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代乐舞人物纹白玉带銙

唐代乐舞人物纹白玉带銙

大唐西市博物馆藏有一组精美的唐乐舞人物纹白玉带銙,共计10件。带扣是铜鎏金,长11.6厘米、宽5.8厘米,上錾刻宝相花和卷草纹。玉带板共计九事:銙长4.7厘米、宽4.4厘米,有4件;刓底径长4.5厘米、高3.4厘米,有4件;铊尾有1件。銙就是革带上的带板,形制上有圆、有方,圆的被称为“刓(wán)”,方的称作“銙”或“胯”。一副带銙中还有长方形的带头,被称“铊(tà)尾”;还有穿系的带扣,称作“玦(jué)”;皮革做带的基底,又称作“鞓(tíng)”。

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当时的腰带文化里糅合了很多北方草原民族的文化元素,特别是吸收了早期草原民族使用的金属带头那种平板的形制,并把它变成一种佩戴礼仪制度。历代的车服制度里对腰带制度都有着明文规定,记载最全的是《唐史》,对不同等级的官员所佩戴的带銙的数量和材质有严格的规定:“紫为三品之服,金玉带銙十三;绯为四品之服,金带銙十一;浅绯为五品之服,金带銙十;深绿为六品之服,浅绿为七品之服,皆银带銙九;深青为八品之服,浅青为九品之服,皆鍮石带銙八;黄为流外官及庶人之服,铜铁带銙七。”腰带上的装饰物材料越珍贵、饰纹越丰富,数量越多,越能代表人的权力、地位和财富。带銙还是皇帝奖掖臣子的重要物品,隋文帝杨坚赐大将杨素“以万钉宝带”;唐太宗李世民拿金子做成“笏头带”,赏赐辅臣。笏头,指的是铊尾,腰带扎好,铊尾自然下垂,表示“顺下”的意思。

该带銙,玉质洁白,晶莹温润,是用上好的和田羊脂玉精制而成,每件带板上以浅浮雕与阴线刻手法刻饰不同的披帛乐舞人物,有伎乐和舞蹈人物两类。伎乐分持:达卜鼓、排箫、琵琶、拍板、笛、笙、竖箜篌、羯鼓等;铊尾刻饰的舞蹈人物,双手高举,脚踏椭圆形舞毯,正在热烈舞蹈,这是唐代所流行的著名西域舞蹈“胡腾舞”的真实写照,让人美不胜收。

(文/图 李凯 作者系大唐西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统文化之中国舞蹈
民族舞蹈
【文化阅读】霓裳羽衣--中国古典舞蹈发展历程
朝鲜族多元文化中的璀璨一脉:农乐舞
古代玉雕人物
中国舞蹈历史知识总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