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妈妈养成记之3(零起点学中医系列课程之2《中医基础2(老师:孙鹏飞)课程笔记及心得》
零起点学中医,第一门课《中医基础》第二次课。

不得不说,登门易、入室难;第二次课,我已经听得费劲了。

鹏飞老师说,不懂没关系;今天就来种下一个因,没准儿哪天种子就发芽了。

也是,对于诸多困惑,与其用'已知'强辩、贪一时口舌之快,不如接纳未知、潜心思考,也许格局自此不同。

入静。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今天的三分钟入静练习,我的脑袋特别重,脖子支不住它,老往下掉;眼前却是一片华丽的剑气阵,电光火石、似乎还伴着劈刺作响;是中午的猪肚煲鸡作怪吗?猪肚是少阳人食物,鸡肉为少阴人食物;再加上过饱......过饱的问题好解决,下次八分就好,保持神清气爽;少阳人食物混合少阴人食物,何解?

老师说,我们入静后会产生各种反应,众人千姿百态、搔首弄姿、打鼾流泪、皆为正常,是在排毒、排邪。

如法的静坐、站桩,以及疾病治疗之后,都会有一定的排病反应。区别于病症反应,这不是治疗失误(失败),而是正常的身体排毒。它们的区别就在于反应的时间、程度和对身体的影响上。譬如说,反应持续时间短,虽然反应时身体不舒服、但反应过后身体即刻恢复正常甚至更好,即为正常的排病反应。

《尚书'说命》云,'药不瞑眩,厥疾弗瘳',即是此理。

只是,今日静坐时的'脑袋沉沉如也'也是在排毒吗?更像是困了。

前课复习。中西医。身心不二。天人一体。治病求本。


中西医治病之别。西医着眼于:治人的病;中医看重的:治病的人。

孙老师有句话说的好,'以上指的是,现在我们遇到的大多数的普通的西医医生,不包括真正的好大夫。'

一个年轻的中医大夫,评价如此客观、克制,让人尊敬。

我也这么认为。真正的好大夫,不分中西医,都会跳出窠臼、整体辨证。而还没入门的中医新生,即使明白要注重'治病的人',也多半局限于自身的术,难以看清全部。

所以说,现实的中西医诊疗之别,当然有根源上的思考体系和方法论的巨大差异,但不可否认的是,夹杂了更多的医生与医生、人与人之间的在实现程度上的差异性。(在这点上,中医教育和传承是硬伤。某某同学,科学的标准化、可重复性和可验证,完胜。可是又怎样呢?看看我们的世界,大规模生产在倒闭,而手工作坊在历经了千年风雨后赢得了更多的尊重;谁说一个一个德艺双馨的手工作坊不能满足世界进步、人类发展的需求?不是下一个世纪的合理有益组成?)


身心不二。我们的身、心是一个整体。调身、调心。心病,多有身病在先;又因心病而加重身病;循环往复。因此,治心病,当我们无力直接从'心'入手时,可尝试从身病化解。例如,抑郁,多半伴有身体某个部位的郁结。

身心不二,给出了心理治疗的另一条(协同)路径。


天人一体。有些时候,是'本气自病',外界只是个药引子,'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强悍自身是正道;更多时候,我们深受外部环境影响,地域、气候...还有形形色色的社会压力。所以,生病,要找到那个真正的致病因。远离它,不治而愈。反之,纵能一时缓解、终难全然根除。

所以,我的致病因是什么?你的致病因是什么?舍谁求谁?想明白了才好。

这世上,原本就没有不付出代价的得到。


治病求本。四诊合参、独重脉诊。四诊,望、闻、问,得到的是所有表象的线索,最后以脉诊收尾、验证、定案。表象的线索错综复杂,而脉象会带我们找到背后的本质。


纪时。干支纪时与五运六气。

今天的课程从纪时开始。

中医理论很神奇,在一个庞大的体系中,主干逻辑清晰、各要素彼此连结、彼此印证,从天到地、从天地到人、从人到五脏六腑,然后又回到天地。


先把最重要的记在前面。

问: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干支纪时法?为什么要了解五运六气?

答:中医最重要的精神之一'治未病'。五运六气,天干定运,地支定气,可以结合五行生克,推断每年气候变化与疾病的关系。早预测、早预防。


三种纪时法。国际通用的公元纪时(2016年12月9日)、中国特有的干支纪时(丙申庚子乙丑),还有中国特有的夏历纪时(十一月十一日)。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六十甲子用以阐述天地人之学。


天干化五运

甲己化土 乙庚金

丁壬化木 水丙辛

戊癸化火五客运

关于'天干化五运',源自《黄帝内经》。关于其确切涵义,有若干解释,众说不一。但无论哪种解释,我都尚未读懂。


运气学说,古时研究气候变化、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说,'天人一体'的佐证。她立足于中医整体观,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以天干地支为符号,推论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中医界内有一句话:不通五运六气,遍读方书何济?

好吧,五运六气,岂是短短几十分钟能讲清楚?能听明白的?

期盼'五运六气'专题开讲。

节气。
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想起教室里齐声吟诵节气歌,我们对于节气的熟悉,远胜于天干地支子丑寅卯。
古人对节气有更细致的划分,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十谓之岁。每个节气都有三候。
在二十四节气中,有八个节气至关重要,即:四立、二分、二至。
当下节气:大雪。大雪时节的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更关乎国计民生的是,“小雪腌菜,大雪腌肉”。遂今晚腊肉腊排骨开腌。
在二十四节气中,有八个节气至关重要,即:四立、二分、二至。
阴阳。阴阳五行与节气、时辰。
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日西阳气虚。

帝王之座,背北朝南、左东右西、左升右降。
阴阳,山南、水北为阳。
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阴阳消长、阴阳转化、自和平衡。
关于阴阳动态平衡。在某一个状态下偏阴/阳;在一个时间轴(段)上阴阳平衡。没有绝对的相等,只有动态的平衡。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生而不同,没有可比性;把握自己的阴阳平衡即可,不要去跟别人比高矮胖瘦,毫无意义。
五行。木火土金水。

'寸关尺'之后的第二个常备重要,背熟这张'木火土金水'。

关于五行之五味。多亏了那位牛人同学的提问,孙老师的这个解释必须记一笔。

五行之木,在季为春、在脏为肝、在味为酸,以酸养木之先天,而以辛助木之后天,故春宜食辛、非酸;

五行之火,在季为夏、在脏为心、在味为苦,以苦养火之先天,而以咸助火之后天,故夏宜食咸、非苦;

五行之金,在季为秋、在脏为肺、在味为辛,以辛养金之先天,而以酸助辛之后天,故秋宜食酸、非辛;

五行之水,在季为冬、在脏为肾、在味为咸,以咸养水之先天,而以苦助水之后天,故冬宜食苦、非咸;

五行之土,居中,在味为甘,为味中之首,常备重要。因此,春宜食甘+辛;夏宜食甘+咸;秋宜食甘+酸;冬宜食甘+苦。


有道理。如果只是简单对应,春酸、夏苦、秋辛、冬咸,都是往回拉的思路;想来,道法自然,在加上今人体质普遍偏弱(正常的都少、过盛的应该更稀有吧)应该顺应助长才更合乎逻辑。

有食物的地方,总能让人学习得兴趣盎然。

河图洛书。先放在这儿,有空再来细看。古术数,有得玩。
今日习题:气与阴阳、五行是否有联系?
在中医理论中,讲求“天人一体”;而“气”,无论是天地之气、先天之气,还是后天之气,皆为能量,是构成天地人的最本质的存在。
在中医理论中,整体观、辨证观是核心方法论,而“阴阳”和“五行”学说便是由此衍生出来的思考工具。
因此,在中医理论中,会用阴阳五行来描述气的变化,出没、多少、升降、消长以及诸多变化;它们是工具与内容的关系,就像筷子与面条。

孙老师的共勉寄语:独立守神,无与众谋。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五运六气,待补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基础/干支甲子
五运六气的推算及运用
天元玉册八
天人合一学第八讲【五运六气第一章】
任应秋先生编著《五运六气》
中医基础理论学研提纲-五运六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