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收服意念——「静态体验」心得

之前写过一篇心得:《乐趣从「收回来」开始》。之后本应开始写「静态体验」的第二步骤:「感知内在自己」的心得。由于从博友的留言中感受到了一些急于求成的感觉。觉得应该帮助博友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个正确认识,于是,在中间夹入了一篇《中华无处不「功夫」》

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质是「功夫」,同样,儒学的本质也是一种「功夫」。所以,我们「玩放松」就要像练功夫那样去对待,千万不能操之过急,急于求成,着急是练不出「功夫」的。这也是我们把主题定为「玩放松」的原因,「玩」是没有功利心的,是全身心的投入,「真正的功夫」只有在自得其乐的玩中,才能玩出模样、玩出天地、玩出境界。

从这篇开始,我们要与大家分享「静态体验」的第二步骤:「感知内在自己」的心得。「感知内在自己」的内容比较丰富,包括:对「意念」的感知、对「意识影像」的感知、对「意识空间」的感知、对「意识」本身的感知、对「心」的感知,共有五个部分。我们今天先来分享「对意念的感知」的心得:《收服意念》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意念」,我们先来建立一个模型,如下图:


这是个「人认识外界事物」的结构模型。在这个模型的左边是「意识与意念」。我们在之前的长微博中讲过,意念就像是意识的“信息鹰”,只要他飞出去,就会把信息传给意识。在这个模型的右边是「被认知的对象」。

在前一篇《乐趣从「收回来」开始》中,我们讲过:人有两种思维平台——「视界」。第一种「视界」是:现实的感觉空间。第二种「视界」是:意识的想象空间。在现实的感觉空间里,「被认识的对象」是一种通过感官可感觉到的「事情、物体」。而在意识的想象空间里,「被认识的对象」就是一种「意识影像」——「事情、物体」在意识中的投影。但是,不管是在什么样的「视界」里,这个模型的结构关系都是不变的。


在人的常态下,意识要对某个事物进行认识,就要把意念“放”出去(如上图),去“看”那个「被认识的对象」,意念“看”到了那个「被认识的对象」,再把信息传回来,意识就能认识那个「被认识的对象」,否则,人是无法认识事物的。人在常态下,意念不动,意识中就会一片空白,什么也事物也认识不了。这个体验,我们在之前「把意念收回来」的练习中应该已经体验过了。

我们建立这个模型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家在「静态体验」中进一步认识自己的「意念」。对「意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里我们先告诉大家一个相当关键的体验:当「感知模式与心智模式」发生转换以后, 「意念」在人的认知过程中,其实已经不太需要起作用了,起作用的是「意识」本身。用《庖丁解牛》中说的:“官知止而神欲行”,「意念」属于“官知”的核心部分,「意识」本身就属于“神欲”,要想达到“官知止而神欲行”的效果,就必须把「意念」收回来,让「意识」直接去“感应”。

「意念」在认识「被认识的对象」的时候,是一种“看”的体验。而「意识」在认识「被认识的对象」的时候,是一种“感应”的体验。“看”,往往是看到某一个点,而“感应”,则是对某个对象里里外外、左右前后上下整体的总揽与透视,这二者是天差地别的。

玩到现在这个阶段,我们还不会运用「意识」直接进行“感应”,还需进一步的练习。让大家提前知道这点,是为了帮助大家能更好的体验、认识自己的「意念」。只有把「意念」体验清楚了,才能更好地把「意念」收回来,并且牢牢地守住。

但是,人在娘胎里有了胎动反应以后,就一直在用「意念」感觉外面的世界,使用「意念」已经成为人最顽固的习惯,要做到把「意念」收回来,并且做到「意念」不动,实际上是有点困难的,相信我们在「把意念收回来」的练习中已经有所感受,费了好大的劲把「意念」收回来了,可是一不注意「意念」就又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脑子里又开始胡思乱想了。要收服「意念」是需要在「静态体验」中下一番功夫的。

我们在「静态体验」中可以做这样的练习:在上一步「把意念收回来」的基础上,让「意念」到想象空间里飞一会。「意念」飞出去以后,体验一下大脑中出现的各种自由联想。然后,再把「意念」收回来。

这样的练习就像把电视机一会儿打开,一会儿关上一样。把「意念」放出去,就像电视机被打开了,大脑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联想。把「意念」收回来,就像电视机被关上了,大脑中有一片空白与宁静。大家体验一下,是不是这种感受?

在这样的练习中,去慢慢感受自己的「意念」。「意念」是我们最顽固的习惯,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不很仔细的体验,基本上已经感受不到「意念」的存在,坚持做这个练习,慢慢的,对「意念」感受会越来越强,感受强了就能收得住,管得牢。

在我的体验来看,孔子讲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王阳明讲的“知行合一”,这两种状态都是不需要使用「意念」的。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如果动了「意念」,根本不可能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也不可能做到“知行合一”。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我们在之前的长微博中分析过,不是我们平时所理解的那样,而是知即行、行即知,是知与行的同步发生,是随感而应,所以也不可能有「意念」的作用。所以,把「意念」收回来以后,并且牢牢看住「意念」,保证不动念,也是“诚意”中的很重要、很基础的一部分。

“把「意念」收回来,并且不动念”我在作这步练习的时候,能感受到一种「真正的放松」。这个大家可以体验一下,你把「意念」收回来以后,并且牢牢看住「意念」,保证不动念,也能体验到这种「真正的放松」,这种身心感觉与我们平时的身体感觉是两种完全不同感受。把「意念」牢牢收服,在「静态体验」中坐一会,静坐结束以后,人会觉得特别的轻松,精神也特别的好。

实际上,使用「意念」是很消耗精力、体力的,我们平时用脑多了会觉得累,就是这个原因,我们平时所谓的用脑其实是在用「意念」。换个角度来看,把「意念」收回来以后,并且牢牢看住「意念」,保证不动念,就是一种“养神”、“养生”的方式。我们平时在东想西想、胡思乱想中,不断地消耗着精力、体力,实际上是在浪费生命。

如果我们有了这样的认识,再来看庄子《养生主》的第一段:“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你会有什么样的理解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得5:发现「真正的自己」|【静态体验心得】
让自己的思维「鹤立鸡群」!|学会用「内思」思考
练功不收功 到老一场空
「玩放松」基础攻略:『静态体验』
意根动念的结果
马步站桩自炼心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