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教学的五种“别扭”


 

一、一条似乎不变的“流程”    
  我们都曾经经历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1.导入——一定要循规蹈矩。比如要讲与端午节背景有关的文章,导入就一定要讲屈原的故事,一定要用端午节的来源来导入,尽管这些内容连学生也完全了如指掌了。导入要有价值,要有先声夺人的效果,就像是写一篇文章。不如用韩国人抢注端午节和端午节“申遗”成功的事例来导入,很能说明传统文化竞争中的商业化意识。 
  2.作者介绍——非得是生平与成果等。作者的生平和成果要说,但与作者有关的典故、传说、故事介绍一些,可能更生动,学生也更感兴趣。另外时间上也应该注意,不一定要放在教学的开始介绍,可以结合课文讲解的需要来介绍,不一定是教师介绍,也可以让学生搜集整理自己交流。 
  3.分析文章——都是教师提出问题。问题有多种来源,有教科书本身的问题,有教师提出来的问题,也有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比之下,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可能更有价值。 
  十个教师的问题也许不如一个学生自己的问题有价值,尤其是通过研读课文后而提出的问题。 
  分析文章最好不要由这样四部分组成,即划分段落,分析段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那样太让学生感到厌倦了。 
  4.读课文——大都是一人读到底。一人读,众人听。并且往往是班级里读得最好的读,其他的学生好像不需要培养朗读能力。读课文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形式,也应该是全体参与。回答问题也是这样,一个学生回答到底,其他的学生稍微陪衬一下。学生是主体,但教室里不应该有主角。 
  5.总结文章——寻觅最佳的结论。本来有四种选择,而且都有道理,教师就没有必要找出最佳的答案。要追求个性化的理解,要求统一,不求最佳,本来也没有什么最佳。 
  6.作文训练——得意于课文续写。应该说所有的续写,都是狗尾续貂。高鹗那么成功地续《红楼梦》,还是赢得骂声一片。让学生试着练练可以,但一定要谨慎。如果学了《项链》续写一篇,学了《我的叔叔于勒》续写一篇,学了《皇帝的新装》续写一篇,学了《阿Q正传》续写一篇,是否有些过滥。 
  7.下课——坚决拖课。我基本上没有听到能够按时下课的课。是否老师们认为,如果是铃声一响,马上就下课,显得自己工作不认真呢?尽管现在有人提倡,一节课可长可短,但我还是认为,短一点可以,长了无论如何不好。 
  总之,我感觉现在的教学还是在结构上太死板,程序太机械。新课程要活起来,包括内容和形式。 

二、一个很流行的“提问”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语文教师上课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刚读完一遍课文,教师马上就提问,文章哪一段或哪一句写得最好,或者最令人感动。有的教师解决了所谓的重要句段后,整篇文章的学习也就算结束了。有一次,一位教师上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上来就问学生,哪一句写得最好,最感人。学生无所应答,但又不能不想法回答。结果是为了完成教师的任务,只好牵强作答。下课后我和这位教师讨论,问他认为哪一句最好,他居然也回答不上来。我说郭沫若要是还活着的话,他会生气的,因为他肯定认为仅有那么几行的一首小诗,肯定每句都是经过反复锤炼的,都应该是好的,感人的。 
  语文教学要有具体的分析,一般来说,一篇文章也是会有最好的句段的。但我认为,语文的整体感知很重要,特别是在文章教学的初期阶段,更要整体的把握。在整体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具体的分析,才准确。而有了基础,有了铺垫,才可以更加深人。这样的推进符合学生的感知程序和规律,也应该是科学的教学流程。文章中如有写得最好的地方让学生自觉来认识,有最感人的地方,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而不是教师硬性地要求学生一定要挑选出来,可能更为真实。也许有的教师提出,先让学生学会分析最精彩的句段,进而再把握全篇也是一种学习途径。我们不否认因为部分内容的出色,而有助于学生去了解文章的全貌,但那更多的是从兴趣的角度出发的。语文学习,要有兴趣,但也要有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角度,更要有思维的角度,必须对学生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维目标来要求。语文学习毕竟不是句段的欣赏,重要的还是要学习章法和文法,学会一种整体的驾驭和运用能力。 
  再说,从逻辑学上看,要学生找到最佳的句段,也不十分科学合理。因为既然有最佳,那就应该有不好的地方。可我们很少听到教师从这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一篇文章如果有最佳的地方,也是因为它在全篇中的地位决定的。就像一个人,最美的是嘴巴的话,那肯定有一个配合适当的脸庞。否则仅有漂亮嘴巴或眼睛是没用的。学一篇文章就像看一个人或一个事物,大观很重要。有了好的轮廓,然后再把握细节,感性和理性的思维就都能调动起来。 

三、一种急功近利的“表态” 

听课的时候,有很高的频率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段,总留出时间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进行表态。语文教学尤其如此。 
  听到一节语文课,讲的是抗美援朝的内容。里面讲到了朝鲜战场的艰苦情形,离下课还有15分钟的时候老师开始让大家表态了。问题大概是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像英雄们学习,学习他们的精神和品质。学生一个个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当然很多都是自己的决心。决心也很统一,就是学习刻苦,不怕吃苦。《金色的鱼钩》学完了,要表态,《魔羚飞渡》学完了也要表态,《祥林嫂》学完了,更要表态,不少课都有这样的尾巴。 
  一种精神的培育往往不是立竿见影的,有的品质是需要终生修炼和追求的。立即见效,尤其是在思想教育的领域里,可能是违反常规的。来得快,去得也快,老师一定要学生讲自己的心得,学生作为任务,又不能不讲,讲出来的话也很难说就是真心的话。 
  立即表态是有急功近利之嫌的,还可能有某些社会上的成分在其中。作为教师应该尽量避免在教学中过分明显的思想品德教育,灌输知识方法不当,学生接受就困难。进行思想培植,如果一味的硬性地灌输,可能更为偏颇。 

四、一顶不十分合适的“课帽” 

不知起于何时源于何地,中学语文课堂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上课了,前3—5分钟,或搞一段演讲,或朗诵几首古诗,或念一篇学生作文,等等。我们起先称之为“课头”,但后来想想,“头”毕竟还与身是一体的,而不少教师开场5分钟内容与整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主体内容根本不是一回事,所以就改称之为“课帽”。 
  帽子,是身外之物。戴好了人就可因帽子而光彩夺目。但如果戴错了,比如性别之误,季节之误,张冠李戴之误或其他更甚之误,那么这个帽子是否有点滑稽,是否还有必要戴? 
  其一,影响了整节课的协调性和流畅性。一节课就像是一条流动的河,有头有尾,中间还有激流和波澜。保持其流畅性,就要特别注重课堂结构的完整性,甚至是课堂教学的气氛等等也要具有一致性。你要讲叶圣陶先先生的《苏州园林》,却要让学生先念两篇自己的习作,比如《论拾金不昧》《我的宠物》等等,总会让人感到有风马牛之嫌。源头不畅,怎么能够“流长”? 
  其二,影响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你先让学生讲一则故事,大家的情感和专注点被故事牵走了。而正在兴致上,你却又突然转向授课的主体内容,学生自然就会出现心理拒绝现象。即使你强拉硬扯,他们往往还意犹未尽。一些善于驰骋想像的学生,很可能整节课就顺着故事的情节走而“身在曹营心在汉”了。其结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其三,容易造成教学浪费。一首古诗,你介绍了,也许学生早就知道了。内容上缺乏统一安排,东一斧头西一锤,支离破碎,学生就会缺乏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如果“帽子”满天飞,知识就难以形成体系。从形式上看,也不能真正活跃课堂教学,反而成了一种负担和累赘。 

五、一种刻意创设的“情境” 

曾经有这样一个真实的课堂案例。一个教师教学《在烈日和暴雨下》,正好赶上大热天;就进行了所谓的情境教育了,把学生拉到操场上,进行了几千米的跑步。结果有多位女生当场晕倒。连体育教师也说,这样的天气,上体育课也不能这样的运动的。而可惜的是这节课居然还被作为优秀课例发表在一个有一定影响的杂志上。 
  要上《窦娥冤》了,就让学生扮演里面的角色。不管里面的对话和唱词多么别扭,也不管和现在的生活有多么远的距离。要上《雷雨》了,就让学生演课本剧。演课本剧的现象比较普遍,耗时费力,其实,教育不是表演,学生能够理解语言的情感和意义,能够把握作品的写作精髓,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况且,有的课文通过所谓的情境教育可能还会失去应有的价值和真谛,还会带来非教学的影响。作品中的人物对话,让学生怪声怪调地去念,学生感到不自在,也难为情。但又不能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反而造成了对课文情感的排斥与拒绝。 
  假如要学习《白毛女》,假如要学习《荆柯刺秦王》等,课堂将是如何的装扮? 
  情境可以再现,可以想像,学生眼前看不到,不等于大脑没有储存。即使没有储存,也可以利用空间进行再造。这个空间正是学生发展的地盘,我们不能轻易侵占。 
  教学是艺术,艺术有很多的种类。比如戏剧艺术、绘画艺术、造型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等等,但教学绝不是其中的任何一种艺术的照搬,必须是借鉴,必须是自然的糅合。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云长,手提青龙偃月刀,威武无比。但我们要是让学生制作一面关公的大刀,并学着“我哈哈哈”的叫声,那肯定是滑稽的。就连洛阳关帝庙门前的那把刀也是赝品,因为从重量到质量,在汉末都不可能达到那样的制作水平。我们象征地演绎一下这样的物品、动作和情境,实在是六个指头挠痒痒——多了一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建议
[转载]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稿)
小学语文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
全国特级教师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珍贵资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流程 语文教研 语文教研 沂源县悦庄镇教研室
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几个关键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