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到文明路去,寻找北海最后的老年味‖守护年味

10年前北海过年的样子,20年前北海过年的样子,甚至30年前,40年前北海过年的样子,都可以在这条街上找到答案。

这就是文明路

从街头到街尾,守了几十年的店铺,仿佛凝固了时光。这里售卖着最市井、最日常的东西:厨房炊烟,问你蜂窝煤可缺;夕阳正好,这里有藤椅作伴;喜事到来,量体裁衣也行……

临近年关,还是那些店铺,还是那些人,只是街上的流动愈发频繁。没有商场超市的熙熙攘攘、没有商品百货的琳琅满目,而年味仍安静地,不受遮挡地在街上流淌。

这里有正在消逝的、北海仅存的、最后的老年味。

这是文明路上最寻常的人家。

王伯来自秦皇岛,在街上做铁笼生意已经十几年了。“过年了,不管你家里有穷是富,都应该有个鸡笼,有亲朋好友送鸡来就可以装在笼子里。”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杨婆婆在杂货店工作,后来利用自家住房开了家小店。杨婆婆今年88岁了,如今主要是儿子张叔在打理铺面,卖些散装米酒、酱、醋等。

亲戚做了米散在店里寄卖,也添了些年的气息。

78岁的邓伯以前在中山路写对联卖,十几年前回到文明路家里摆摊。“以前在中山路一年要卖上千副对联,现在一年写一百多副。都是熟客找来的比较多,不在意卖多少,写写对联感觉自己还有点用,能够找到存在的价值。

李仔白铁铺的李师傅,做这行二十多年了,帮数不清的街坊补过煲。现在大家都买得起新煲,但用了多年的煲烂了,很多街坊还是愿意拿来店里补补再用。“新的哪够补的牢?”李师傅说。

上面写的是补锅的尺寸和对应的价格。

姜老板来北海20年了,在这条街上做了十几年藤椅。

陈叔是平阳人,在街上卖竹编用品已经十几年了。

接地气的鸡笼、餐桌盖,在超市还真买不到。

这家糕点店也开了好多年了。

1块钱1个菠萝包算是全市最低吧。

在情感、技术、物品等样样东西都飞速变化的今天,为什么我们要流连这条可以说已经沉沦在现代文明里的“文明路”?

因为这里有我们想守护的年味。

守护年味

有的人只追忆年味,又不屑追求仪式感。

有的人舍不得年味消弭,却连年货市场都不想踏足。

我们不是。

猪年春节临近,我们启动“守护年味”活动,将在未来几天带大家认识一些人,和一些味道。

一些在工作岗位上跨年的人,他们的奉献令人动容。

一些在街头的手艺人,他们的坚守让人感动。

还有一些菜肴,有妈妈的味道,有团圆的味道,让人难忘。

有人有味,才有年味。

如果你也是忠实的仪式感星人,敬请关注“守护年味”系列,看看是谁在为我们守护年味——

如果你也有守护年味的故事,欢迎和我们分享。

策划 / 周承雪 李维维 郑恩茵

摄影 / 许振国后期制作 / 郑恩茵

执行总编 |蒋伟全

审核 | 周承雪

网络编辑 |李维维 郑恩茵

校对 |周方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北海最令人惆怅的人文遗迹
周李琼(蓝精灵) | 郑路迅工作室网络班2022届毕业展系列
郑北海 | 缑氏赋
寿联大全
海边拾贝之三:普度寺
【江西】郑洋洋《​那一天,我会包饺子了》指导老师:李滢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