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中的哲学意境
——访中央党校哲学部陈中浙教授
戴菁
陈中浙,别名陈南璋,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全国五届中青展获奖作者,第二、三届“兰亭奖”理论奖得主。已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和书法篆刻作品集四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记者:陈老师,您既是中央党校教中国哲学的教授,又是书法家,请问书法和中国哲学是否有一种天然的联系?
陈中浙:我以前是学书法的,后来又学中国古代哲学。有人问我为何要做这种转变?其实理由很简单,书法本来就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只有从根源上理解书法,才能把字写得更好。
中国古代是没有书法这个专业的,也不存在专门的书法家。书法是生活中的一种信息交流工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后来书法慢慢被赋予一定的美的意蕴,才逐渐作为一种体道的平台而被文人们所关注,成为文人们必备的一种素养。所以,要理解书法,就必须把书法放到整个传统文化中去。于是,我就暂时放下书法,到北大学习中国传统哲学。
学到后来,我又发觉艺术与哲学是相通的,因为两者都要讲“关系”二字。书法实际上就是在处理笔墨的枯润浓淡,线条的长短粗细,点画的间隔远近以及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照,整幅字的风格统一等等这些关系,如果把这些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既没有过,也没有不足,那么这个字就非常漂亮。同样,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与领导、亲友等的各种关系(儒家就曾把社会关系分为“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处理得当,不但自己工作、生活顺畅,而且社会也会变得和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三家思想其主旨就是帮助我们把这些关系理顺。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我觉得整个社会就是一幅很大的书法作品。书法通过感性的具象来表达自然规律,哲学面对社会,也是在探索一种规律性的东西。艺术要解决的与哲学最终要思考的其实是同一个问题,两者的不同点,无非是在表现手法与先后次序上罢了。因此,我现在虽然是一边教书法,一边教古代哲学,两者在我这里却是圆融无碍的。
记者:在我国的领导干部中,有许多是书法爱好者,有的还有较深的造诣。书法修养对做好领导工作有什么益处?
陈中浙:谈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必要对书法在古代与官员的关系作一个了解。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传统,就是书法在官员的生活中占有很高的地位。比如自唐代开始,政府在选拔官员的时候,就把书法作为必考的科目之一,“身、言、书、判”。读书人最终能否在政府里做事,字写得好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为何要这么做呢?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写字可以端正人心,有助于提高官员的领导能力与品格修养。
写字全由心之所思所想而来,故而心之动念可以决定行之于毫端的笔墨情境。心地纯正,下笔自然气象万千,合于法度,否则,写出来的字便是千奇百怪,丑态尽显。所以中国古代有柳公权“心正则笔正”、张怀瓘“文则数言见其意,书则一字见其心”、苏轼“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项穆“故论书如论相,观书如观人”等“字如其人”的说法。反过来,人们通过对写字的训练,也可以端正是非曲直、雅俗优劣的观念。因为练习书法可以使一个人的心始终维系在一个合乎法度的有序的状态之中,这样一来,即便面对外在诱惑,也不会心有外驰、为物所役。而这样一种功能,如果扩大到整个社会,就会对人们的和睦相处产生巨大的影响。孔子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来教育人们,除了书法,修习其他任何一“艺”,都可以使人们的行为处事始终处在一种规矩之中。而把这“六艺”发挥到极至处,运用到无碍处,就可以达到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显然,这种境界就是一种“道”的表现。在这个意义上,书法也是向“道”接近的具体方式之一。
虽然古代社会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但在大经大法、大原则、大原理方面是一样的。我们现在的领导干部都很喜欢写字,大概也是因为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优秀传统存在的缘故。这样一个传统,虽然“不成文”,但大家都很愿意去“遵守”与“维护”。
记者:有的领导干部对自己的书法作品很满意,但行家却不认同,这是为什么?
陈中浙:这其实是领导干部如何练好毛笔字的问题。
行家的不认同,我想可能与这个问题有关,就是领导干部在书法上的“内容”表现太过,而在“形式”方面却不足。这里的“内容”是指情感流露,“形式”则是指书法约定俗成的法度。我们知道写字本身除了文化的因素之外,还是一个技术活,有很强的专业性。有些领导干部虽然喜欢写字,但由于工作原因,不能有很多的时间去练习毛笔字,缺乏基本功的训练,在章法、技法和法度上的表现就有所欠缺。这个时候如果只是凭喜好来书写心中的感受,而并没有把这番感受约束在一定的“形式”上,写的字就会像我们平常说的是“自由体”,如此难免会受到行家的“诟病”。孔子曾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指“形式”与“内容”要统一。
其实,领导干部练书法比一般人要有优势。为何这么说呢?因为领导干部阅历深,社会责任感、担当精神强,而且文化层次普遍较高,对传统文化也有很强的认同感,有的甚至还很有研究。这些都是把字写好的有利条件。所以,我觉得只要经过一定时间专门的、正规的训练,方法对路,而且能持之以恒,领导干部把字写好并非一件困难的事。
记者:领导干部练习书法应注意一些什么事项?
陈中浙:要想把字写好,首先应该花一定的时间去临摹古人的作品。通过一定时间的临习,一方面可以改正自己平常写字的坏习惯,另一方面可以领悟千百年来已经约定俗成的“美”。对此,我有一个“交朋友”的理论,就是要想把字写好,一定要与毛笔交朋友,与宣纸交朋友,与墨汁交朋友。什么意思呢?就是要多拿毛笔,多在宣纸上写字。刚开始写得不像,甚至乱涂瞎写也没有关系,关键要常常去“关注”它们,与它们谈心、交心做朋友。时间一到,你想尽情“使唤”毛笔、宣纸、墨汁,它们焉有不听话之理?到了那个时候,你就能很好地把心中的所思所想通过毛笔表达出来。并且,由于长时间的临习都在一定的法度之内,兴之所至、尽情流露时所写的字,在“内容”与“形式”上也是高度和谐统一的。
记者: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书画收藏热,收藏字画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陈中浙:现在,书画收藏的市场还是很乱,既有把赝品当“真品”的,也有把废品当“珍品”来收藏的。这个时候,就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一套甄别与鉴赏的方法。根据历史经验以及近几年市场流通、拍卖的情况,我认为所收藏的字画必须要符合三大要素。
第一,这幅字画的作者要有历史地位,尤其是政治地位,曾对社会发展起到过重大的推动作用,或者是社会名人、文化名人,曾对历史上的某一领域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为何要这么说呢?因为几千年来流传至今、被我们认可的书法家都是如此(例如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乃至康有为、梁启超、毛泽东等等)。反之,如果收藏的不是这些人的作品,那么将来那些字画在历史上流传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另外一点,历史伟人或社会名人往往站得高看得远,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有过人之处,所以其作品所蕴含的“意境”也非常人可以比拟。第二,这幅字画的作者要有很深的传统文化功底。书法是文化的一个表象,所以一个写字的人如果没有传统文化作支撑,那么只能称其为书匠,而不能称其为书法家。第三,这幅字画要具备一定的技法。可以说,一幅作品如果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条件,那就堪称完美;而第三个条件有所欠缺但具备了前两个要素的作品,在我看来,也是十分珍贵的。
记者:请您谈谈自己的书法创作体会。
陈中浙:我一直把古人的书法作为心中最高的审美典范。所以,我始终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来对待每一幅字,讲究笔笔有出处、字字有来历。有人也许会说,这容易泥古不化,但是不泥古又何来化境呢?
近年来,我在教书问学之余,在书法上也花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相继在太原、澳门、珠海、南宁等地举办了个人书法展览,也出了几本作品集。办展览、出集子最大的好处就是提高水平。因为你要拿出这么多的作品来,肯定得非常认真地创作较长一段时间,而最终拿出来给大家看,实际上就是把自己的优点缺点一齐展现给观众。此后,得到不同的意见,吸收了,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提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文涛 | 我眼中的“书法”
是书法家太坏?还是你没文化?
古代书法十大家是谁?有哪些著名书法家?
价值与价码
贾平凹的书法明码标价,一个字4万,你怎么看?
这个人被称“假启功”,靠模仿起家,如今成了知名书法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