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完整的真实」?---「静态体验」心得


1、你知道什么是「完整的真实」吗?

我们平时总是把“自己能感觉到的东西”当作是「真实」的全部。所以,在我们的经验里凡是眼睛看到的、鼻子闻到的、嘴巴尝到的、耳朵听到的、身体触到的都当作是「真实」。就连「实证科学」最终也是通过感觉对实验的结果进行验证的。

这些对「真实」的认识方式不能算错,因为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识「真实」的。但是,这样的认识方式在「人类认知水平突飞猛进」的今天来说,已经显得有一点点狭隘,有一点点落伍了。

我们就拿「看人」这件事来说,当我们「看到某一个人」的时候,我们通过眼睛所看到的“这个人”,其实,只是这个人「完整的真实」的很小一部分。作为一个人的「完整的真实」,「这个人」本身还包括了性格、个性、脾气、气质、品位、智商、情商、天赋、血型、体力,以及家庭出生、成长经历,还有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这些「其自身包含的真实」。还包括与其相关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朋友、兄弟、姐妹、同学、师长、同事、上司、客户、社会阶层等等这些「与其相关的真实」。

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真实」的人。而我们用眼看到的,仅仅是这个人外表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很多的「真实」用眼睛是看不到的。不仅仅「看人」这件事是这样,其他所有的事物也都是如此。在这个世界上,既不纯在任何一个「纯物质」的东西,也不存在任何一个「独立存在」的事物。

一样事物之所以成为“这样事物”,除了其物质的属性以外,真正决定“这样事物”属性的,往往是一些非物质的、看不见摸不着特性。比如:我们发现现在的喵喵们都特别通人性,假如,哪天喵喵们一下子有了人一样的思考能力、情感能力的时候,那个时候,喵喵们就不能算猫了,而是“猫形人”。人该有的权利,“猫形人”一概也都会有,人原来没有的权利,“猫形人”也会有,比如根据猫爪子的特点设计方向盘什么的。所以,真正决定一个生物是不是人,不是TA的物质外形,而是TA的非物质的内在。

而且,任何一样事物也都是和其他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没有这些关系,这个事物本身也不可能存在。就拿我的偶像孙悟空来说,谁都知道我偶像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按理说我偶像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没父也没母。可是,这块能蹦出我偶像的石头,也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是某位仙人遗落的石头。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石头,只有这块能蹦出我偶像来。这说明,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完全、绝对“与其他事物没有任何关系”的事物。而这些关系,我们用感觉器官也是无法感觉到的。

因此要真正认识一个「完整的真实」的事物,就要透过事物的表象,去认识事物内在的各种特性以及这些特性之间的关联、变化。更要去认识这个事物与周边事物之间的关联、变化。大家想象一下,所有这些特性、关联,虽然我们的眼睛看不到,却都是在那里客观存在的,发生着变化,所有这些关系的组合就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活力、脉动……

只有把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都认识到了,你才能说自己认识到了一个「完整的真实」的事物。有的人可能会问:既然你说的这些都是没法用感觉器官去感觉的,属于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那么,用什么去认识呢?

当然是用「我们一直在说的“正心诚意”中的意与心」去认识,但是,「意与心」是怎么去认识的,?这个问题比较大,我们会放在后面的『动态体验』中详细讲解,在这部分『静态体验』中重点与大家分享:我们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完整的真实」。

2、意识影像与意识空间

「完整的真实」在现实世界里,用我们的感觉器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我们却可以用意识“看”到。在「感知模式与心智模式」发生了转换了以后,「完整的真实」能够在「意识空间」中,以「意识影像」的形式出现,意识就可以“看”到。

从这个角度来看,「完整的真实」并不存在于现实世界里,而是会出现在我们的「意识空间」中。在分享『动态体验』的时候,我们会讲到「完整真实的意识影像」来自于“心”,“心”就是无意识中的潜意识。所以,就从体验的角度来看,大儒王阳明说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完全是很真实的体验。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既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大家仔细地体会一下王阳明的这段话,这不就是王阳明在「意识空间」中对「完整真实的意识影像」的体验吗?

我们「玩放松」练习『静态体验』,最终是需要在动态中应用的。在动态应用中「意识空间」与「意识影像」会起到很大作用的,所以,在作『静态体验』练习的时候,要对「意识空间」与「意识影像」有很清晰的认识。

我们在完成「收服意念」之后,人基本上会处在一个比较安静的状态,这时让意识去感受一下「意识空间」。感受「意识空间」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发挥我们的想象能力去感受这个意识的空间。我们平时所有的注意力都在现实的视觉空间中,很少使用想象力,对「意识空间」我们是很陌生的。但是,我们真的去感受「意识空间」的时候,会发现:「意识空间」是个没有边际的无垠的空间。而且,是个多维度的时空,只要我们的想象力能跟上,这个空间可以以任何形式出现,这是一个“远超我们现实空间”的空间,正因为有这样神奇的「意识空间」存在,哲学家、艺术家、理论物理学家才有可能在这里尽情的发现、创造……

我们在『静态体验』中,要很细致地对「意识空间」进行感受,既可以直接使用意识进行感应,也可以让意念飞出去“看”。对「意识空间」的感受越清晰,我们在后面『动态体验』中,就越会有收获。

大家一定要记住!「完整的真实」并不存在于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空间中,而是存在于神奇的「意识空间」中。这,与我们以往的生活体验并不相同,只有细致、深入的体验才会能感受到。

感受好了「意识空间」之后,我们就要开始感受「意识影像」了。我们需要再次把我们意念“放”出去。然后感受意念给我们带来的信息。我们会发现意念给我们带来的信息都是一种「意识影像」,这种「意识影像」不同于「视觉影像」,我们未必能清晰的“看”到如「视觉影像」一般的画面,但是,我们的意念、意识是能感受到“画面”的,这是一种无形却又有形的“画面”。就好比你下班要回家了,家,在你的意识里就是无形却又有形,模糊却又清晰的“画面”,这就是「意识影像」。只要对我们平时的思维活动进行感受,你会发现「意识影像」实质上就是我们思维的最基本单位,人是依靠「意识影像」进行思维的。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马上就会问了,「意识影像」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单位,那语言是什么呢?语言其实是人与人之间为了沟通,对「意识影像」共同约定的命名。所以,在语言出现之前,人也是会思维的,并不是出现语言之后人才会思维的。

只要我们的『静态体验』做得足够细致,基本上都可以体验到:在用意念思考的时候,是必须用到语言的,不用语言我们就不会思考了。但是,如果把意念收回来以后,直接用意识进行感应。你会发现,是不需要使用语言的。这就是孔子说的:“心随所欲不逾矩”,王阳明说的“心如明镜,随感而应”。

中国古代智慧之所以“不能按照西方哲学的模式”算作是哲学,就是因为哲学是在语言、逻辑基础上,用意念进行思辨的结果。而中国古代智慧实质上是超越语言与逻辑,用意识直接感应的结果。两者是有本质性差别的。

在前一篇「玩放松」心得:《乐趣从「收回来」开始》里面,我们给大家介绍过一个概念「视界」。「视界」换个说法,就是人的思维平台。当我们的感觉都“冲出去”的时候,人的「视界」就是感官所感觉到的范围。但是,当我们把感觉都“收回来”以后,我们的「视界」也会发生变化,「意识空间」就成了我们的「视界」。在「意识空间」我们将“看”到「完整的真实」。就从这点上来说,在『静态体验』中感知「意识空间」与「意识影像」是极其重要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得3)收服意念
「玩放松」基础攻略:『静态体验』
让自己的思维「鹤立鸡群」!|学会用「内思」思考
千万别把大乘的《心经》读小了|还原孔子、读懂《心经》
练功不收功 到老一场空
宇宙的真相:一切都是能量的变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