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长学校培训材料 (一)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学校培训材料  

(一)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有的学生总是说“我不行”、“我不会做”、“以后再说”-----这些话老是挂在口头上。由于孩子总觉得自己无能,所以无论遇到什么事,也不考虑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担,都认为自己不行。  所谓自信心是指人对自身力量作肯定性评价的一种心理状态。人具有一定的自信心,也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  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首先,要鼓励孩子不怕失败勇于开拓的行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都应放手让他做,千万不要包办、代替。交给孩子办的事,就要相信他能办好,要使孩子感到家长完全信任他,他自己从一开始就充满自信心。  其次,要引导孩子从实践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家长要适当地引导孩子去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完成一些力所能及、既不太难也不太易的任务,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欢乐。  再次,要帮助孩子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实力和长处。自信心不足的孩子,一是判断错误,没有认清自己的有利条件,忽视了自己的长处;二是比自己条件好的人比较,从而觉得自己不行;三是意志不坚强,怀疑自己的能力。要使孩子懂得,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勇气与信心。 最后,家长可以教会孩子运用积极性的自我暗示来提高自信心。 (二)如何控制小孩的不良情绪  情绪是一种防御本能,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生存竞争能力,遭遇危险是"""",关乎生死存亡,这在远古时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关键,但在当今文明社会,该防御本能的过分运用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冲突。   情绪是一种本能的能量,情绪作为一种能量是有积蓄效应的,积蓄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发泄。  小孩情绪不稳定的常见成因   (1) 父母感情不和,得不到关爱。常得到爱的抚慰的人,会较具有同情心。缺乏爱的人会更具暴力倾向。   (2) 缺乏安全感,感觉被忽略的人会通过情绪暴发来引起他人的注意。  (3) 受约束过严,学习压力太大。   (4) 过分溺爱,过分迁就形成特定的行为模式。  (5) 过分自卑,极爱面子者易发脾气(反向)。  (6) 怕被欺负,过分戒备,过分敏感(过敏)。   (7) 有时愤怒或暴力是达到控制事态的捷径(以暴易暴)。  (8) 大多的体罚和责备易转移到同伴(迁怒)。  (9) 父母本身情绪不稳定(感应)。  (10)体息时间不足。   (11)娱乐游戏不够。游戏、体息有松弛和平衡心理的作用,也是小孩主要的运动形式。  (12)模仿卡通片、电子游戏的攻击行为。  (13)仇恨嫉妒。   (14)自己的期望值过高,想要但得不到时。  (15)我意识太强、自我澎胀者。   (16)品行障碍(反社会、对立违抗型)。  (17)精神发育迟缓。  (18)多动症如何控制小孩的不良情绪   (1) 针对成因,有的放矢。   (2) 角色扮演,扮演冲突中的另一方。   (3) 将骂别人的话用在自己身上(心理游戏)   (4) 交互抑制原理,一个人不能在同一时间产生二种不同的情绪,喜与怒不能共存,引导出欢喜的情绪,愤怒自然就平息。  (5) 深呼吸,放松训练。   (6) 想像某个你钦佩和尊敬的人面对与你相同的困境时会有什么反应。  (7) 寻求他人支持,向人倾诉。  (8) 将愤怒的情绪改道渲泄。  (9) 转移注意力。   (10)千万别教孩子在受欺负后打自己反击战。  (11)迅速带离冲突现场。  (三)理解孩子的感情  有的孩子,当他们看到欢蹦乱跳的小鸡突然死去的时侯,会难过极了。他们会伤心地大哭起来,甚至会十分认真地为小鸡举行一个隆重严肃的葬礼。   还有一个孩子,她的小鱼死了。她难过地把它埋葬,甚至在墓前还立了一个墓碑,自己每天要到那里去行礼、默哀??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千万不要漠不关心,更不要有丝毫的讥笑的表示,而应该尊重孩子这种感情,对他们的这些做法表示理解和支持。因为这时你尊重的是孩子的自主决定,理解的是孩子的爱的感情,支持的是孩子的带有雏形性质的高尚行为。   同情心,是非常宝贵的一种情感,它是许多高尚情感的基础。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不能用抽象的道理,而应以情感教育为主。       今年223日,清华大学一高材生用硫酸泼向北京动物园的黑熊,造成5只熊不同程度受伤,消息传出,社会上一片哗然。该学生生长在单亲家庭,是母亲所有的期望,也是母亲关注的焦点。但是母亲对他的管教过度,限制了他在心理上的成长,出现了心理偏差,导致过分的举动。这件事充分说明对孩子从小进行情感教育是多么重要,而让孩子从小拥有同情心,则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     孩子们热爱的故事爷爷孙敬修,就是这样从同情心出发,培养教育幼小的孩子的。   有一次,他看见几个小朋友正在几棵小树旁边淘气地玩耍,有的用力摇树,有的用脚踢树,有的甚至折断树枝??这时他十分生气和着急,但他没有马上去讲些道理,更没有大声喊叫,而是轻轻地走到小树旁,把耳朵贴在树干上。     孩子们一见老爷爷的这个举动,立刻都好奇地围拢过来。这时,故事爷爷孙敬修就对小树喃喃地说:"小树啊!你疼不疼呀?是不是被踢伤了?是不是被摇晃得头晕了?是不是你的小手被折断了?你不要伤心,我来给你按摩,我来给你包扎。"     这时,小朋友的脸色都变了,难过地对小树说:我们错了,我们只知道自己玩得痛快,把你给害了??你不要伤心,我们来帮助你。     孩子们有的去抚摸小树,有的慰问小树,给小树唱歌,有的急忙从家里拿来纱布给小树包扎。     孙敬修能够理解孩子的感情,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教育。      在家庭中,家长应该特别重视对孩子情感的理解,尤其在孩子的幼小阶段。因为这个阶段孩子与他人的交往,情感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家长首先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各种情感变化,不论是由忧变喜急剧变化,还是"晴转多云"缓慢发展,都不应单纯地依据孩子的语言表述进行判断。其次要认真地发现情感变化后面的真正原因。例如遇到挫折的孩子由忧变喜,到底是因为增强了自信心,还是发现了暂时躲避的方法,或者可能是找到了不正当的窍门,必须要认真分析。家长要和孩子进行交流,这时仍然要十分重视自己的情感表达,也就是做到"通情达理""语重心长"。       当然,孩子在慢慢地成长,不能总是停留在情感需要为主的阶段,应该不断地增加"理智"的内容。不过,用情感"垫底",用情感的参与来锻造优秀品质的各种"合金",则是在我们教育孩子的长期、复杂工程中,永远不能忘记的。 (四)孩子心情好,才能学习好     孩子要先热爱生活,才能热爱学习;孩子首先整体上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才可能有良好的学习心理。这个道理显而易见,恐怕很少有家长会反对,然而在实际行动中,却有不少家长经常把孩子的心情与学习割裂,他们对孩子的情绪变化极不敏感,满脑子都是"学习,学习",甚至认为孩子"小小年纪,什么心情不心情的"。这实际上是把孩子看成了没有七情六欲的"学习机器",必然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厌学心理,家长适得其反。    如果一个孩子到学校看见老师就怕得要命,他能学习好吗?     如果一个孩子每天担心班上大个子同学会欺负他、劫他的钱,他能静下心来学习吗?    如果一个女孩收到了男同学写给她的小条,不敢对老师家长说,又不知如何处理,这能不影响学习吗?     如果一个孩子因为自己个子矮,或者眼睛小,或者皮肤黑,或者长得不漂亮而忧心忡忡,他能专心学习吗?     如果一个孩子被母亲每天的唠叨和批评搞得心烦意乱,放学都不愿意回家,宁可在外面闲逛,您能希望他踏踏实实学习吗?     如果一个孩子发现同学手里都有零花钱,出手大方,而自己囊中羞涩,因此不敢和同学一块逛街,他不能正确认识此事,很自卑,腰杆挺不起来,会不会影响他学习?    如果一个孩子请同学到家里玩,被家长像审问犯罪嫌疑人一样盘问个没完,搞得孩子很没面子,从此失掉了朋友,他痛苦万分,成绩能不下降吗?     据我所知,有些孩子已经声明"活着没意思"了,家长还在那里跟他说"学习呀,学习"。我对家长的这种麻木非常震惊!我见过几个家长,孩子到了自杀的边缘,或者已经自杀过了,如此情况下,家长仍不懂得保住孩子的性命要紧,还问我"中考怎么办""高考怎么办"。我真是哭笑不得。孩子都快没了,还在这谈考试,只能说明家长已经得了极其严重的"应试盲目症",除了学习考试,什么都看不见了。     即使是成人,当我们因为什么事情情绪正低落的时候,也难免影响工作。何况孩子!    我们不能目中无"",不能要求孩子的情绪像直线一样无波动,不能要求他们"心如古井""一心只读圣贤书"。那是无理要求,不近人情。孩子既然是人,就必定有人的喜怒哀乐,而且因为是孩子,不成熟,情绪变化会来得节奏更快,变化更剧烈。有些孩子会因为芝麻大点的小事痛不欲生,甚至索性自杀,成人会觉得十分荒谬,于是责备这种孩子"抗挫折能力差"。这种责备有道理,但是我们更应该理解:有些在我们成年人看来很小的事情,在孩子眼里是天大的事情!     可见,作为家长,我们的首要任务并不是盯着孩子的分数,而是注意孩子的情绪,注意他的性格。     我建议家长在孩子放学归来之时,先别忙着问孩子考了多少分,应留心一下孩子的表情。如果他情绪不好,就应该询问一下:"你是不是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你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烦?需要我帮助吗?"孩子说明了情况,家长应该尽可能帮助他,而不是简单地批评他。所谓"帮助",应该是教会孩子具体的思路和操作方式,而不是像官僚一样做原则指示。比如女儿收到男生的小条,就应该告诉孩子:如果你没有什么不恰当的行为,那你没有什么错误,这只是证明你有吸引力。你也不能轻易认为这个男孩子是流氓,他喜欢你,也是人之常情。但是此事总要有个了结,你可以明天私下告诉他,以后不要写这种条子,你也没有和他交"那种朋友"的意思。此事不必告诉老师。这样,孩子的情绪就会稳定下来。经验告诉我们,许多孩子情绪波动,都是因为他们遇事不知怎样想、怎样做,只有给他们出可接受的、可操作的主意,他们才能安定下来,空讲道理没有用处,批评指责更是不行。孩子只有心情好,才能学习好。希望家长都注意这个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四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
如何提高大班幼儿解决纠纷问题的能力
董进宇:《培养真正的人》
有同情心的孩子更优秀,长大更孝顺,家长从婴儿期就要开始培养
第一讲 倾听(上)
情商培养四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