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游记 | 白岔川之行
原创平台

白岔川之行

作者:李冠男

从东北回来之后, 一直再想回家乡走走,看看。因为本人总觉得,近期送审到出版社的散文集,还缺少点有血有肉的东西。漫长的2018年,已不是前几年的光景,散乱无序的生活使本该生动的风物鱼目混珠,再也没有什么值得向岁月馈赠的文字了。

举要删芜之后,该向什么方向行走?皓首穷经地苦想了数月有余,终于做出和去年重复的决定,继续向北,一路向北进发,去寻找那些本该写不尽的光影。

翌日,约好了两个朋友,从克旗热水镇出发,横渡百岔川,去记录一下那里的民风民情,抑或是去品味一下百岔川的文化。

克旗热水,作为克旗的“小上海”,名非虚传。因温泉驰名的这个小镇,从春到冬,总是热的,总是忙的,总是挤的,甚至达到了一房难求、一票难买的地步。国内的、国外的、南方的、北方的,慕名而来的客人,回旋徜徉在铺子里、街道上、大堂中,疗养、购物、猎艳、狂欢、拍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人能限制他们的消费。出出进进的车水人流,灯红酒绿的歌吧舞厅,再瘦身也形同十里洋场,构成了中国北方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热水温泉距经棚镇30公里,距赤峰230公里,开发利用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它是中国第二大甲级温泉,泉水清澈,透明,水温46至83度,洗浴后皮肤有润滑感,具有止痛、消炎、镇静、去疲劳等多种作用,对许多适应症疾病,如慢性气管炎、轻度肺气肿、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静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很有疗效。各种神经麻痹、神经炎、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痛、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肢体麻木、肌炎、各种慢性劳损、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牛皮癣、神经性皮炎、湿疹、蛇皮、荨麻疹等患者洗过温泉后,理疗效果极佳。可以说,这里的热水是纯天然的药浴,其药学价值难以估量。

热水经林西向南走河沿,再到西拉沐沦,路途不远。为了送一个同学,我们绕道经棚,然后从永明店赶往西拉沐沦,计算一下车程,好像有点浪费。

“日出红山后,龙兴潢水源”。这里的红山就是赤峰,潢水就是西拉沐沦。闻名遐迩的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辽契丹文化、蒙元文化就诞生于潢水之滨,可以说西拉沐沦河是北方民族的摇篮。中国考古学泰斗苏秉琦先生生前曾说过,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么西拉沐沦就是我们的祖母河。可见,西拉沐沦河在中国历史和地理上占尽了先机。

我在西拉沐沦河边出生,又在西拉沐河边奔跑长大,所以对这条河最为熟悉。那里的日出日落,那里的喜怒悲欢,那里的前世今生,都深深地浸入我的血液之中,无论轮回多少年,相逢多少事,都坦然于胸,毫无摇落。

在西拉沐沦河的最宽处,有一座石桥凌空飞驾。这架石桥,名曰“普渡”,作为文物,现已受到克什克腾旗政府严格管护。桥北头不远处,还有当年建桥时修建的一座龙王庙,通体全石,无一砖土。站在龙王庙门口,西拉木伦河谷的美景远望近收,青山、牧场、庄园、浅滩、灰鹤、山羊,都是画家在写生中最为养眼的元素。

百岔川自此开始。沿线大部分都在河谷中穿行,犹如长枪野马,奔腾在云野山乡之间,绵长三百华里,既有高原漫甸,又有河谷滩涂。

百岔川上段,远离西拉沐沦河谷的河落沟门一带,原为克什克腾扎萨克驻地,康熙皇帝曾驻跸于此,布署和筹划乌兰布统之战。无疑,这里积淀着多民族国家走向统一的征战光影,也是康熙王朝不甘凌辱、坚决打击和瓦解民族分裂势力的又一历史见证。从板石房子、河落沟门到百岔川下段的广义、大河隆、二地、阁老营子一带,路边突兀的岩石,表面平滑,被一层叫做“岩晒”的深褐色物质所覆盖,这为岩刻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一百二十华里的区域,有岩画遗存大约9处48组200余幅。这些岩画都隐蔽在比较陡峭的河谷山岩之中,不容易被找到,总体保存完好,被当地考古界称为“百里画廊”。

未到阁老营子之前,我们沿着河谷到处搜寻百岔川岩画。那时,天已过晌。饿得咕咕叫的肚子是根本经不起这种折腾的。周围到处是庄稼地、树木和河滩,连个饭店也没有,到哪吃饭?饥饿难耐之余,我忽然看见,在不远的林梢上空,飘起几缕淡蓝色的烟雾。

炊烟,那是饮烟!饮烟升起的地方一定有村落!越野车寻着饮烟升起的地方,连跳带跑,终于在一个“三通”区域,开进了一家农户的院子。

这家农户与我们素不相识。说明来意后,主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本该过了饭点的时间,女主人却不辞劳苦,重新为我们开锅做饭。饭菜很对胃口,二瓶散白酒下肚,我和同行的朋友,喝得晕晕乎乎。临行前,男主人不但谢绝了我们给他们的“银子”,还开着农用车把我们一直送到乡村水泥路上。家乡人的纯朴、热情、厚道,永远是我牢记的精神食粮。

行走百岔川,又见百岔河。依如往昔的百岔河,尽管经历了若多岁月,仍然奔腾不息,风月正当。百岔河发源于内蒙古和河北交界的七老图山脉(乌兰布统东面),在万合永镇汇入西拉木沦,百岔川也由此名来。

走到阁老营子后的沙山时,眼前就没了路。我们把车停下来爬上沙山,搜寻岩画的踪迹。在山坡上的缺口处,有一片深色的岩石裸露出沙土表面,近前细看,在中间岩石的右下角似乎有一只小鹿的画面,很不清晰。我从挎包中取出一瓶矿泉水,倒在岩石的表面上。很快,岩石中央立刻浮现出一只大鹿的图形。我敢确定,这就是《克什克腾旗志》所介绍的“鹿王图”!

整幅鹿王图,高3米,宽3米。鹿王身长60多厘米,身高30多厘米,鹿角长50多厘米,体态健壮,昂首而立。围在鹿王身边大大小小的鹿有十五六只,或立或奔,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百岔川岩画起源于新石器时代6000多年以前,止于1000多年前的辽代,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看到了鹿王图,随行的两位朋友,顿时也来了兴致,拍照,描摹,记录,一直忙了两个小时。

能亲眼见到“鹿王图”,注定不虚此行。天色渐晚之际,我们才从阁老营子出发,沿着百岔河向南疾驰。因为眼前的芝广线,也是白岔川的分支。

此处芝广线,完全被群山包围。山与山之间,冰斗林立;岭与岭之间,沟壑纵横。即使近玩不能到位,但远观却更加蔚为壮观。

晚上,我们在一个农家乐吃了一顿饕餮大餐。冰凉的奶嚼口拌上脱壳炒熟的糜子,清凉酸甜,香脆无比;本地特制的赤峰“对夹”,外焦里嫩,爽足了胃口。

一夜无话。第二天,我们到达了平顶山冰斗园区,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另外一处景区。

平顶山的冰斗群,在内蒙古绝无仅有。这些是山坡上的凹地,由于冰川流动,不断把侵蚀的破碎岩块从凹地中搬走,凹地底部不断加深,使原来比较浅的凹地变成三面陡峭、一面开口的围椅状地形。这些冰斗分布于群山之间,形成了大量的刃脊和角峰,远远望去冰斗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角峰突兀,嶙次栉比,刃脊绵延起伏,大开大合,大张大奔,完全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质。

文化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文化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产生于更早的文化环境。极具文化内涵的百岔川,在不断升华和改造中,自然品格和人文品质日益凸显。如今,饱有积淀的百岔川,已成了外界人们了解克什克腾、认识克什克腾、观光克什克腾的窗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阅读悦读丨诗歌】李富《百岔川》
伊犁河谷岩画(整理资料)
赤峰岩画
原始、旷古、神秘,你所不曾探悉的岩画
白鹿塬与黄土地貌
川 口 河 的 山 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