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公子哥们”

周朝分封诸侯,采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各个诸侯国的国君被称作公,所以国君的儿子就称为公子。其实准确地说,公子应该是除了第一顺位继承人的国君儿子,因为前者有自己的专用名称——世子。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并自称皇帝之后,就没有最初的公子概念了,原因很简单,既然没有“公”了又哪里来的公子呢。到了汉朝,公子一词被重新使用,不过指的是那些有权有势家庭的年轻男子,而不再是诸侯国君的儿子了。

随着科举制度的施行和读书人地位的不断提高,公子开始演变成读书人的一种尊称。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里看到女孩子对心仪的书生说,“公子,小女子有礼了”什么的。从此以后,公子就慢慢融合了达官贵人孩子和读书人这两个意思。

到了近现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仅公子的含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使用的频度也越来越小。如果是正常的称呼,还可以用来代表出生豪门、年轻英俊的男子,但更多的时候带有一定的贬义,比如公子哥儿,花花公子,浪荡公子等等。

讲完公子这个称呼的发展历程,回到春秋战国看看那些著名的公子们。

第一个值得一提的是郑国的公子寤生,也就是春秋小霸郑庄公。他先是克段于鄢,然后掘地见母,既稳固了自己的国君地位,又没有留下不孝的骂名。然后利用周朝卿士和诸侯国君的双重身份,假命伐宋,在诸侯国中树立威望,最后在繻葛之战中战胜了周朝军队,成为当时中原最强盛的诸侯国。

齐国的公子小白和晋国的公子重耳是两个很相似的著名公子,不仅因为他们同为春秋五霸中的佼佼者--齐桓公和晋文公,而且两个人的人生道路也很相似。两个人所在的国家都发生动乱,两个人都是历经艰难险阻才继位成功。当他们成为国君后,一个是重用管鲍,强军富民、 九盟诸侯,三平晋乱,平复卫国,驱逐戎狄。一个是拔擢贤能、强大晋国,联秦合齐、保宋制郑,勤王败楚,称霸春秋,各自在史书上留下一段佳话。

除了政治领域,公子还出现在文化领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就是战国末期韩国的公子,他熔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三派为一炉,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战国时期的四公子当然得提咯,不过由于他们的事迹可以称得上是家喻户晓,所以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只是如果按照公子的定义,四公子中只有信陵君和平原君有公子身份,孟尝君是齐威王之孙,应该称为公孙,春申君只是士阶层,更无称公子的可能。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春秋战国时期那些很猛却死的很惨的霸主
一聘娶九女——春秋战国时期的媵妾
“任人唯亲”和“任人唯贤”,哪个更好?春秋一大国已经说出答案
揭秘:宋襄公有无实力被列为“春秋五霸”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春秋战国教育变革的四个阶段)
齐桓公在位43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临死留下7个字,被嘲笑千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