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志勇:新课标公布后,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挑战?
userphoto

2022.05.03 上海

关注

      

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正叠加进行,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标也公布了,在“双减”改革支持下,教师的专业素养面临哪些挑战?

教育哲学和育人方式的革命

新课标发布后,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能力、育人能力提出了更加迫切的挑战。

“双减”改革有两个重点,减轻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和作业负担。作业负担如何减轻?顾明远先生讲过一句话,一切都在课堂。课堂教学质量不提高,作业负担怎么能降下来呢?还是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的五个能力特别重要。

  • 第一,孩子在课堂上到底要学什么?我们要给孩子什么样的知识体系?认知起点在哪里?孩子掌握了什么?还要学习什么?

  • 第二,孩子在课堂里学习的动力是什么?要解决这个情感前提的问题。老师不要总是指责孩子不学习、开小差、调皮捣蛋,而是要反问自己,为什么没有能力把学生吸引到你的课堂教学体系中来?

  • 第三,到底要让孩子学到什么程度?孩子学完之后到底能做什么?对此老师必须非常清楚,在课堂之前要设计。

  • 第四,要让学生实现这样的学习行为的发生,需要给孩子什么样的学习支架?

  • 第五,如何证明学生达到了你所提出的学习目标?用以证明的测评工具是什么?

 

新课标发布后,每位老师每一堂课的教学,都要深刻、系统地回答清楚这五个问题。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什么?是育人方式的改革。

“教育的未来”国际委员会主席萨赫勤·沃克·祖德说:“不过,我们也知道有一些顽疾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其中一些问题的根源要追溯到20世纪的教育组织方式。”

那种以知识传承体系为主的教学方式,始终在主宰着课堂,尤其是我们的课堂。所以他说:“教师应该以问题和项目为导向带动学习,多采用让学生参与、协作的教学方法。”中国教师的专业素养在这个问题上面临巨大的挑战。

我讲过多次,有一位老师在美国学习半年后,带回了美国的一堂课,叫做《历史大事年表:美国动荡的60年代》。如果放在国内,教科书肯定对每件事情的发生背景、过程以及它产生的历史影响等等写得很清楚,知识体系非常完整。

但美国没有这些,而是让孩子自己到计算机教室里寻找美国动荡的60年代发生的20件大事。找完之后,老师还要求学生对这20件事排序,说明这些事件的影响力是什么,如何证明它们的影响力可信。用两个课时的时间准备完这些东西后,学生要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对话、交流。整堂课完全是任务驱动的、活动建构的教学方式。

所以王晶华老师看了这堂课之后,说了这样一段话:

“这样学历史真不简单!原来死记硬背是一种多么懒惰而粗放的教学方式!这样的作业不仅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自主探究等学习能力,而且学生的独立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起来。这样获取的知识,学生自然能深刻理解,对知识的掌握也是最牢固的。”

我由此在想,当年美国的教育家布卢姆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学。

我们把记忆、理解、应用看作低阶学习,把分析、评价、创造看作高阶学习。我们的教学行为以讲解、训练为主,都在低阶学习的层面,但是我们又试图实现深度学习,达成素养的养成。如果我们的育人方式不走出以讲解、训练为主的教学方式,试图实现深度学习、培养学科素养就是缘木求鱼。

所以我们现在正在呼唤教育哲学的革命,育人方式必须进行深刻的、彻底的革命。



作业设计要基于对课程教材的研究

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教师的作业改革提出如此明确、系统、完整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业改革成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极强推动力的一个要点——可能会极大撬动教师对课程教材的研究。

每个老师要明确作业和课堂教学的关系,作业与课堂教学不是两张皮。考虑到与课堂教学的关系,作业有四种。

  • 预备性作业。对于作业的预备性作用,一定要强调。今天讲“翻转课堂”,就是基础性的、孩子能学会的,都在课堂前由他自主进行学习,到了课堂上,带着问题,通过对话、交流来解决。

  • 当堂作业。

  • 课后的巩固性作业。如果孩子需要通过课后巩固来消化知识、记忆知识,就可能需要巩固性作业。

  • 拓展性作业。优秀孩子的拓展、提升、综合发展,需要综合性、拓展性作业。

 

作业改革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在中央的文件中,也提出了非常系统的要求。

第一,教师一定要明确,作业的功能是诊断、巩固、学情分析。排在第一位的是“诊断”。作业是用来看孩子掌握水平、存在的问题的,反过来老师要反思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诊断出问题,要用题目进行“巩固”。还有就是“学情分析”。考试和作业最大的功能是改进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

第二,对作业设计的要求,文件强调“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第三,在作业指导要求上,一是限量,小学生60分钟,初中生90分钟;二是限地完成,小学生的作业在校内完成,初中生的作业大部分要在学校完成,要把孩子们回家后的时间还给家庭教育;三是要求老师对作业进行面批、反馈、答疑;四是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什么样的作业是高质量的作业?“双减”文件里讲了很多,归纳起来是一件事。无论是分层作业、弹性作业还是个性化作业,都指向了具有针对性的作业、针对每个孩子的作业。所以,适合每个孩子的作业才是高质量的作业,这个要求可以说非常高。

过去有经验的老师布置作业时,都是让这位同学做这几道题,那位同学做那几道题。今天,老师的能力在退化。这不能怨老师,我们该服务的地方不服务,不该服务的地方乱服务,弄了海量的教辅材料,已经把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扼杀了,老师针对每个孩子的学情设计课业的能力大幅度下降。

一个班级有五六十个孩子,少一些的也有四十多个孩子,现在看来,要想真正给每个孩子提供个性化的弹性作业,离开了技术赋能确实困难重重。以技术赋能作业教学,成为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挑战。

设计“看见孩子”的评价

“双减”文件里提出了如下要求:

  • 零起点教学;

  • 降低考试压力,改进考试方法;

  • 不得有提前结束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

  • 不得有考试排名等行为,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坚决克服唯分数的倾向;

  • 深化中考招生改革;

  • 各级党委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

 

这些对教师的评价能力提出了很多新要求。

家长们现在很焦虑,觉得不知道孩子考多少分,也不知道排名。现在社会上制造了一个概念,孩子成了一个“盲盒”,这个概念极大程度上制造了焦虑。还有一个概念特别糟糕,有些学者或者社会上有些声音说,现在的孩子“吃不饱”,学校教育不行,所以需要补偿。我想问,什么叫“吃饱”?

这些概念很容易形成负面导向,那老师们怎么向家长们解释这些问题?这是能力问题。“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指出,评价是意义建构过程。意义建构就指向了教师的评价能力。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德鲁克70多岁时写了一本书,其中有一部分是怀念他四年级时的老师埃尔莎小姐。

埃尔莎小姐在秋季开学的时候告诉同学们,9月份要考试了,连考2~3个星期。考完之后,老师会找每个孩子谈话。和德鲁克谈话时,老师问他,你觉得这次考试你考得最成功的是什么,然后又问,考得最差的是什么。

交流一番之后,老师告诉德鲁克,还有好多是他没有发现的。比如,德鲁克的阅读能力不错,所以老师可以专门找一个适合读书的地方让德鲁克单独读书;德鲁克的写作也不错,老师要求德鲁克,每周要写两篇文章,一篇自己命题,一篇由老师命题。

这样和孩子进行评价之后的意义建构,可以让孩子看见自己。

我们的质量监测体系很健全,当场练习、课后作业、单元检测、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这套体系在世界各个国家里可能是最完整的,但我们怎样向家长说清楚孩子的情况,对评价能力要求很高。

作者 | 张志勇,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
责编 | 诗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培养方法的研究主题报告
重视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大全
新老师需要知道的九条妙计
教师不仅要学会上课,而且要学会下课
提升教学质量讨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