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超级城市是灾害放大器
城市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超级城市是灾害放大器
            
夏河年
 
  送孩子上学的时候在北京溜达了几天,之后再没有去过。那种超级城市对我没有多少吸引力,我绝不会特意到那种大城市去旅游,除非是为了办事。大水淹了半个北京城不会有具体责任人,因为京城的主要气候灾害是风沙、干旱以及空气污染,洪涝灾害是极其稀罕的,房山区460毫米的暴雨是自1951年有记录以来的第一次,由于概率很小,以后也不会改变防灾资金的主要运作方向。毕竟因一场暴雨就死了37个人,这次洪涝灾害过后会认真计划一下再碰到这种情况时的应激反应机制以及适当改良排水系统严重不合理之处,仅此而已,就如同那年南方奇冷大雪压垮了输电线路,之后也没有将输电线路的设计改为北方标准。用同样多的钱取得更大的效益,这是原则问题。水淹北京的罪魁祸首是雷公电母,不归党和政府管辖,人为因素是城市化设计的失误,这个要多多检讨。

  昨天我们这里万里无云,天气预报说有38度,我们自行车队顶着“温暖”的阳光向郊县出发了,可怜我一双“玉腿”早变成了棕色“飞毛腿”,再晒也无所谓,一不嫁人二不相亲。这次的线路特点是串联小镇和新农村,它们大多镶嵌在青山绿水间,交通状况很好,不时看见乡镇企业、私人作坊,中外合资什么的也有。电瓶车、运货车、小汽车在公路上来回穿梭,为公路增添了活力,院子里和树荫下的老人小孩看起来很幸福,苍翠的山脚下飞来飞去的好像是野鸡或野鸭,我们随身携带的水喝完了,随便走进哪家灌点冷开水都很热情。

  这些年郊区农民被陆续赶进了电梯房,城市扩张速度飞快,大一点的地级市像以前的省城,省城都扩张成了大城市,大城市成了超级城市。一座30层楼的商品房,其建造成本和运行成本比相同住户的四五层楼之和高得多,一座2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比10座2百万人口城市的成本之和高得多,尤其是运行成本。遗憾的是,“自然状态”下,这种扩大是个正反馈过程。只要三四栋三四十层的商品房聚一块儿,商场、幼儿园、物业等设施就得配齐,而配套设施的齐全又会吸引更多的高层建筑到附近落户,然后就是建一所小学,再然后是另一拨开发商加盟,再再然后是建一所中学,银行、电讯、派出所也来了,再再再然后……

  将小区换成城市,意思也差不多,所以城市一个个成了大胖子,而且还在加速发福,心肝脾肺肾不堪重负。城市规模大到一定程度,配套设施就不是简单的按比例增加,而是要用质变解决。打个比方说,一只微小的动物可以靠体表的气体交换获得氧气,体积大到一定程度,这种获取氧气的方式是不管用的——面积是2次方增长,体积是3次方增长,必须进化出专门的呼吸系统,比如肺,有了肺就得有呼吸道和出气孔,而神经、血管以及免疫系统等配套设施也得为配套设施配套,有了这些专门设施,我们的皮肤就干脆放弃交换气体的活儿,相关任务全部交给专业机构,一旦专业机构瘫痪了,个体生命就终止了。

  城市不能也不会死掉,只会随着“体重”的增加不断加重负担,不断失去活力,比如从半个小时在路上改为两个小时在路上。以前常听到解放军叔叔出动冲锋舟参与抗洪抢险,现在是出动专业潜水员到房山区的高速公路上救人,真稀奇。假如北京不是现在的超级城市,而是一个北京市外加周边很多小城市,则不会被暴雨搞得这么惨。超级城市早晚会成为灾害放大器,我们花点时间继续讨论这个问题。

  城市和乡村的主要区别是配套设施的集中或曰专业化,城市规模越大,服务设施越集中、越专业。如果将城市看做一个黑箱,我们就可以简单地在外面理出输入线路和输出线路。在城市扩大的过程中,输入线路和输出线路也会随之变化以适应新的需要,而通常情况下,总是优先选择将输入-输出线路的等级提高,直到不得已才会考虑增加新的线路。重复一下,这是配套设施集中化或专业化的必然结果。像北京那样的超级城市,输入和输出线路必然非常集中,比如交通系统和进排水系统。

  每当出现严重的城市洪涝灾害都会有人提起某个城市某个历史朝代的排水系统如何如何有先见之明,直到几百年后的今天还在为人民服务。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而且未必是主要方面。除了极少数城市的极端情况,一般而言,排除市内的积水并不困难,多准备几台移动排水车就能基本解决。当郊区的高速公路被洪水淹没,多前卫的城市排水系统都不管用。高速公路在设计时都会考虑洪水问题,高度上肯定是预留一定冗余的,但没有预留到460毫米的暴雨那样的冗余也算不得设计错误。

  错误不在于高速公路的设计高度不够,而在于城市建设理念严重错误。如前所述,当北京城快速扩张时,优先考虑的是让与外界联系的交通线路等级提高,以适应快速增长的人货运输需要。其实增加进出城市的公路数量也能解决这个问题,但肯定不会优先采用这个方案,不光北京市不会,其它城市也一样。于是,有限的几条干道上车辆很多,洪水来时,只要公路的一端出问题就堵车了,两端出问题就彻底瘫痪,一百多部车在高速公路上被水浸泡了,不能进也不能退,只能干巴巴等待救援人员捞一条小命回去,车子就听天由命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我相信昨天的一幕不会再在北京上演,但一定会在其他城市继续上演。很多年前我就提出要预防城市超级化,因为城市规模太大就如同人太胖,五脏六腑不堪重负,早晚要出问题。我的建议是城市沿交通干线布局,限制城市宽度,放松城市长度,从卫星上看,全国的城市像网状结构,哪里都是城市,哪里都像小镇,不改城市的工作生活方便,却不会放大灾害。

  城市规模太大,第一个结果就是楼层增加,要不然城市面积扩张的速度更恐怖。如果在一个小山包上盖一栋三四十层的高楼,盖房子的人首先就会削平那个山包以图房子稳固,再考虑到供水等因素,绝大部分城市的房子几乎都建在同一个平面上。网状城市是由无数个小镇构成的,限宽度基本不限长度,摩天大楼因而失去了意义,盖个五六层的楼,挑个不积水的地方盖就是了,万一某个地方出问题也不会影响全局。

  这也就是一晃而过的暴雨,如果是战争呢?几颗导弹就可以瘫痪一座大城市。就算军事科技有办法预防,成本也是非常高昂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准备压倒性的报复手段,可要是遇到不在乎报复的对手呢?小布什的反应是打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结果如何?赢了战争,输了战略。密密麻麻的摩天大楼,战时就成了灾害放大器,只要断了电源,四五十层楼上的人就得“独守孤岛”等待救援,救援不及的会饿死、渴死、病死,没准还会摔死。

  北京市内的积水可以通过增加排水车解决,下水道适当改造就成了,而高速公路上淹没一百多部车子那样的灾害,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的改扩建是不管用的。用星罗棋布的小镇构成网状城市,是中国城市化建设的理想之路,城市超级化贻害无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综合管廊中给排水的问题探讨
郑州特大暴雨启示:高密度城市如何应对暴雨洪涝
城市“内涝”几时休?丨思客问答
暴雨之下,城市设计能做点什么?(长文收藏)
北京3年来积极改造排水系统 力避“都市看海”
为什么下雨像打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