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南安乐村:大山深处的末代守望者
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安乐村,有着200多年历史。人口最多时有140多口人,一二十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山上的人陆续下山,安乐村如今已仅剩3户人家,5位老人留守村中。他们成为这片故土的末代守望者。胡影 摄
乔进朝夫妇居住在村口的两间破泥瓦房里。祖辈世代居住在此,到乔进朝已是第七代。由于运输不便,房屋无法修缮,乔进朝成为这座房屋最后的主人。胡影 摄
安乐村地理位置较高,山路崎岖,车开上不去,只能徒步进村,进村需要翻越两座山头,行程近2小时。乔进朝说,雨季山上水量大时,路被冲坏,人就下不了山。胡影 摄
手扶拖拉机是村里唯一的交通工具,用来采购日常用品和肥料种。一般情况下,拖拉机只能携带100公斤左右的东西,再多就会承受不住。胡影 摄
李素开老人从一个拴在树上的塑料壶里,拿起电话接了起来。山上信号弱,经常接不到电话,村里的孩子们回来过年时到处找信号,发现这棵树下信号较好,就想出了这个办法。胡影 摄
野菜饼、大米稀饭,是乔进朝老俩口中午的午餐。山路不好走,山货也卖不出去,还要供养在外地上大学的孩子,老俩口只能将就温饱,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两次肉。胡影 摄
没人愿意嫁到山村,山村的生命得不到延续,成了村民人下山的主要原因。透过倒塌的院墙,依然能看出这座庄园的主人家曾经也是人丁兴旺。胡影 摄
煤的成本高,不便运输,平时村民用柴火烧饭,日积月累厨房的墙壁上熏了一层厚厚的烟灰。胡影 摄
午饭后,五位老人聚在一起,说起自家的孩子,老人们都低头不语。山上穷,留不住人,姑娘们都远嫁他乡,男孩几乎全部入赘山下,村里30多年了都没有办过一次喜宴。胡影 摄
听到有陌生的脚步逼近村庄,趴在村口晒太阳的大黄狗立刻警觉起来犬吠不止。胡影 摄
农用工具在李素开老人的家门口一字排开,这些农具已锈迹斑斑。老人说,年纪大了,重活干不了,只能简单的做些锄地,除草的工作,收成可以让自己吃饱饭了。胡影 摄
李素开老人的小院里,一个坍塌了一半屋顶的小屋。老人说,修理房子需要的材料运送不上来,家里也没有劳动力,只能这么搁着了。大缸以前是存水的,老人挪不动,已经放在屋里很多年了。胡影 摄
两只土鸡从李素开邻家小院的大门缝下露出脑袋张望着。老人说,小院已很久无人居住,她把去年家里人从山下带来的小鸡圈养在这儿,鸡蛋的产量并不高,但好歹自己和邻里们能有个鸡蛋吃了。胡影 摄
离村子大约200米的山坡上有一口古井,这是村里唯一的水源。吃水、浇地全从这取。井边石碑上“道光五年”的字迹依稀可见,这口古井养活了村里的数代人。胡影 摄
放牛是乔进朝的老伴每天必做的事情。村里许多重体力活是要靠牛去完成的。农民在与牛的交往中,建立起了相濡以沫的感情。胡影 摄
再穷不能穷教育”,村口的学校是六十年代盖的,砖瓦是村民一块块从山下背上来的。后来村民日渐减少,村里上学的孩子也越来越少,这所学校也就弃之不用了,屋顶也坍塌下来。门口柱子上刻的严肃紧张、团结活泼见证着这所学校的存在。胡影 摄
乔进朝老人每天都会在村子里转转,追忆过去。老人眼前的这户人家是村里比较大的一户人家,院门铁锁雕刻精细,石墩上精美的荷花图案透露着这家主人过去的辉煌,现如今,已是人去楼空。胡影 摄
乔进朝老人望着大山脚下,露出无奈的神色。作为“麦秸棚”的最后守望者,他们依然坚持着,“等我们走了,这个村子就不存在了。”胡影 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韩建军作品:村里的“老寿星”
散文||贯脚垄的前世和今生
一户人家的村子,只剩两位老人还在坚守
留守老人孤独的守望者
家乡的变化
魏伟|母亲的故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