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社员作品选

今天我想写一点东西

\覃蓥玥

今天我想写一点东西,所以写了。

直到下笔的那一刻我并不知道能写出什么,如果最后无法成文,那就当是直抒胸臆的借口。

今天天气预报说是高温红色预警,现在空调房外的世界是火炉,我端坐在十多年前的老式电脑前,虔诚的敲字。说不准,这一行一行的都是絮叨废话。

昨天我给新一周的征稿定了“归途”的题目,阖上眼,往沙发一靠我就想起了还有几天又要离家。

新生向学是跃跃欲试,而我过了一年半载只觉得已经是老骨头了,大学要怎么过,都已经松松散散的过了四分之一。明明好像离开家,已经不再感觉那么不舍,但还是会陷入整夜整夜长长的失眠。

没有妖魔邪灵作祟,也没有显而易见的烦恼,只是因为各种捉不住的思绪而困扰。记得大一的那个寒假,还在跟朋友慨叹,怎么办呢,接下来要怎么活呢?我们的路到底在哪里呢?现在呢,在夜色光影变幻的街道里,我们骑着电车疾驰而过,谈及此,我和朋友决定跨过这个繁琐的思考模式,在可能的变故前不谈计划,在既定的前路上不谈理想,如果这样过会轻松一些,那么不一定要即刻求解,就随他去吧。我们必然将走到要做选择的路口,但没必要紧张的未雨绸缪。平和的装点自己的生活,做的每一个选择才能有绝对的底气。

大一过去了,很多人物事都远去了,甚至我都没想过要去挽回什么,实实在在的变得“佛系”。遇到一些人觉得不枉此生,那么这一年也算是拥有了好气韵惠泽自己的人生。更了然了各种生命轮转的规律,逐渐放开了成见,逐渐放下了执着。

这个暑假回到的第一日,我听说了姨父病重的消息,虽近几年并不怎么亲近,心里也突然咯噔了一下,也许这种悲痛是可以共情的吧,生老病死都是人之常态,人到一定岁数总是要面对一些离别。曾有上个月还说过话的人,这个月就因为在公园里跌了跤,不在了。“不在了”是那种听起来既温柔又生硬的说辞,证明一个生命与世长辞,身后事与他无关,所有的不舍悲痛与我们有关。我站在廊下,听到母亲跟姨母说,姨父是想让自己快一些结束痛苦,便放弃了吃药打针,他整夜整夜不能睡,坐着,有时昏过去睡懵了甚至还会大小便失禁。说不准这种痛苦到底苦了谁,明明不舍得他离开,但我明白姨母已经累了。

看到两颊凹陷下去,眼睛突出得恐怖,瘦弱到不堪一击的晚期病人的脸,我整个人呆愣的,手足无措的站着,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眼神不住的向母亲求助,希望她快来解救这种不堪。我很努力的听他们唠叨着家常,偶尔恭顺的答话,但我怕极了这种病入膏肓之人的安静。明明他的身体就像是随时要爆炸的火山,亲近之人看着他一次次爆发,一次次偃旗息鼓,又一度一度的枯萎了下去。曾经那么健壮的躯体,如今只剩下一副身架子,装着一颗不知归期何至的惶惑的心,把着对人世最后一点不甘和留恋苦作支撑。外孙还这么小,女儿的情路是这么不顺,有那么多需要担心的。我看他常常想要说话,但是却终于还是因为太累,因为没有精神头,所以只是撑着身子将自己盘在了沙发上,思绪像是飘得很远很远。我知道这也许是最后一次,我知道如果我走出那个门,也许此生就再也无法相见,但我还是逃了似的,离开那破碎的飘摇的房子。关上门,我远远的逃回上学的第二故乡,远远的,如果有滞后的消息传到了耳朵里,那么所有的悲痛也会滞后的吧。

二十年来,我见过各式各样的离别,对于死亡的感知是这么清晰。从别人的耳中听到这些消息,不管是否熟悉,都会受到冲击。表妹告诉我,她的舅舅不幸身故。因为太猝然,连追悼会都办得很草率。见惯了离散场面的父亲也叹生命脆弱了,一起工作的工友猝然长逝对他的打击一定比我要大上许多。大人们对此讳莫如深,都一致决定对老人家缄口不提,这种消息哪怕对我这个无关紧要的人都是一种震慑,更何况母子连心呢。我记得小时候,她的舅舅还年轻,是个帅气的叔叔。我也听过一些闲话,知道他有些不务正业,也知道他二十年前向我父亲借了钱至今没有还。听到父亲惋惜,这个人的人生是十分凄苦的,工作上四处碰壁,哪怕女儿长大后找来的女婿也看不起他。这听起来,就像是身处在安逸中的人,咀嚼别人的痛苦身世,以弥合自己生活的其他不如意。

人的一生,过得是好是坏,要到了什么样的节点,才能说是非呢?王菲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我的人生还没过完呢,等我临终前你再来问我吧。人都只能活一次,第一次且最后一次,所以在我们得到某个阶段的成果前,不敢说怎么样是错了,怎么样又是对的,有的人要把短暂的当做永恒,用在幸福顶点的死亡来告慰自己的人生,有的人不信盛极必衰,誓要在每一次高度上另起炉灶。我到这个岁数,只觉得,没有什么绝对正确的事,人的心总是随着阅历而变。二十岁时候想坚持到底的事,三十岁就不了了之。我们能总是怪罪这位故人活得浑浑噩噩吗?我们能以一己之力否定一个人的人生吗?不是的,我们不会,但我们还是可悲的躲在角落里,细数着他人的缺憾,慢慢的惋惜着他不在的人生。拳头攥得比谁都紧,默默在心里对自己保证要好好活下去。

这个地球,最不缺的就是人,除了我们爱的人,以及爱我们的人,我们对我们一生可能遇到的两千万人都不重要。生命毕竟是这么不值钱,但除了我们自己以外没有人能替我们珍惜。因此,不管有没有明天和未来,我的朋友,盼你努力生活,盼你如愿,盼你平安,盼你顺遂,盼你遇到前所未有的好事足以怀缅一生。

“今番良晤,豪兴不浅”,我在这里,遥祝你的人生乘胜长驱,一路顺风。

我的写作故事:在回忆和想象之间徘徊

     邓洁慧

  从决定开始认认真真地写一些东西起一直到现在,趁着放假有时间,我整理了一下近两年写的一些文章,发现自己写的所有文章没有一篇是完全虚构的。可能你会觉得是因为我的想象力不行,可即便如此,我还是不能承认自己是个没有想象力的人。相反,我觉得自己想象力挺丰富。其实我的每篇文章都是有故事的,都是从我的现实生活出发再结合一点我的想象才成形的。说到此处,我相信大部分写作者都会有跟我这样的共鸣。

我最早接触并且对我影响较大的纸媒杂志是针对中学生的一类青春校园杂志《青春风》。那个时候觉得它完全写出了当时我们年少的心境,越看越喜欢。这类杂志的最后一页有一个专栏叫“飞哥传书”,上面每一期都会从来信中挑选出一些幸运读者,然后把她们写的信变成铅字印刷在专栏里,让全国的读者都可以看到。当时的我羡慕极了,但不敢表现出来,天性安静的我只好作为大千读者中的一员默默地继续关注着每一期的《青春风》。

其实我也是有自己想法的一个人。我发现每一期刊登出来的“飞哥传书”都有一个特点:情感真挚,语言俏皮活泼,爱用当时流行的词汇代替个别字眼。这样显得幽默搞笑。于是,最后我怀着作为一名粉丝激动的心情偷偷溜出校园跑到邮局花了一块二寄出了第一封沉甸甸的信。我甚至能想象出这封信被汽车运送,再被飞机运送,或是一直被汽车运送。那该是经历怎样的山山水水呢?

寄出信之后,我怀着期待又害怕的心情等待着。不过,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启了我的写作之路。令人惊喜的是,一个月之后,我收到了一本样刊,样刊背面赫然印着我写给小编们的信。我当时真的开心极了,感觉走路都是带风的。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大,我开始模仿那些写作者的写作思路。我发现她们写的我们在生活中都经历过。于是渐渐地,我变得敏感,开始拿起我的笔杆子和笔记本,仔细地洞察生活。我一点一点地学习她们那些文章的写法。大概那个时候才初中,没有什么生活经历,所以写的东西刚萌芽,产量也不多,东一句,西一句。大部分都是在抄写别人写的优美有哲理的句子。后来看得多了,自然就会形成那种思维,有那种想象力。所以我的作文时常被语文老师拿出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念出来,那个时候的我感到非常得意。

可能是因为初中时跟我们班同学关系挺好的,所以上了高中后就会想起很多以前一起生活学习的画面。就这样,我就尝试写了我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具体的名字还没来得及取,其实小说的灵感来自我们班上的一对恋人。我写的故事并不怎么真实,有虚构部分。直到现在我才翻箱倒柜翻出原稿,发现那时候的文字还真是幼稚。

高中其实没有时间给我写些东西,但是我们班主任支持我们写日记,是那种固定时间上交检查的。这对我来说正是一个提供我写点东西的好机会。除了记录一下我每天的心情,我还会写一些对周围事物的看法。我记得临近毕业有段时间我最好的朋友“抛弃”了我,然后我就把我和她的故事写进了一个半真实半虚构的小说里,这是我的第二篇小说。与处女作相比,这篇好多了。所以,经历多了,回忆丰富了,自然就有得写了。

如果说中学时代我写的大多数内容有关校园,那么到了大学,我的文章内容则多了远方,故土和亲人。人真的是越长大感情越丰富,看不得一点感人的画面。自从上了大学,离家千里之外,各种有关乡愁的文章一涌而出:《阿妈》 《水生》 《没有故乡的云》 《夜雨》 《遇见》等。在创作的过程中,脑海里满满的回忆。我的文章风格也逐渐自成一派。我喜欢怎么写就怎么写,随心所欲,没有华丽的词藻,有的只是一片真情。

虽说自己小有进步,但我在文学创作这条路上仍苦苦摸索着。在这条路上,我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给我指点,给我帮助。我们互相理解,互相倾诉。

当然,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我已经告别了中学时代了,但我仍喜欢看一些有关中学生的杂志,因为我知道自己的初心还在。

我的写作就是这样在回忆与想象中徘徊。在我的定义中,看过,听过,感受过的东西都是回忆,只有回忆才能让每一个写作者有东西可留恋,有东西可写。

                                       写于2019.8.20家中

北京地铁的风

文/邓洁慧

   “……我有些兴奋地走进地铁,不知所措地握着地铁里的扶手,耳边传来提醒人们地铁启动的警哨。看着周围形形色色的人以及刚开启又合上的地铁门,我重重地呼了一口长气,还没等我呼完这口气,这时一阵疾风扑面而来,把我额前的碎发吹乱了,让本是接受炎热夏天洗礼的我竟有了一丝寒意。北京地铁的风啊,的确如此……”——2019.5.1

“北京”这个词最早是从小学语文老师教的一首诗中得知的。那首诗描写了天安门,老师给我们讲了天安门在北京,还讲了北京是一座多么美好的城市,那里充满了年轻人的梦想。那个时候,我就已经为自己默默许下一个去北京的梦想,去看看那只出现在课本里的天安门。

后来随着成长,我惊奇地发现自己喜欢的作家都住在北京,在阅读他们的书过程中,我逐渐了解到“北漂”这个词的含义,我觉得很酷,我对十八岁的自己说,你要好好学习,以后去北京上大学。感受一下“北漂”。

从那以后,我一直做着自己的“北漂梦”。高三一年我认真,努力地学习,复习。可最终还是失败了。去北京上大学的梦破碎了,那是否意味着我的北漂梦也随之破灭了呢?不过好在,虽然去北京的梦还不能实现,但是接近它的希望还是有的。因为我选择在太原继续我的学业。太原到北京,四个小时的火车。我对自己说,十年都等过来了,四个小时你还等不起吗?

我一直在寻找机会“进京”。就在今年的五一假期,我终于有机会去北京了。于是我从四月就开始为我的北京之旅做准备。列出所有要带的东西,搭配好在北京每一天穿的衣服,和朋友做了一份又一份攻略。

5月1日早上九点零五分,从太原南站出发,下午一点三十八分顺利到达北京西站。下了火车,接到老同学的电话,告诉他我的位置。我望着人山人海的火车站,竟有些茫然,每个人看上去都那么行色匆匆,赶地铁的赶地铁,赶火车的赶火车。但是我内心对北京的向往喜悦之情战胜了茫然感。那天北京有点热,阳光很刺眼,抬头远远就看见了那些一层又一层的高楼,我狠狠地吸了一口北京的空气,耳边听着纯正的京普。这时候我才真正相信:哦,我终于踏上了这一片令我向往的土地。不知怎的,我瞬间就有种想大哭一场的冲动。

见到了一年多没见的老同学,我们互相拥抱了一下,一路上诉说着毕业后各自生活的酸甜苦辣。为了省钱可以去玩,我们住进了青旅。里面同样住着和我们一样对北京充满热情的年轻人,每当我们晚上坐地铁回到这个小屋时,刚进门口都会听见他们弹吉他的声音,或沧桑,或悠扬。我知道,住在小屋里的每一位客人都是有故事的,他们,我们或许都在等待愿意听自己故事的有缘人。借着淡黄色暖暖的灯光,我看见他们每个人脸上那种轻松自在的神态。那个时候我突然想走上去问候他们一下,但一想到每个人都是彼此人生的过客,那又何必打扰这种对彼此的神秘感呢,你看,人就是这样,有情又无情。

刚到北京的那天下午,我们又坐着地铁,又再次感受着地铁的风,去王府井开启“逛——吃”模式。每到假期,人真的很多,我们在人群里缓缓移动,遇到新奇的玩意儿就过去瞧一瞧,看一看。我们看见很多老北京的东西, 听见老北京人富有特色的吆喝声,这时候我突然感慨到:原来跨越几千公里的相遇,竟是这么奇妙。

对于邂逅“王府井书店”,那真的是意外之喜。我一向对书店偏爱,就像对文字一样。所以当我触摸到书架上一排排整齐的丛书时,我感觉自己没有比这更开心的事了。有的书已经拆了包装,可以翻阅,有的则不可以。看书的人也很随意。可以坐在椅子上,也可以坐在梯子上,甚至有的读者更加放肆,直接以一个舒服的姿势坐在地上,背靠书架,两手捧书津津有味,好一副悠闲的样子。我们看了不忍心打扰,匆匆选书,结账,离开。

第二天早上八点半,从青旅出发坐地铁去“什刹海”和“后海”,他俩挨着。我在初中的时候就早已在书上听说了“后海”,更加明白了一句话:后海不是海。如今,终于有幸来到书上曾写过的地方,内心当然是激动无比但并没有显露出来。后海的酒吧,后海的小店,后海的柳树……这一切在我看来都那么的富有文艺气息,富有故事。我不知道在后海发生过怎样的故事,但我能想象,那一定是有关生活,有关北京。我一直都相信,能够留在北京的人都是有故事的。或许我们只看到北京光鲜亮丽的一面,却忽视了处在北京某个角落里的无可奈何,可那又怎样呢,我们本就是北京的一个过客,不是吗?

由于时间仓促,再加上假期人真的很多,导致我们没有买到故宫的门票。原本计划里没有去天安门的打算,但是在临别北京的最后一天,我们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冒着可能赶不上火车的险去天安门广场上拍个照。因为人流量太大,天安门附近的地铁口关闭,我们只能步行半小时去往天安门。当我看到天安门的时候,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我看见小时候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护城河,高高的旗杆,随风飘扬的国旗,还有毛主席的画像。那个时候我好想跟我的家人分享这一切,让他们也能跟我一样感受那份激动,那份庄严。

匆匆忙忙让朋友帮忙拍了照,然后一路飞奔着赶往地铁口。赶着下午一点零五分的火车回太原。取票,过安检,找候车口,一切都是用跑的。不过幸好最后在已经排着队检票的队伍中找到了候车口。一切都刚刚好,我在心里自嘲:看来北京连一分钟都不想让我多待啊。

时间真的太急了,就连想跟北京,北京地铁的风,北京的后海……好好道个别的机会都没有,可能这也许就是北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吧。

可即便这样,我还是喜欢北京,我喜欢那里的人,喜欢发生在那里的故事。虽然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一天能够实现当初“北漂”的梦想,但是我知道一句话:有梦就勇敢去追吧。

让北京地铁的风来的更猛烈些吧。


点击下方查看历史文章

【何拦伟诗选】真我在苏醒(组诗)

山西高校首届诗词大会圆满结束

山西高校首届诗词大会第三次彩排

社   长:米子雨

编   辑:覃蓥玥

策   划:邢晓旭

宣   传:邓洁慧

新媒体:郭丹阳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北京地铁那些好玩的景点(地铁1号线旅游景点线路)
北京地铁
揭秘北京十五个传说:北京地铁
北京地铁需要戴口罩,若没有口罩了,是否可以通融呢?
讲述北京 | 北京地铁的一毛钱历史
闻北京地铁要调价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