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究式学习若干问题思考

 

    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探究式学习的这一学习方式逐渐被人们愉快地接受。但是,应当清楚地看到,对于探究式学习,我们的实践还是初步的,我们的认识还是粗浅的,甚至还可能存在理解上的某些偏差。本文试就人们对探究式学习容易产生理解偏差的三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学生的探究与科学家的探究有什么差异

    在不少的文献中,都揭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探究与科学家在科学工作中的探究的相似性。但是,如果我们只看到这一点,甚至因此将学生的探究与科学家的探究划等号,无视两者之间的差异,对达成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不利的。兰本达曾经这样讲过:“孩子们的探究与科学家的探究有基本的相似之处,也有重要的区别,我们必须记住这两点。”学生的探究与科学家的探究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1、追求的目标: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根本目标是揭示自然的规律,形成科学的理论,获得科学的结论。而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根本目标是提高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包括了科学知识、科学技能和科学情感等多方面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学生的探究比之科学家的探究,所追求的目标要更全面。

    2、问题的新颖性:科学家探究的问题对于社会来说通常是新颖的,即问题的结论是尚未为人所知的。学生在课堂上探究的问题虽然对学生自己来说也具有新颖性,但对社会来说,一般是为人所知的。对绝大多数问题而言,教师已经知道解决的方法和结论。所以,在课堂探究中,教师对学生的探究会产生很大的作用,甚至教师的脸部表情都会给学生的探究造成某种暗示。

    3、描述的客观性: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在探究过程中,总是十分重视证据这一要素,他们会努力排除主观意愿,采用客观的描述和分析,能够区别证据与观念,对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而学生的探究带有较多浪漫的色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会赋予比较丰富的个人感情的色彩,容易以想像代替事实。例如,对串联电路各个部分电流的大小关系,有的学生会认为“电流流过灯泡后会越来越小,就像人走路会越来越吃力一样。”

    4、精度的高低:科学家的探究是为了获得精确的科学结论,对精度的要求较高。为此,他们进行探究时需要精密的仪器和器材。但学生的探究许多是定性的或半定量的,即使是定量,有时还会因训练学生分析误差的需要,或实验的简单性要求,以及实验设备价格的限制,精度要求较低,一般并不要求使用精密的实验仪器和器材。

    5、时间的限制:科学家的探究一般不太受到时间的限制,有的探究活动甚至可以延续多年的时间。但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受到时间极大的限制,他们需要在十分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探究的基本任务,达成学习的目标。

基于学生的探究与科学家的探究之间存在以上的差异,为了有效地在课堂上实施探究式学习,教师应当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在探究中是否获得了科学的结论,还要关注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了哪些科学的技能和方法,思维得到怎样的训练,经历了怎样的体验,形成了怎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不能当一个清闲的旁观者,要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知识。既不轻易将结论直接抛给学生,也不无视学生的困难。要积极启发学生,激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既要对学生探究活动的全程给予有效的监控,又要促成学生学会自我监控。要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中肯、具体的评价,强化学生的杰出表现,帮助解决学生碰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不要让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太远。

    3、教师要容忍学生的错误,因为自己在初学时也曾出现过类似的错误。要倾听学生的心声,不要对学生有过多的抱怨和责怪,更不能叽笑学生,伤害学生的感情。例如,在一堂对动物进行分类的课上,有学生在归纳哺乳动物的特性时说:“哺乳动物有一定的体温。”教师反问:“难道有什么动物会没有体温吗?”结果引起其他学生大笑。其实,学生所谓的“一定”指的是“恒定”,学生对这一点心里是明白的,只是在表达时“用词不当”。对此,教师不应给予用嘲讽的口气来反问,而应细心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调整:“你所说的‘一定’的体温是指什么意思呢?你能换个词来表达得更准确些吗?”

    4、要尽可能采用简易的仪器和器材,不盲目追求仪器的精密度。要知道,从教学角度看,有时低精度的仪器和低成本的实验其教育的价值更高。例如,对于力和运动的关系,如果用气垫导轨来做实验固然可以更容易、更精确地得出没有力作用时,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的结论,但利用斜面实验,却可以使学生在设计实验、控制变量,以及将已知结论进行外推等方面得到很好的思维训练。

二、为什么说探究式学习不能取代接受式学习

1、接受式学习可以为探究式学习提供必备的知识

    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必须拥有一定的知识,如果学生贮备的知识不足,探究就很难进行。但是,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不可能都通过自己的探究来获得。获得这些知识,离不开接受式的学习。例如,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特点时,需要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但是,电流表为什么可以用来测电流?电流表的刻度为什么是均匀的?当电流表接入电路时,其电阻对电路的影响为什么可以忽略不计?等等。对于初中学生,这些知识只能通过接受式学习来获得。如果我们拒绝接受式学习,对这些知识缺乏坚信感,是难以完成探究任务的。

2、有的知识很难进行自主建构,难以通过探究获得

    一般来说,通过探究式学习的知识通常是学生容易自主建构的。建构这些知识,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或者容易获得感性的材料。但并不是所有知识都能够由学生自主建构起来的,例如,太阳系的结构、大气层的厚度、空气的成份、地球上水的分布、物质的构成、光和声的速度,等等,初中学生很难通过自主的探究来获得。这些知识采用接受式学习,比之采用探究式学习要更为有效。

3、教学时间的限制,不允许有过多的探究

    虽然我们不能说所有的知识采用探究式学习比采用接受式学习一定要费时,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对绝大多数知识来说,采用探究式学习比之采用接受式学习要来得费时。科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知识本身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很难想像,一个没有科学知识的人,会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教育的一大任务是让学生接受人类科学文化的成果,同时形成科学的能力和科学的情感。但教学是有时间限制的,学生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效率,在教学时必须对探究活动进行合理的规划,控制探究活动的频度、难度和密度,要在最需要进行探究的内容上安排探究活动,在最有利于培养探究能力的学习内容上安排探究活动。

4、探究式学习存在的缺陷,必须依靠接受式学习来弥补

    学生的课堂上所进行的探究式学习虽然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些难以回避的缺陷,这些缺陷需要通过接受式学习来弥补。例如,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的科学结论往往是不精确的,是定性或半定量的。象研究焦耳定律,他们很难通过实验得出电热与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与电压成正比的结论。采用接受式学习可以使探究活动获得的不太精确的定性结论推到精确的定量化的结论。

三、如何正确看待探究式学习的效率?

    有人认为,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低效率的学习方式,并且以此作为理由来排斥甚至否定探究式学习。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有失偏颇的。它不但在理论上站不住脚,而且在实践上也是十分有害的。

    要比较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效率的高低,首先应当建立正确的学习效率观,而学习效率观实际上跟教育的价值取向直接相关。教育传统的价值取向追求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数量,在这种价值取向支配下,学习效率用单位时间内传递知识的数量来衡量。谁在课堂上传递的知识越多,把更多的知识装入学生的大脑,谁的课堂效率就越高。于是,知识容量的多少、知识密度的大小就成为课堂评价的重要指标。接受式学习是以学生听教师讲授为主要方式的学习,在接受式学习中,教师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比较密集地向学生传递大量知识。而探究式学习是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的学习,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化费了较多的时间,课堂呈现知识的密度较小,单位时间内学生获得的知识数量也较少。所以,从教育的传统价值取向,人们就认为接受式学习是一种高效率的学习方式,而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低效率的学习。但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育的价值取向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教育从过去单一追求知识的一维目标已经发展到今天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评价今天课堂教学的优劣,并非仅仅看传递知识数量的多少,同时还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了什么,他们获得了怎样的体验,当前的学习对他们终身的学习和工作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等等。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我们应当给出学习效率新的定义,即单位时间内达成目标的多少。

    科学知识对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确实很需要掌握对他们未来生活有价值的知识,而且,知识的积累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但这并不是说知识等同于能力,或者认为一个人能力的高低与他所拥有的知识量成简单的正比关系。探究式学习强调知识与过程的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既关注知识本身,又关注获得知识的过程和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教育的意义在于迁移,科学知识可以迁移,探究能力也可以迁移,而且相比而言,探究能力的迁移性更强,探究能力的迁移是更重要的迁移。著名物理学家劳厄说过一句名言:“所谓素质无非是把学校里学过的东西统统忘掉之后剩下来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看,探究能力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虽然就一般情形而言,与接受式学习相比,探究式学习在单位时间内传递给学生的知识数量较少,但是,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了科学探究的体验。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参与了提出问题、建立假说、设计实验获取证据、表达交流等过程。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未知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接受式学习则更为有效。所以,从培养探究能力的教育的价值取向看,探究式学习是一种高效率的学习,而接受式学习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正如美国学者艾伦?柯林斯在评价探究式学习时所说的:“这是一种费时的教学,但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发现理论,那么这是我们所拥有的惟一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学课创造性思维的透视
九江教研网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在物理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蜡烛能燃烧多久》课堂实录及评析
浅议生物科学史的教育价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