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忆录 | 尘封的童年

尘封的童年

马建国

儿时的我总爱听奶奶讲老太爷的故事。

民国时期山东内陆连年荒旱、盗匪横行、民不聊生。关内流民穷困潦倒、衣敝腹空,纷纷逃往塞外经棚谋生。山东河间马庄有两位年青娃子,听说塞北的蒙古草原地广人稀,有大量草原牧场,决定去那里开荒种地、落草为农。这两人分别是王家的王宪、马家的马青云(就是我的太爷爷)。二人赶上自家的牛车,拉上犁耙绳索,择日赶往直通塞外的荒野之中。经过长途跋涉,他们来到英河川前梁(灯笼河子草原东面)——现在的新道梁村。把车停在吃来河沟头,简单的塔了锅腔子,安锅生炊。牛在山上悠闲地吃着青草,二人吃着自带的窝头,四处望了望。这是一个不到五里的草甸子,南北临川,东西是一望无际的草原。东通五间房,西通哈石孟河北大石门。草木茂盛、土地肥沃,于是就在草甸子中间修房安家,自己挖土和泥垛墙建院,忙得不亦乐乎。王家在村东开了百十亩地,我家在村西开了百十亩地,又到附近大户人家借粮借种籽,第二年春天耕地撒种。在自家房前屋后种上一些南瓜、豆角、白菜、芥菜、萝卜,待秋后收获以做菜食,生活过的倒也舒适。两人在这片土地上取妻生子,世代为农。

王家长年雇用十几个长工。我家太爷有自家祖训“人懒地长草,人勤收成好”,带着族人自种自吃、自食其力,日子越来越富裕。

太爷爷生有四个儿子:大爷爷马珠、二爷爷马起、我爷爷马园,小爷爷马虎。小爷爷十六岁遭盗匪被打死在自家院中。大爷爷马珠生有六女一男,大伯父迂居林东;二爷爷马起生有一女三男;我爷爷生有四个儿子。

那时候长遭盗匪扰民,经常丢牲畜、丢财物,秋天还要遭扁担手偷庄稼,生活不得安宁。村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点灯猪腊酒,种地人帮牛,秋天割完地,要防扁担手,打场不上垛,院内镰斤溜”。因防扁担手,割完地连背带拉赶紧把庄稼放在自家院里,放在场院里怕他们放火烧垛。整天提心吊胆,那真是跟着碌碡吃饱饭呀。

土改时期,王家被化成地主成份。因我家自食其力,化为中农。父亲是土改时的老党员,任乡党委秘书、财粮、公安特派员。那时山咀村老吴家也是中农,他家有传统的“锤打油坊”,由油坊师傅吴真传承,文革时吴真冤死而失传。

成立互助组时我才五、六岁,但童年的事儿记忆犹新。我们村是王家一组、我家一组、后来的老张家和沟门老邱家一组。后来,成立高级社时一个村一组。几个自然村为一个大队,设有书记、主任和财粮,大队书记王永山、主任邱贵、财粮梁英。

我刚记事时,天天跟奶奶相依为命,一会见不到奶奶,就哭着喊着找奶奶。我常听奶奶讲自家的故事。大爷爷、大奶奶,二爷爷、二奶奶和我爷爷去世后,整个马家家族就剩下奶奶一个寡妇当家。奶奶是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听奶奶说:爷爷小时候出疹子落下个痴呆症,反应慢,有时情绪紊乱。那个时候封建,讲门当户对,穷配穷、富配富。老太爷马青云方圆百里无人不知,人称马善人。附近的穷苦之人时常得到我家接济。三媒六聘、硬点鸳鸯谱,成就了这桩天壤之婚。奶奶过门后十分贤淑,上敬公婆、同合兄嫂、下教子孙。爷爷去世后,奶奶当家。奶奶善良纯朴、心胸大度,深受全族人尊重。

奶奶时常讲述她的苦难和不幸,奶奶含着泪扶着我的头说:娃子,你爷爷走的早,扔下我们这孤儿寡母的,那时候山里没大夫,只要你爸和你叔他们一长病就把奶奶吓坏啦。这山沟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红花沟的百合能润肺,黄花沟的黄花解表强,丈房沟的黄芪能补气,前梁沿的苍术暧胃肠,紫草香菇能透疹,解毒消炎治疗疮,偏方治病方百草,人食百草也健康”。咱们村上岁数的老人们都有一手治病的土方子。他们咳嗽,我下前梁到红花沟挖些花根捞米饭也能止咳嗽。他们消化不好,我上前梁沿挖点苍术,到吃来河摘些山里红熬水喝也能治胃胀。

有一年我得了肚子痛,奶奶的偏方不管用,爸爸在外地请个大夫服了药也不管用。还好,我们村来了一位道士,奶奶求他为我看病。道士把完脉,按了按我肚子,道了声“无量天尊”,这娃儿腹内生虫也。说着道士从怀中掏出一个小药瓶,倒出一粒药丸。道士吩咐,先服半丸,服下后感觉腹内搅痛,再服下半丸。服后一定要方便,把虫泄出便好。奶奶付了药费,道士摆手而去。奶奶照道士给我服药后,上茅房便出一堆小虫,我的病就好了。

我七岁时,大舅家二表姐是个出名的孩子头。她天天带着我们一群小伙伴上山灌朱狸马子,上树掏鸟蛋。一天,她带我去吃来河的小溪里摸鱼。到了吃来河,发现五只小狼崽,我们不认识当成狗崽抱回来。大舅和二叔发现我们抱着狼崽,便说你们胆真大,连狼崽也敢往回抱,大狼闻到气味会找上门把你们吃掉。我们吓的不知所措。大舅和二叔抱上小狼崽送回吃来河,回来后脱下衣服洗干净,因为大狼闻不到气味就不会来报复。从此我们就不敢去吃来河玩了。

二表姐有时带我们下南梁、过大东沟到台子村外公家。外公是老顽童,这老顽童碰上小小孩玩的别提多开心啦。他领着我们玩老鹞子叼小鸡,有时一群孩子抬着他蹲油玩,越玩越热闹,外公的白胡子都撅了起来。我们总是恋恋不舍,不想离开这位慈祥可爱的外公。临走前,外公总会蹲在自家的火盆旁,烧上几十个土豆分给我们吃。黄黄的嘎渣又甜又香,现在回想起来都会馋的流口水。

【作者简介】马建国,1947年出生于克什克腾旗新开地乡新道梁村一个农民家庭。1961年高小毕业后任生产队长兼团分支书记,1962年任“四清”工作队文书,1963年任赤脚医生、“三反”工作队员,1964年任民兵连指导员兼救护队队长,1965年任大队青年书记,1967年任“贫下中农宣传队”指导员, 1972年招聘为胜利沟煤矿工人。下岗后四处打工,当过破烂王。1995年中国作家协会函授院吉林文学函授讲习所毕业。曾任《昭乌达报》业余通讯员、《赤峰日报》业余记者、克旗文化馆编剧,人称乡间秀才。报告文学《从这里起步》《开拓》曾在《昭乌达报》上发表,《克什克腾旗糖厂见闻》《面子山趣事》《残酷的人生》等作品曾在《赤峰日报》上发表,《马公佛传奇》《小鬼仙》《追梦校园》《二十四节气歌》《童谣》等作品在《克什克腾旗民间文艺报》上发表。

合作单位:克什克腾作家协会、克什克腾旗民间文艺家协会、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书画家协会、克什克腾旗摄影家协会。

微信号:kskt150425

主编微信:aimin196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半仙 | 少年捉鬼手记066
盖房
杨献平 || 旧年的忧伤
老大舅的木菠萝
彭公案
民间故事《讨公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