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通灵珠宝总裁沈东军:时间管理者

通灵珠宝总裁沈东军:时间管理者

  近期,天津卫视职场真人秀——《非你莫属》播出了沈东军对战四百年祖传武林高手的节目,让观众惊呼一贯温文尔雅的沈东军竟然漂亮的打赢了“武林高手”求职者。沈东军又展示出他“神奇”的一面。

   “技多不压身”这句老话用在沈东军身上再合适不过——通灵珠宝总裁,法国葡萄酒酒庄庄主,《非你莫属》BOSS团特邀嘉宾,曾任多所高校研究生导师,管理书籍作家,专业级摄影师…...而这期《非你莫属》又暴露出他在运动,搏击方面也颇有实力。一个企业家打理公司已是忙碌,沈东军如何在把公司管理的额井井有条时,又兼顾了“多重身份”呢?秘诀就在于他合理细致的时间管理。

 

   “不要浪费自己”是沈东军时间管理的准则。他没有严格的8小时之分,似乎每小时都注入着充分精力。平时忙于公司发展规划及大小事物,高层会议经常持续到下班;每月5天、每天10小时左右的录制电视节目,与主持人,嘉宾,求职者巧妙地周旋直至深夜,连90后助理都有些吃不消,沈东军却神采奕奕;长期往来于中国,法国,比利时三地,各种事物缠绕,沈东军并不感到分身乏术,他认为:企业家最重要的是懂得宏观把握,时间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人应该要做时间的主人,越是繁忙,越要保证你做的每一个决定是正确的。

   即使在8小时之外,沈东军也是勤奋的,他会每天阅读,记录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感悟。哪怕是瞬间的灵感也要让它发挥作用,成为体系内零件,他的管理学书作《组织智慧》就是在这样完成的;每次出国,即便休假他也会刻意的拓展人脉,思考国内外奢侈品行业优劣势,同时不忘拍摄美丽风光,带着问题与审美情怀旅行是沈东军的习惯;一招制胜“武林高手“求职者的秘诀也在于他8小时之外的体能训练,沈东军认为成功的企业家在体格上也要对自己有要求。

   对于员工,沈东军也有严格的时间管理。通灵珠宝的员工都有为期3个月的绩效管理,即三个月中,员工完成指定任务为达到标准,压缩时间完成更多任务为超出标准。每天晨会,员工要向部门主管汇报今日工作,这样不仅良好的管理了员工的时间,也帮助他们成为8小时内的高效能人才。“现在没有哪一份工作允许员工在一天的时间里只完成一件事,所以,在8小时之内每个人都要有三头六臂的能力。“他也希望员工能根据要达成的目的去合理规划自己8小时之外的时间,让时间变的高效又丰满。

   为了更加充分利用每一天,沈东军留给睡眠时间不多,但合理的时间管理,让他精力充沛。沈东军时间管理法则:

   1. 5小时睡眠+运动=健康生活。“我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五个小时,多余的时间用来运动,这一样给我了绝佳的精神状态。”

   2. 想要看起来精力充沛,就必须加倍努力。

   3. 把握时间的主动性,才能合理统筹繁杂的工作。

   4. 积极进取的心态是活力的源泉。

   近期沈东军又参加了天津卫视一档老板真人秀节目,要在与世隔绝的苗家村落生活,并在很短的时间内为当地完成一套致富方案,采访到处理公司事务会不会有影响,沈东军笑道:把握好时间,做正确的决定。他很有信心圆满完成任务。

日本人一天的时间表
作者:孔健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网  发布时间:2010/12/28 0:23:56
  据日本电话公司NTT的国民生活时间调查,日本人一天的时间大致上是这样支配的:平均每人花在睡眠、吃饭等生活必需时间上约10个半小时,花在工作、学业、家务等方面约8个小时,其他余暇性的例行之事和路上移动等则为5小时。以下让我们来更详细地追踪日本人的一天吧!

● 起床和就寝

日本人的平均睡眠时间约8小时,10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但从起床和就寝看,日本人正变得开始爱睡懒觉了。早上6时前起床的人从10年前的44%减至38%,而晚上10时前就寝的人也从44%减少为37%。这也许是因为从事农林渔业的人逐渐减少,在都市里工作的人不断增加的缘故吧。

● 吃饭

日本人的吃饭时间较短,早、中、晚三顿合在一起也不过1.5小时左右。早饭一般在早上7时至8时之间,但最近不吃早饭的人正在增加。我发现,日本青年几乎很少用早餐,偶尔遇上吃面包的日子,才随意匆匆地吃上几片。午饭大都集中在中午12时到1时之间。

在日本,会社职员没有回家吃中饭的习惯。因为几乎所有会社的吃饭时间都规定在正午12时到1时之间,因此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会社的职工食堂或附近的餐厅等随随便便吃一顿。

在会社职员家庭里,做父亲的与有交情的知己或一起消遣的友人在外喝上一杯、吃完晚饭再回家的情形非常多。在日本期间,日本男职员经常邀请我一起逛酒馆,唱卡拉OK,玩耍至深更半夜方才回家。因此我切身感受到,在家里吃晚饭的只是母亲和孩子的现象可谓司空见惯,并不稀奇。

● 上班和上学

另一方面,作为“楼高、路远、空间狭”住宅状况的一种反映,日本人花在上班、上学等路上的时间不能说不多,东京首都圈职员上下班路上所花时间平均在1.5小时以上。日本的上班高峰时间拥挤是非常有名的,由于上班时间集中在早上7时到9时之间,因而这段时间内各种交通工具都超负荷。尽管日本人很讲秩序和礼貌,但每天清晨地铁的拥挤程度也是够受的。

从整体上看,日本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家庭主妇的家务时间正趋向渐渐减少,与此相对应的是,看书、游玩等余暇时间正在增加。据日本广播协会NHK2000年的历年调查显示,日本人的自由时间大幅度增加,平均每天的自由时间为4小时;睡眠时间则在减少,平均每天为7小时;而看电视的时间平均每天达3小时。由于每周休息2天已成定论以及家务趋向简单化,现在人们渐渐变得能快乐地支配自由时间了。

 
日本人的时间观念
大家好。

我是卡车。

说到世界上时间观念很强的民族,卡车可以想到两个,一个是德国人,另一个就是日本人。德国人体现在严谨,日本人体现在态度。今天卡车想展开一下说说日本人对于时间的观念。在日本人的脑海里,把时间分成两种,一种是别人的时间,一种是自己的时间。对于别人的时间,他们无比尊重,决不能浪费和占用;对于自己的时间则非常精于安排和计划。具体怎么理解呢,我举几个例子。

上班不迟到

日企的规矩很多,日本人大多都默然于心,自觉遵守。首当其冲就是出勤,日本人真的很少上班迟到。据统计,东京首都圈职员上下班路上所花时间平均在1.5小时以上。卡车第一次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很惊讶,惊讶于交通系统如此发达的日本上下班还需要那么久(因为东京面积的确是很大),相比较自己的上班线路,自己算是很轻松了。即便如此,日本人依然很少迟到。因为这个时间是公司的,迟到即是占用了公司的时间。

会客不早到

如果不迟到,早到是不是就一定好呢?也未必。卡车曾和日本上司去会客,约好了下午2点见面开会,但是午饭吃得早,1点半就到了对方公司楼下。老课长对我说,「早いね、ちょっと時間をつぶしましょ」(现在还早,我们在楼下晃一会儿再上去)。「時間を潰(つぶ)す」本意是“挥霍浪费时间”,在日本人的眼中,自己没有按照约定时间到,如果去得太早,别人若有其他安排就会受影响,所以宁可“浪费”掉自己的时间,也不能随便占用别人的时间。

列车很准时

日本的轨道交通都非常守时,尤其是新干线可以做到分毫不差。举个例子,日本新干线判定迟到的时间线为1分钟,超过一分钟就被视为迟到,而在其他国家,比如德国(5分钟以上)、英国(10分钟以上)、意大利(15分钟以上)等,甚至还有些国家定在30分钟以上。因为日本人觉得乘客的时间是不允许占用分毫的。回头看看近年来我们的飞机、列车晚点情况比比皆是,实在有些惭愧啊。

从小学计划

上面几项都是说日本人对于别人的时间的态度,那么对于自己的时间呢?日本人非常善于安排自己的时间,小到一个下午,大到整个人生,要做哪些事情,需要用多长时间,会遇到什么困难,如何解决,都会做出很仔细的计划,然后分步实施,最后达成目标,这些习惯家长和老师在孩子小的时候就会开始教育。对于自己的时间的合理规划和认真安排,何尝不是对于自己人生的尊重呢?

 

其实,日本人的时间观念并不完全缘于国民性,早期的日本人也不太守时。明治初期,日本没有钟表,一些在日本传授科学技术的荷兰工程师们发现,日本人根本没有一点守时观念,生活悠然懒散,列车以及工人上班的迟到情况比比皆是。后来,日本学习了西方的24小时时间制,并加强了钟表的普及,又引进了美国先进的科学管理法,并在大正时期设立了“时间纪念日(每年6月10日)”,号召举国民众加强时间观念,经过不断的努力到了昭和初期(80年前后),日本人的时间观念已经成为一种默认的社会风气,并一直延续至今。


日本人的时间观念
    日本东京的地铁都会有准确的时刻表,按周末、工作日、假日分类,这个时刻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改变的,并且在每个站台都会有时刻表,几点几分会有列车,而且你可以在网上很方便的查到需要乘坐哪一趟车,你什么时间需要赶到车站。我想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在日本电视剧上看到他们总是行色匆匆,甚至一路小跑,正是因为他们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可以赶上哪一趟列车。对于地铁按照严格的时间调度,这在国内也是同样的,但是这样的时刻表我在上海、深圳并没有看到过。我想这个应该可以为乘客提供很大的方便,我只要抄下来时刻表,在家里走之前我就可以确切的知道我应该几点几分坐哪一趟列车。或者是国内也有,但是我可能没有注意到,在日本的地铁站,时刻表非常醒目。

     对于日本的公交车,我只乘坐了一次,但是也是最令让我惊讶的一件事:日本的公共汽车在每一站也同样有时刻表,工作日、周末、节假日几点几分会有公交车到。按照国人的惯性思维,公交车的时间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它的不确定性。但是在日本,并且是在东京,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据称东京的人口是世界第一位(我在百度上查的2005年的统计),汽车数量应该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他们的公交车同样有时刻表。我在乘坐过程中注意到一个现象,有时候到了一站后,车会熄火大概1到2分钟。我的一个同事问,这车是不是有什么毛病了,老熄火。我刚好也在想为什么公交车老是熄火呢?我认为原因应该是时刻表。公交车之所以会熄火1到2分钟,是因为一方面有严格的时刻表要遵守,另一方面作为提供服务来说,可能有人正根据这个时刻表向这个站点走来,如果提前走了,就会导致乘客按时间到站点后没有车的情况。我无意评论国内的公交车、以及交通状况,我也不想评论,每一个国人心里都会有自己清晰的认识。

    那么日本公交车这个时刻表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对于途中红绿灯等是如何考虑的,不得而知。我的一位兄长是学习日本地铁信号系统,他曾经告诉我说,日本人做学问会做很多的调查,任何数据都是根据调查得出,或者是由政府公布,或者是有商业机构做调查后出售这些数据,或者是由研究机构自己去做调查,绝不是根据凭空臆想。

    那么我按照国人的惯性思维,凭空想像认为他们的公交车时刻表也是经过长期的调查、修正得出的吧。

    从这个看似简单的、其实背后应该做了很多工作的时刻表来看,日本人守时是有客观条件可以满足的,因为在东京人们主要的出行方式是靠地铁,那么就可以根据这些时刻表精确的计算出几点几分可以到达目的地。或者反过来想,也许正是因为日本人的守时,他们才对于地铁、公交车提供了时刻表,为乘客提供更便捷、满意的服务。我不知道哪者在前,哪者在后。但是我想,国内的地铁、公交也是否应该向日本人学习,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务呢?


    2008年3月19日 于东京

 

分享到: 学习日本人的时间观念
晚清著名爱国人士魏源有名言曰:“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我以为,比起先进的观念和制度来,先进技术即所谓“长技”是较为次要的。这里贴出一篇旧作,提示邻国日本拥有一种比我们先进因而值得我们学习的观念:时间观念。


精确的日本

来日本之前,我以为自己已经是一个比较有时间观念的人了。例如,跟人约会误差基本上都在五分钟之内。但是一到日本这才发现,自己的时间观念还是太粗放。
我所任教的大学有开往一个电车站的穿梭班车。班车是定时往返的,平时和节假日的运行时间不一样,星期一至星期五和星期六、星期日不一样,有一张详细的行车时刻表将运行时间列得清清楚楚。始发站和终到站都张贴着这个时刻表,如有变动,也会提前张贴出变动后的时刻表。作为教师,这个时刻表我们可以随便拿到一份。但是,到日本将近半年了,我从来没有拿过,还是按照在中国时的习惯,每次要乘车都是去“撞”,赶上哪辆是哪辆,没有车时就等一下,反正间隔都不超过二十分钟。跟我一同来这所学校任教的复旦大学的贺老师跟我一样。如此一来就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车站只有我们两个人在等车,这可以用一部前苏联的电影名字来描述,《两个人的车站》。日本师生每次都是掐着时间来的,精确到一两分钟之内,不留神的话,会以为他们都是从地下冒出来或者天上掉下来的。不久发现,就是一般的公共汽车,也都是有精确到分钟的时刻表,在每个车站的站牌上揭示着。电气列车、地铁当然更是如此。如果说在北京公共汽车、地铁列车准时运行是偶然情况的话,那么在东京情况正好相反,不准时是偶然情况——这个时候,学生们就可以堂皇地从车站站长那里得到列车误点的证明,交到教师手里,算是自己上课迟到的正当理由,无需再赘一词进行解释。要是在中国,教师可以责备学生为什么不早一点从家里出发,在日本似乎不能这样责备学生。
学校乃至学科(系)里搞一个开学式,也总是事先印出一张时间表,发给大家。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该谁讲话,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照相,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吃饭,都清清楚楚的。今年中国语系的开学式有个别日本教师没有严格按照时刻表进行,拖了时间。有同时事后解释,我们中国语系常常有这种情况。讲话听音,这是受中国文化影响的结果。
最让我感触的是上学期结束时我准备回北京,中国语学科“研究补助员”平井小姐交给我一张从学校附近的电气列车车站到成田国际机场的乘车转换表。表上标明需要换三次车,上一列车几点几分进站,下一列车几点几分出站,衔接得严丝合缝,容不得两三分钟的差池。另外,每一段的票价也都清楚地标了出来。后来,我为了保险一些,决定提前一点儿出发。平井小姐在问清楚我打算几点几分出发后,很快又交给我一张转换乘时刻表。我向办事认真的平井小姐表示感谢的时候,她告诉我,这个转换乘时刻表是从网上拷贝下来的,一点也不费事。她说这个表是经过电脑优选的,是最快速最经济的路线。
说最有感触,是因为我想起了多年前看过的一篇日本小说。小说讲述一个工厂职员每天上班下班,过着极其规律而精确的生活,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一次偶然的恍惚导致差错,他竟然被卷上了工厂的流水线,被打了包装,准备运往国外。去机场要那样严格地换乘列车,我真的有点害怕一个不留神就出大差错。我还联想想起在韩国跟一个大财团董事长同席吃饭时他说的一番话,他说中国有个著名作家(好像是胡适)的文章里批评中国人办事马虎,挖个山洞也不精确测量,大概估算一下就从两边对挖起来。他说他欣赏中国人的这种满不在乎精神,结果是因为对接不上得到了两条隧道,而精确计算后的结果只能挖出一条隧道。
不过,若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国家,凡事都精确一下,该产生出多大的效益呢?!
 
              (原载拙著《北京东京随笔》,原题《精确的日本》,东方出版社2005年)

 

性格与时间管理

小心:欲速则不达!(性格与时间管理一:C1)

    今天我们开始介绍CSMP四型性格的时间管理:首先我们来看C型能力型的人.   

    时间价值:
    能力型的人是天生的领导者,在所有人当中,他们是做了最多工作的那些人。

    当大量而急迫的工作需要完成时,能力型的人就显出了他们的非凡才干。

    他们会包办很多任务而不会感到压力,并乐于在短时间内做很多事情。

    如果让他们做一件急事,即便任务重,只要能引人注目,他们就会如期完成。

    他们具有合理分配时间,调节工作目标的能力。他们喜欢应对挑战,勇于承担责任。

    能力型做事时不会按常规行事,他们改变或放弃不适用的东西,提倡新观念和新方法,极富于创造性。

    他们有很高的决策能力,比其他性格的人更能及时地做出决定,并以坚定的意志力和工作能力付诸实施。

    能力型人的身上总是有无穷无尽的动力驱使他们向前冲,他们也以此推动身边的人,催促其它人尽快完成计划。

    他们总是能控制大局,勇往直前,不断进取,最高效地完成任务。   

    时间陷阱:

    对于追求成功,害怕失败的能力型来说,时间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必须有效地加以使用。

    面对时间他们总是充满紧迫感,想做的事情太多,感到分身乏术。

    每件事对他们来说都是急事,都必须立刻完成,这让他们显得过于急躁。

    他们对别人的迟缓相当不耐烦,而忽视了别人并没有他们的精力与能力。

    急于求成的心理使他们行事冲动,缺乏周密的考虑,有时可能会欲速则不达。

    完善型的人在这方面是他们最好的补充,但能力型天性中的冲劲使他们无法接受别人的意见慢下来。

不要苦劳要功劳:合理授权 坐享时效(性格与时间管理二:C2)

    时间忧虑:

    能力型的领导力和进取精神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力超群,他们的控制欲和表现欲又使他们想方设法展示这种能力。

    他们渴望掌控身边的人事,抓住每一个时机表现自己,所以不会放手让其他人去做,而是包揽一切,因为他们坚信自己做得最好.

    虽然在许多情况下这是事实,但他们的自信和独断常招致他人的反感,并使自己忙碌不堪。

    过度症状:

    由于能力型的人包揽了过多的事情,且急于完成,所以他们总是救火般地去做每件事。

    他们从一个任务跳到另一个任务,在他们看来,每件事都同样重要。

    但他们承担的事情太多,千头万绪,无法兼顾。结果所有的计划都停留在不同阶段,无一完成。

    他们在乎时间的效率,分秒必争。

    与人约会,一看时间还有5分钟,就想利用这5分钟做些什么事,结果却迟到了。

    所以许多能力型的人干脆养成提早5分钟赴约的习惯。


有始有终:调整你的注意力!(性格与时间管理三:S1)

    时间价值:

    S型活跃型的人善于应付紧迫事件,他们喜欢生活有一些突如其来的变化,即使是麻烦也不要紧,只要新奇有趣,能把他们从单调的日常生活中解放出来。

    精力充沛、热情奔放的他们习惯于风风火火地处理危机,这让他们产生兴奋和精力旺盛的感觉。

    他们是解决冲突的高手,会很迅速地找出避开困难的方法,避免与之正面相抗。

    他们不擅长理论上的分析和思考,而多采取实验的方式寻找正确的解决办法,以进行合理的安排。

    时间陷阱:

    活跃型的性格特点在时间管理上确实存在一些麻烦。

    他们不会专注于一个目标,而往往考虑太多不同的选择,这使他们做事三心二意,分不出轻重缓急,不能善始善终。

    他们喜欢新奇刺激,所以总是接纳新变化,做事有始无终是他们常犯的毛病。

    活跃型好奇的特点让他们无法有效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他们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什么活动都想参加,常常陷身于太多的会议之中,没有时间去做实质性的工作。

    所以活跃型的人每天看上去忙忙碌碌,却没有多少成果。

    典型的活跃型没有太强的时间观念,生活中基本上不计算时间。

    当他们体会到刺激和激动时,就会强烈意识到时光飞逝;反之,则感到时间单调地流逝,因为他们是以主观感情的强弱来计量时间的。

   
自我约束:控制你的表现欲!(性格与时间管理四:S2)

    时间忧虑:

    活跃型的人总是希望成为注意力的中心,在事务的安排上,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这一点。

    失去别人的赞同,没能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会让他们不快和不安。

    他们不愿放弃任何表现自己的机会,为了赢得周围人的喜爱,会冲动地做出不计后果的行为,并为此付出代价。

    过度症状:

    典型的活跃型散漫并缺乏自我约束,他们尽量避免工作,也不会主动承担责任。

    事实上,他们习惯推卸责任。他们对自己生活缺乏完整规划,在时间管理上常弄得一团糟。

    他们的意识里不存在时间观念,只在意事情是否让他们兴奋。

    如果让他们做的事不能激起兴趣、平淡无味,或者这件事谁都能做时,他们就会觉得乏味无聊。

    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新奇想法,无论做出什么选择,都会发现还有更好的,所以他们拿出的永远都是最新方案。

    不要期望典型的活跃型给出一个最后定案,他们随时会突然改变方向。


按部就班:太过周详的计划者!(性格与时间管理五:M1)

    时间价值:

    M型完善型的人爱思考、筹划的特点在时间管理上具有明显优势。

    他们善于分析和收集事实,深入研究问题,做出有条有理的规划。

    完善型的人是合适的计划制订者,他们有长远目标同时又注重细节,所以他们的计划全面而且完整,滴水不漏。

    他们重视概念和传统,不标新立异,而是创造和维护既有架构,使事务平稳运作。

    对于由完善型负责的工作,不必担心质量,他们会通盘考虑,计划周密详尽,让事情有一个最好的结果。

    时间陷阱:

    完善型的性格特点常使他们陷入一种“分析瘫痪”的状态。

    他们过于重视细节,收集大量的事实、数据加以分析,让档案工作占去太多时间。

    同时,他们的条理性和按部就班的方式不适合应对紧急情况.

    在处理突发性事件上,完善型的人明显无用武之地,周详的计划反而造成了事情的延误。

    在此,他们在时间管理方面的长处转化为弱点。

    如果让完善型的人做一项工作,告诉他要花很多时间,并且要仔细做,他会欣然接受,如果要他在短时间内把一件工作做好,他会感到恼火。


立刻行动:别让“完美”害了你!(性格与时间管理六:M2)

    时间忧虑:

    完善型的人总是担心他们的计划不够周详和完备。

    他们做事有条不紊,必须在占有大量事实、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和做计划,因此全面了解情况对他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他们将陷入焦虑,无法顺利完成工作。

    为追求完美而不懈努力,使他们常常被时间追赶,如果问一个完善型的人:“有多余的时间吗?”回答一定是“没有”。

    过度症状:

    为了做出清晰而准确的判断,完善型需要大量的参考文件,清单、表格、图示对他们非常重要。缺乏资料,他们的工作就会产生障碍。

    他们过分重视细节,事事追求完美,在会议中会就事情的一些细微之处不停地讨论,力求尽善尽美,结果使工作不能及时进行。

    他们要做的事很多,还必须认真做,这样即使时间再多,也不够用。

    过于注重思考和筹划也使他们缺乏行动力——“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是他们的准则,如果他们觉得资讯不够,就不会采取行动。


区分轻重:平均产生不了高效!(性格与时间管理七:P1)

    时间价值:

    平稳型的人是最好的助手与合作者,他们为人随和且乐于助人。

    他们的稳定与可靠让人产生信赖感,保证了事情进展顺利。

    对于总想着帮助他人的平稳型来说,时间是构筑建立人际关系的机会,是为了帮助他人而存在的。

    在帮助别人或与人好好相处时,他们会觉得很充实,这样的时间是他们的“美好时光”。

    他们讲求实际,选择做最有意义和最好的事,并寻求最简单的方法进行。

    他们有条理且重效率,因此能一贯地稳步前进。

    时间陷阱:

    平稳型最大的弱点在于过分考虑他人的需要,对太多的人说“好”,不加选择地答应别人的所有要求,没有列出助人的优先顺序,最后由于承诺得太多而无法兑现。

    他们在时间的安排上缺乏主见,易受人操纵。

    如果时间不能用于帮助别人,他们会郁闷难耐,有度日如年之感。反之,才会觉得自己活得有意义。

    他们力求平稳、均衡,希望让周围的人都满意,因而有时不能产生高效。

    平稳型不善于分别事情的轻重缓急,即使有些事必须马上做,他们也会优先去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

    只要有时间,他们就不急着去完成。


做自己的事:你无法取悦所有人!(性格与时间管理八:P2)

    时间忧虑:

    平稳型与人和谐相处的性格特点发展到极端就转化为弱点,变成过于取悦于他人。

    他们会为错失一个被感激的机会而闷闷不乐,这使他们不假思索地答应别人的要求,无条件地满足别人,背负了太多包袱。

    如果身边有人忙得苦不堪言,却听到 “别管他,做自己的事”,平稳型会愤怒地认为说话的人没有人情味。

    他们乐于参与重大的事情,在其中发挥自己的辅助特长,如果错过了某个重要的专案,他们就会觉得懊恼

    过度症状:

    平稳型希望取悦于每个人,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承诺最后成了空言,并因为过多的事务缠身而打乱了他们一贯重视的生活秩序。

    他们会为没有达成期望而沮丧,进而因此责备自己和别人,其实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不懂得拒绝。

    性格的和谐本质使他们意图拯救所有的人,结果连自己也陷于其中,无法自拔。


生命的舵手:不同性格人的时间忠告!(性格与时间管理九)

    C型: 确定重点,是给能力型的忠告。

    他们的确可以凭借自身超群出众的能力承担比其他人更多的工作,但并非越多越好。

    他们需要把重点集中在少数任务上,明白“这件事”是我今天要做的,而不是“所有的事”。

    一旦他们把自己分散的精力聚拢,投放在重点目标上,效率将是惊人的。

    S型: 对于不安定的活跃型来说,在时间管理上最重要的就是明确方向,找准目标。

    要向自己明白宣示:“这就是我认为应该做的”,然后专心致志地去完成。

    活跃型的人拥有无限的潜力,如果他们制定出了完善的计划,并约束自己忠实地依照计划去做,他们的成功也是无限的。

    M型: “现在就开始行动”,是完善型弥补自身弱点的首要步骤。

    他们在思考上花费了太多时间,常常错过了有利时机。

    无论计划多么完美,如果没机会实施就毫无价值。

    所以完善型必须增强自己的行动能力,放弃对细节的过分推敲,抓住要点并付诸于行动。

    告诉自己“这就是我现在要去做的”。

    只要完善型的人真正动起来了,他们的缜密细致和坚忍不拔会让他们完成高质量的工作。

    P型: 平稳型需要做的就是:关闭敞开的方便之门,学会对一些人、一些事说“不”。

    将投注在他人身上的目光收回到自己身上,清楚地知道什么是”我所需要的”,关注自身而不仅仅是外来的需求。

    给别人合理的帮助,但要量力而行,以保证自己的任务顺利进行为前提。做到这一点,冷静而平和的平稳型就能发挥其性格优势,合理安排生活。

    关于时间管理系列的14篇文章,到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完了,期望对你有所帮助。

 

    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歌德)  

    昨天是张退票的支票,明天是张信用卡,只有今天才是现金,要善加利用。(凯?里昂)  

    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生命就是由时间构成的。(本杰明.富兰克林)

    期望每位朋友都能珍惜时间,成为你自己生命的舵手!

    ——把这几天的时间与亲人朋友分享,充分享受假期的快乐吧!祝大家节日快乐!!

你习惯看剩余时间,还是已跑时间?

想象有一天你到跑步机跑步,请问,你会设定一个时间(譬如30分钟),然后一边跑一边看“剩余时间”,还是看“已跑时间”?

  我认识的好几个朋友,都是看“剩余时间”。

  “这样会愈跑愈high。”他们说。

  有一篇来自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的研究,证实了这件事。他们发现,从100倒数到1,人们会觉得,时间过得比较“快”。

  而从1数到100,人们则觉得时间过得比较“慢”。

  研究之后,科学家建议,如果是运动的时候,最好是往“下”数,使用倒数的计时钟,还剩多少时间,这样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再咬牙坚持一下就过去了。

  反之,如果有失眠习惯的人,科学家则建议,应该要往“上”数,这样觉得时间比较“长”,会让你轻松一点,降缓“早上即将来临”的失眠压力,因而容易入睡。

  不过,我研究身边朋友运动习惯,却发现──那些看“剩余时间”的,似乎都无法保持这个习惯太久。

  想想,他们之所以会选择去看“剩余时间”,就是因为觉得他们认为这项运动无法“每分钟都有成就感”,才想要不断计算,还剩多久就可以结束,还剩多久就可以解脱。

  他们太“勉强”自己了。

  于是很快就放弃了。

  因此,这篇研究让我有另一种解读:

  它教我们的是,人生,不应该去看“剩余时间”,而要故意去看“已跑时间”。

  也就是往“上”数。

  而且,人生其他的事,也都应该往“上”数。

  人生中所有事情,之所以不快乐或有压力,有可能都是因为我们习惯往“下”数!

  举一个例子,我以前待过的公司天天要打卡,每天早上我得搭一小时的公交车到公司,公交车会经过三处室外的“钟”,上面写着时间,我就会看到,我还剩40分钟,我还剩25分钟,我还剩7分钟……

  后来我决定,每天故意早一小时起床,让我不必再看时间。于是我发现,我开始欣赏窗外的那些“时间”,我的时间慢了下来,我天天心情都好很多,有时候还放松到在公交车上打个盹。

  有位朋友,在老企业工作,他常说他很期待退休的那一年,可以领退休金、去很多地方玩。我告诉他,不应该等到退休,而是“现在”就去玩。“人生在倒数退休日期,也等于在倒数自己的死亡日期。”我说:“更何况,天有不测风云,有可能活不到那一天。”

  有时候我们会不小心开始“倒数”,告诉自己别这样做。

  一定要“往上数”,每天看到数字的增加,而每天享受数字的美好。

  每一个愈来愈大的数字,都代表着我们又多做了一件事、多活了一天、多热闹了一个月、多充实了一年。那叫做,生命的喜悦。


如何利用你的另外八小时
有一个挺有趣的说法,叫做“三八理论”。
  
每人每天的时间除了八小时工作,八小时睡觉,其他八小时属于自由支配时间。
  
曾和C小姐说过,其实要知道每一天不开心的根源在哪里很容易,要改变说来也很容易,只是如果细想,便会逐渐把这当中的改变复杂化了,因此才觉得这一步格外地难迈出去。
  
你只要想想,你是在当中哪部分不开心,然后就对那一部分加以改造。
  
如果八小时工作不开心,那么换份工作改变下环境,如果八小时睡觉失眠,努力调整作息,如果八小时自由支配时间里闷闷不乐,那么就改变下生活方式。
  
看,一分析起来尤其简单明了,但细化起来改造就不易了。
  
一系列纠结,矛盾,质疑的情绪席卷进来,“我也想换工作,可是我不知道我要干什么。”“我知道,我努力早睡了,可是就是睡不着。”“我好想积极生活,可是很懒,很倦。”“我想去旅行,可是有钱没时间,有时间没钱。”“我在等一个对的人,可是等不到我有什么办法。”“道理我都懂,可是真正做起来很难。”
  
有多少人中枪了呢?大多人会抱怨工资低,工作无聊,却也没有逃离的勇气,其实也是不自信或者心虚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跳槽到更好的地方。当你腹诽着工作却日复一日的谦卑,是因为你没有找到心目中十全十美的,好马待伯乐,但是提升自身素质才是硬道理。而自由支配的时间,你可以吃喝玩乐,你可以在家上网,你可以看书写字,你可以报各种培训班,随你喜欢。只是每种事情,都要有一个度,或者一个明确的态度。夜夜笙歌,醉不归宿,晚晚暴饮暴食,狂打网游,情绪有时候是需要一个宣泄口,但天天都是在这样的宣泄,我不觉得这些是多么可爱的方式。时间一长,身体会垮,心也会空洞。再者说,长时间只做一件事,起先可能兴致勃勃,慢慢又会开始迷茫,或者觉得日子一成不变,了无生趣。所有人都希望有一份很激情挑战的工作,但没有人乐意全年无休地忙碌,所有人都希望能有轻松安逸的生活,但不可能天天都葆有喝茶赏花的闲情逸致。这便是度的问题。
  
我见过这样的姑娘,天秤女,和我年龄相仿,她简直就是我的偶像。是四年前认识的吧,那年qq空间盛行的时候,大家都在无关痛痒地卖弄着青春文学,我们都一样。忧伤敏感,没有见识过多少,没有经历过什么,就觉得世界也就如此了。而后不知道曾几何时,她开始往外走。一个人走遍了中国各地,这两年还陆续走了新疆,云南,西藏。她说千山独行,不必相送。这样的洒脱也不是哪个同龄人可以相比的。她越来越少写字。偶尔更新在远方的照片便是诠释她生活最好的写照。她不再彷徨迷茫,下一站从来没有计划,只是努力朝前行。她很好地坚持了她的生活态度。犹如一句话,人生不是做菜,有些事不是非要等到材料备足才能去做,等你全部准备好了,时空早已变化,昨天的河流不再是今天的河流,昨天的黄山也不再是今天的黄山。如果缺时间,那么就请假,辞职,如果缺钱,那么就穷游,打工旅行,兼职外快,总有一步,你能成吧。如果都不成,那么就不要羡慕这样的行走方式,好好看书。我还是坚持那样的想法,读书和旅行,是生活里的一场接龙赛,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我又见过许多这样的人,每天抱怨自己的生活失去了什么,缺乏了什么,却从不想如何去转变。微博一眼望去,可能都是转发的如何提升自己改变自己图文并茂的长微博或者密密麻麻的资源链接,凡是看到任何戳中语录的微博大赞几句,然后那刻心里升起来的热情仅仅维持半天功夫,而后又开始怨声满地。其实究竟有多少时间在认真研究,或者认真拜读呢?或者有多少勇气去尝试新的方式呢?我也曾是高喊口号的失败者。可是后来逐渐发现,口号喊得越高,说得越信誓旦旦,甚至都还没有影便沉不住气丢掷出去宣誓的事,通常都是做得不好看的,可能十有八九就只是口号而已了。
  
像我这样喜欢高调张扬的人,现在也努力学着收敛这样的脾性。慢慢学会努力埋头苦干后再分享自己的喜悦,而不是做三分说七分,如一句话所说,试着讨好每一个人只能说明你是一个庸才,先要取悦的永远是自己。今晚还和K开玩笑,我可是曾无聊到刷热门微博还认真看下边评论有没有亮点的那个咸蛋超人。虽然因为兼职需要搜集素材还是会关注热点,但已经没有以前那样八卦,生活会往另外一个轨道去,我却发现,当你认真去做一件事,只要你努力坚持三五天,习惯就出来了。
  
我努力每天看书,努力看完写书评,哪怕是流水账也好,都无妨,因为这么多年看了不少书,可当我静心一想,当时让自己感慨万千的篇章,现在只是很模糊的记忆。而且记录下来,数月后,数年后再翻一翻看,又会是另外的一番想法。你会愈懂得你成长的心路历程,你这历程里的得失对错。


  
分享一个小建议。我是不再喜欢做任何长远计划的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但起码今日的计划,明日多少还是可以奏效的。所以现在很喜欢在睡觉前列一下to-do-list(待办事项),等到第二天不时拿出来当备忘录那样提醒自己,第二天结束的时候我再一一清点,便会知道今天完成的效率如何,进度怎样,再安排次日的行程和事项。坚持了将近一个月,已经成为一个习惯。
  
最近又学到一点,列do-later-list(过后待办事项)。每一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可是某一刻想得激情澎湃,可能因为手头忙,过后就忘记了当时的热情,这一项可以帮助你备忘你的一些细碎做法,其实这样的记录越细碎越有趣。就算现在你没法做成,可能以后你条件足了,一下子就水到渠成了。
  
一个人的时间花在哪里,日子一长,是可以看出来的。比如她从一个厨房菜鸟变成一个做得一手好菜的厨娘,比如他从开不了口的哑巴英语到自如用英语和老外沟通,比如她从一个门外汉到各种DIY高手,比如他勤恳工作虽然大部分时间除了工作就是睡觉,虽然工资没有多少的见长,但越来越深谙为人处世之道,人脉越来越广,比如她早早结婚,相夫教子,女儿出脱得伶俐乖巧,她的心思在孩子上,虽然辛劳,但也幸福。等等,就看你如何去利用和发挥当中的价值,总不好回过头,看看以前的自己,才又感叹一下这一年我又在原地踏步走了。
  
另外的八小时,不管是轰轰烈烈,风风火火,认认真真,踏踏实实,还是平平淡淡,简简单单,其实生活态度对了,都不会蹉跎岁月。


耕耘好时间上的“自留地”

 

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主要产生在业余时间。业余时间点滴零碎,看起来不起眼,可积累多了、利用好了,就等于延长了自己的生命,获得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吕蒙,骁勇善战,但没有文化。吴主孙权劝他多读书,他推托说军务太忙没时间。孙权就用汉光武帝“当兵马之劳,手不释卷”、曹操“老而好学”以及自己的经验教导吕蒙。吕蒙自此就学,笃志不倦,进步很快,后在作战中屡建奇功。古往今来,大凡事业有成的人,无一不是善用时间刻苦学习的人。当前,仍有一些同志存在着不珍惜时间的现象,他们把大量时间或消耗在人浮于事、互相扯皮中,或耽误在无事生非、无谓争论中,或荒废在无所用心、无所事事中,甚至消磨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凡此种种,实在令人痛心。

时间的最大特点是一维性,时不我与、时不我待、时不再来。八小时内大家应该说都有各自事情做,八小时外对待时间,则只有靠“挤”和“钻”的“钉子精神”,才能成为时间和知识的富有者。莎士比亚说,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罗曼·罗兰也说,成年人慢慢被时代淘汰的原因,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学习热忱的减退。要衡量一个人是否可靠,不是看他眼前职位高低,收入多少,而是看他是否随时在进修。一离开学校就停止进修的人,不会有光明的未来。

时间是个常数,每天24小时,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但对于不同人来讲,时间又是一个变数。懒惰的人总感到时间太长,结果时间在他伸懒腰的时候悄悄地从枕头边、酒杯沿溜了过去;勤奋的人总觉得时间太短,恨不得把一分钟当成两分钟用,精计划,善筹谋,巧妙地抓住稍纵即逝的宝贵光阴,用于求知与创业。正像一位哲人所说,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时”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59倍。珍惜时间在于科学地运用时间,使自己成为时间的主人。我们既要懂得珍惜时间,还要善于合理安排时间,这样时间的相对长度就会变得更长,利用率才会更高,效果才会更好。

学习力,不单是一个人学会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的综合集成,是提高驾驭力、创造力、执行力的前提和基础,是一种立身于世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所以我们不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经验,还要养成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的好习惯。学习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睿智,达到求知与修身共进步,能力与素质齐发展,使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合理,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请相信,只要我们刻苦努力,勤奋实践,把八小时以外的天地,作为超越先进、提高自己的“助推器”、“自留地”,最大限度地利用,最大限度地耕耘,终会学有所成。(吴振兴)《解放军报》2012年4月8日7版


我们的时间从哪里来?
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

年龄渐长,对这句话的认识好像深刻起来。许多貌似强大的困难被一桩一桩地克服,或者说,没有克服的,最后也没有如想像中引发生命的地震。我们依旧好好地活着。

唯一让我们感到慌乱的,不可控制的,而且越加清晰地认识到必将是它的手下败将的,是时间!

这是人到中年的彻悟──已经没有难熬的日子了。时间风驰电掣般地向前狂奔,就连那些让我们痛苦的时刻,也依旧如白驹过隙。岁月历历可数,好像就要见底的米缸里的米,一粒一粒,孤独地提示着你挨饿的日子就要到来。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生命其实只有一场战争,那就是和时间的战役。

结局是写好了的。对手一定完胜。我们能够做的,只是如何输得不要太难看。

 

 

这段时间也有朋友不断询问我关于时间的问题。也许我给了他们一个误解:和同龄人比较起来,我似乎多做了一些事情,似乎有无穷无尽的精力,他们很好奇我是如何管理时间的。

对此我只有苦笑。我是个乐观的人。但天天都在为时间的飞逝苦恼。日子像奔驰的火车,哐当哐当地飞过去了,留下的空气都在震颤着。在时间面前,我胆小如鼠,灰心绝望,我的焦虑,一点儿不亚于朋友们。

我们的时间从哪里来?这是一道世界难题。我不可能答得好。下面说的,都只是从很小的层面解决一些问题。这道题,你怎么答,都会被时间这个判卷老人蔑视。

下边我说的,都只针对一线教师──愿意像我这样一辈子都只做个普通教师且以此为乐的教师。

 

首先,远离官场,做自己热爱的事。

不是“做官”不好。做官也挺好的,如果你有这个兴趣,有这个能力。中国人都有根深蒂固的士大夫情怀。如果自己头上没有什么“主任科长”等等头衔,就总觉得这一辈子白活了。就连我,年轻的时候也做过这样的梦。幸而醒得早!有职有权当然好,只是驾驭这个“职和权”是需要付出沉重代价的事,是需要有超强能力的事,不是每一个人,坐在那个位置上后,都能游刃有余的。

中国的“官场”意味着周旋,意味着在人际关系的缝隙中左右突击,意味着无穷无尽的酒席上的曲意奉迎,意味着察言观色提心吊胆……总之,不管你想不想做一个正直的有所作为的官员,你的时间成本都是昂贵的。

所以,如果你对当官没有十足的兴趣,我劝你趁早死了这个心,安安心心地经营做老百姓的安宁生活,踏踏实实地把精力全部花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每一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总书记”。这个总书记做好了,其乐无穷,灵魂安定。

事实上,我有许多朋友,都有过做中层干部等等的经历。他们许多做到了校级干部,最终选择了退出。一朋友告诉我,做副校长的这一年。他开了700多个会,天天都在文山会海中度过,再也没有时间思考自己的专业,痛苦不堪,最后做了逃兵。

做官员需要特殊的才能。并非每一个人都具有这样的才能。只有极少部分人,才能够一边做官员,又一边搞教学。大部分人,根本无法应付官场排山倒海的时间暗流。所以,不要以社会传统的成功价值作为自己的价值,而要意识到:能够尽可能地掌控自己的时间,享受自己的时间,能够终生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成功。
其次,远离“欢场”,创造自己的娱乐方式。
怎么玩,大体可以看出你的时间观。
中国人比较流行的一些娱乐方式是比较可怕的,时间成本非常高。

我的一位大学同学20年来在商场上混,他描述了他这么多年来的娱乐状态:几乎每天都是在下午两三点钟开始约人──主要是官员、社会要员等等,然后六七点钟赴宴,直喝到晚上九点十点(自己一般吃不饱),接着去高档娱乐场所唱歌跳舞按足泡澡,总之是要陪这些人玩够了才能叫停。常年累月都是凌晨三四点才能回家。回家后连洗脚的力气都没有了,倒头便睡,直到第二天中午。醒来又开始约人……

朋友说得很悲凉。他说,钱是有了,豪车豪房都有了,可是灵魂伤痕累累。才刚过40,心脏出问题,血压出问题,里里外外都是病。他用非常羡慕的眼光看着我,说我居然也40了还活得像个孩子,神情气质都跟大学时代没有啥变化。他说,君啊,你这样其实最好,真的最好!我明白,他是真诚的。

我还有一个高中挚友,在老家的一所重点中学做副校长。他的生活,前些年是熬更守夜,弦绷得比战场上都紧。这些年的转战“酒场”,一个月都没有几天能够在家里吃饭。这饭不吃还不行,得罪人啊。吃完饭就是打麻将,许多工作,必须要在麻将桌上才能解决……

他们的头上都光环闪耀,但他们在私底下都哀叹:他们是被绑架的一群人,不仅工作时间属于国家和人民,连下班时间也还是不能属于家庭和个人。他们惨啊!
也许你不信他们的话。我信。
就连我家老公,不过就是连个官都算不上的信息中心主任,我看他也忙得团团转,经常陪这个伴那个,一上酒桌子就下不来。不仅连锻炼时间没有,还经常搞得连睡觉时间都没有,让我极端“鄙视”。
喝酒、唱歌、麻将……这些玩法,不是不能玩,但如果成为了一种工作状态和生命状态,我觉得,实在是无聊且可悲的。
做学问和做事业的过程是需要坐冷板凳的过程。就如余映潮老师给我的第一本书写的序言中的一段话:
作为年轻的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研究的入门处如果能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用于积累资料提炼经验,可能于一生的教学研究都有好处。那种笔墨写的文字固然能够长久地保存,然而更重要的是那种刻骨铭心的咬牙坚持的历练,是那种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与行为的体会,是那种在教学研究中朝迎彩霞夜送星星日有收获的幸福与愉悦。
       热爱心中的语文教育事业,扎扎实实地做一点学问,练一点本领。这将是一个长期废寝忘食的过程,一个“面壁十年”的过程,同时这也是出名师的过程;细水长流,深刻思考,勤奋探究,一定能够让一位脚踏实地的奋斗者“化蛹为蝶”、“脱颖而出”。
              ——选自余映潮老师为王君著作《青春之语文——语文创新教学探索手记》序言
         这样做的背后是大量时间的占有,是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建设,是一种生命节奏的把握。以前写过一系列的文章:你今天读什么?你今天穿什么?你今天怎么玩……思考的就是这个方面的问题。我也还做得不好,我只是对这个问题一直警惕着,我知道它至关重要。
最后,和“考场”保持一定的距离,建设好自己的精神自留地。

一线的主科教师有多忙,外人永远不能理解。如果还当一个班主任,那种生活状态是什么,你根本无法向教育界以外的人描述。我们都被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裹挟着向前走,一不小心,你就陷在了琐事的坟墓中,未老先衰,被深深活埋。

中学里的考试和排名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和陷阱,是一个杀人不见血的坟场,很容易你就被它吸引,被它套牢,成为它终生的奴隶。
我说要和“考试”保持一定距离的意思是:作为这个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要为学生的前途负责,努力让学生考出好分数。这是一种担当。但是,更深刻的担当在于,我们更要为自己负责,为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负责,在考试之外(当然,考试本身也可以作为研究。我说的是“考试”,绝不是“应试”,这是两个概念),我们必须要有一块精神的自留地,天天去施肥去松土去浇水,我们不能为考试活着,我们是为“活着”而“活着”,“活着”的意义,远远大于考试的意义。
说得再简单点儿,就是说:你在校长要你做的本职工作之外,在你做了这份谋得基本生存条件的工作之外,你还需有一个目标,有一个方向,有一份必须天天为之思考为之经营的自留地。
比如,作为语文教师,你持之以恒地坚持研究说明文的教学。
比如,你是数学教师,你多年如一日地研究某一类题型的解法。
比如,你是班主任,你持续跟踪上课睡觉的学生并研究调查。
……
只要你怀着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你就会发现富有价值的教学科研课题是源源不断的。
你进行这样的思考,纯粹是一种兴趣:既不是为了快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是为了取得上级的表扬和奖励。你仅仅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充实更有趣儿。
你不是钟点工,做点儿事情马上就要拿钱。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的人,是投资未来的大老板大总裁,他的收获,在明天的明天,在未来的未来。
苏格拉底柏拉图每天甩胳膊300下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做事业也是这样的,一件小事,你坚持做三年,一定小有所成。坚持做五年,保证你崭露头角。坚持做十年,你想不出类拔萃都不行。但我们这个时代太浮躁了,能够无功利地把一件小时坚持做三年的人已经不多了。
优秀的人都必然是坚持力非同一般的人。余映潮老师就不用说了。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上周和苏立康老师聊天,感觉这位70高龄的老人完全没有停下来。为了点评我们的书《南北十位特级教师讲<老王>》,她读了几乎杨绛的所有重要作品。上周末还和王荣生老师同行,这位已经在语文课程论顶峰上的前辈,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不在阅读……你在他们面前,会感觉到时间这个顶级杀手也会有心慈手软的时刻啊!
我们写博客,其实也是这样的一种追求:警惕自己,救赎自己,不要被应试的洪水冲到了沙滩上,被时代的炎阳活活烤死。我们耕种自己的一份自留地,在上面种上自己的花,自己的树,让它们慢慢成长为绿荫。然后,我们乘凉。
就如霍军大侠鼓励我的:
你天天种树,浇水,施肥,修剪枝条,在太阳下流自己的汗,在树下乘自己的阴,最后,摘下那属于自己的果实——好大好饱满呀!人生真是应该,工作真是美丽,教师真是值得,对吧?
当然,时间管理还有很多具体的方法,我就不多说了。我说的都是“道”的问题,至于具体的“术”,那就简单得多。我不写,朋友们也是知道的。

(2012/11/16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沈东军:只要六个问题,就让员工乖乖干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九句话送给每天早起的你,不负时光,不负自己!
时间金钱
颠覆8小时睡眠论
求职女孩现场给沈东军画肖像,结果沈东军10000元买下,令人尊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