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三立在济南的“酸甜苦辣”

逗你玩

马三立幼时的经历如何?各种杜撰太多,有的写神乎其神。我觉得我们还是听马三立自己说吧:

我名叫马三立,北京人,生于1914年。我三岁时,随我父母由北京迁到天津居住。父亲叫马德禄,是相声演员,母亲叫恩翠卿,是京韵大鼓演员。因为母亲死的早,十岁以前,我跟随婶母家生活。我十岁时,父亲续娶了母亲,有了家,才给我找到私立小学读书。

我十二岁时,就开始跟我父亲学相声。半日上学,半日去撂地说相声。1927年春天,我考进了汇文中学,不久,旧历五月节后,我退学了。因为我父亲的伙伴“万人迷”死了。我父亲被燕乐戏院解雇了,到东兴市场撂地,所以我和我哥哥都退了学,正式说相声了。

马德禄的孩子们

马三立的父亲是马德禄,相声历史上的八德之一。他的母亲是恩绪的女儿。恩绪是相声第三代传人,阿彦涛的徒弟。马三立的哥哥马桂元也曾经红极一时,所以马三立是相声世家或者叫曲艺世家出身。虽然当今社会,曲艺从业人员的地位不错,名角更是锦衣玉食,但在马三立那时候,艺人就是下九流,跟娼妓数一个层次。

马三立从小撂地,19岁结婚,但不久父亲就去世了,继母也跑了,再加上个抽大烟的哥哥,家里一堆的债务,马三立压力巨大,他开始四处走穴。

【一】

1938年,马三立第一次来到济南。

'泉城风物好,不过究竟是沦陷期间,市面上虽然过往行人也熙熙攘攘,但是大明湖上携酒载歌的却不多。听说南岗子市场还热闹,我和高少亭赶到那里,果然,这里风光不下于北京的天桥,天津的南市。'

这是马三立初到济南对济南的印象。

南岗子,就是现在济南经一纬二路东南角,过去这里饭店、商店、戏园子林立,也有很多卖艺的人。

可是场子虽大,却都被艺人们占满。本想找个相声场子,可是没有。倒有一个变戏法的场子,看这个场子围着的观众很多,也是因为在杂耍场里,相声和戏法经常同台演出,于是,他二人就在这块地上站住了,其目的是要“借地”用用。在那位戏法艺人敛完钱后,马三立双手抱拳:“您辛苦,辛苦了!”

戏法艺人年岁不到四旬,个头儿不矮,膀大腰圆,流着背头,操着一口地道的河北话。听了马三立的话,也忙抱拳,回话:“辛苦!辛苦!这位兄弟,有事?”马三立和戏法艺人都说了“辛苦”二字,这是江湖上的规矩,因为“见面道辛苦,必定是江湖”嘛。

马三立回答了戏法艺人的话:“我们哥俩从天津过来,是‘团(tuǎn)春’的,这几天‘念啃’,您能否‘赏个穴’?”

显然马三立说的是“春典”。意思是:“我们是说相声的已经几天没有饭辙了,您能否把演出的地方让我们用一下。

这位戏法艺人没有丝毫的犹豫,说:“来,您二位占我的地儿!”他说罢,再抱拳,对观众们说,“这二位兄弟,从大地方过来,天津卫说相声的角儿多。这二位就是角儿,相声说得好。各位别走,您听听,保您爱听。就是看我的面子,您也得给捧个场。我这儿先谢谢各位了!”

当时是下午四点多钟,离天黑还有两个多钟头,而戏法艺人让出了场子,让马三立和高少亭演出。观众们也真捧场,没有“抽签儿”的(离开的)。于是这哥儿俩进了场子,先是拱手鞠躬,然后用“包袱儿”问观众(抖几个包袱试探)。也得出了结果:沾“包袱儿”就能响,证明好“使活”。

初到此地,更是卖力气,先说了《卖挂票》,效果相当不错,也就有不少的观众给钱。接着他俩又说了三个段子,直到日落西山,天色已擦黑。观众似乎还想听,恋恋不舍,他俩又说了一个小段儿,算是送的,以谢观众。

网络图片。撂地

戏法艺人始终没“翘”(走掉),开始是收拾戏法道具,之后,就是全神贯注地听相声了。散了场,他说:“活使得不错,‘尖局’,(即‘好’的意思。)”

马三立赶忙作揖:“得谢您,您让的地好。再说这儿的‘粘子’,(观众)也好。”

高少亭估摸着挣了一块多钱,他拿出了三毛钱:“给您,这是板凳钱。”(占人家场子得给费用,数额一般是全部收入的百分之二十。)

可是戏法艺人坚决不收,说:“你们小哥儿俩出门在外不容易,还给什么‘板凳钱’呀,留着钱,够一两天吃喝的。对了,这“地”,上午没买卖,下午还行。明儿,你们还是这个点儿来,我还是把“地”让给你们小哥儿俩。”

一连十几天,马三立、高少亭就是“借地”演出,也多亏了这位江湖“义士”他们每天的收入都不错。但总是撂地也不是长法,后来马三立进了济南的园子-青莲阁。

【二】

青莲阁是个茶舍,当时算是个有名气的曲艺场所,除了相声还有大鼓等。马三立在青莲阁每天赚一块五。按理说也钱不少了,但马三立家庭负担重,他赚点钱也不敢乱花赶紧寄回家里去。在济南,他的生活就非常节俭了,几乎顿顿都是锅饼加花生米或者胡辣汤。本来马三立就瘦,如此以来越发显得可怜了。

民国茶社

在青莲阁,有个大鼓书的女演员赵红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经常悄悄的塞给马三立一些零钱或者吃食。马三立不明就里,一直不敢接受。但有时后台人来人往,不好推辞,赵红云匆匆离去,他也就收下了。

马三立逐渐明白了赵红云的意思,他的搭档也跟他说:赵红云看上你了。

马三立哪里敢接受这样的爱,于是一直装聋作哑。直到有一天,赵红云找个机会直接跟马三立表明了心意。马三立赶紧托出家里的实情,告诉她自己已经有家有孩子,不能再娶亲了。

但没想到,马红云说:没关系,我就是想跟你在一起,帮你养家。

漂泊在济南的马三立对于这样的一份感情十分感动,但他还是含着眼泪拒绝了。

没多久,天津发大水的消息传来,马三立决定要赶紧回家看看。

马红云得知后赶来给马三立送行:路上多多保重,以后有机会还请常来。。。济南这地方不错,有山有水,有市场,只要有本事就能够养家。。。

马三立跟赵红云吃了一顿饭,就此别过,余生再未相见。

【三】

1942年,马三立在天津大恶霸袁文会的“兄弟剧团”里倍受欺压。恰巧林红玉(女鼓王)组织私人班社去济南演出向袁文会借相声演员马三立,马三立跟耿宝林赶紧离开兄弟剧团,跟林红玉再次回到济南。

旧社会的演出有个特点,有权有势的人为了摆谱可以随意突破当天的节目单另外点节目,这叫“点活”。

马先生演出那天,就遇到了“点活”。当天,台下贵宾席坐了三男一女。女的是林红玉的好友,当然是给林红玉捧场来了。三个男的当中,有一个是林红玉好友的丈夫。另一个人很年轻,也就三十多岁,穿着西服,留着分头,长眉细目,鼻直口正,举止文雅。最后一位长相实在难看,一幅烟鬼模样(济南的恶霸)。就是这位叫来剧场老板,特意要马先生表演一段《吃元宵》。

熟悉相声的人都知道《吃元宵》是马三立的一段经典相声。大意就是孔子困于陈蔡,饿的头晕眼花,于是带着自己的弟子到饭馆里蹭饭,卖弄小聪明讹人家元宵吃。这个段子里不但很多歪解论语的地方,而且从头到尾就把孔夫子描绘成一个蛮不讲理,混吃混喝的滑稽形象。

那天马三立表演得很成功。台下的观众反映也很好,尤其是那个点活得,还不时地指着那旁边那位穿西装的年轻人,一幅十分得意的样子。

马先生演出结束,那几位来到后台一一介绍,马三立差点吓得真魂出窍!原来,那位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孔子的七十七代孙。

马先生当时是一下子吓傻了。一方面,自己竟然在孔子后人面前“调戏”孔圣人;另一方面,孔家在当时,当地也很有权势。这是不是有人在挖坑让自己跳啊?!马三立的汗一下子下来了,完了,自己可真是闯了大祸了。马三立赶紧作揖鞠躬,忙不迭的道歉。

孔圣人的后代看看马三立,只是微微一笑,说:“没事,这本来就是一段笑话……”事情就这样结束了。马三立暗自庆幸祖宗积德啊。

三个月后马三立被迫又回了兄弟剧团。但时隔不到一年,马三立又跑到济南来了。

【四】

1943年夏天李墨生来到天津,约白云鹏等去南京,由高登第(大流氓)通过袁文会到兄弟剧团借一场相声,又把马三立借走。马三立和刘奎珍搭伙去南京了。两个月以后马三立口头上要求回天津,但实际上马三立根本不想再回兄弟剧团,于是他和刘奎珍又偷偷地到济南去了。那时候济南的晨光茶舍已经开张,掌穴的是李寿增。

孙少林

晨光茶舍是孙少林和李寿增开设的。李寿增是孙少林的师傅。孙少林也是天津人,小名“大莱子”。他从小跟马三立相识,辈分比马三立小一辈。“少林”这个名字还是马三立给取的。当年“大莱子”要去济南闯荡,马三立希望他能在济南“一拳打出个少林寺”。

现如今,孙少林真的在济南火起来了。马三立来投奔大莱子了。

凭着马三立的功夫、人缘以及名气,马三立很快台上台下人气爆棚,收入颇丰。尽管赚了不少钱,但马三立依然节俭。他的钱几乎都寄回家里,自己还是锅饼加花生米解决口粮。

孙少林实在忍不住了,问马三立:您干嘛老是锅饼加花生米啊?

马三立说:锅饼这东西实在,盯时候。这杆石桥的花生米也香啊,能吃出鸡汤味来。

孙少林也知道马三立赚钱都贴补家用,有时候后台没人他也拿马三立开玩笑:马三爷,您了介算嘛呢?介算偷个秤砣搁嘴里。

马三立嚼着锅饼问:嘛意思?

“省钱还搪时候”

“别挨骂”马三立说完继续嚼

爷俩玩笑归玩笑,业务上还是严肃的。大莱子找马三爷,提出想跟他学《豆腐席》(后来的《找堂会》)。马三立有些纳闷,问他:你嘛意思,你不是使过这活吗?干嘛还要跟我学?

孙少林赶紧解释:我使的那个就是从您那偷学来的,这回你得亲自“过”给我。到哪也没人挑理了。我就说跟您马三爷学的。咱们这叫互惠互利。

马三立一瞪眼:嘛叫互惠互利?

孙少林赶忙说:您教了我,这叫提携后辈,落个好名声。而且我不白学,我请您马家馆吃饭!

马三立一听也挺高兴,就把自己如何使这个活给孙少林详细说了一遍。特别交代要注意每道菜的色香味,把观众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色香味上,让观众都忘了每道菜的材料,当捧哏演员流着哈喇子说出幻想中的菜名时,再抖出“豆腐”这个材料,这包袱才响。

孙少林听完抱拳作揖,约定好了明天请客。

第二天散场后,爷俩直奔马家馆。

进门后伙计热情招待。孙少林说:三爷,今天都是你爱吃的!

马三立听了很高兴:大莱子,让你破费啊。

一会,伙计端上来一盘子锅饼!马三爷一看,心里有点不高兴。孙少林赶紧说:您要是饿了就先垫垫。

马三立听说这是垫垫的,心里亮堂了许多。

一会功夫,伙计端上来四个大盘子。那刀工也真是绝了,切丝的、切片的、切丁的、切块的,而且都用黄瓜镶着边。马三立拿起筷子夹起来往嘴里放,一嚼,懵了,这味道太熟悉了。看着花里胡哨的四道菜全是锅饼做的!

马三立挂脸了:大莱子你行啊!介四一嘬子锅饼席啊!

孙少林不急不慌,一本正经的说:这是按照您教我的豆腐席程序上的。

马三立一瞪眼:少来这套,大莱子!你要再上锅饼我跟你没完。

孙少林赶紧说:绝对没锅饼了。伙计上大菜!

伙计风风火火跑过来,手里托着盘子,盘子上还罩着盖。孙少林一本正经的说:这回绝没有锅饼了!

马三立伸手拿开盖子,鼻子都气歪了。盘子里放着俩花生米!

马三立一转念,看了孙少林一眼,俩人会心的哈哈大笑起来。这就是《豆腐席》的活学活用啊。

撤去锅饼席,端上牛羊肉,两人痛痛快快地吃上了。

【结束】

半个多世纪后,马三立已被奉为相声泰斗。年近古稀的他曾经托人打听过赵红云的下落。得到回信,赵红云还在,而且生活幸福。赵红云还曾写信给马三立,对其关心表示感谢,希望能得到大师的一张照片,做个纪念。。。。。。

马三立夫妇

马三立夫人甄惠敏是山东滕州人。可以说在马三立成名前的十几年里,甄惠敏给了他最大的支持,她一个人又要照顾小的又要照顾老的,里里外外靠她自己,所以马三立在回忆录里很多地方都表达了他对家人的愧疚和感激。

也许是一辈子太过于操劳,甄惠敏仅仅68岁就离开了人世。在她的葬礼上,马三立毫不犹豫亲自将甄惠敏的灵柩护送到墓地,按照民族风俗这就意味着马三立决意不再续弦。为了陪伴爱妻,马三立在妻子的墓碑旁边也给自己立了一块墓碑,他说甄惠敏胆小怕黑,自己在旁边陪着她妻子会安心一些。

马三立晚年曾回忆说:“我不是不爱上学,至今我爱看书……我当时就是认为自己的命不好,一个大子儿说一段的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听不懂的相声“黑话”
茶馆相声三大创始人之一,马三立为他赐名,北侯南张居中是他!
唱了半辈子快板的他晚年与马三立珠联璧合,离世后马老再不说对口
相声行业第一个繁荣期是何时?四座城市兴起五大相声社
我所知道的济南相声
什么是“撂地”?马三立、侯宝林都曾拜师学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