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和管理的探讨

对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和管理的探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政府职能经历多次转变,并且在此过程中,推动了非政府组织的兴起和发展。非政府组织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填补政府职能空缺、化解社会矛盾、优化资源配置等目的存在对于社会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处于重大改革的转型时期,非政府组织却逐渐表现出其在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从社会管理角度出发,研究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及发展具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对非政府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层的剖析。并且在此基础上依据当前我国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了完善我国非政府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建议,期望对于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本文提出建议性措施有:政府加大对非政府组织的支持;完善非政府组织的相关立法;加强非政府组织自身建设;大力发展非政府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发展策略;管理措施



一、研究背景

(一)历史背景

自从1978年我国决定落实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始,国家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并且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覆盖了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在内的全部领域,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颠覆性的变革,使我国发生了重大而彻底的转变。这次变革将西方国家盛行的市场经济制度融入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使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伟大实践,同时也是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30余年时间里,国家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诸多骄人的成绩。对于我国在短暂的30余年改革期间内所取得的成绩,林毅夫——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用“奇迹”一次作为形容。我国在经济领域的改革促进了全社会的共同进步,并且推动国家由曾经的“大政府、小社会”的落后状况逐渐转变为当今的“小政府、大社会”的先进局面。经济的改革伴随着众多结果的产生,其中的一个重要结果则是,在政企分离的情况下,实现了政府经济职能向企业和市场的逐步转移;政府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逐渐淡出,从而实现公民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提升,至此,企业、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发展成了我国社会的三大支柱,并且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各显其能、各尽其责,在所属领域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现实背景

后来,人们渐渐了解到,将政府转移出来的职能全数押到企业手里并非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并非政府无法完成的任务目标都可以通过企业来实现,有些功能是政府和企业二者都无法实现的。为了解决“政府无效”和“市场无效”等问题,各类非政府组织逐渐形成。自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重大决策以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数量以十分显著地速度增长,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尽管我国的非政府组织数量存在明显的增长趋势,但是其每年的注销比率也一直居高不下,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仍然处于萌芽状态,组织本身尚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组织管理能力欠缺、管理效率不高以及贪污腐败现象猖獗等。

二、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

(一)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

我国在落实改革开放重大决策之前,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双方面的内容均由政府承担,导致非政府组织很难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存活。我国在落实改革开放重大决策之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双方面的改革相继进行。在明确了“小政府、大社会”的总体目标、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了政府职能之后,出现了新的问题——国家与市场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已不再匹配,需要重新进行重大的改变和调整;社会组织在功能划分以及功能定位等方面也需要重新进行。

在全新的宏观环境之下,非政府组织寻求到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在经济体制完成改革以后,相当数量的多元利益主体徘徊在传统的单位组织体系以外,并且拥有可以自行处置的流动资源以及活动空间。与此同时,在政府与徘徊在体系之外的多元利益主体之间存在权力空缺以及信息不畅通的问题。因此,政府需要借助非政府组织的力量,为其提供传递信息的纽带功能,并且协助政府实现市场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进而达到减少社会管理成本支出、提升政府管理效率的目的。另外,徘徊在体系之外的利益主体同样需要借助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实现维护自我利益的效果。

正是由于上述社会条件以及社会需求作用,推动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依据我国民政部的统计资料显示,1989年我国的非政府组织数量仅为4446,而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的各类非政府组织数量已经上升到34.6万,其中包含18.6万余个的社会团体、15.9万余个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1138个基金会组织。非政府组织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在微观管理方面发挥着作用,通过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公共产品的供应效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等措施,为政府工作减轻压力,从而有效弥补政府在提供服务方面存在的不足。此外,非政府组织还在改善运行机制以及提升政府工作效率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非政府组织俨然成为支撑社会的重要力量之一。

近几年,一个新的社会现象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仅在中国存在的事业单位同样出现了营利性组织与非营利性组织之分,由此可见,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正在日益凸显,并且无可替代。

(二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特点

1、我国的非政府组织既具有所有非政府组织的一般性特点,又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品质。具体表现为:我国的非政府组织通常由党和政府创建,并且遵照党和政府的引导,特别是一些留有登记记录、并且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非政府组织。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相关规定指出,非政府组织的登记注册必须在依附于某一党政机关的前提下进行,并且该机关需要为该非政府组织承担相应的政治领导责任。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非政府组织均由政府创建,并且在经济方面需要依赖政府的扶持,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2、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制度环境较为特殊。具体表现为五个方面:宏观激励制度与微观约束制度并存。我国的宏观制度环境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是在微观制度环境——法律、法规方面,却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限定了严格的条件。同级等级制度与双重领导制度并存。非政府组织需要经过同级民政部门批准后方可成立,与此同时,要受到相应的民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双重管理。法律、法规与党的政策并存。制度重叠与制度缺失并存。

3、我国非政府组织尚处于过渡阶段。由于我国宏观环境的变化,作为社会三大支柱力量之一的非政府组织仍处于结构和功能的调整阶段,尚未达到规范化的、稳定的状态,仍然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尚未发展完善,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例如,相关规定指出,一切非政府组织不得与党政机关存在任何关联,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却并非如此,非政府组织的诸多重要工作仍然受到政府机关的左右。又如,某些高度行政化的非政府组织在工作中不受相应的登记管理条例的限制,而是由党政机关直接管理。

三、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彻底脱离政府管理,官办色彩浓重

我国大部分的非政府组织从一开始就受到从上至下的行政力量的影响,因此,这部分非政府组织和政府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体而言,他们之间的关联通过以下三方面进行表现:(1)依附于政府机关的非政府组织常常是由两个主体合署办公,即常说的“一个体系两个头衔”;(2)依附于政府机关的非政府组织,在经济方面需要依赖政府的资金扶持,因此,这类组织在经济方面对政府机关具有十分强烈的依赖性,例如各级妇联组织,其全部活动经费均出自于政府拨款;(3)全部人员均来自政府机关的非政府组织,其相关负责人员通常是国家公务员。总而言之,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并未完全从政府机构中脱离出来,而是在诸如隶属关系、经济支持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与政府机关联系颇深,进而导致非政府组织的工作常常带有浓重的官办气息,表现出较为突出的行政化趋势。

(二)在发展中缺乏独立能力

一般而言,非政府组织普遍具有公益性特征,并且具有公益性正是实现独立性的基础。但是,由于非政府组织的活动经费通常不是出于组织本身,而是由其他组织或者政府机构提供,因此,其在体现公益性独立性时会受到严重的限制,时常是谁出资、谁控制的状态。非政府组织的大部分活动经费均出自政府支持,主要利用资源配置手段实现对非政府组织的控制。为了从政府机构获得所需资金,非政府组织常常选择以放弃自身利益为代价,进而造成部分自主权的丢失因此,相当一部分非政府组织受到政府机构的限制,对于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社会主义的建设都相当不利。

(三)内部管理混乱,组织活动能力不强

我国诸多非政府组织的治理结构仅浮于纸面,其重大决策并非是经过全体商议的结果,而是少数人的意志取向,并且在一部分重大决策的背后存在着政府机构的左右。此外,在极少比重的非政府组织内部,甚至存在由个别领导者擅做主张,武断专横的现象。具体而言,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混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制度欠缺。在一些非政府组织内部,对于财务、人力资源等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管理重视,在规章制度方面存在欠缺。(2)组织机构流于形式。部分非政府组织对于相关事务几乎不予理睬。(3)办公条件不足。有些非政府组织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并且在许多与组织相关的人、财、物、力方面没有足够的支撑。(4)法定手续执行不到位。根据有关规定指出,非政府组织机构等一旦发生办公地点和法人的变更,需及时到相关机构进行变更登记,但是,很少有组织严格执行相关手续。(5)违反规章制度。有些非政府组织不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活动,出现明显的违规行为。总而言之,非政府组织的日常工作缺乏科学的管理,同时,由于专业人才以及社会参与程度的欠缺,造成非政府组织的内部管理存在很大缺陷,严重影响组织机构的发展。

(四)专业化服务能力不足

非政府组织的一个重要职能在于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特别是专业人才提供的专业性服务,因此,对非政府组织的要求变得更加严格。但是,当前我国对于非政府组织的认识尚不全面,其在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地位普遍偏低,导致大多数人对于在非政府组织内工作不感兴趣。此外,由于非政府组织在工资福利、社会待遇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使得一些具有优秀素质的人才不愿进入,进而导致非政府组织的专业性服务和人力资源的欠缺。依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将近一半的非政府组织的主要管理者是由相关部门任命或者委派,此外,另有统计数据给出,在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内部,具有专业素养的人员和志愿服务人员甚少,而具有创新技能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缺乏专业素养的人员对于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没有足够的认识,同时在工作中又缺乏应有的创造性、灵活性,从而制约了非政府组织的专业化服务。

(五)发展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在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制定方面起步较早,从1950年至今,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有关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法。但是与西方国家的立法完善程度相比,我国在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制定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法律制定的立足点不足。在我国,有关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均是由国务院及其相关部委制定,然而这些法律却在宪法内寻求不到依据,导致当非政府组织法与宪法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相关单位无从下手。

其次,法律明确的非政府组织的成立条件偏高。譬如,在我国出台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明确指出,非政府组织的成立条件如下:(1)拥有数量超过50的个人会员或者数量超过30的单位会员,若为个人与单位的混合构成,则总数应超过50;(2)具有符合标准的组织名称和机构;(3)具有固定的办公地点;(4)具有业务高度匹配性的专业型人才;(5)具有符合法律规定的资产以及经费来源;(6)具有独立承担敏之责任的能力。

严苛的非政府组织成立条件使得在实际工作中难于落实,从而造成大量不具备合法身份的非政府组织的存在。

(六)发展缺乏均衡性

尽管非政府组织处于飞速增长时期,但是在其飞速增长的同时,却逐渐显露出缺乏均衡的问题。非政府组织缺乏均衡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非政府组织仅在个别领域集中发展。依据相关统计数据现实,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呈现明显的领域集中性,其中,数量最多的为行业协会以及学会组织,所占比例是非政府组织总量的40%;仅次于该领域的为社会服务组织,其所占比例为总数的15.6%;紧随前两个领域发展的是文化艺术组织,其所占比例为总数的11.5%。在非政府组织涉及的所有领域内,有关民办教育的非政府组织所占比例最少,其中民办高校占据1.33%,而民办小学占据1.99%。依据上述数据得出,在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商业性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势头最猛,并且将其拥有的资金优势向利益优势转化,通过非政府组织的建立来保障自身利益。而为弱势群体服务的非政府组织却少之又少。

其次,非政府组织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较为集中。在我国,人口较多的集中在城市,所拥有的资源相对更多,在专业性人才和经济方面占有优势,促进了非政府组织在这类地区的快速发展。

其次,我国长期处于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局面,由于沿海地区和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快速,因此,非政府组织在这类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相对集中。

再次,非政府组织的创建群体不同,在社会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待遇。由社会强势群体创建的非政府组织,其在活动经费上没有困难,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拥有政府机构的支持;而由社会弱势群体创建的非政府组织,其在活动经费筹措方面苦难重重,并且时常受到强势组织的排挤。

(七)发展所需资金不足

非政府组织的一个重要社会服务即慈善事业,慈善事业是一个需要强大资金支持的社会公益活动,但是,目前,慈善事业在所需资金与所筹资金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缺口,这是制约慈善组织发展的一个普遍性问题。

在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筹资渠道相对单一,且筹资数量较少。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非政府组织的民间捐赠不足;国有福利资金匮乏,无法为非政府组织提供资金支持;非政府组织并且真正踏入政府福利体系内部。非政府组织主要依靠自筹资金、社会捐赠以及规定的服务收费来维持自身的发展。因此,非政府组织的筹资渠道单一、活动经费匮乏是制约非政府组织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非政府组织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在进行组织宣传方面比较乏力,从而更加限制非政府组织在寻求社会支持方面的努力。非政府组织的性质是非营利性社会服务组织,其主要运营成本的支出需要社会为其提供,而弱项获取社会支持,则需要通过一些市场化的方式,如利用宣传活动让社会对本组织具有充分的了解,从而获取社会支持。但是,由于非政府组织的筹资渠道单一,所拥有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在宣传方面无力投入,从而造成非政府组织的困境。

四、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非政府组织的认识不足

在实际情况中,相当一部分群众对于非政府组织都十分陌生,并未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也就是说,许多人对于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存在价值以及功能定位等一无所知。而一些专业人士并不看好非政府组织的存在和发展,他们将非政府组织看成西方相关组织在中国的一种存在方式,对其表现出强烈的怀疑,并且认为非政府组织在意识形态方面与我国宏观走向不协调、不符合。此外,他们还认为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土地无法实现茁壮成长,将其视为与政府敌对、分散政府执政力量的一种异己之力,或者是政府机构的一个附属品。对于非政府组织在认识上的缺陷导致在进行非政府组织的专项研究时,时常出现强大的阻碍,进而阻碍了非政府组织的稳定生存和长久发展。

(二)相关的制度缺失

任何工作的开展和落实都需要有一定的制度作为保障,从而为其创造有利的工作条件,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支持。我国政府部门针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出台了一些制度规范,然而,缺乏一个作为总体指挥的指导性法律作为指挥。作为我国根本大法——宪法,非政府组织方面没有制定单体法。并且在法律制定方面,常常侧重于政府管理而忽略了全力保障,重点关注事前审批而忽视事后监管。此外由于非政府组织对于自身管理的规章制度存在缺失导致内部、外部的管理都存在严重的缺陷。

(三)非政府组织建立体制的不完善

我国大部分的非政府组织从一开始就受到从上至下的行政力量的影响,是借助相关党政机关的资源建立并逐渐发展起来的。这些非政府组织在经济方面十分依赖于党政机关的支持,并且在思想观念、组织结构、职能定位以及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对于政府机关表现出强烈的依赖性,甚至依然存在为政府机构行使权力的现象,这部分非政府组织和政府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许多非政府组织是自发形成,但是由于需要依附于相关主管部门,因此,同样受到政府机构的干预。随着政府改革的不断深化上述问题对非政府组织的限制以及政府机构的限制也越来越明显。为了解决上述政企牵连的问题,非政府组织需要积极进行改革,准确掌握非政府组织的机构性质、地位层级以及功能作用,并且实现拥有行动自主权。此外,非政府组织建立的体制尚不完善。尽管相当一部分非政府组织为自身制定了章程,但是仍有一小部分的非政府组织并未建立,造成组织活动的随意性、无组织性、无纪律性。

(四)社会监督力量薄弱

非政府组织的结构设置方面,存在相当程度的不合理问题,从而造成权力往往集中于一人的现状。同时,由于机构内部的理事会设置了过多的人员,工作效率上处于较低水平,很难发挥出有水平一些由企业出资成立的非政府组织,成立非政府组织的真正意图并非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而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造成群众很难真正接触非政府组织核心,导致社会监督的缺失。当前对于非政府组织的监管主要来自于政府机构,社会监督相对薄弱,此外,政府监督又实行双重体制,造成管理内容、管理职能的重叠,同时又存在管理真空的地带,使得腐败问题在非政府组织内部频频发生。近几年通过媒体曝光的非政府组织内腐败案例屡见不鲜,这就是由于社会监督缺失所导致的。上述问题存在,更大程度的挫伤了公众对于非政府组织的认同程度。

(五)非政府组织建设先天不足

激励制度对于非政府组织的建设和发展起着相当显著地作用。非政府组织内部的激励机制存在核心利益欠缺的问题,一方面,它无法效仿企业以经济利益作为激励推动,另一方面,也无法效仿政府以权力利益作为极力推动。由于非政府组织以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和志愿性服务为存在根本,因此,对于非政府组织而言,普遍以精神方面的成就感作为激励因素,但是,精神激励难于操作,导致了管理松懈以及人才的流失非政府组织的薪资待遇无法与企业和政府机构相媲美,并且具有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等特点。在我国,相当一部分的非政府组织是由其领域内的专业人士和志愿人士组成他们常常不是公益事业的专业工作者,而是将非政府组织工作作为一种兼职。非专业身份进行非政府组织工作的热心人士,在文化素养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业务能力方面存在缺失。此外由于非政府组织工作具有浓重的官办气息,对于非政府组织的生存产生了严重的束缚,不利于长久发展。

(六)受社会环境制约

由于我国人民深受几千年儒家文化的影响,对于政府产生了过度的依赖心理,认为将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由政府发挥领导作用才是维持社会稳定的根本。对于非政府组织没有形成科学认识的社会群众,对于由多元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尚未形成充足的心理准备,因此,非政府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社会群众的排挤。同时,一些工作于组织内部的人员,同样对于非政府组织缺乏科学认识,认为非政府组织只是一种空壳。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群众中缺乏足够的支持力量,导致其社会根基不稳,从而限制了发展。

完善我国非政府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政府加大对非政府组织的支持

为了更好地推动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首先必须使非政府组织具有合法的身份,而这种合法身份需要由政府认可。政府部门对于非政府组织的认同,直接影响对于非政府组织的法律、法规的制定,进而影响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加强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认同方面,应首先从思想认识方面着手。在我国,非政府组织成立社会发展与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其发展结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相符。非政府组织的产生对于国家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是国家建设和谐社会基础。其次,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支持还需包含资金支持。由于非政府组织在活动资金方面依赖于其他组织或者政府机关的支持,其在解决资金紧缺问题方面,除了依靠非政府组织的自身努力之外,还需要有政府部门的支持。政府对于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加大对非政府组织的直接资金资助。政府在非政府组织的直接资金资助方面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政府直接拨付经费,二是在非政府组织的税收方面给予优惠。(2促进对于非政府组织民间金融支持体系的建立为了更大程度的激发企业机构的资金捐助,需从相关法律方面进行完善,使社会组织对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支持提升信心。(3)转变非营利性组织即为不营利的错误认识。更新认识可以促使政府机构通过一定的措施增加非政府组织的服务收入。通过政府加大对非政府组织的支持措施,强化非政府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第一步。

完善非政府组织的相关立法

我国的非政府组织是在政府的推动下产生的,政府既是非政府组织的参与者,又是非政府组织的管理者,非政府组织的建设方面具有双重身份。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非政府组织的效率,积极制定相关制度和法律是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必要基础。当前国家已经了解到法律、法规对于非政府组织的重要程度,实践表明,对于非政府组织管理的法律制定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开展:

第一,建立、健全非政府组织管理的法律、法规,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为了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应建立一部具有针对性的《非政府组织法》用以规定非政府组织相关的事宜,并且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对其具有互补作用的法律法规体系,该体系应包含与非政府组织活动相关的多层次内容,目的在于非政府组织在不同领域、不同功能作用方面所具有的地位层级、组织形式、职能定位、活动范畴以及经费来源等。

第二,使有关法律、法规实现规范化、完善化。当前,在我国,非政府组织对其本身具有的公益性服务作用志愿服务精神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不同领域的非政府组织之间利益方面存在冲突,导致非政府组织的管理上问题重重。因此,建立、健全相关法律规范是促进非政府组织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三加强非政府组织自身建设

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除了需要有政府机构建立的优势环境、提供监督以外,还需要有非政府机构的自身完善,通过建立、健全非政府组织内部的机制建立、加强非政府组织内部的权利调控以及建立非政府组织的评估机制等措施,完善非政府组织的自身建设。具体而言,加强非政府组织的自身建设可以遵循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非政府组织评估机制的建设。内部监督促进非政府组织良性发展的重要内在力量,通过内部监督机制的建立完善非政府组织的内部管理优化。

其次加强非政府组织的自身能力建设非政府组织应充分挖掘自身的特点及优势,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自身能力。

再次,完善人员组成比例。非政府组织内部的专业性人才稀缺,因此,为了加强非政府组织的业务能力,应充分完善人员的组成比例。

(四大力发展非政府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

在我国执行改革开放中大决策的30余年间,国家的社会体制等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此过程中,也产生了众多的社会矛盾。作为补充作用而产生的非政府组织在填补政府空缺、满足社会需求解决社会矛盾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因此,为了尽快的完成我国的和谐社会的建立,应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协调作用,扫清阻碍发展的一切不利因素。培育非政府组织并促进其良性发展是当前的重要工作,健康的非政府组织对于缓解政府压力、促进和社会的建立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完善对非政府组织的社会监督制度

非政府组织同政府组织一样,需要依靠社会的监督力量作为约束,这也是促进非政府组织良性发展的重要社会保障。特别是对于中间结合型的非政府组织,由于他们已经发展成为非政府组织的中坚力量,其在发展过程中很有可能徘徊在政府监管范围之外,同时,当其内部管理机制存在缺陷时,又极易徘徊在自身监管和社会监管的范围之外。前些年,由政府监管缺失导致了一些列后果,其中,有一些是大家所熟知的,如希望工程基金会问题、中国红十字协会问题,后来,通过社会、群众以及媒体的共同参与和监督,将其逐渐带回正轨,由此可以得出,社会监管既可产生强大影响力,又可大幅度降低监管成本的结论。

在加强社会监督方面,可以从两方面采取措施:

首先,促进非政府组织加强自身的公开性以及透明度。可以通过建设网络平台加强非政府组织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方面,在网络平台上,要将组织日常运作的财务状况、税收状况以及相关管理状况进行公开,社会公众均可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其所关注的财务报表以及成本费用收支情况。同时,非政府组织还要以简报的形式将所涉及的信息通过媒体发布,接受社会公众的共同监督。

其次,要建立一套监督评估机制。社会监督系统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主体监督系统,例如社会组织、新闻媒体等,另一方面是技术监督系统,例如信息发布系统、信息收集系统等。建立一套绩效评估系统对于强化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红艳.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面临的困境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8(02):25 

[2]林燕凌.我国非政府组织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5:24

[3]于淑清.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09):30 

[4]蒋冬青.新时期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党政干部学刊,2012(10):16

[5]任延刚.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困境分析[D].山东:山东建筑大学201314 

[6]刘俊月,邓集文.现阶段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06:103

[7]张丽娟.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2:22

[8]哈丽云.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兵团党校学报2005(10):30 

[9]黄晓维,王芳.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09):25  

[10]袁媛.我国非政府组织(NGO)公信力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34

[11]许秋立,李凤,冬青.促进我国非政府组织良性发展的路径选择[J].党政干部论坛,2009(03):4

[12]锁琳.现阶段我国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关系研[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1223

[13]沈爱东.新时期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研究[D].江苏:南京理工大学201335 

[14]杨芳.非政府组织(NGO)参与我国重大传染病控制的治理模式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0927

[15]丰存斌.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02):1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浅析我国城市社区公益服务创新管理机制的思考
【视野】瑞典城市社区发展模式及其启示
第三节 推进志愿服务宏观管理的构想
关于商会的若干思考(看了就会转!!!)
“社会组织”概念的政策与理论考察及使用必要性探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