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青花的鉴定绝招元青花

元青花瓷片标本











元青花的鉴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看型。
窑工们在器物工艺把握上非常熟练,分段接胎塑造器形是基本工艺,器形朴实优美,手艺潇洒自如,淳朴的窑工在被压迫、管制的环境下,靠着祖辈传下来的高超娴熟手艺,创造出的每一件艺术品,看上去都会有时代印痕,我们理解的神韵就要从器形上找到,看型是第一关。


二、看青。
元青花的青花色彩是多种多样千姿百态的,这种青花色调,是根据器物的质量来使用的,各地区的元青花色彩不是统一的,并不都是铁锈斑明显深入胎骨,也不都是有夕光和触摸有凹凸感觉。
有时候一件器物会出现几种青花色调,这样的装饰手法,既能节省优质青料,又能突出主题,还能感觉出青花色泽所表现出的层次感。


三、看花。
绘画是元青花的一大特色,画面不断创新,流畅随意、豪放粗犷、精美粗细结合,笔功有速度、笔法有气度,不迟钝而有气势。
一些人物故事场面的绘画,应该是已经在社会上有了一定影响力的画家参与其中,甚至几件著名的人物罐有可能出自一人之手。这种超级水平的发挥,带动了整个元青花的水平提升。


四、看釉。
真正上乘质量好的元青花,釉色很有特点,能感觉出幽兰绽放、靓丽坚硬,胎釉结合平滑细腻。普通元青花的釉同样有着一种气质,简单说可以用一个“润”字来形容,仿品元青花的釉则可以用一个“嫩”字来表达,这需要一定条件、一定时间去观察培养锻炼。
五、看胎。
元青花的胎土是多种多样的,表现在每一件器物之上差别很大,越是高档产品,胎土越是淘练精细,总体越是坚硬匀称有空气,断茬处有凹凸面。有些胎土还能呈现出我们所说的“糯米胎”,这种胎质洁白细腻,使用在薄装、模印、器物上成型非常好。



元青花大器看上去显厚重,但实际手头非常适中,不压手,给人一种稳重感。而胎土,是仿品的致命弱点,即便能够仿制出胎内的小气孔,仔细对比就会看出这些气孔没有自然活力,尤其表现在底足上。历史沧桑和自然痕迹是漫长岁月造成的,仿品是无法超越的。
六、综合看。
元青花从制作到分配有很多等级,会有千变万化的情况,仔细观察,元青花都会多少带有一些缺陷,器形不够规正,生烧、过烧造成发色不够艳丽,有的还有少量窑沾窑裂等,窑工们会根据手里现有的泥料,随意制作出胎质薄厚不一的产品,要注意每一件器物胎釉的结合部位,区分淡淡的“窑红一线”的变化。

相当于宋代来说,元朝景德镇的青花瓷更加的完善。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
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
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




元青花的三种晕散特征

    1、斑点晕散(左图)。在元青花纹饰中分布着许多深色的小斑点,这种小斑点与周围均匀的色彩形成明显的色差。

    2、流动晕散(中图)。顺着纹饰笔线方向构成流动性晕散,在垂直于笔线方向上的雾状的构成自然色阶。

    3、团状晕散(右图)。在元青花纹饰中在涂抹的交汇点形成团状晕散,从色团中心向外形成云状自然色阶。

    现代元青花仿品很难仿出当年的晕散效果,仿品多数色浓无色阶。


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
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
所画牡丹的花瓣多留白边;龙纹为小头、细颈、长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鳞纹多为网格状,矫健而凶猛。
张浦生写于 2009年
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元青花瓷的关注热情越来越高,但却存在一些混乱现象。在当前仿品、赝品出现较多,普通民间爱好者对元青花认识不足之际,我作为一个文博战线上的老兵很有责任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一点看法,供大家参考,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海内外存世的典型元青花瓷数量有限,不会超过三四百件。而绘画人物题材的据不完全统计,大约仅30件,在国内文博文物单位收藏的约有十几件。

元 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故宫博物院藏
上世纪七十年代,湖北黄歇延佑六年(公元1319年)墓葬出土的两件牡丹纹塔式罐,最近据科学测试,它不是青花,而是以铁作着色剂绘画的釉里褐瓷。故而元青花瓷不存在“延佑型",只有“至正型" (指美国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一对青花云龙纹象耳瓶,瓶腹部书一段许愿文,有“至正十一年"铭)元青花仿品不会有旧仿,因为人们对元青花的认识与研究起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由英国霍布逊先生、美国波普博士开创的。

延祐六年1319纪年墓出土 元釉下彩绘花卉纹塔式瓶
一、元青花瓷出现的历史背景
十三世纪初,蒙古族在中国北方草原崛起,生于公元1162年贵族家庭的军事家、政治家铁木真统一诸满部获得“成吉思汗" 的称号。他开始征服亚欧大陆,创建了人类历史上幅员最辽阔的蒙古帝国。1227年灭西夏,1234年灭金,1270年灭南宋,1271 年忽必烈在中华大地上建立了统一的大元王朝。元王朝(公元1271一1368年)立国虽不到一百年,但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却成就巨大,影响深远。在绘画书法方面,出现了黄公望、倪云林、吴镇、王蒙、赵盂頫、管仲姬等一批名家。在戏曲艺术方面,涌现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郑光祖、白朴等一批大师。此外在工艺科技方面,还有张成、杨茂、朱碧山、郭守毅等一批能工巧匠。

元 青花束莲纹匜 广东省博物馆藏
在陶瓷领域里,元代算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它有三个变化。其一,突破了宋代名窑林立、百花齐放的局面,自此景德镇一支独秀屹立在中华乃至世界瓷苑里,成就了其“瓷都"的地位。
其二,改变了东汉以来瓷器生产以青、黑、白、青白等单色釉瓷为主的状态,彩绘瓷特别是青花一跃成为生产与生活用瓷的主流。元代彩绘瓷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釉下彩,先后有以铁作着色剂的釉里褐,以铜作着色剂的釉里红,以钴作着色剂的青花;另一类是釉上彩,有红绿彩五彩、沥粉挂彩(即后来人称之为珐华彩)。

元 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 故宫博物院藏
其三,结束了我国制瓷业历来是私人民营的体制。元蒙元政府于公元1278年(至元十五年)专门设置了浮梁瓷局主营窑务,秩正九品,隶属枢密院,到公元1352年(至正十二年)宣告结束(前后共74年的时间)。这种官民结合的生产体制,有力地促进了景德镇制瓷业的大发展。
二、元青花瓷产生的时间及其特点
中国青花瓷器创始于公元九世纪的唐代中晚期,由河南巩县窑烧制,国内外考古资料表明,它是远销中东、西亚的外销瓷。到了元代中后期,大约1330年之后景德镇烧制出成熟的青花瓷。它的出现与唐青花没有关系,而是受了宋元时代之磁州窑与吉州窑彩绘瓷的影响,特别是吉州窑。景德镇在元代首先烧制出以铁作为着色剂的釉里褐瓷。

唐 邛窑青釉褐彩四系罐 故宫博物院藏
1974年南朝鲜新安海底打捞出水的沉船中就有整件釉里褐花草纹、玉兔纹、犀牛纹的器皿,该沉船沉没的年代不会早于公元1331年(元至顺一年)。另据文献记载,元代景德镇画彩绘瓷的工匠大都来自吉州地区的永和人。
元青花的特点:
1.造型。与宋代相比制作品种明显减少,以日常用品的盘、碗、杯、碟、瓶、罐为主,另有少量的祭祀器、文房用具,很难看到陈设瓷。由于重视实用,圆器占了绝大多数。常见盘尺寸大,有撇口与折沿两种,大型折沿盘是为迎合伊斯垩人吃抓饭需要而烧造的。高足杯的高足大都是竹节状。

元 青花一束莲纹高足杯 高安市博物馆藏
2.青料。采用进口料与国产料两种钴料。进口料含铁钴比高,呈色浓艳,蓝中闪黑,侧看有一层锡光,局部有下凹感,此种料大都用于高档瓶、罐一类大件琢器与大盘上。国产料含锰钴比较高,呈色浅淡,个别的灰暗,常用于民间日用的大众瓷上。
3.纹饰。用进口料绘画的高档瓷上<俗称“至正型"瓷)纹饰繁密,主题突出,层次分明,以缠枝花卉者多;龙纹多为小头,三爪或四爪;人物画题材的元青花尤其少见,题材内容主要是戏曲故事、历史故事、高士故事、道教人物等。国产料绘画的普通瓷,纹饰简单,画笔粗率,以折枝菊花、梅花、栀子花居多。

元 青花缠枝莲鱼藻纹大盘
4.胎釉。胎泥采用二元配方(瓷石加高岭土),高温烧制不会变形,色泽不白。釉色白中闪青,较少洁白。高档瓷多透明釉,普通瓷用乳浊釉。
5.工艺。不管圆器还是琢器,底部都不上釉,砂底。琢器接口明显,用胎接为多。
6.元青花不书帝王年号款,极少的书许愿文款、记事款或刻干支款。元青花不是朝廷官用瓷,而是外销瓷(包括绘画龙纹题材的)。用进口料的高档瓷主要行销于中东、西亚、东非伊斯一些地区,而用国产料的普通瓷主要行销于东南亚一带。

元 青花飞凤纹菱口折沿盘 伊朗国家博物馆藏
三、元青花瓷的鉴定
元青花瓷鉴定难不难,我与有些同行看法一致,不难,关键是持有元青花瓷的收藏者、经营者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能有侥幸心理,更不能感情用事,甚至自己上当受骗,为了解脱再骗别人。今天我们不仅提倡盛世收藏,更要发扬藏界前辈张伯驹先生的藏德——己所不欲,勿施予人。
元青花瓷鉴定有两个任务。一是辨真伪,这是主要的。元青花的伪没有旧伪,主要是新作。因为世上对元青花瓷的认识与研究始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当时英国陶瓷专家霍布逊、美国教授波普博士首先根据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一对落“至正十一年"许愿文铭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的特点,再比照土耳其托普卡普宫与伊朗阿迪比尔神庙收藏的一批青花瓷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至正型" 元青花的说法。

“至正十一年” 款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一对 大英博物馆藏
而我国最早接触到元青花瓷的,是建国初五十年代南京夫子庙古玩店两位业主,为了一件青花“肖何月下追韩信"纹梅瓶发生争执,闹到军管会,经南京博物院、市文管会专家鉴定为明代青花瓷精品。后调查才知此瓶是从市郊江宁县水阁乡应塘村将军山明初开国功臣沐英墓中盗掘所得。

元 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 南京市博物馆藏
二是断年代。是元还是明初洪武,现在一些文博单位或私人收藏的元青花瓷中,我认为有部分很可能是洪武时期的产品,需要进行细微对比,深人研究。
元青花瓷鉴定的主要方法是:
一看青,青花瓷中闪黑的呈色要深人胎骨,不能漂于表面,侧看有锡光,手摸局面有凹感。

元 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二看花,绘画粗犷豪放,用笔有力度、速度、气度。

元 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腹部四季园景
三看胎,胎色发白,不致密,貌似厚重实际不重,敲之声响似铜钟。

元 青花鸳鸯荷花(“满池娇”)纹花口盘底部
四看釉,釉汁厚润,白中闪青,少有洁白。五看工,底部砂底稍粗,底心带一点釉斑,很少见火石红。

元 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局部
总之,元青花瓷绚丽多姿,魅力无比,堪称是中华陶瓷百花苑里的一支奇葩。
附:
张先生的纹饰鉴定歌
元代牡丹先刻后画,洪武青花白边留遐;
永乐灵秀宣德粗犷,空白不空承上启下;
成化疏朗后期变化,弘治量少品质上佳;
正德花叶好似鸡爪,嘉靖云鹤杂宝八卦;
隆庆螭虎碗盘底趴,万历肩部锦地开光;
天启多有讽剌漫画,晚明婴儿后头变大;
崇祯诗赋秋江孤叟,顺治青苔括号云霞;
康熙博古人物刀马,雍乾讲究一意一画;
嘉庆道光农耕桑麻,同治光绪起色不大。

对经典元青花鉴定元素进口苏麻离青钴料的介绍和评鉴更是令艺术家们唏嘘不已!

青花生产于唐代

兴盛顶峰于元代

纹饰于构图丰满

层次随多而不乱

元青花瓷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

精美的孔雀牡丹纹是中外审美融合的代表作品

器底可见螺旋状的切削痕,大瓶、大罐的底部旋削纹较粗、较疏,盘和碗的切削痕较细、较密。底部和圈足内外粘有窑砂,有些已熔入釉中。

  瓶、罐等大型器物底部中心处常见一内凹的圆点,在烧制大器时,为防止塌底,需在底部中心或稍偏处放一个用耐火土做成的圆饼或圆圈作支点,圆点就是由此形成的。

探讨了现代仿品和做旧赝品的情况。从艺术家们的审美水准看,如果非常懂古人使用的天然矿物质染料与现代化学成分染料的异同,一眼即判断出来东西的新和旧。赝品在画工画意上更是天壤之别的。


一只元青花梅瓶的故事
1987年10月,一对夫妻走进武汉文物商店,小心翼翼拿出一只瓷瓶:“几百能收?”老师傅看了又看:“500吧,像明朝青花。”夫妻俩听罢耳语了一阵,收起瓶子匆匆走了。
一切从这里开始。
80年代的文物商店可不简单,除了古玩交易,还承担着抢救文物的责任,眼见藏家迈出大门,大家心里一声叹息。
老师傅感慨:那只青花梅瓶实属精品啊,4个开光,都是8大码!
梅瓶?开光?八大码?这些都是啥?
首先,梅瓶是一种器型。最突出的特征便是“小口、短颈、丰肩”,因为像只能插一支梅花,明代后被雅称为“梅瓶”。
那么开光是什么?
此乃收藏行话,有时也叫“开窗”,指的是青花瓷一种表现形式。我们都知道瓷器上往往有画,当这些画面开一个类似于窗户的空间,便是所谓的“开光”。
因此顾名思义:4个开光,指的就是画面不是完整的通景,而是分成了4个窗口。
另外八大码什么意思呢?
这是指瓷器的莲瓣纹饰,一种说法是此种莲纹常有8瓣,像码放一样整齐,所以称作八大码。
正当大家暗自惋惜,也许精诚所至,随后峰回路转。
没多久,那对夫妻又回来了。原来他俩商量了一宿,总觉得卖给文物贩子心里不踏实,还是留给国家吧。
老师傅细细打量:它高37.6厘米,口径6.2厘米。画面分为3部分,颈部是卷草纹,肩部凤穿牡丹,腹部4处海棠形开光。
整件梅瓶的精华,也藏在这4处开光——画着中国古代文学上的“四爱”。
什么“四爱”?分别是王羲之爱兰,周敦颐爱莲,陶渊明爱菊,林和靖爱梅。
在天青色等烟雨的釉色里,工匠用绝妙的画工,复活了中国文化里闪光的瞬间。既有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也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有林和靖守护的“梅妻鹤子”,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青花珍品!
就这样,武汉文物商店以500块收购了四爱瓶。故事本应到此为止,皆大欢喜,但谁知风波又起。
当时文物商店常有专家来访,不久一队专家来到武汉,他们鉴赏后提出了质疑:四爱瓶的年代,有问题!
有专家根据施釉和绘画判断,四爱瓶应该是元朝的。
比如其中的“王羲之爱兰”,表现手法和元代画家张舜咨《苍梧竹鹰图》如出一辙,此外左腿还放着一只元风格的圆形罐。
而意见不同的人认为,从发现文物看,这瓶子肯定是明朝。元青花都是画一幅通景,从来没见过这种开4窗讲4个故事。
甚至还有人怀疑,无论造型还是画工,这瓶子看上去都不对劲,不会是假冒的吧?
如此唇枪舌剑、熙熙攘攘了18年,直到2005年,一座古墓的发掘揭晓了答案。
这年年底,考古学家抢救发掘神秘的郢靖王墓,这座明朝王爷墓史上9次被盗,打开阴暗的地宫,走近坍塌一地的棺椁,大家突然心头一震:
原来就在棺床的正前方,端正摆着一只青花瓷瓶!
更加神奇的是,这件梅瓶竟是四爱瓶,和18年前的那只形制完全一样。
郢靖王为什么要头顶前方放一只瓶子?
说起来或许有人毛骨悚然,这件四爱瓶即是“魂瓶”。魂瓶是汉代起流行的古代葬俗,瓶中盛放美酒,让灵魂打包到另一个世界,此外也有收纳亡灵魂魄的传说。
600年生死两茫茫,郢靖王墓的魂瓶,也住着两个哀伤的灵魂。
郢靖王朱栋是朱元璋的第24子,只活了短短27年,他死后王妃郭氏伤痛欲绝,随后自尽殉情,葬入同一处陵墓。
而令人动容的是,史书记载,王妃自杀前画了一幅画像留给女儿,看来她决定在永别前,把最美的一面留给再也无缘相见的孩子。
按此推测,想必王妃生前也是极爱此瓶,于是带入合葬的坟墓,陪伴进入另一个世界。
历史在这里形成了惊人巧合。郢靖王墓四爱瓶,不但大小和18年前收购四爱瓶一致,纹饰也基本相同。
更加重要的是,郢靖王墓四爱瓶明确记载为元末青花,至此了结了一桩元青花疑案。
这两件国内仅存的元青花四爱瓶,买来一个,出土一个,既像一副拼图拼出了真相,也解答了2大历史疑问:
首先,1987年四爱瓶不是伪造,而是发现于同时期同等级墓葬,后流入民间。
其次,这种四爱瓶应是元末向明朝过渡的青花标准器,正因为此,进入明朝后,“四爱”的手法被进一步发扬,演变出“八爱”等主题,燃亮了中国瓷器的星空。
此外,按2005年“鬼谷子下山”元青花拍出2.3亿的天价来看,这两件瓷瓶更是价值不可估量的国之宝藏!
如今,郢靖王墓四爱瓶藏湖北省博物馆,1987年收购四爱瓶藏武汉博物馆。它们隔江相望,阅尽600年风雨。惊涛百年,众生浮世,向今天的我们倾诉一段华夏传奇!
每件宝藏文物,背后皆有一段走心历史。
图1-3:武汉博物馆藏元青花四爱瓶,



图4-6,:湖北省博物馆藏四爱瓶



鬼谷子下山元青花罐

元青花的鉴定绝招
元青花是元代特有的一种瓷器,由于元青花的特殊性,几乎不存在成功的仿制品,但正因如此,市场上才存在着大量不合格的仿制品。下面分享元青花的鉴定方法。
鉴定元青花,首先可以从颜色入手。

由于制作元青花要使用到珍贵的麻仓土,这种土以白色为底色,略微有些青灰色点缀,烧制完成后的元青花胎色不可能是纯白色,一般会呈现出灰色或者黄色。

其次要看元青花的胎色,看看是否有火石红。正品和仿品都会用到火石红,但是有区别。

假的元青花是从外部抹上的窑红,和真品经过火烧呈现的窑红完全不同,真品的露胎处会有黑芝麻一样的点点。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象耳瓶(一对)
创作年代:元代
尺寸:63.7/63.9厘米
材质:陶瓷
中华·复兴·盛世·收藏


元青花缠枝牡丹瑞兽双耳罐,伊朗国家博物馆藏品
这件怎样?







共存两件扁平壶



碎片修复的国家博物馆藏








伊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元青花



元杂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而世界级名片元青花人物大罐,又忠实的体现了元杂剧的跌宕起伏。
春风堂藏元青花人物大罐子,高度达47厘米,经检索无出其右者。
此大罐应为(江州司马青衫泪)的三个场景。而不是(逞风流王焕百花亭。)



一、器身器形规正,釉面油润光泽亮丽,就像抹了一层猪油,冰裂开片呈银百色,裂缝里没有丝毫杂质,青花色彩鲜艳,温润柔和,青花颜料浓淡有别,淡时犹如万里浅蓝色的天空以白云为伴,浓艳处青色厚重,像大海深蓝。铁锈斑锡光厚薄不匀成散状点,也有褐色斑块相伴,它们深入胎骨扎入凹洼处就象地面炸裂后的景象。青花边沿有苔绿晕散,酷似水墨山水画一般。

二、大小气泡布滿釉面,近距离斜光下小气泡就像一颗颗闪亮的针尖,它们晶莹剔透三五个相连就像小葡萄串,恃别美观。

三、罐体上那像蜘蛛网似的黑线条不是开片它是成千上万个小黑点,在放大镜下它们紧贴釉面,点中有黄丶有紫、一个紧挨一个连成一条条曲线就像一条长长的黑珍珠项链,或像一群数不清的蚂蚁在迁移,它们交织穿梭于罐体釉面的东西南北。

四、口沿内侧薄釉直到腹中,釉色深黄:腹下半部分呈一条条泪痕,积釉处有浓浓的虾青色,罐底满釉釉中就像抹了一层浅黄色泥土。胎土细腻如糯米般,干而坚实。足底有少许余釉,足墙有两厘米宽,高约三毫米,旋纹如细丝线般,乳头不太突出,火石红明显深浅不一,有一部分成黑红色。手摸器身有湿淋淋滑而细嫩的感觉,笔者对宝物有言而不尽又有悦而畅欢之享受。

4年前,鞍山一个男子抱着一个青花罐来到当地文物收购站,要卖掉这件罐子换点酒钱。收购站的工作人员搭眼一看,意识到这个罐子可能是件国家级的文物,便问男子:你这个罐子的哪里来的?”

男子支支吾吾:“这个罐子是俺家祖传的,平时在家里奶奶都拿它腌咸菜、咸鸭蛋用的,那几年奶奶走了留下这个罐子,我哥哥说把它砸了跟着奶奶陪葬,我拦住了大哥,才把这罐子留了下来,如今老婆管着钱,我这不是馋了吗?拿它换点酒钱。”

文物收购站的人一听,原来是个“耙耳朵”,于是认真检查了这个罐子,发现这个罐子通体青花,花纹中还有鸳鸯等寓意吉祥的图案,底部胎幼保存无损,于是给他男子二百块钱。

收购站的人如获至宝,马上通知了市里的专家,专家马不停蹄地赶了过来,只见专家拿了一堆放大镜围着罐子转了一圈又一圈,嘴里喃喃自语:“是一件通体布满多层纹饰的松竹梅纹八棱大罐。”

“罐高39.7厘米,口径15.3厘米,腹部八面绘有松、竹、梅及莲池水禽图,纹饰繁密,质地晶洁,绘画生动,气韵非凡。”

由于市里的领导也没有见过这类器物,没有经验可循,虽然可以断定这是一件重要的文物,但是是哪个时期的,自己说不清楚,于是联系了省级专家。

谁知,省级专家经过一番研究后,迟迟不能断定罐子的年代,又青来了国家级的专家一起研究,随后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经专家鉴定,这个八棱罐是极为罕见的元青花瓷器珍品,全球只发现了两件,除鞍山面世的这件以外,另一件在泰国古都素可太塔基下出土。

像八棱罐这种八个面的元青花瓷器罐如果拍卖,成交价将在2亿元人民币以上,要知道那可是1977年呀,那个时候猪肉才多少钱一斤。不过,因为这件元代青花八棱瓷罐已成为国宝,所以这个价格只是其估价,根本不可能被拍卖。

由于当初只给了男子200元,市文物收购站觉得有些过意不去,于是根据当时登记的原始资料找到了该男子,想给他补上一部分钱。

可当男子接到电话后,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他在电话里扯着嗓子吼叫:“兄弟,咱们可是说好了二百块钱的,你们可不能反悔!我已经卖给你们了,你们别来找我了”

文物站工作人员耐心地解释道:“大哥,我们是要感谢你呀,你家这件是国宝级文物,感谢你上交。”

男子一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真的吗?”

最后文物站找到男子,又给补了几百元钱。从收购到补钱,男子一共得到的钱大概1000元。

这件世界仅存两件的元代青花八棱罐通体布满多层纹饰的松竹梅纹八棱大罐,腹部八面绘有松、竹、梅及莲池水禽图,纹饰繁密,质地晶洁,绘画生动,气韵非凡。

不仅体现了我国冶陶技术的工艺精湛,而且向全世界彰显这我们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

由于当时鞍山没有成立博物馆,没有保管的条件,所以最后被拨给了辽宁省博物馆省博物馆收藏,成为馆里的镇馆之宝。


私人藏品



新疆博物馆藏
古瓷器鉴赏之明代万历
万历是明代历史上年份最长的皇帝共48年,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与南洋和西方各国贸易非常发达的时候。万历青花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与嘉靖,隆庆接近,蓝中泛紫。中期:蓝中泛灰,晚期:蓝就成了灰暗了而且晕散。这种格调一直到天启。而且当时出现大量青花器物如:军持等具有异域风情等器物多属于外销瓷一类。












古瓷器鉴赏之明万历(五彩瓷)(二)
万历五彩特征:(一)胎体厚重,大件物体多为砂底,接胎痕迹明显。(二)釉面乳白莹润后期稀薄,青白色。(三)彩色发色比较强烈,大红大绿。(四)绘画技法幼稚,图案不规则,繁密。人物不生动,比例不适当。这些都是万历一朝的特色之处,掌握这些就是掌握了鉴定方法。













三顾茅庐

















瓷绘五彩起于元代。
一说五彩,就明确两个高峰时期,一个明嘉靖五彩,一个清康熙五彩,那么两者相似又各自有特点。明嘉靖五彩:色调纯正,绚烂陆离,并以:红浓绿艳取胜,嘉靖五彩材料有:红,黄,蓝,绿,紫,黑,孔雀绿等色,有的间绘青花,红彩为枣皮红凝后光逸,多用孔雀绿是嘉靖五彩的突出特点。
康熙五彩主要是在白瓷釉上彩绘,少用青花,以其绚丽色彩,精湛的绘画,丰富的品类,与当时著名的青花品种争雄。起彩色特点:红彩红润,色调鲜亮属于泛红彩,施彩有厚薄之分了,黄彩为深浅不一的蜜蜡黄,紫彩为茄皮紫,绿彩就有很多种:墨绿,黑绿,苦绿,瓜绿,大绿,水绿多数泛黑,与嘉靖比无绿中闪黄的感觉了。蓝色为康熙特征,深浅不一,深艳丽,多绘山石,增加画面生动逼真感。黑彩康熙特征,漆黑光亮,浓重沉着用以钩轮廓。













明代青花瓷器罐



【介休博物馆藏· 清代霁蓝釉描金龙纹瓷盘】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明宣德青花夔龙纹梅瓶(图一,二)。2016年5月30日,在香港佳士得春拍明宣德龙纹大罐(图三,四)。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明宣德大罐,明代永宣时期,大瓶,大罐,底部多有一“十字”痕。目前说法较多。但可以肯定的是,“元青花”大器没有这类现象。






大漠清泉          2021.06.2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陶瓷之四十
荐馆丨国内馆藏元青花最多的博物馆
永乐到正德,明初官窑的人物纹瓷器文物太罕见|瓷器鉴定真知堂
如何鉴赏评估中国古代青花瓷器
如何鉴赏评估中国古代青花瓷器(图)
专题:元代青花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