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宫本武藏经典语录
userphoto

2013.03.05

关注

宫本武藏经典语录
    世界三大兵书:《孙子兵法》(作者:孙膑,中国人)、《战争论》(作者:克劳塞维茨,德国人)、《五轮书》(作者:宫本武藏,日本人)
    孙子兵法的战略;战争论的后勤和攻与守的辨证关系;五轮书的战术。
    他,一个如你,如我的生命实践者,一介苦其心志的修行武者,一位十七世纪的剑道家,一名400年前的传奇人物宫本武藏,他深深影响20世纪你我耳熟能详的作家、艺术家、武道家;撼动时代的精英,感动无数位生命奋斗的追随者。-------后人对宫本武藏的评价


剑术的精髓,必须要抽时间仔细地思考,你就会缓步得其精髓。深思熟虑,平心静气,吸收优点,无论何时,你都要记得这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视野的开阔,无论对于群战还是个人决斗都是至关重要的。目光如果只局限于一点,势必会被细小的变化扰乱心智。一切以大局为重,而胜利是最大的大局。如果被细小变化牵引视线,很容易丢掉到手的胜利果实。

武士对兵法的理解应相当准确、并勤加练习,直到扫除一切的困惑,达到心中澄澈空明之境界。此时,意志、心智都会得到极大的修炼。你会变得目光如炬,洞悉一切事物的本质。从此,你的心中不再会有任何的阴影和黑暗,这样的境界就是“大清明”的境界。当然这只是理想的境界。


  习我剑法者的要求:
    一,邪恶之心不可有。
    二,务必锻其身,尽展能力。
    三,务必戒除修练之障碍。
    四,务必体认千行百业之要谛。
    五,务必认清物事之得失。
    六,务必具有眼力、鉴别力。
    七,务必敏察防范视界外之敌人。
    八,莫做无谓、无用之事。

    世间有无数种道。释道中有救赎之道;儒道中有学习之道;医者之道、徘人之道、茶道、弓术之道等无数才艺技巧。每一个人都挑选自己喜好的方面而行之。

当我们观察商人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商人们使用器具去卖他们的货物。比如果实和花,果实要比鲜花要少。因为商人的教授和学问都只注重鲜艳的色彩和炫耀自己的手段,尽全力去催促花尽快开放,他们关心利润。有人说“不成熟的策略乃是顿挫之源,”是的很有道理。

    工头应该经常深入到工人们之中,不提出无稽的要求。他应该了解他们中的道德准则和精神,在适当的时候鼓励他们。这和兵法的原则是一样的。
宫本武藏经典语录五
    就象士兵一样,木匠会磨砺他自己的工具。他将工具放在他的工具箱中,在工头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他用斧子制作柱子和房梁,用刨子去制作地板和书架,对雕透细工精雕细琢,尽他能力所能达到的极限去完成工作。这就是木匠的艺术。

木匠的成就就在于他的作品完全忠于设计图纸,既没扭曲偏差,也没偷工减料。这对于木匠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了解最微不足道的事、最举足轻重的事、最肤浅的事和最深奥的事,就如同在苍茫大地上勾勒出清晰的路径一样

水乃是人心之根本。人的精神要如同水一般,水可以随容器的形状改变自己,有时候象小溪般潺潺流动,有时候却象是怒吼的大海。

    如果你已经精通了剑法的精髓,当你随意攻击别人时,你就能击败这世上任何一个人。击败一个人的技法和击败十万人时没什么不同,兵法家可以小中见大,就如同按照一寸高的木俑可以雕刻出极大的佛像一样。

什么是大很容易察知,但什么是小就很难觉察了。简而言之,敌人数量越多位置就越难做大的改变,所以他们的行动可以轻易察觉。一个人可以轻易地改变他的心态,所以他的行动很难被知晓。你必须要知道这点。这卷书的精髓就是将诡谋的训练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为这卷书将描述在战场上的格斗技法。

如果你不了解其他流派,你将很难了解自己。所有的路都有岔路,如果你每天学习剑道,但你的精神却走向岔路,你也许会以为你还在正路上走着,但是实际上完全偏离了。如果

“空”就是意味着无始无终。悟道即非悟道。兵法之道就是自然之道。当你重视自然的力量时,你就会体察到大自然的韵律,你就能够非常自然地击剑,打击敌人。

   二天一流从一开始就应该训练双手握住刀与太刀。当你视死如归的时候,你必须充分利用你的武器,这就是真理。不这样做是错误的,即使牺牲时也不可以放开你的武器。

   无论如何,如果你只是闷在屋子里,你就会思虑狭窄,忘却正道,在实战中就会处于劣势。

 你不应该有自己惯用的武器。过于注重一种武器和不了解其使用技巧一样是个缺点。你不应该模仿别人,要使用你所能精确掌握的武器。对大将和士兵来说,喜欢某样武器或者不喜欢某样武器的倾向并不是什么好事。这些事情你应该深刻地领悟。

    做任何事情都有时机。不下苦工夫是不可能掌握好兵法的时机的。

 武士的一生都存在着时机,无论是他成功时或者困顿时;无论是平静时还是暴走时。
兵法中有无数时机需要考虑。从开始时你就必须了解适当的时机和不适当的时机,从大小庞杂的事物中找到相关的时机。首先要观察距离和背景以确定时机,这是兵法的主要内容。背景时机尤其重要,否则你的兵法将变得无法确定。

    想要在战场上获得胜利,就要巧妙地察知敌人的打算而且隐藏自己的打算,洞悉敌人最适当的时机而让敌人无法洞悉自己最适当的时机。

学习本门剑术的要求:不得思虑不正;悟道之途在于修炼;涉猎广博的才艺;了解各种职业之道;辨别世间何为失何为得;修炼自己判断和理解每一件事的能力;洞悉不能以肉眼看到的事情;即使是琐事也要注意;不做无用之事。

   别让别人窥破你的心态!矮子的心态要象个壮汉,壮汉的心态要象个矮子。无论你的体形怎么样,都不要被它固有的反应所误导。要籍着你的心去观察事物,收放自如,从更高的角度去思考。你需要锤炼你的智慧和精神。为了变得更加睿智,你需要明辩是非,通晓大义,广涉才艺,当你不再会被人所欺骗的时候,你就达到了兵法中所说的“智”!

   你必须保持恒常之心。无论决斗时还是平常你都要冷静沉着,遇事不急不躁,这样你在判断事情时候就不会为自己的心所迷惑而有所偏差。即使精神平静,肉体也不可以放松;即使肉体松弛,精神也不可以懈怠。不要让你的身体影响你的精神,也不要让你的精神影响你的肉体。过分的懈怠或者过分的紧张皆非应有之态,都是属于意志薄弱的表现。

   “智”不同于其他东西,你只有持之以恒地钻研兵法之道,才有可能具备坚毅之心。

    五位就是:上段、中段、下段、左翼、右翼。虽然攻击方位分为五种,但所有攻击的唯一目的就是打倒敌人。无论你采用哪种攻击方位,都不要有意识地去考虑,只去想一件事:击倒敌人!

    不要拘泥于固定的方位,这个原则叫做“虚实变换”,你握着剑时该做的就是打倒敌人,无论你斩击、躲闪、跳跃或者突刺,你的行动都必须指向敌人的本体,这是大原则。
如果你只是执著于斩击、躲闪、跳跃或者突刺,你不可能切实地伤害到他。将打击敌人的意志行动彻底贯彻入行动,方是致胜之道。要勤练不辍。

    在大规模作战时,位就是指兵力的配置,这对于胜利置关重要,墨守陈规就是死路一条,要牢记。

    适机打击敌人,适机就是说当你接近敌人时,要尽力且直接地打击他。在敌人尚未决定攻击还是防御时,当你发现他还是犹豫不决,不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和攻势。这个时候就是适机。你得不断练习以达到准确判断的程度。

    当你进行攻击,敌人会很快地回应。当你看到他的紧张时,就进行徉攻以松懈其斗志,而后冲过去给予致命一击。这就是徉攻。

    当敌人攻击时,你要用你的身体去攻击,用你的意志去攻击,全力施为,不留后路,这是狂攻。

 你能知道兵法的制胜之道,精妙处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只有练习才能体会得到它,有一句古谚说:“剑中方窥真意。”就是这个道理。

    古谚有云:身授言教。这卷书说的只是二天一流的大纲,要学习如何取得胜利,首先要学好“五位”、“五向”,仔细体会位于你心中的自然之道,理解意念与时机,自然地持剑。你的身法要和心和谐一致,无论是跟一个人打还是跟几个人打,这些话都是很有价值的。


剑术的精髓,必须要抽时间仔细地思考,你就会缓步得其精髓。深思熟虑,平心静气,吸收优点,无论何时,你都要记得这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即使是独自一人练习剑道,只要你能揣测敌人的策略和战术,明察敌人的身手的强弱,并能运用兵法的策略来找到击败敌人的方法,你就能成为兵法大师。

世人谁能参透我的兵法真义?以穷究其道之心,日以继夜地刻苦修行,渐臻佳境,最后到达自由无碍的境地,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这就是宇宙的至理在兵法中的体现。

不管何种情况,都应把敌人逼入不利于挪动或是四周都有障碍的死角。尽量利用场所的有利条件,以便求得最后的获胜战机。这一点需要仔细反省和实践。


有三种抢人先机的方法。一是通过抢先攻击敌人来抢得先机,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叫做在悬而未发状态下的抢人先机。另一种是在敌人攻击你时,你抢得先机,这叫做防守状态下的抢人先机。还有一种是在你和敌人同时进攻彼此时,你抢得了先机,这叫做相互对抗状态下的抢人先机。

关于抢人先机的问题,有许多细节是很难完全用文字表述出来的。这是因为,如果想争得先机,就必须拿捏好恰当的时机,明察敌人的意图,然后运用兵法策略,来赢得胜利。

   所谓悬而未发状态下的抢人先机。

当你企图先进攻敌人时,一定要保持镇定和从容,然后突然冲向敌人,抢先发起迅速的攻击。你可以先蓄势待发,接着迅猛攻击,抢得先机。你也可以心怀钢铁般的斗志,蓦然跃起,在空中略微加速,接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敌人,向敌人发起勇猛的进攻。你当然也可以让心神放松自如,自始至终考虑的是同一件事,那就是:下定决心击败敌人,完全依靠心之力量来获取胜利。所有这些,都是在悬而未发状态下抢人先机的例子。


  所谓防守状态下的抢人先机。

当敌人袭击你时,你不要反抗,要装做软弱的样子;然后,当敌人逼近时,你忽然用力跃起,像是急忙退开一样,然后,抓住敌人松懈之时,毫不犹豫地向他发起强劲攻击。这是抢占先机的方法之一。同样,当敌人先攻击你,而你积极迎战时,如果你能抓住敌人进攻节奏改变的刹那攻击,你就能在那一瞬间赢得胜利。这是在防守状态下抢占先机必须掌握的原则。

所谓对抗状态下的抢人先机。

万一敌人的进攻非常迅速,那你的进攻就要镇定而有力;当敌人逼近时,你要绷紧身体和神经,一旦敌人露出松懈的迹象,立即用猛烈一击来战胜敌人。反之,当敌人的进攻镇定从容时,你要让自己的进攻一点点地轻轻加速,让你的身体轻快灵活;当敌人靠近时,立刻强劲一击,然后,根据敌人的情况,反攻制胜。这就是互相对抗状态下的抢人先机。

  “压枕”的意思就是不让别人有抬头的机会。在兵法理论中,在决斗过程中,受制于人都是非常不利的。不管用什么方法,如果能随心所欲地调动敌人,是最好不过的了。


你有某种想法,敌人也同样会这样想。如果不了解敌人要做什么,就不可能战胜敌人。

兵法的策略包括如何阻止敌人的进攻,格挡敌人的刺杀,逃脱敌人的掌控,纠转战斗的形势。

“压枕”指得是:当你将我的兵法理论运用到实战中时,无论什么时候,敌人一露出想有所移动的迹象,你都能在其行动之前及时地察觉。敌人稍有进攻的端倪,就果断地阻止,不让他有继续的可能,这就是“压枕”的意义。


在合战兵法中,认清形势是指明辨敌人气势之盛衰,这是至为重要的。周密地察明敌情,了解敌军的意图,正确地分析判断形势,然后,根据敌人的情况确定我军的部署,灵活运用各种兵法策略,用所学的兵法知识来作战。

在一对一的决斗兵法时,注意观察敌人的个性特征,判断敌人的行事风格,找出他们的强项和弱点,尽可能将他们往其预期的反方向牵制,不让敌人的意图得逞,判断敌人的才能的高低,探求合适的战机,先发制人。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就能明察一切事物的态势。一旦你精通了兵法,又能不拘泥于兵法,你就能算出敌人的心思,并因此而确定取胜的谋略和战术。


“变成敌人”的意思就是说,把自己放在敌人的位置上,从敌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放开四手”用于当你和敌人僵持不下,不能取得任何进展的时候。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当你认为即将陷入僵局时,就要赶快放弃这种方法,采用别的方法,抢得先机,赢得胜利。
  在个人决斗中,也是如此。如果你发觉自己陷入了僵局时,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立刻改变战术,探知敌人的意图,采用不同的策略来赢得胜利。


在个人决斗中,道理也是如此。当敌人从后方或侧面挥剑时,敌人企图突然进攻时,他的剑就会把他的意图泄露无遗。一旦察知敌人的意图,就应立即抓住时机,并迅速作出准确的判断,采用合适的战术战胜他。如果你疏忽了,你就会错失良机。

“抑影”是在敌人的进攻意图显而易见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策略。此时,你要采用有效的手段来遏止敌人强烈的进攻意识,然后,在其犹豫的瞬间抓住胜机,采取主动。这一点,务必好好领悟。

  在合战兵法中,如果敌人锐气方盛,急于进攻的话,你一定要表现得不急不躁,给人悠闲放松的感觉。这样,敌人就会受这种情绪的感染,他们的进攻意志也就不那么强烈了。
  一旦你发觉敌人已感染这种情绪时,应迅速荡涤你的心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坚决果断地向敌人发起进攻,从而赢得胜机。

  任何事情都有潜在的“乱”的可能。其中之一是发生在感觉到剧烈的压力的情况下。另一种情况则是因为感到了过度的疲劳和紧张,第三种情况是在出乎意料的吃惊下。

   当你要显得非常悠闲,而敌人的警惕有所放松时,突然转为猛烈的攻击。十分重要的是随机应变。你要根据敌人的行动来调整你的行动,不让他有任何悠闲之机,明察胜机并做出准确判断,从而最终赢得胜利。这一点必须细细研究。

突然遭遇意料不到的事件,任何人都可能犹豫迟疑,惊慌失措。
  在个人兵法中,你也同样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吓唬敌人。你可以用你的身体来吓唬他,可以用你的刀来吓唬他,也可以用你的声音来吓唬他。最重要的是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抓住敌人仓皇失措的有利时机,来赢得胜利。这一点,必须经过刻苦锻炼才能做到。

  “缠战”是当你和敌人在近距离交锋之中,你和敌人都竭尽全力想战胜对方,而你发现形势正在朝不利于你的方向发展,此时,你应紧紧缠住敌人。其中的关键之点在于:即使在双方的缠斗之中,你也要不忘抓住胜机。

  当你试图推一样很重的东西时,很难立刻将其推走,这时,你就应另找薄弱环节下手,这就是“攻其死角”的意思。

“迷惑敌人”是指扰乱敌人的心神,不让他们有稳定的心态。

在决斗兵法中也是如此。你可以根据时机的不同,采取多种牵制敌人的方法,以使敌人迷惑,一会儿觉得你会这样做,一会儿又觉得你会那样做。当你把敌人逼到惑乱、惊惶之境时,你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胜利了。这是战斗的一项基本原则,务必认真学习。

  “三吼”可分为:最初一吼,当中一吼及最后一吼。“吼”要依情形而定,这是“吼”的要旨所在。吼声要满蕴气势和力量,就像呼啸的狂风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般,这样,才具有威慑敌人的作用。

   在个人兵法,当你单枪匹马地面对群敌时,这一原则同样非常重要。每追赶或攻击完一个敌人后,就再一次攻击最强的那个敌人,寻找敌人的节奏,同时用合适的节奏,时左时右地绕着“之”字形走,注意观察敌人的动向,以便发起有效的进攻。
  当你摸清了敌人的布阵,并准备进攻时,不可有任何犹豫之心,要通过猛烈的攻击以夺取胜利,这是抢占主动的原则。与强敌对峙时,这一心态同样适用。


  要想击溃敌人,首先要有必胜之信念。一旦发现敌人呈现弱象,就应加强自己的气势,从气势上压倒敌人。
    在个人兵法中也是如此。当敌人技不如你时,或者是当敌人陷入了混乱的节奏时,再或者是敌人开始后撤时,关键是一定不能给其以喘息之机。让他连眼睛都来不及眨就彻底击倒他。最重要的就是不让他有恢复的机会。

兵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要不断变换自己的想法。当敌方以为是山,实则设下海的圈套;当敌方以为是海,实则设下山的圈套,这就叫做出人意表。

在交战中,当你以高超的技艺,即将赢得胜利时,你的敌人或许并不肯死心。虽然败象已现,他的心里却还是不肯承认失败。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必须彻底摧垮敌人的意志。
  这就代表着你必须突然改变自己的姿势,从气势上压倒敌人,不要让敌人有任何侥幸之念;所以,最主要的一点是要让敌人从心底觉得被击败了。
  你可以用武器、可以用身体,也可以用你的意志来打倒敌人。不要只从某一方面来理解这一原则。

  当你的敌人彻底丧失信心后,你就无须再在意他了。反之,你就仍须提高警惕。只要敌人还有野心,他就还没有被真正打败,你就不能松懈。

交战之中,如果你和敌人纠缠不清,难以取胜时,就应改弦易辙,另辟蹊径,以全新的精神面貌重新开始。一旦掌握了这一原则,你就掌握了制胜的方法。这就叫做“重新开始”。 不管什么时候,当你觉得和敌人之间,已经造成了胶着不下的紧张局面时,如果能在那一瞬间,迅速改变你的想法,你就抓住了先机,就能够获胜。这就是“重新开始”的原则。

 大小不过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大小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所以,使用大太刀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过分依赖大太刀,把它作为取胜的唯一手段,自然是愚蠢的。
   在战争中,处处有以小胜大的例子。可以看出,过分相信“大”的威力是非常偏颇的,我的兵法决不允许这种偏颇出现。

在生死格斗时,很难考虑用不用力的问题。这是你唯一所要考虑的就是杀死对手和如何杀死他,一击的强弱已经不在你的考虑范围之内。如果你用的力气过大,重重击打对手的刀,就会震脱自己手中的刀,这时再抓稳刀,就会使刀势变得迟缓。

在决斗中,追求“强有力的打击”是非常不可取的,在战争中也是这样。如果只是一味硬拼,如果双方都拥有强大的军力,猛烈的攻势必遇到更猛烈的抵抗。要知道,正确的策略才是取胜的根本。

     有一种流派主张用短刀取胜,这其实并不符合兵法原则。大小本身就是相对的概念。首先,太刀的长短并没有一定的规定;其次,每个人的力量和自身的具体情况各有不同。一个力大的人使用太刀,或许比一个力小的人使用短刀更操纵自如。

 喜用短刀的人往往认为短刀短小轻便,在敌人挥刀的间隙,可以立即刺入或掷入敌人的胸膛。这种想法其实并不正确。第一,如果你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寻找敌人的空隙,势必会忽略很多其他东西,这样容易使自己陷入困境。第二,当你置身群敌的包围时,短刀派不上多大用场。


兵法的重要原则之一是在进攻中赢得主动,趁势追击敌人并使其陷入混乱。大规模战斗中,更要采取主动之势,发起进攻,突然袭击,速战速决。要知道,进攻的态度是兵法的精髓。

很多人在学习兵法时,往往花相当多的时间学习防御之术,即被动应战和逃跑的方法。持有这种心态,往往会受制于人,而不能先发制人。请好好思考作战中的主动进攻之术。

从根本上说,世上并没有太多杀人的刀法。如果说有,也只不过是不同的刺或劈而已。一个精通兵法的人杀死对手时,同一个妇女或孩童所用的姿势不会有太大区别。

 出招的目的就是为了杀人,完全不需要一大套烦琐的招数。本派兵法之所以有五种段位和五种刀法,是因为地形、情况常常有所不同,因此有不同的运刀姿势。除这五种基本姿势外,如果再加上烦琐的招数,比如手向不同的角度弯曲、身体快速转动、向前跃起等等,根本无助于杀死敌人。这些都是无用的空架子。

    二天一流兵法讲究简单、直接的心态和进攻方式,避免一切烦琐的招数,只有这样才有助于保持平和的心境。在敌人心神紊乱、紧张不安时,如果受到错误兵法的误导,常会使出华而不实的动作,这时你的强大优势就可以尽情发挥。简单、直接、快速取胜,这是二天一流的优势所在。


 强调持刀的架势是兵法中的另一误区。一旦面对强敌,各种架势都将失去作用。这是因为,无论根据什么样的准则制定的架势,在实战中往往派不上用场。只有打击敌人才是唯一的准则。你要千方百计将敌人置于不利的位置。

    气势实际上比架势更重要。无论面临什么敌人或经受什么打击,都应像山一样屹立不倒。从这点来说,最好的架势就是最稳固的架势。

采取防守架势也是出于进攻的需要,这时要等待时机,掌握主动权。同时,要采取行动,想方设法突破敌人的防御。你可以大声呵斥震慑他们,也可以用出人意料的行动迷惑他们,还可以用各种方法激怒他们,总之要造成他们混乱以至军心涣散,这是取胜最重要的法则之一

前面提到过的无构之构,其实就是没有架势的架势。他的要点就在于主动进攻,而不是摆好姿势抵抗。

 在大规模战斗中,所要考虑的问题是:敌人的兵力、战场的地形、我方的实力以及其他各种因素。明白了这些,你就可以积极组织作战。

不同流派有不同的眼法,有的要求注视敌人的手、脸,有的要求注视敌人的足、刀。而事实上,将目光拘泥于一处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会使你的心被敌人的某一局部动作所扰乱。

    在玩球时,人们根本无须始终紧盯着球;一个技艺高超的杂耍师可以同时抛起好几把刀,却不用眼睛看它们,可以把一扇门抬到自己鼻子上,让它在上面保持平衡。他们用的不是某一具体的感官,而是感觉本身。这种对于事物动态和规律的敏锐感觉,完全是从平时刻苦训练中得来的。

    这个道理也可被应用于兵法。多次战斗的经验会让你掌握敌人的心理动向和他们出招的规律。兵法也需要有非常细腻的观察力和敏锐地感觉。

   在大规模战斗中,你需要懂得洞察敌人的状态。
   有两种观察方法:一是“观”,一是“看”。“观”指观远处;“看”指看近处。总之,要训练自己用眼的能力,明察秋毫,同时要视野开阔。敏锐的眼力伴以细腻严谨的分析,对作战的整体形势和局部都会了然于心。然后判断力量对比,认清敌我强弱之处,采取相应的战法,即可赢得作战的胜利。

视野的开阔,无论对于群战还是个人决斗都是至关重要的。目光如果只局限于一点,势必会被细小的变化扰乱心智。一切以大局为重,而胜利是最大的大局。如果被细小变化牵引视线,很容易丢掉到手的胜利果实。

在大规模战斗中,注意步法就是注意节奏。不要盲目地进攻,要在了解敌人之后再攻击,这叫做沉稳。所以,不要采取过快的步法。

快未必是最好的速度。事实上,最可取的是与事物固有规律合拍的速度。真正精通兵法的人不会盲目求快。

   我们都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所以,兵法高手并不急于求胜,而是按照兵法的要求从容布局,使一切无懈可击。

两军交战中,不可急于求成。要懂得压制敌人的方法,控制战斗的速度。

如果敌人是急躁妄进的一方,你要做的与之相反。你要平稳、镇定、不急不躁。不能受他急于求进情绪的影响。必须经过刻苦的修习,才能达到从容控制局势的境界。

当你经历了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后,会想到离开这些让你摸不着头绪的山,到更远的地方去。学习兵法时,没有什么是秘不授人的,但要真正了解这些人能共知的道理,却需要很深的功夫修炼。

    我不喜欢照本宣科地告诉学生学习兵法的要领。而是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给他们指明修习之路,从而摒弃所谓“五道”“六道”的刻板修行方式。释放他们的心智,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了解武士之道的真义。我所要求的,就是勤勉和实践两件事。

“空之卷”为对二天一流的兵法的总结。乃我“二天一流”的最高境界,便是无知无觉,空无一物的空明境界。
   完全的空无一物是绝对不可能的。我所说的“空”,既是知“无”,又是知“有”。

武士对兵法的理解应相当准确、并勤加练习,直到扫除一切的困惑,达到心中澄澈空明之境界。此时,意志、心智都会得到极大的修炼。你会变得目光如炬,洞悉一切事物的本质。从此,你的心中不再会有任何的阴影和黑暗,这样的境界就是“大清明”的境界。当然这只是理想的境界。

修炼佛法活历练世事时,我们在达到终点的途中,常以为自己的体验时最好最正确的。如果以天地之心来观看我们的灵魂。我们会发现其中有诸多执迷和早已偏离了天地的本道。

最大的道,就是直道而行。也就是保持一颗率真的童心,这样的心可以扫除无数的阴影,助你看清天地间万物---这就是“空”的境界。

在“大清明”的状态中,善的力量会驱除一窃恶行恶念,智慧、真理、道三朵奇芭从此在空无一物的澄澈空明之地中盛开。

    剑之道无边无尽

 
所谓无,我并不是自己空空,而是指心能随所欲,任何瞬间概不停留于某一特定事物的心境而言。

所谓知有、知无即空

知有即是熟识有关剑道的一切招式及知识。知无即是剑道的高手摒弃所有经验,终于觉知自己并无一物的心境。

对敌时忘生、忘死、忘敌、忘我、不动念、不介意、无心而委其自然,即变化自在,应用无碍也,总之,对敌用剑时如果能忘却一切,一心一意进攻,自然可达到无我的心境----出自天狗艺术论

    所谓气、剑、体一致

气就是勇猛果敢的意志。剑就是剑术招式,体就是身体,包括姿势、腰的进退、双手的伸屈、双脚的移动,这三种的一致配合,始有准确的击突。


残心剑道的进攻打突动作完成后,不可以放松姿势及斗志,应有随时因应对方反击的心理准备及架势、气力。

    三先的解释,即先先之先、先之先、后之先

剑道非常注重抢先进攻,常谓进攻是最好的防御,。

所谓先先之先:察知对方有抢先攻击的意念、吾制其先。

所谓先之先:吾尚无先攻之意念,对方制先发招,而待其竹刀快要击中,尚未击中之前,吾随即发生进攻之意念,而反攻制胜的机会。

所谓后之先:对方抢先进攻时,吾方将其竹刀折上、拨开、迎托、扫开……等。因应刀法制胜的机会谓后之先。

    四戒剑道最禁忌的心病有四:惊、惧、疑、惑。
因对方突然行动而心生动摇,无法判断就是惊如看到对方身躯强壮而恐慌紧张就是惧。看到对方技术高超而惧怕对方竹刀一动就猜疑是否要攻击面就是疑。看到对方右手有空隙可攻,但又觉得好像是故意设计陷阱诱攻就是惑。因为剑道的进攻机会是稍纵即失的,如果心生动摇,该千载难逢的进攻机会就会无法掌握。


剑道是心剑合一,禅理占六成,剑技占四成,

在无念无想,无我的心境时,剑必随意进出,意到剑到,这就是心剑合一

-----出自不动智神妙录,作者东海寺鼻祖泽庵禅师

剑道以无念无想之心境为终极最高目标,为发挥高度剑术技能,其精神依熟习程度可分成三阶段,第一阶段:摒弃杂念集中精神。第二阶段:集中精神且能顾及四周动静。第三阶段:无念无想之最高心境。这与佛门参禅之终局心境相同,古来习剑者莫不时常坐禅。
    -----出自不动智神妙录,作者东海寺鼻祖泽庵禅师

守破离创造发展剑招的过程,有守、破、离三阶段。最初学剑时固须顺从老师所教,把它熟练体会,变成自己的东西,以后突破老师的教导原则,招式心法,而如有新的心得,则离开师傅,创成新招。

    无师自学剑至某一阶段常有滞留的现象发生,虽日日勤练,仍输后辈,是因过份拘执于过去所学的招式,被对方看破招式的缺陷,致使被比吾弱之对手攻到无力反击。

调息要诀一切武术运动均与呼吸具有密切的关系,而胸式呼吸因双肩上下运动太大,易让对方察觉调息之动态,不适于武术运动,故以腹式呼吸法为主。

    所谓的三杀,即杀剑、杀技、杀气

将对方竹刀的刀尾三寸处抑压于右方、左方、或左右拨开,使刀光始终无法保持中间,称为杀剑。对方剑术超群难以应付,猛攻其招式弱点,因每一招必有其弱面,其绝招便无法施展,此为杀技。如对方斗志旺盛,勇猛不可当,此时连续冲体,或猛攻其起端手猛挫对方发招之勇气,称为杀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轮书 宫本武藏
《五轮书》:日本最经典管理和兵法类书籍
被称为日本第一兵法书的宫本武藏《五轮书》到底写了啥?
剑道心决
《五轮书》
剑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