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编的中医学习笔记】对话林杰医生:中医的治疗模式,首先是“无我”(下)

您参访过上千位高人,您是怎么判断对方的修为如何、医术如何?毕竟,在短短的交流中,不可能完整观察他治病的整个过程,也不可能获取他治愈率的大数据。

无论对方有多少本事,他的心智模式会展现给你。聊几句话,就可以知道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踏在什么段位上。如果他连心智模式都有问题,后面就不必谈了。如果正确,就进一步去了解他的生活模式和他所依赖的治疗模式。神、气、形就是我的三把椅子,判断一个人,就是拿出这三把椅子,看他坐在哪一个位置上。

其实,所有我们认为已经悟到了什么的人,或者说修为很高的人,他首先是没有“我执”。他会表述他的观点,但他不会以为“我才是唯一正确的”。如果他一直强调“我这个东西有多好”,就是有“我执”。他可能找到了某一个状态下的东西,但还不能代表大道。


很多时候,我们知道该怎么做,比如吃饭要细嚼慢咽才好,晚上睡前打坐能让心神收回来……但是知道了却总是做不到。我自己也是,虽然在学习打坐、练八部金刚功、练形意拳,但是经常偷懒,两天打渔,三天晒网。所谓“知道那么多道理,却还是活不好这一生”。

《心经》有一句话叫“观自在”,一定不是盘腿坐在那里才叫观自在,而是时时刻刻都在觉察自己。当觉察变成一种常态的时候,你反而就自由了,才会得自在。这个觉察,这个警觉,最后会植入你的生活。一开始,这个警觉会让你不自在,好像老在提醒你这个不对,那个不对。后来你会发现,它已经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随时存在,随时观照自己,时刻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


就是说,打坐不是以坐半小时、坐两小时为目标,而是时时刻刻的觉察。

是的。我们说的打坐,并不是身体的打坐,而是神在打坐。打坐是什么意思?是“打住”,让神停留在那里。有一个约束力的意思。知道神在哪里才是打坐,而不是说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两小时一定比坐一个小时更厉害。打坐的目的是与心神同在。


有的人喜欢一边看着电视一边艾灸,这种心神不在的艾灸,跟用心的灸相比,是不是只是个形式而已了?

你看着电视灸一次,我拿个艾条帮你灸一次,你比较一下立刻就能感觉到不一样了。神在不在、心在不在,真的很重要。我扎针的时候心身合一,那时候扎进去的不是一根针,在那个状态下,它代表着无数可能。


您怎么看吃素这件事?吃素更健康吗?

吃素是一种生活方式,但不是唯一正确的生活方式。过分执著于吃素也是不对的。要根据当时的身体条件、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来做出取舍,而不是刻意为了吃素而吃素。

我不建议任何人都吃素。很多人说吃素有多少种好处,也是片面表达了一个观点。动物有生命,植物也有生命,我们每天都在呼吸、喝水,空气中、水中也有无数微生物被我们吸进去、喝进去,这不也是在杀生吗?

不要过分偏执和拘谨。通过吃素这件事来培养自己的善心,培养自己对世界的关爱,这一定是对的。因为吃素而吃素,一定是不对的。


因为自己吃素就觉得其他不吃素的人活得好罪恶,这样的心态就更糟糕。

这是行为上吃素了,意识上并没有吃素。修行并不是要求别人,是要求自己。三千大千世界,佛佛相通,为什么?因为佛都是看到别人美好的东西,而美好的东西都是相通的。我们都看到对方不好的东西,是因为我们自己身上有不好的东西,自己不愿意面对,却投射到外面。

我们一定要去找别人的优点,而不是缺点。


我很喜欢听正安聚友礼里面您和杨硕诚老师的对谈。杨老师是个禅者,也是个修炼太极拳的武者。他并不是中医,但你们的交流没有任何阻滞,他对中医的理解也非常透彻。是不是中医爱好者学习中医也未必一定要从某个具体的中医技法入手,从传统书画,从习武等等,也都是学习中医的路径?

没错。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无非是表达了“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状态,认识到天地万物都有阴和阳两个方面,而且在运动转化当中。无论是书画、太极拳、中医,都是在表达这个内容,基础是同一的。

古代的绘画、雕塑作品,高下之分在于有没有神韵,神韵是作者倾注进去的一种感觉。当他知道这个东西不只是一个形,他就会把神注入进去。有句话叫“笔未到处,气已吞尽”,一个画家面对一张白纸的时候,其实已经把他所有的构思,所有的感情倾注进去,哪怕只落下一笔,也充满了张力。画每一笔的时候,能感觉到气息在流动。

其实东方文化就是怎么放下小我,融入大我,以至于无我。这种状态才是东方人智慧的表达。

传统文化最终是求道,以道御术,以术显道。术是用来表达道的某一种状态。


现代人的便利在于网络时代获取信息太容易,各种经典的文本、各种名师开示的视频,网上非常丰富。虽然网络上龙蛇混杂,但是好东西还是非常多的,有心找总是找得到。但这同时也是现代人的痛苦,因为选择太多。尤其是对于中医爱好者来说,身边会有太多“术”的东西涌过来。我们怎么选择切入的那个点?

每个人兴趣爱好不一样,年龄性别不一样,体能与感知力不一样,总有一款适合你。法无高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上课的时候经常给学生讲《四大名捕》里面诸葛小花的故事。诸葛老师教徒弟,其中一个徒弟学到了六十四招的剑术,练来练去,只有四招是他随时能用上的,跟他生命息息相关的。老师说,这四招是你终生可用的,其他六十招我就取回了。并不是那六十招不好,而是那六十招“不是你的”。

其实明白道理以后,拿起针可以治疗,拿起刮痧板可以治疗,拿起这个茶杯也是治疗,空着手也可以治疗,不需要为形所拘,明白道理最重要。

开中药也讲究理、法、方、药,理通了,方法自然就有了。不需要每个人都去学会某一种技术,但每个人都需要明白一点道理。道理一旦明白,很多方法都可以。比如现在我感觉到冷,我可以回房间、可以加一件厚衣服、可以烤烤火,还可以晒晒太阳……都是方法,知道“此刻我需要取暖”这个道理和大方向,很多方法都可以用,不是一定要采取某种方法才可以。整个传统文化或者中医,表达的都是一种心智模式,让你知道取舍。


这跟您刚才说的“学中医一定要动手”结合起来——我们面临很多方法的时候,往往花了太多时间在比较、分析各自的优缺点,没有当下就去做,没有用自己的体证来说话。你有了亲身的体证,才知道是不是你的。

是的,有人用针用到极致,有的人手法做到极致,有人刮痧用到极致,有人开药妙到极致……都是对的,没有谁是最好的,不需要去判断别人的东西好不好。有人问我原始点疗法好不好?我说好啊,你用得很便利很受益当然就是好。也许另一个人用起来觉得不上手,对他来说原始点就是不够好的。

所以要自己去实践。只有参与,才有说服力,毛主席说,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您与李辛老师几年前对谈的《林李之见》提到过,您曾经萌生一个念头——用《心经》的心法来解读《黄帝内经》,因为二者都是对生命状态的终极探索。后来考虑到已有那么多人在做这方面研究,最后放弃了。您现在有重拾的打算吗?

有这个打算。《心经》是一种生命状态,《黄帝内经》是人们对生命的一种理解。二者在生命状态下是平等的,是可以对话和交流的。当你把每一个事物当做一种生命状态的时候,都能进入这个交流平台。我原来有挂碍,觉得自己不是出家人,说《心经》不太合适。现在已经没有这个挂碍了,因为出家不出家只是形式,只要心在就行。

其实,《黄帝内经》、《心经》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神秘,只不过大家都在骑驴找驴,比如我们说“天人合一”,非要去找一种状态叫做“天人合一”,其实我们什么时候不是天人合一的?只不过我们的神散在外面,不知道自己是天人合一的。《黄帝内经》说“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心经》讲“以无所得故”,为什么无所得?提挈天地,这整个世界都是你的,还有什么可得的?还有什么可追逐的?


对待经典,我们常常是把它放在恭敬处好好地供起来,然后敬而远之。没有去用心好好亲近。

把它恭恭敬敬供在那里的时候,就有距离了,“敬鬼神而远之”。其实,当你用心去看,你就是神。

以前我在大海上始终是有恐惧感的。每次坐游艇,都找不到放松的感觉,总担心这么小的游艇会不会被那么宽的大海吞没。今年去度假,有一天我突然想,这么多人爱游艇,肯定游艇有让人放松、愉悦、享受的地方,我为什么享受不到呢?就这一念之间,我突然之间就放松了,我发现,海水绝对不会淹没游艇,其实,它是在托起游艇。那天我就坐在船边,让海水拍打我的脚底,那个感觉很棒。

还有一次带孩子去迪士尼,孩子要我陪他坐过山车,我最怕过山车,但孩子说,老爸你不勇敢。为了不在孩子面前表现得不勇敢,我只好硬着头皮坐上去。我也是这样想:这么多人喜欢过山车,为什么我不能享受一下这种感觉呢?也是一转念之间,突然找到那种享受的感觉了,坐在上面像是鸟在飞起来,我没有任何恐惧,而是觉得:太好玩了,太刺激了!

往往恐惧占据了我们绝大部分的感觉。当我们放下恐惧的时候,就是充满爱和喜悦的世界。


我想问一个关于我自己的问题。根据我们刚才的聊天、交流,您觉得我的能量有什么不平衡的地方吗?

你思考问题想得比较远,所以你整个状态里面少了一块。现在你的心神在想问题,没有完全在感知自己。试着不去想任何问题,如同《道德经》说的“弃圣绝智”,你什么也不去想,这样过上一两周,能量就平衡了。

你学习任何一种方法,一定要觉得,这个方法是用来帮助自己的,是让你享受的,而不是枷锁。一旦你感觉有束缚感、枷锁感,就赶紧放弃。

其实没有一个什么境界是你要追求的。我们做任何事,都是“有方向、没目标”。如果有目标,你会被目标所缚,心有所住,等达到目标就一下泄气了。

借用现在一句流行语,“成长比成功重要”,就往目标的方向走,什么时候到达不重要。成长的喜悦是非常重要的。

我从来也不追求“我要达到什么状态”,就是往那个正确的方向走。中国人谈道,也都是讲“几近于道”,几千年来没有谁说“我合于大道”。不断地靠拢,就是非常美好的状态,有成长的喜悦。


有的事情,我觉得应该做,也愿意做。但做的过程中,还是会觉得心很累。

参与就好,尽力就好,不要变成枷锁。有负担就不对了,觉得累,一定是压力大于动力。


我也慢慢明白到这一点了。结果怎么样,目标是否实现,不是最重要的,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是什么状态,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即使结果很圆满,实现结果的过程中我的状态却一直很纠结,这样的状态就不够好。

我有个学生是个出家人,他说想成佛,我问他,假如无佛可成怎么办?他呆了一下,说没想过这个问题。我说,你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就可以了。他其实修得很好了,但越是修得好越纠结。

我始终不觉得我有多好,所以我不纠结。我看到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学习。

我曾经像你一样想找一个方法,设定一个目标——“要开悟“。找了很多师父,没有人告诉我怎么才能开悟。我后来想:我就不开悟算了!其实刚才我们说的天人合一就是开悟,你突然觉得:我已经不需要了,我已经与天地合一了。当你去外求一个天人合一的状态,你始终是找不到的。因为没有一个东西叫做天人合一,也没有一个东西叫开悟。


这里是《视周刊》编辑、“养心殿”公益中医沙龙发起人赵之萍的自媒体微信公众号,谢谢你的阅读。

微信公众号ID:daiqincuo(中文ID:黛琴措学习笔记)

个人微信号ID:zhaozhao1970(添加好友请注明“来自学习笔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闻道《黄帝内经》(3) || 养生的理想状态
读经典 话养生(二)
黄帝内经学习之36:从不时御神到务快其心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医学大师黄元御----天人合一 一气周流
如何落实“天人合一”?《黄帝内经》讲,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