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者老师讲中医|第三讲《阴阳》02

行者老师简介:


出身中医世家,自幼深爱传统文化,内证儒释道三学议,感通天地万物之变,以传承岐黄心脉,接续仲景绝学为已任,欲振医道百年之衰。擅长中医内科、儿科各种疾患治疗。



有什么问题再问一下。

同学:课本上提到的阴阳,比方说是静啊,沉静的,不动的,运动的,光亮的,温煦的,就这种思想。老师讲的,我觉得太抽象了,理解不了。

行者:嗯,慢慢理解,你要是能一下理解了,就证明我讲的不到位。

同学:到了一定境界的时候。我们怎么样去打开内心呢?

行者:你的内心已经在打开了,时时刻刻都在打开,只要你不在上面再添加障碍就行了。当我们观察事物的时候,我们第一念都有感受。第二念呢,我们在这感受上加上很多解释、很多区分。这个时候,就产生很多障碍。我们每个人都有感受,感知能力有强有弱,这是逐渐磨练出来的。你看动物,小动物感受就强,因为它靠这个生存,它不靠那个思维逻辑。它对很多状态,看一眼,大概就知道。比如小狗,看一眼,这人可以咬,这人不可以咬,是不是?它感受气息是非常敏锐的,因为它靠这个生存。

人不需要这个,人都是处在相对安全的范围之内。你感觉把握不到一个东西,是吧。我能体会到你的状态,你就是说,应该给我弄个扎扎实实能学的东西,你就这样弄个虚无飘渺的。我告诉你,你内心已经有了,已经足够了,你现在只需要把它去用。这知识也可以告诉你,知识告诉你是你会用它了后,我再把这知识告诉你,再用这个知识。现在你还不会用自己这颗心,这样呢,你永远是学生。

同学:那我们怎么学会去用这颗心呢?

行者:你现在就在用啊,我刚才不是提到很多感受吗?对人的感受,这个人表面看起来很和善,很和气。有的人,比较冷漠,很严肃,这些也得感受吧。有归有,咱先不谈那个,先谈感受,就是心活过来。很多感情比较丰富,比较任性的人,可能听我这课稍微好一些。逻辑思维强一些的,学习好的呢,听我这课就差一些。先谈感受,你见到喜欢的人,心态就舒服,木火就升达,阳了。你见到讨厌的,感觉无法沟通的人,你就金水收敛,压抑,不想理。这个时候,你观察内心的时候,你内心是不是产生变化了?你开始的时候就是这样,开始的时候,我们人都是驾驭不了内心的。

这里面,我只通过第一步给大家讲,第一步听了我这课,就能感知到内心,就能驾驭内心,是像古人说的,上上根器,是言下顿悟。第二种呢,不能感受到,需要有方法,有刺激,逐渐地去摸索。怎么摸索呢?我们一开始,长时间以来,不会驾驭、用这颗心了。处于这种思维逻辑、逻辑思维,然后对外界事物、各种知识框架,经历得非常复杂。判断事物时,事物一来,首先对应,框架拿来。什么东西,怎么回事,自己的感受,慢慢就减弱了。不像社会上,很多女性,她的感受特别强烈,她的思维是不用过脑的。好就是好,坏就是坏,是不是?所以女性,对于这个用心方面应该是比较容易接受的,有体会啊。阴阳就是善、恶、高兴与烦恼、压抑、温暖、冷静,这都是内心的感受,你们能够从音乐,从外在的这个东西获得情感的感知,你就要把它理性化,归结到中医这个方面。

能感受么?能不能?还不能。

看来你们平常是感情不太丰富的。也就是说,平常不太习惯于太任性。这样的人,感情平常是容易受到压制的。这种感情,社会告诉他,你不要太任性,你要合乎大家的标准,这样就慢慢越来越乖。这个时候,我们怎么样认知内心呢?首先叫观。高兴的时候知道自己高兴。我们处于什么状态的时候,我们要觉察。第一步叫观,叫觉察。

通过觉察以后,慢慢就变得熟练了。熟练了以后,这个时候,第二步叫照。什么叫照?刚开始还在找,我这是什么状态?哦,看清楚了。时时刻刻都在观察,这叫照。就像整个屋子一样,灯全开开了,全部亮了。自己状态一出来,看见了,这叫观照,都需要的。这种功夫不断地得领悟,全部需要。他是这种后天的力量,决定了你这个心力以后的大小。观照了以后,慢慢的,你跟这个内心的距离就越来越近,以至于你慢慢就契合到一起。契合在一起的一刹那,叫开悟,你真的就明了。这是有深有浅,有强有弱的。在那一刻,你的感知就随心了。你用的话你就感觉收放自如,不需要没事再控制了。像拿个绳拴在桩上,别跑远喽。可能还需要放放风筝,牵根线,这叫心路的过程。

不管你能体会用心不能体会用心,都要有这个过程。内心观察、内心体验的一个过程。我们中医学,也就是这个过程。只有通过这个过程,才能把中医的实质内涵真正展现出来。才能真正合乎于人天之道,不要光口头说天人合一。你看,学校里那些老师,天人合一,他们自己状态都合不在一起。首先能做到天人合一的,他自己会非常放松,对自己的很多知识,很多观念,都是运用随心。然后才能谈上外在的天文地理,外在六气的变化。然后呢,具体中国地貌、中国地理,哪个方面会产生什么影响,具体自己去体会。这些东西,一开始都谁教的?六气运行?一开始谁教风水?心教的。即然我们这儿(指心)有这么高明的一个老师,我们不去把它用出来,反而退而求其次去学那些书本。把它用出来以后,我们再去学书本。

同学:您讲的阴阳,我感觉就是,其实要用自己的心去体悟。但是现在有个问题,就是觉得,特别在中国这个环境当中,我们从一出生下来之后,就会被老师也好,家长也好,外在的市场也好,告诉我们什么是黑,什么是白。就是,好像现在就是要用这颗心真正去感觉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色彩,什么样的感觉,怎么样能够让,什么样的方法,让这个感受的能力真正鲜活起来,而且,不要被自已固有的成见或外在的功利所误导。很多时候,当我们看了一个……就会有这种感觉。


行者:知道你说的意思。我们会有很多后天的观念去影响,从小到大,外在有很多师长很多书本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怎么走,这世界是什么样的,这件东西应该是什么什么样的。这时候我们如何自己去亲身体会?这是个心力的过程,心路的过程。你必须要有一颗独立思考的心态。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说是什么样的,未必。孔子说:多闻阙疑,都可以听,兼收并蓄。有疑问,我先停着,这些都是知识,我放着,慢慢都会利用起来。多行、慎言,你刚才说的这个过程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它要牵扯到我们时时刻刻去检醒内心,我们是不是又受到固有观念的影响。我们己经感觉出来味道有点不对了,但是我们还朝老路去走,去做。很多时候都是这样,我们感觉出来不对了,就要去面对这个疑惑,拿出我们内心真正的力量去分析它。很多人的力量是非常微弱的,所以他们就会受到外在、外力的影响,一个领导潮流的人出来以后说这么是对的,大家都说这么对的,应该是这么对的,我的感受可能是幻觉,或者感受是错误的。你即使是错误的感受,你也应该分析它为什么错误,怎么来的,自己不能糊弄自己。第一节课和大家讲了,达摩祖师东渡,说了句什么话?过来,他就要找一个不自欺的人。你们心理有疑问你们不要放过自已的念头,不能说,唉呀,可能这东西就是别人说的那样了,好了,不去想它了。


同学:那个老师,我自己感受,有时候,您说阴阳是用心去体会的,我觉得这种体会是放弃自己的一种过程。因为有时候外面,有时候同学老师也好,比如说周围的人交流很多东西,其实有的时候也是一种执著。就是我们会用这种执著去判断很多东西,如果我们面对事物的时候,当时看到这个东西,我们就只面对自己不面对别人的时候,我自我的感觉,就是其实这是一个自己放弃自己的一个过程。


行者:行。这个状态,有时需要区分一下。在生活之中,我们应该比较放得开,去玩,去面对生活,然后去高兴,去参加一些活动。我们把自己内心放开的时候,我们在玩的时候,那个时候你还会发现你是不是在玩的时候,在爬山的时候你还带着,哎呀,我们学问是这样的,生活应该这样看法。你还带着吗?暂时抛下来了吧。但是你很可能,你会不会把他扔掉?你这辈子都扔不掉,所以我也没叫你扔掉,你不要有扔掉的概念,你只是暂时不要去想它。等你用这个心感受到这个万物以后,它还是有用的。噢,前辈们告诉我们是这个样子的,用它指导一下。因为在你个心还没有感受到这个形象,还没有升起呈现的时候,前面的话直接过来的时候,很可能你领会错误了,你领会不深刻。所以说我们所学的知识、想法,自己平常一些产生的疑问、观念,阙疑,把它先放下来。扔也扔不掉了,这辈子扔不掉,然后没有包袱没有负担地去认识,认识完以后,然后再应对。我们大脑的存量是非常大的,是不是?把它先存起来,现在不需要运作。


行,我现在再给大家讲一下刚才那位同学讲的打坐与数息的关系。关于静坐,我会在以后穿插地给大家讲一下,或者有专门的时间,大家想学的话,给大家专题讲一下我个人的一些打坐的心得。当然,我教大家打坐,就必然是按照我的体会,我认为的方式来教。只有这样的话,我才能支持到你们。如果你们学别的方法的话,我体会不深刻,可能你们就需要自已锻炼了。


数息是一种非常契合于现代人打坐休息的方法。打坐一般要求双盘,不能双盘,先单盘,哪条腿在上面都行。左边腿压在右边,右路为白虎,所以叫伏虎坐;把左边压住,叫降龙。肝气太旺的人压左边;平时太沉静,不能够太活跃、放不开的人,就要反之。但是很多人是这样的,越是活跃的人,他伏虎坐感觉舒服,内心气息感觉顺畅,但是对身体的对质调和,时间长了不好。不过单盘,长期静坐的时候需要换一换,比如说这段时间降龙坐,过段时间改成伏虎,双盘就没有这个转换。打坐之中数息,是眼观鼻,两目微闭。这是我讲给那个同学的,因为这里很多东西,需要专门讲打坐姿势。然后鼻观心,这个时候双目是微闭的,大概能见一点光,系念鼻头,意念都是想着鼻头,然后观呼吸的出入。你放松下来看呼吸出入,感受呼吸的出入,然后你再数,一定是感受,不是你控制它数它。你不要想着把呼吸控制到深柔绵长,这是很多书里面的开始的误区。因为你的心态越放松,它的呼吸也会越宁静,越柔长。你开始浮躁的话,呼吸就会喘促起来,它是你内心的一种折射。不论呼吸是什么状态,你也不要去希求它。哎呀,我现在呼吸挺好,这么绵绵若存(众笑)。有这一念头,你感觉,又乱套了。


随着心态越来越来宁静,开始会出现,像上回一个同学说的,一个由外息到内息的转换,这是书中讲得不细的。我以前慢慢体会,你打坐时突然发现没有呼吸了,你没的可数了。这时候有人就会慌乱,没的可数了,干嘛呀?本来打坐就这一件事情干,感觉干这件事情把其它事情慢慢忘掉了。这件事情没了,感觉有点无措。这是其中一个状态,无措就无措呗。所以就引出另外一个关系,你去观察,其实身体内在还有呼吸的盈缩,内在的气脉还有开张,内息还有,就是从外息转为内息了。由外息转为内息的话,也就会下一步入定,也就为下一步入定做准备了。因为身体浮躁之象,慢慢入于初定,这个时候,身体的感受越来越多,中间具体过程,再深入的过程。我就不讲了。因为从我打坐到现在,接触过的所有练功的,功友们,所有佛家的,道家的,那些大师我不谈。当然,有很多大师,水平很高的,但很多也是非常肤浅的。能到达入于内息的,我没见过,就是在交流起来。那些老师不用谈,他们那老师肯定达到了。就是一般的学员,不是职业的。


同学:有人打坐出现幻象怎么办?


行者:幻象,就让它幻呗!


同学:不管它,是吧!


行者:那肯定了,你观察这世间万物,有人哭有人闹,是不是,你自己有自己的事。


同学:那有时候它会干扰你,打坐时干扰你。


行者:干扰就干扰呗!你不用理它干扰。就跟你打坐一样,周围有一小孩特别烦你,挠你、碰你一下,不用理它,现在又不能把它怎么的。


同学:我问一下,前面刚好像是说这个意念在,注意力放在膻中穴,你刚才讲的这个在鼻头,这个怎么解释。


行者:是一样的。你数息的话,就会意系鼻头。然后,你的这个重心,男的重心一般守在下丹田,女的在中丹田。你意念系在鼻头,但是你的整个身体的气机相对沉敛,沉敛在下部。知道我的意思吧?


同学:说道理我不知道,到底有没有意念,我一般。就是说……


行者:意念是在鼻头。


同学:我意念一般放在膻中穴,这错了吗?


行者:我再跟你举个例子,你体会一下,我在哪,你在哪。我们每个人说话的时候,我在哪?有人说,我在这儿(高音)。有人说,特别冷静的时候,我在这(低音),沉下去了。浮躁的时候,都在这(上),都宣腾在上面了,在这,能感受到吗?


同学:您的意思是一样的,是吗?为什么说膻中就是一样的?


行者:打坐的时候,你体会,你虽然意念想在鼻头,但是你的整个心,你的定位,在这。


同学:我的定位就是在膻中穴。


行者:对啊,那就是。


同学:那我觉得如果不放在鼻头,我还意念经络,鼻头跟膻中穴,我在静坐时感觉不是一个位置。


行者:举个例子,你现在去打靶,你打的这靶,但是你人还站在百米开外,你想的是这,但是你人还在膻中穴。知道这意思吗?


同学:你的意思是一样的吗!


行者:是一样的。但是必须神入气穴。就是说,你的内心、你的精气的凝聚,必须有一个根基,有一个着脚点。这个是你打坐的根本。如果男性没有关注到下丹田,女性没有关注到中丹田,不关注到的话,对身体的改善会比较慢,以致于有时候会有影响。


同学:你的意思,把意念放在鼻头,实际上,你的这个中间这个膻中穴。我现在打坐的时候,直接我就一般轻轻的放到膻中穴了。我没有鼻头这种体验和感受。


行者:可以。这是初级状态,刚开始的话在鼻头,等呼吸慢慢柔细,甚至于停止的时候,就不需要在鼻头了。因为那个时候,你不需要干事了。你整个人放松下来,静下来,就由数转观,这个数息就变成观息了,明白了吗?


同学:但是,我在膻中穴,我也是在数的。我不知道在数什么,反正,我规规矩矩放在膻中穴。


行者:行,你可以数,也可以不数。


同学:明白了。


行者:我们打坐一开始,我们平常心态就像一小猴子一样,是奔腾不息,到处跳跃,没事找事的孩子。这时候呢,我们必须第一步,先开始找桩栓上。你数息,你就得意系鼻头,你就观察这呼吸。你意念不要离开,离开你就拉回来,这是数息要做到的。当然你慢慢熟练以后,它也跑的累了,然后你稍微乖一点,你说回来,它就回来了。刚开始,你说回来,回不来。


同学:那就是说,我现在既然已经习惯这样,我就没有必要把意念放在鼻头了,是吗?


行者:可以。我讲的是个过程,你可以习惯你那个方法,也可以慢慢用我这个方法。这个是初级。意系鼻头,这里面还有佛家所谓的密意。这个密意,因为我不清楚,是他们里面讲有道理,有深刻的道理。你如果有兴趣,可以再体会一下,从意系鼻头再体会一下。好吧?


同学:好。


大家还有什么问题问一下,关于阴阳的理解还是贯穿到一开始讲的取类比像。

同学:老师,我想问阴阳方面一个问题,那就是动者为阳,静者为阴,民间中医网很多老师讲的阴阳两个是一体的,它们没有区分,阴就是阳,阳就是阴。

行者:谁这么讲的,民间中医网只有我这么讲,他们不会这么讲的,他们不懂。

同学:我听一个老师讲,一个人前进是阳,后退是阴,后退是为了前进,前进之后还要退回来,其实他们是一个东西。

行者:你站起来就是阳,坐下去就是阴,你说阴是不是就是阳?

同学:你说的阴阳是在我身上体现的?

行者:对,它只是形容一个事物的表面的现象,现象背后肯定有东西支持的,你把钱花出去是阳,收回来就是阴,你花和收回来都是这个钱。

同学:那阴阳在它背后的东西是怎么统一的,在它背后的东西是怎么样的?

行者:对于一个事物,它是统一的,你要讲不同的事物,没对比性,那又不同。我们面对一个病人,谈阴谈阳的时候都是固定起来的,都是有限定的。我们面对这个大的宇宙,那也是有限定的,我们的这个宇宙,什么是阳?先天混沌,然后呢,太极动而生阴阳,只要有一念分别心,你要觉得什么东西好,什么东西不好,知道吗?分阴阳啊,你面对事物你先冷静去感受,太极;你静下来没有什么想法,无极。你一念觉得是这样的,阴阳就分了,你觉得是这样的,你就认为取了一个,肯定一个,这是阳面展现出来了;没观察到就是阴面,本来你感受不到它是阴,然后呢,在你这里混沌一片,你慢慢体现出来,化现出来,从这一过程也可以分出阴阳。我一开始体会阴阳的时候,上大学的时候,那时候就打坐时静定的状态,哪里有阴阳?一定下来,天地山河感觉如铁板一块,没有动过。那时候不懂。然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再体察,你去看看一个事物,你一动,为什么会动呢?哎,是这样,这样好,你就会朝一个事物靠近,然后你靠近的方向就是阳,你背离的方向就是阴,这一动这一取向,阴阳就出来了。至于说谈阴即是阳,阳即是阴,是相对于本体来谈的。春夏秋冬,春即是夏,夏即是秋,秋即是冬,它都是形容我们这个大地元气的盈缩,这是一体的。但是你这样讲,春即是夏,就像咱们嘛,春夏这样两个词,两种现象,所指的东西不一样。还有什么问题,我讲的听得懂吗?

同学:老师,我问一下,就是你说把自己的小河融入到周围的大环境,我就想问一下,周围的环境是不一样的,但是和站在里面的是一致的,我是先融入到我周围的再扩大到外面的?

行者:你讲的就是说,看见外面有东西,跟你非常契合,相似,对不对?所以你感觉跟它好融合。你这不叫打开自己的界限,你还是以自己的界限,把别的吸纳过来。周围的格局是这样的,我们可以有自己的格局。因为我们做人的时候,有自己的定位,你在科室你就是小科员,就是小大夫,是不是?我不能当科室主任或者当院长的那个格局,我自己有自己的格局,但我的心量不要受这个格局的影响。我对他,包括外在的事物,心里没有障碍。心态就是这样,还是应该是那种平平坐着,看那些人他怎么想。他做事是从大局角度出发,我们要跟他交谈,跟他沟通的话,我们也要从一个他们想的这个大的角度出发,如果不然的话,沟通就会产生障碍,他始终是在迁就我们,然后引导我们,这个是主次。境界大了,谈话的时候,它会引导境界狭隘的。对于周围的事情我们只要不抵触就行了,你知道吗?说接受,接受这个词不要,内心里没有丝毫抵触,这叫接受。像佛法中老谈一个词,叫皈依,这个依,皈依怎么皈,依在哪?你先把碍破了,不搞对立了,心里不搞比较了,不搞分别了,自然就皈依了,这是一个处理方法,处理事务的一个方法。

同学:老师,那我能不能这样理解,就是说,其实是我自己把它分成了两个层次,其实它就是一个?

行者:它本来就是。你这话说对了,我们是拥有诸天万界的,或者按佛法说,我们内在的本识是拥有这个世界一切的奥秘,所有时空。我们为什么最终能做到,最终能达到,是因为我们本来就拥有,要不然的话,就达不到。但是心量,我们既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辈子是有定位的,是有限制的。为什么叫五十而知天命?知道这辈子自己大概能干什么事,怎么干。但是如果一个人二十就知天命的话,那他会干得很好。我那天去见了一个朋友,他说,哎呀,五十而知天命,我现在还不想知天命,我还没到五十。这话的意思,好像到了五十,就已经觉得,自己这一辈子就这么长了,也不奋进了,也没有任何理想抱负了。

同学:老师,还有人说这个知天命的意思是知道自己最终的那个寿数了。

行者:这是一种说法,知天命,什么叫天命,自己这一辈子,前面他是不惑,是知道方向,是大概知道自己方向了,不会去犹豫了,不会去迷惑了。知天命,自己的这个使命,非常清晰了;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一生都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为什么六十耳顺?孔子六十达到了那个心里面对外不对抗,听谁的话都挺顺耳。当然,你们如果做得好,可以提前。

又回到刚才那块,积阳为天,积阴为地,一动的话,太极动而产生阴阳,就是积阳为天,积阴为地。天地产生这个以后,阳气要不断往上升,阴气要不断凝敛,这个时候就产生了一个动向,所谓阳者亲上,阴者亲下,这是每个事物共同的道理。道家里面产生阴阳三索,乾坤三索,为什么?阳呢,始终吸纳属于阳的成分,阴气呢就沉淀属于阴质的部分,所以他就是阴,叫乾坤三索。然后呢,阴气逐渐往下走,阳气逐渐往上升,这一个过程,产生了八卦,先天八卦,乾坤两卦,是定位,是不动的,六气中间的六卦是周流的,这六卦组成了六气,这是我们的生存环境。

为什么我们生存环境讲六气呢?阴阳之间变化的六种方式,叫六气。《伤寒论》六经讲究外感,就是这么来的。我们人活在天地之间,天地之间气互相周流,产生六气,这是阴阳化六气,化三阴三阳的一个过程。大家要仔细体悟的话,可以在静坐中慢慢体会它的变化。

还有什么问题?再问两个问题,今天就该结束了,问点大胆的问题。你看你们很多人的状态还是比较拘束,在学校出来的就是拘束。你们现在跟我在一起大家学医的话,就要大胆一些,心要尽量张开一下,心境要无限扩大。要不我问你们,你们与生俱来的愿望是什么,你们怎么不问我呀?是不是,你看我上第一节课记得有人提问,你是怎体体会的,怎么认识的,这样,学医就是这样,你看一本书,黄帝呀是怎么领会的,对不对?咱们不说超越他吧,起码知道以后也有个目标。你连目标都没有,他说干什么就干什么,干得对不对,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周围人怎么评判再说,首先这个目标明确。给自己的定位太低,心量就太窄。

同学:老师,我想问的是,这出离心去看这个事情和一个局外人的方面去看这个事情有什么差别?

行者:好。出离心,他想跳出这个世外,站在高处来看,这就是叫超然,超脱。局外人呢,是站在不同的外部去看它,但局外人有时候也具备一种超然的,但局外人有时候不一定超然,跟内在很多东西,他喜欢这个他不喜欢这个,他如果对内在东西没有好恶的执著和区别的话,他也叫超然。人有时候就是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或对自己有感情执着的东西,熟悉的东西有时候容易陷在里面,不能够超然;而对自己丝毫没有关系的,丝毫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容易超然。完全不懂的时候,用的是什么,脑用不了的时候,没知识啊,没接触啊,用心呀。我能感觉到它有点邪门,有点意思,对不对?这叫心。但心感觉出的东西往往是一种形而上的、宽泛的,需要靠思维把它跟现实中的东西沟通起来。这个思维逻辑是好东西,但是呢,首先自己需要驾驭它,不驾驭它,存在理论思维定式,这辈子就全部受限制了。没有可能性啊,已经全部定好了,这世界因果发展,我这辈子剩下的我该干什么事情,多少年到什么时间死,到什么时间写什么书,都这样了。所以很多人宿命论什么的,用天地那套逻辑思维全定好了。人是可以超脱的,怎么超脱?你心态的格局一变化,你整个命数就变化了,算命的人根本算不准你。但是你的心态格局老是这样,你这辈子那就按着一条路发展下去,一点变化可能性都没有。

同学:老师您说的这个格局的变化是不是所谓的悟道?

行者:是把以前与生俱来根深蒂固的东西肯拿出来挑战挑战,然后呢,放弃。你觉得它不是那么太可靠的,我呢,想用它就用,不想用它就不用。你这个格局就大了,因为我们与生俱来是被很多观念束缚住的,很多观念习惯,因为与生俱来的,这个生生世世的很多东西留下的烙印太深刻了。

同学:那么我们怎么去不断地挑战这个东西,因为人的这个习性是……

行者:第一步我介绍出离心,你必须站在一个超然的角度,你站在这个角度来看它,那就什么都是浮云,你再看它就不一样了。

同学:老师,你觉得悟道是怎样一种状态?

行者:等你悟道了你就知道了。

同学:那你觉得您悟了吗?

行者:这个我脑袋里没有什么悟不悟,我也不知道它是怎么回事。

同学:老师你刚才说,阴阳,去向是阳,反向是阴,那是不是我想要讲的话去向也可以是阴,反向也可以是阳,这只是我对它的一种称呼,是这样吗?

行者:对,是呀

同学:那阴阳岂不是一样的,为什么我们还要分阴阳,为什么要有这个过程呢?

行者:因为我们需要用它,要达到共识,别人叫它桌子,我给它取另外一个名字,这样你没办法交流呀,但是你也可以有你自己一套语言。

同学:老师我问一下,您今天讲的阴阳是很大的一个概念,那具体落实到中医看病的时候,比如说,给患者看病,会使上木郁阳虚之类的,这两者之间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

行者:看病的时候大部分是一种感受,脉象的感受。黄元御讲,叫四象,四象流转。这个时候呢,观察把阴阳更细分一层次,因为很多慢性杂病、内伤,它是一个长期以来的发展过程,牵扯到禀赋,就是大地赋予的精气的积累、消耗。这时候五脏,每一脏的禀赋都不足,都不一样,这个时候就产生四象,就是说木火金水。木火升扬,金水敛凝,你看脉象的时候也一样,脉象不大,木火之气上张,寸脉大,尺脉沉,这是一样。两寸脉全大,这病人肯定办事,平常是风风火火,然后脑袋还没想清楚就办,办完事以后容易健忘,每天晕头胀脑的。有些人呢,两寸脉沉,然后呢尺部脉有力,这时候,他肯定是干事的时候想法比较多,想完以后,琢磨好了也不一定去干。就是说脉反映一个人的心态,也反映他气机的状态。当然他这种老想收藏呢,全身一身的气机从金水化,容易化阴容易化痰湿。木火虚的人呢,有些人精气都不足了,元阳都容易化虚寒,他有时候还讲我热,遇到环境太燥热,想吃凉的,其实气机已经很弱了。这就是阴阳大象的一个感知,你要学会这种感知以后,你们再看很多书,很多东西,非常简单。然后你会区分,有些书上讲的太滞涩,你一看不舒服,看这些书难受,难受的书你就不看,你去看那些表达流畅的。慢慢别人觉得很深奥的东西,《内经》里讲的那些太抽象,你说,哎呀,就这东西还有点味道。刘渡舟给我们讲课,70岁了,说,我现在,这十几年来我才读到“东方生风,风生木”,这句话这么有味道。什么味道我也不知道,这句话它就是不一样。你看这就是感觉,但他这感觉不强烈不清晰。他说的那几句话其实是非常概括性的大要,你要把这种感觉清晰建立起来,你对整个世界,整个上下四方的理解就非常不一样了。所以第一步就是由心而发的一种感觉,慢慢活起来,自己做自己的领导。

为什么要打坐呢,为什么要静坐呢?静坐沉思,在静定之中,你就会拥有力量,平常你的感知,这个力量会不足,虽然也会逐渐清晰,逐渐熟练,但是力量不够,深度不够,你只能体察很肤浅层次的。在打坐的过程中你再去感知,你再去检省,这就会达到平常达不到的效果。你以为打坐是干嘛呢?打坐就是为了闭眉闭眼静在这与世隔绝?这样一点用也没有。过去佛法里有一句话叫做:“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能证佛道”,佛法不现前的话,还是不能入大道。佛法不现前,什么叫佛法现前?就是一个心呀。你用这个心去领受这个万事万物的时候,这个佛法已经在现前了。它把这颗心压抑住,它哭泣,它十劫坐道场,一劫是,我记得一小劫是一万万,十几个万这么多年,当然印度人表达时间的这个观念……。就如这么多年你在打坐,在入定,没用。你打坐的时候,你这颗心是活的,不是死的。你清晰地感受万事万物的变化,只是你不去分别它。你像一面镜子一样,看得清清楚楚,越来越清晰。以至于你在看病的过程中,在切脉的过程中你能入定。这就是需要练的,叫动中静。我给你讲的这些都是由我内心阐发来一些东西,还是偏于深一些,大家如果能够做到,那就很不简单了,如果都能够初步都做到一点点,整个现代中医学的面貌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好,今天就到这里。



为了更方便大家学习,本微信平台近期推送文章计划如下:

周一:三七先生

周二:李玉宾医生

周三:李辛医生

周四:大千老师

周五:行者老师

周六:余浩医生

周日:草堂医话



主编:光尘 联系微信:suntong2227

太古草堂:传播身心医学,实现生命超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行者老师讲中医第01讲《医道溯源》20110528讲
逆向思维:如果你感觉很难,那就顺其自然吧,放弃不丢人
“小傻瓜们”的欢乐时光
作文事件
人生不长,不要丢了自己
阴阳和合 美在其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