注疏中,只要前人论及帝王政治的成果一律吸收,只要能够联系上帝王政治的尽量向此靠拢,只要能够往君主政治方面发挥的尽量发挥。一句话,他要借《道德经》将自己的政治见解一一表现出来,或者说要将《道德经》中的政治思想挖掘到深层、发挥到极点。其表现之一,是将《老子》一书中的“圣人”、“君子”、“人”几乎都理解为“帝王”;表现之二,是频繁提到“无为”、“帝王”、“人君”、“人主”、“理天下”、“理身理国”等。表现之三,是把许多本不是针对帝王治国而言的《老子》章节的意义,均解释为治国理论。另一个特点是表现出调和儒、道二家的倾向,将《老子》中一些明显不合儒家思想的内容尽量作了儒家化的解释。如将第三十八章“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一语曲解为“制礼者,为忠信衰薄而以礼为救乱之首尔”,意即制“礼”作乐是为了拯救忠信之风衰薄的社会局面,是治理乱世的首选方案,但不是根治之法,根治之法在于无为道德之化,这样的论释几乎将老子抨击儒家礼乐的原意荡除殆尽。故唐玄宗的老学思想带有明显的政治功利性。
   

   第五部分:研究了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这一老学的宏篇巨制,认为杜光庭对于唐代老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唐代及其以前的老学成就,重申了《老子》以道治国、以德修身的主题思想,从而确立了他以唐玄宗《道德经》注疏来济乱世致太平、以“道德”为核心的老学宗旨。当然,他对唐玄宗的“圣义”也“推广”了不少,在道论方面他明显希望揉合此前所有道论为一体,既谓“大道之身即老君也”,又认为“道”即“虚无之气”,即“虚极妙本”,即“理”,不偏主于玄宗的“妙本”说。其修身理论则“理心”与“炼行”并重,“修身”与“理国”相联,道教与佛学兼采,亦不偏重于玄宗的帝王修身一隅。就中唐玄宗以来的老学而言,这是一种向南北朝及初唐佛、道融合的回归;与成玄英、李荣相比,其儒家修养成分又有所增加。其治国方面的最大特点是比唐玄宗更大胆地引进儒家理念,公开赞扬儒家“载仁伏义,抱道守谦,忠孝君亲,友梯骨肉,乃美之行也”,乃至有的学者视他为“以儒释道”者。

 

   总之,成玄英的老学思想可以说是南北朝以来重玄学思潮和佛道融合趋势的大结集,李荣的思路则开始向汉魏传统回归,唐玄宗更进一步回到《老子》“理身”、“理国”的本来立场上,杜光庭虽然美其名曰“广圣义”,实则远出“圣义”之外,“广”到了儒、道、佛三家,是真正想融合三家归于一“道”者。

   我体会,董恩林撰写的《唐代老学研究一一以成玄英、李荣、唐玄宗、杜光庭<道德经>注疏为个案》,是一篇高水平的老子研究学术论文,值得老子研究者和老子爱好者认真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五千年
敦煌写经 法藏 P.3277 老子道德经 李荣注
刘固盛:唐代重玄学派道论的特点
论成玄英《道德经义疏》中圣人形象
国图藏敦煌本《老子道德经义疏》释读
道家思想中的“大”与“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