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创新赢得众人心

  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让上海民众的文化获得感倍增。当面对群众更加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时,上海如何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


  4月19日,上海市发布的《2016年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显示:上海现有博物馆126家、公共图书馆238家;上海市、区两级公共文化配送文艺演出9385场,文化讲座3155场,艺术教育活动20727场,派送文艺指导员78226课时,电影和农村数字电影放映139293场,受众总人次2462万。



让每个人都参与


  公共文化设施建起来,如何让人参与进来?每年3月开始、持续至春节期间的上海市民文化节搭建起这样一个平台。2013年起,上海打破政府包办的惯例,创新群众文化活动模式,开始举办市民文化节。经过4年的实践和探索,市民文化节成为上海覆盖面最广、参与面最大的文化项目。


  “依靠政府部门单枪匹马来打造肯定是不够的,关键还在于通过创新办节机制来搭建平台,最大限度地整合、集聚社会力量和资源共办公共文化。”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萧烨缨说。4年来,上海市相关政府部门更多承担了动员、规划、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发动全社会各类机构组织参与,一步步深入探索“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各方参与、群众得益”的办节理念和机制。


  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筹备以来,多元文化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群众文化活动得以借力全社会的各种资源,遍地开花。2013年至今,上海市民文化节平均每年举办活动5万余场,年均参与人次超过3000万,真正实现了群众文化的全民大联欢。


  “上海市民文化节搭建市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展示的平台,让百姓走上舞台成为主角。4年举办大型市级赛事40场,挖掘了一批才华横溢的人士。不少从各项市民文化赛事中脱颖而出的选手,正成为区一级文化配送的骨干。”萧烨缨说,通过连续几年举办中华古诗词大赛、中华语言文字大赛、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等活动,市民文化节逐渐承载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价值引领功能。比如在剧本大赛中,驾驶员也参加进来;市民诵读大赛上的小达人张人匀和他的爷爷走进央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文化节还为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海分会场“家”板块选送了10组家庭。



“供给侧改革”出新招


  群众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享有者。要避免“一厢情愿”,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侧改革”成为积极探索。


  2月17日,由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主办,上海市群众艺术馆联合各区公共文化配送分中心共同承办的首届公共文化配送产品设计大赛“百强”发布暨优秀社会主体展示交流活动上,102家优秀配送主体、社会化专业化管理主体现场“摆摊”,750位各区文化主管部门、各街镇分管领导、各级配送机构人员齐“逛集市”,116家参赛主体和700余位来自全市各街镇的市民前来交流体验。由上海市群艺馆搭台,上海公共文化配送各方第一次从网上走下来,面对面交流互动。


  “通过这样的现场交流,让市民直接观展体验,先尝尝‘菜’,确定喜欢了,再由社区工作人员‘点单’,改变了过去社区点单主要依据网上菜单和《配送手册》介绍的单一渠道,受到参与各方的热切响应和高度评价。”上海东方公共文化配送中心副主任朱静波说。


  2014年,上海公共文化配送改革启动;2016年,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发起筹建上海市东方公共文化配送中心,全面承担市级公共文化配送职责,向上海市200多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提供文艺演出、文艺指导、文化讲座、艺术教育活动四类产品的配送。


  “老百姓喜欢看新的东西。通过公共文化配送的不断创新升级,国有和民营院团、广播电台、出版社等都参与公共文化配送中,大大丰富了服务内容。比如新增的类似剪纸工作室等体验式活动就很受欢迎。”萧烨缨说。



“互联网+公共文化”提升效能

  

  “知晓率低、参与率低、设施利用率低”曾是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通病。从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到社区文化中心,上海公共文化设施齐全、活动丰富,但文化场馆与市民需求之间信息不对称,公共文化服务与市民文化消费存在落差。“文化上海云”就是通过“互联网+公共文化”实现提升服务效能的典型例子。


  2016年3月,由上海市文广局主导,创图科技建设的“文化上海云”上线,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省级区域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目前覆盖了上海400多家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美术馆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上线以来,平台平均每月为市民推送1万场活动信息,每月访问量达1500万人次,活跃用户量近100万。


  利用数字化科技,这朵整合全市资源的“文化云”大大提高了上海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点单”配送更为精准。“原来办一场活动需要组织演员、观众,放票,入场,进行数据统计……全都需要人力,现在两个小时就做了以前一星期的工作量。”上海市嘉定区文化馆馆长李辉说,嘉定区依据“文化云”提供的大数据改变考核、管理模式,成效明显,其公共文化活动平均上座率突破84%,场所设施利用率突破90%。


  “文化上海云”形成的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显示,不同区县、不同街镇、不同场馆的文化消费需求截然不同。徐汇区凌云社区85%的服务人群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90%的用户居住在社区文化中心周围3公里范围内;嘉定区60%以上的用户是30岁至39岁、有孩子的年轻家庭成员,菊园、安亭社区文化中心的服务半径甚至超过10公里。大数据还分析出,各区县的文化偏好及文化消费大不相同:嘉定区周末亲子类活动订票率最高;松江区市民最喜爱沪剧演出……


  “上海市公共文化工作正认真贯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进一步夯实基础、补好短板,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化、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向社会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上海市文广局副局长王玮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上海市群艺馆公共文化服务全年无休
上海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补齐发展短板
方世忠:人民节日,向美而生,共同书写人民城市的文化答卷
上海视角 | 上海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上海市民文化节
360doc个人图书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