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医周水金讲《中医基础理论》第二十四讲(文字讲稿)



作者与主讲人:九江周水金//语音整理:南京董舟//文字整理:广东潘丽勤、南昌刘琼 校稿:刘琼


讲课整理稿全文:

各位学员,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发病原理这一节,上次讲课已经讲了一小部分。

所谓的发病原理是指在发病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一个基本理论。中医是根据邪气与正气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邪气、正气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阐明疾病发生的原理,利用邪正相争的方式来概括的,因此邪正相争是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邪正相争是指邪气伤正和正气抗邪之间的一个相互斗争。邪气胜了正气就会发病,正气胜了邪气就不会发病。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病邪的侵害和正气的虚弱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素问 · 评热病论》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语,《灵枢 · 百病始生》有“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之言,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即正气不虚,邪气是很难伤到人体的。中医学既强调邪气对发病的重要作用,同时更重视正气在疾病发生中的一个主要作用。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说人体正气旺盛的时候,邪气是没有办法攻进来的,一般就不会发病。也就是人体的正气可以决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正气对抗邪气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可以抵御外邪的侵袭。比如天气突然降温,身体比较差的人感受寒邪,轻的就会发为风寒型的感冒。正气比较旺的人就不易感受这种邪气,身体仍然会很健康。

2)影响发病的症候类型。之前在讲病因时有详细讲过了。是指相同的邪气,比如都是湿气,侵入我们的身体,身体的状态不同,发病的类型是不一样的,湿气到身体里,可能变为湿热也可能变为寒湿。

3)机体对疾病的自愈能力。身体在比较轻的疾病状态下,或身体的正气比较旺盛的时候,即使我们感受了外来的病邪的攻击,不去进行外来的药物治疗,自身也有自我自愈的能力。比如手不小心割破了,即使不作任何的处理,身体状态又比较好,自己也能伤口愈合。

总的来说,人体正气的强弱决定了疾病的发生与否,并和发病的部位、病变的轻重、发病的缓急以及疾病的虚实变化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说,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和内在的一个基础。用中国传统话来讲,假如世界上有鬼,火气很旺、胆子很大的人是不怕鬼的,但是胆子很小的就更容易碰到或怕这东西。

邪气是致病的重要条件,我们具体来看一下。中医里很重视正气,强调正气在发病中的一个主导地位,但邪气对疾病的发生也是非常的重要。邪气包括了在外部环境中及人体内部各种具有致病或损伤我们正气作用的因素,像之前讲的六淫、疠气、七情、外伤、痰饮、瘀血等,这种致病的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这种邪气甚至起到了一个主导的作用,这一般是在邪气非常非常强悍的状态下,邪气可以成为主导性的因素。比如特别高的温度、高压的电流、枪弹、刀剑砍伤、毒蛇咬伤一类的,即使正气很强盛,肌体也难免被伤害。包括疠气,疠气在很多情况下是作为疾病发生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这是传染性非常强的一种邪气,如我们见过的SAS、中东呼吸综合征这类疾病,它们的病邪非常的强盛,正常的人体正气一般是不能抵挡的。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邪气一定程度就处在主导作用上。所以中医里就提出了“避其毒气”的一个主动预防的措施,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

邪气对正气的损伤,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会导致人体的身体的功能的异常。

2)会造成肌体的形质的损伤。也就是造成有形身体的损伤,如肌肉割伤等。

3)会改变个人的体质的特征,体质的状态。我们之前讲体质的时候已经讲过了,体质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会变化的,如果长期生病,较好的体质状态就会变成较差的体质状态。

邪气和发病的这种关系非常的密切,感受邪气的性质、轻重以及邪气中的部位直接关系到疾病的发生和在我们身体里产生的病理变化。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1)疾病和病邪性质的关系。一般说,感受阳性的邪气,容易导致阳偏盛,而出现实热的证。感受阴性的邪气,容易导致阴偏盛,而出现实寒的证。比如感受火邪,心火赤盛,出现面赤、舌头生疮、心烦失眠、小便短赤这一类的实热之证。如寒邪直接进入人体,寒邪直中伤到脾胃,会出现吐泻、脘腹冷痛、小便清长这类阴寒的症候。

2)疾病和感邪轻重的关系。疾病的轻重除了我们体质因素决定以外,跟邪气的强弱有很大的关系。邪轻病就比较轻,邪重病就比较重。比如同是风邪袭人,因感受风邪轻重不一样,轻的可能就是伤寒、伤风之类的,重的就可能直接伤到脏器,比如脾胃等。

3)疾病和病邪所中的部位的关系。病邪侵害人体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寒邪侵犯的是人体的肌表、筋脉,就会出现头、身、四肢的一个疼痛,如果寒邪侵犯的是肺系,就会出现咳嗽、喘促、痰液稀白这类的症状。就是说邪气侵害的部位不一样,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是不一样的。

邪正的胜负和发病的关系。邪正相争,就是邪气和正气的争斗是疾病发生的一个基本原理。邪正相争的结果表现为邪与正谁胜谁负,邪正的胜负决定了疾病发生与发展。

1)正气强盛,正能胜邪,则不发病。邪气侵袭人体时,正气奋起抵抗,抗邪有力,则邪气侵害不了人体,即使进入了,也会被人体的正气消除掉,不会产生病理反应,即不发病。

2)邪胜正负则发病。邪赢了,正打不赢邪,正输了就会发病。正邪斗争的过程中,如果邪气比较强盛,正气相对不够、不足时,就会出现邪胜正负的情况,从而使人体脏腑的阴阳气血失调、气机逆乱,导致疾病的发生。

发病以后,由于正气强弱的差异、病邪性质的不同、感邪的轻重不一样以及所在部位的深浅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病症。正气和邪气是相互对抗的、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正气和邪气不断的斗争,疾病的发生决定于双方斗争的一个结果。中医就从这两个方面的辩证关系出发,建立了发病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既强调人体正气在发病上的一个决定作用,又不排除邪气的一个致病条件,这是中医发病学的基本特点。也就是将非常复杂的疾病简单的进行了一个归类,大道至简,任何的疾病要去辩证、去看待就是要看正气与邪气的一个态势。

影响发病的因素。正气和邪气,以及正邪斗争是受我们肌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的。肌体外的因素、外的环境就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主要跟邪气的性质和量有关。肌体的内环境包括了身体自身的一个体质的情况、精神的状态和遗传的因素,跟人体的正气相关。所以我们就要从这些方面去讨论影响发病的因素。

一是,外环境和发病的关系。人生存在天地之间,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工作条件环境是各不一样的,对身体造成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因而发病的情况也会有差异。一般来说,人长期生活在某一个较为稳定的生活环境中,便会获得人体对这个环境的适应性,因此在这种环境中是不容易生病的。如果环境突然发生了变化,人在短时间内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就会感受外邪而发病,就是俗称的水土不服。外环境从这几个方面来看:

1)自然环境。包括了季节、气候、地理特点、工作生活的环境。自然的季节气候首先会产生致病的条件,如六淫、疠气,都与季节气候有很大的关系。再一个季节气候也会影响到我们身体的调节和适应能力,影响我们正气的盛衰。天人相应,人会随着季节气候的演变而产生一些相应的生理变化,脏腑经络之气在不同的时节会有不同的旺衰,人对不同气候的适应能力也会有差异,因此不同的季节就会有不同的易感之邪和易患的疾病。《黄帝内经 · 生气通天论》说“春易伤风,夏易中暑,秋易伤燥,冬易病寒”等,所谓的“四时之气更伤五脏”。就是说自然的气候变化跟人体的发病是息息相关的,反常的气候一方面会使我们正气的调节能力不及,而处于易于感染病邪的状态,另一方面又促成了某些疫疠病邪的孽生和传播,从而就易于发生时行的疫情。这是季节气候和发病的一个关系。地理特点和发病的关系,地域不同,气候自然不同,水土性质、物产和人的生活习惯都会有差异,对疾病的发生也有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西北的地势比较高、空气比较干燥、气候比较寒凉、风比较多,水土就比较刚强,人体的腠理常闭,这种地方多风寒、冻伤和燥气为病。东南的地势较低、比较潮湿、气候温暖炎热,人体的腠理常开,这种地方以湿热病为主。包括现在的流行病学也验证了中医的地理特点与发病的关系。像中国的东南沿海、长江流域这一带,会出现很多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东北和西北就容易出现大骨节病;广东那边鼻咽癌是高发;华北西北一带食道癌高发,与当地喜欢吃酸菜也是有关系的;江苏启东县是肝癌的高发地区。就是说地理特点和疾病的发生会有很大的关系。另外,人从长期居住的地方到了一个新地方,或到一个地方去旅游,这也是地理特点发生变化,人体身体如果不能适应的话,就会出现一些我们俗称“水土不服”的症状。我们生活居住和劳作的环境不同也可影响疾病的发生,或成为诱发的因素。像生活在比较潮湿或空气比较秽浊的地方,容易感受寒性的邪气或秽浊的邪气。比如冬季天气很冷,我们在野外工作,容易感受风寒或是冻伤;矿工在粉尘的环境中劳作,粉尘容易伤到人体的肺脏,出现肺痨的情况。这就是工作生活环境和发病的关系。

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和疾病的发生也是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先进的社会组织、社会福利、公共卫生条件好的,就是能够有效的减少疾病的发生;落后的地方,卫生条件比较差的,更能增加发病的机会。再一个现在的工作环境很多是受污染的环境,比如噪声污染、空气污染、水源污染以及土壤污染,也会严重威胁到我们身体的健康,成为新的致病因素。再一个是现在的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酗酒、吸毒、赌博、自杀、自残、性变态等,也会影响我们身体的健康,造成疾病的发生。

二是,内环境与发病的关系。主要包括三方面:

1)人的体质因素。体质因素对发病的影响在我们体质学这一块讲得比较详细。不同体质的人所容易感致病的因素、或者好发的疾病是不相同的。象胖子,肥人多痰湿,多患中风之疾;瘦人多火,易肺痨咳嗽;老人家肾气比较虚塞,肾比较虚,痰饮咳喘比较多见。不同体质的人对相同的致病因素或者对疾病耐受性也不一样。一般来说,体质比较好的对病邪耐受性比较好,不易发病;体质比较虚的人对邪气的耐受性比较差更容易发病,也就是要使体质比较强壮的人发病,感受邪气是比较盛的,体质比较弱的人感受比较轻的邪气都会发病。强壮的人发病,因为邪气较盛,多是实证多;虚弱的人发病,一般以虚证比较多。不同体质的人所耐受的邪气也是不相同,就是说这种体质的偏阴偏阳会影响我们身体对寒热的耐受性,阳偏盛的耐寒性高一些,感受一般的寒邪不容易发病,或者稍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觉易治愈,碰到热性的邪气容易发病,甚至直犯我们的阳明。象阴虚的稍为碰到热性的就会发病。热邪盛炽就会有直中我们厥阴的,出现逆传心包、知觉轰动的病变。再一个是外邪进入我们身体,致病的性质会随着我们的体质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的传变传化。《医宗金鉴 · 伤寒心法要诀》说“人感受邪气虽一,因其行藏不同,或从寒化,或从热化,或从虚化,或从实化,姑多端不齐也”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虽然两个人感受相同的邪气,但因为身体的状况不同,那么就可以出现化寒或者化热的这种传变,化虚化实的传变。所以表现出来的症状可以是不同的。这就是我们讲的内环境在发病中的体质因素。

2)个人的精神因素。人的精神状态对疾病有很大的影响。精神状态 受到情志的影响。神志舒畅,精神愉悦的,那么气机也比较通畅,气血比较调和,脏腑功能比较协调,正气比较旺盛,邪气很难进入我们的身体。相反,如果情志不畅,总是闷闷不乐、精神异常、气机逆乱、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出现异常,正气比较弱,这种人更容易发病,也就是说情绪对我们的身体的正气的强盛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因为这种不同的情绪影响了正气的变化,会影响到疾病是否发生,也会影响疾病的发展进程。再一个精神情志的状态不同对发病的缓急、病变的症候类型也可能出现不一样,像大喜、大怒、大悲、大惊,这种剧烈的情志的变化会导致我们机体气血剧烈的震动和波动,易引起疾病的急性发病。另外一种情况是心里一直郁闷不已,总是悲伤,没有信心的这种状态持续时间很久,也会影响我们身体脏腑气血的生理功能触发疾病,这种疾病一般比较缓慢。一般来说,兴奋性的精神状态多导致实证,抑郁性的精神状态多导致虚证。因为我们体质有强弱,所以兼杂错杂的这种证型也经常会发生,象长期处在比较紧张的情绪状态下,可以使我们阴精消耗,导致肝阳偏亢,心火偏旺,出现头痛、眩晕、心悸、失眠之类的病症。总的来说,七情是中医里面非常重要的内在致病因素。七情与我们的情绪有很大的关系,七情的变化也是我们人之常性,但不良的情志不仅能够削弱我们的正气,使我们的肌体更容易感受邪气发病,又会内伤我们的脏器、气血,导致疾病发生。通过影响我们的脏腑生理功能发病,最终会造成因病致郁,因郁致病,这种病--郁,郁--病的恶性循环状态。也就是说很多人因为情志导致疾病,若他们的情志不能得到充分的调整、释放的话,即是用了很好的药物下去,虽然暂时能缓解,但是因为不良情志持续伤害身体,很有可能复发。所以说七情致病,特别是长期的闷闷不乐的情况下,疾病是很难处理的,如果情绪不能改变,很难治疗。一句话,严重的心理方面的问题,情志的波动,还是那句老话“心病还需心药医”。

3)个人的遗传因素。中医把遗传因素称为胎传。遗传跟我们讲得先天禀赋有直接的关系。遗传因素会从两个方面影响我们疾病的发生。一是由于先天禀赋而影响我们体质的类型。父母身体状况会影响我们我们的身体状况,父母身体状况好的生出的宝宝身体状况还可以,父母身体状况不好的生出的宝宝身体状况肯定不好。第二个是人类在遗传过程中,亲代所发生的某些疾病相应遗传给子代的情况,由于这种先天的遗传所导致的疾病称之为遗传病。

综上所述,中医学认为疾病发生关系到正气与邪气的两个方面,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内外环境通过影响我们正气、邪气的盛衰而影响我们的发病。体质、精神状态与遗传因素影响正气的强弱,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虚弱、情志不畅就会出现正气减弱、抗病力衰退,邪气就容易侵袭我们人体而发病。

发病的类型主要有六种类型:卒发、伏发、徐发、继发、合病、复发。

1)卒发,即是急性发作的意思。一般有这几种情况:①是邪气比较厉害,比较强盛,感受马上发病。②是情志发生重大的变化,例如突然听到家中哪位亲人发生重大变故一时受不了,情绪发生剧烈的波动。比如说,我们学习过一篇课文《范进中举》,范进考了许多年没考中,突然考中了,他太高兴,发了失心疯,情志的剧烈变化也会导致突然发病。③是疠气致病,SARS(非典)中东呼吸征这类剧烈传染性疾病。这类病邪非常强盛也会导致突然发病。④是毒物所伤,包括吃了毒药,毒蛇咬伤之类。⑤是急性外伤,摔倒了骨头、烫伤、刀枪伤,都会导致急性发病。

2)伏发。邪气潜伏在人体,到了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条件、或出现另外的一个诱因时才发病。如被疯狗咬了,当时一般不会发病,过几天才会发,这种就是伏发。破伤风也是。这类疾病在中医里面还有很多。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感受邪气不是很强或者是这种疾病治疗不是很彻底,把邪气留在体内,没清干净,到了一定时候因为身体发生变化或者其他诱因而发病。另一种是我们的身体正气没能把邪气完全驱赶出去,但也不是很虚弱,这种邪气不能立即导致我们身体发病,而潜伏在我们身体里面,一旦我们身体出现气血失调、正气削弱时或者遇到其它新的疾病诱发发病,都称之为伏发。

还有就是新感和伏邪、徐发、继发、合病和并病、复发。其它几个我就不讲了,课本上有详细的介绍,大家好好看看课本吧。我就再介绍复发。复发是指疾病已经好了,在某些病因或诱因的作用下再次发病。复发的基本条件有三个:①邪未尽除。治疗过程中病邪未能处理干净,还有部分潜伏。②正气未复。病邪已被攻出去,但身体的正气未能完全恢复,邪气再次侵袭,也会复发。③诱因。新感的病邪,过于劳累,导致邪气伤正,使正气更虚,余邪又强大起来,导致复发。饮食不当、用药不当都可能导致复发。

复发的诱因是使病由静止期向活动期过渡的一些因素,诱发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复感新邪。疾病进入静止期,余留邪气较弱,正气也比较弱的时候,若重新感受这种邪气必然助长这种邪气伤正,这时疾病再次活跃起来,再次发了。

2)食复。疾病初愈,因为饮食不当导致疾病的复发为食复。例如拉肚子的小孩,刚刚治好你又给他吃很多对胃不好的食物,大荤大腻的东西,他又复发病了。

3)劳变。疾病在刚刚好的时候,从事操劳或者体力过重的劳动,伤害了身体的正气,又会把疾病再次引发。如女人的子宫脱垂,大部分人是气下陷情况,本来治疗后好了,又去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耗费了气,气的提升作用弱了,又会下垂,这就属于劳复。因为劳动不注意导致的复发的情况。

4)药复。 因为吃药不当导致疾病复发。

5)情复。因为情绪的失调导致疾病复发。如精神类的疾病,刚治疗好,又刺激它,就可能再次发病。或是跟情绪相关的疾病,如高血压,中医可能叫眩晕,也可能有其它的诊断,这种情况人情绪突然很激动,气血往头上冲,血压马上飙上去。这就是情绪的波动导致疾病的反复发作。

6)环境的变化。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导致旧病的复发。气候因素、地域因素都可以成为复发的因素。比如某些哮喘,在不同的节气、不同气候状态下更容易复发。哮喘这类在寒冷的冬季更容易复发。包括很多的皮肤疾病,如过敏性皮炎或荨麻疹,治疗好,又再接触过敏源,可能又会重新复发。这就是环境的变化与复发的关系。

这一节,大家主要要知道的是中医里面的发病原理:邪正相争是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这是大家一定要记住的。不管疾病多么的复杂、多么多变都逃不了正邪两个字。去判断疾病的状况要从这两方面去判断。去判断正气的强还是弱?邪气的强还是弱?正气与邪气正处于什么样的态势?这时候再细化正气弱在哪个脏器、哪个系统或是正气的哪个组成部分出现问题?是气的问题,还是血的问题?是阴的出了问题,还是阳的出了问题?考虑邪的话,什么病邪?是外感六淫,还是疠气,还是七情,还是其他病理产物引起的病因。也就是把病因搞清楚,这种病因是单个还是多个?强的还是弱的?把这些因素考虑清楚了,把正气和邪气的态势搞清楚了,正气和邪气出现问题的地方搞清楚了,那么这个人的疾病状态基本上就清楚了,再辩证、再用药,相对来说就简单了。

这一节大家主要记住两个字:正和邪。正邪的关系是发病的基本原理,其他所谓疾病的怎么发,发病什么类型,大家可以好好去看看课本,掌握一下,对指导临床意义并不是特别大。管它怎样发,主要是把问题解决。

今晚上的课就讲到这里。星期三晚,我们开始讲病机的内容。请大家记得把学习的心得及时发过来。

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积月累话中医--阐释发病原理
体质与发病
中医对疾病产生的认识
第七章 发病(试题与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_第一节 发病机理_中医世家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五十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