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版本漫谈

 


    《红楼梦》版本漫谈


    拓晓堂

 

                
 
众所周知,以往关于《红楼梦》版本问题的讨论,鲜有版本学界参与,多为红学家们争的不亦乐乎。自嘉德公司征集获得了程甲本《红楼梦》一部,引得媒体、收藏界多有垂询,势难一一解答,只得趟一遭《红楼梦》版本这潭混水,浅谈我的看法。
 
 
 
一、红学研究问题
 
 
 
   
《红楼梦》版本问题,首先要从红学研究开始。何谓红学,就是凡有关《红楼梦》的学术研究的学问。这个定义与新红学的观点有出入。众所周知,按现在红学的现状,一般将红学研究分为两派:一是旧红学,也称索隐派;一是新红学,也称考证派。
 
   
我在此不是要评论红学研究,而是要说明两个问题:第一,《红楼梦》版本问题是新旧红学研究面临的共同问题。谁都不能回避。如果版本有问题,何足论其观点。第二,《红楼梦》版本问题研究,究竟应该从何入手?用什么方法?
 
我个人认为,新红学本身存在着二律背反的悖论,直接影响到《红楼梦》版本研究的悖论问题。我们知道,新红学竭力否定“索隐派”,肯定脂研斋。但是,脂研斋其实也就是最早的“索隐派”,脂研斋的批评之中就包含索隐的内容。何以言之,请看《红楼梦》脂评本第一回讲:姓甄,[甲戌眉批:真。后之甄宝玉亦借此音,后不注。]名费,[甲戌侧批:废。]字士隐。[甲戌侧批:托言将真事隐去也。]再看第一回:这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甲戌侧批:“隔壁”二字极细极险,记清。]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甲戌侧批:假话。妙!]表字时飞,[甲戌侧批:实非。妙!]别号雨村[甲戌侧批:雨村者,村言粗语也。言以村粗之言演出一段假话也。]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胡州[甲戌侧批:胡诌也。]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甲戌侧批:又写一末世男子。]
 
可见脂研斋的所谓批评,许多内容也是在做索隐。因此,彻底否定“索隐派”,等于彻底否定脂研斋。所以,新红学陷入了否定“索隐派”,等于否定脂研斋的悖论之中。这就是新红学包袱上解不开的死结。
 
有了这个认识,我认为研究《红楼梦》和《红楼梦》版本问题,都不能脱离《红楼梦》书中的内容来研究,不过方法要科学而已。
 
 
 
二、《红楼梦》版本问题
 
 
 
   
(一)《红楼梦》版本的问题由来。《红楼梦》版本问题,从曹雪芹撰写《红楼梦》的稿子时期,就陷入混乱状态,造成原因有三:一为曹雪芹的草稿多,《红楼梦》第一回中说:“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五个不同内容的手稿都流传到民间,而且,曹雪芹不是将一稿全部完成以后才拿出来,而是写一部分就拿出来一部分,进入朋友手里,继而流入社会,那么社会上如何知道这是第几稿,所以当时稿本版本就被搞混乱了。二为程伟元、高鹗引言所说的:“藏书家抄录传阅几三十年矣,友人借抄争睹者甚夥,坊间缮本及诸家所藏秘稿,繁简歧出,前后错见,此有彼无,题同文异,燕石莫辨。”要知道抄书总会有错别字,总会有抄错行的事,更何况是《红楼梦》这等八十馀万字的大书,错漏多寡,在所难免。这表明乾隆时期《红楼梦》的抄本版本已经混乱不堪。三为程伟元、高鹗序言所说:“《红楼梦》小说……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矣。”要知道,当时惟利是图的书商也在抄《红楼梦》,这种抄本更是错漏误讹。
 
   
《红楼梦》版本在乾隆时期稿抄本阶段,文字已经是删改与笔误不分,前后好坏莫辨。典型的举证,就是第二回中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有关贾迎春的身世说法:甲戌本:二小姐乃赦老爹前妻所出;庚辰本:二小姐乃政老爹之妾所出;己卯本: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女,政老爷为己女;甲辰本:二小姐乃赦老爹姨娘所出;蒙府本: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妾所出;列藏本: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妻所生。
 
   
贾迎春乃金陵十二钗正钗之一,这等重要人物,是谁的女儿都说不清楚,可见文字混乱错讹严重程度。后来的《红楼梦》印刷本的书稿,就是从这些社会中流传的稿抄本中攒出来的,所以错讹脱漏在所难免。
 
    (二)现存版本及研究状况。面对混乱的《红梦楼》版本问题,学界经过努力,将现存的各种版本进行分类,归纳成为两大体系:
 
   
一是脂评本体系。基本特点有①抄本,脂评本都是抄写;②或有脂研斋的眉批;③八十回,个别有增补为百二十回者;④有开卷题词;⑤一般称《石头记》。这类存本现知有十、三四个,列表如下:一,
甲戌本,又称脂残本、脂铨本,藏胡适,现藏上海博物馆;二 己卯本,又称脂怡本、脂馆本、脂配本,藏北图;三庚辰本,又称脂京本,藏北大;四
梦稿本,又称脂稿本,藏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五 戚序本,又称有正本、脂戚本,戚本已毁于火;六
甲辰本,又称脂梦本、脂晋本,藏北图;七靖藏本,又称脂靖本、靖本,迷失;八 脂亚本,又称俄藏本、列藏本,藏俄列宁格勒亚研所;九
蒙府本,又称王府本、脂蒙本、脂府本,藏北图;十 舒序本,又称己酉本、脂舒本,藏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吴晓铃;十一戚宁本,又称脂宁本,藏南图;十二
郑藏本,藏北图。需要说明:①这些抄本正文文字没有完全相同的;②有的有批语,有的没有批语;③批语有的署名,有的不署名,署名有脂砚斋、畸笏叟等等,到底哪些是脂批,哪些不是,难以分清;④这些抄本除蒙府本外,基本上都是残本;⑤这些抄本没有一个可以认定为曹雪芹、脂研斋的原稿本,都是后抄本。相对于印刷的程高本而言,红学一般把它们笼统地称作脂本或脂抄本、脂评本。各种脂抄本残缺严重,文字互有异同,共有多少抄本,异同程度如何等等,现因缺损过多,难知其详。但是有一点需要指出,就是从这些脂评本的目录和章回重叠来看,《红楼梦》故事整体布局结构、人物脉络,情节发展等,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一点很重要,切记。
 
   
一是印刷的程本(程高本)系列。何谓程高本?简言之,就是乾隆五十六年首由程伟元、高鹗整理印刷出版的《红楼梦》。基本特点有:①排字本和刻本;②全书一百二十回;③无有脂研斋的眉批;④无开卷题词;⑤一般称《红楼梦》。
 
   
乾隆五十六年(1791)萃文书屋木活字本《新镌绣像红楼梦》,这是由程伟元、高鹗合作将流传于世的稿钞本《红楼梦》(前八十回)和他们搜集整理的后四十回稿子,经过“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付梓问世,世称“程甲本”。这是《红楼梦》的第一个印刷本,可称印刷本中的“祖本”。程甲本出现后,似乎将《红楼梦》的文字统一固定下来了。其实不然,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萃文书屋又重排版印刷,距离程甲本付梓不过七十馀天,这个又经过程、高二人“准情酌理,补遗订讹”后的印本,世称“程乙本”,简称乙本。这是程、高厘定的和声明的两个版本。但是,经过多年来,红学、版本专家、《红楼梦》读者发现,存在与这两个版本在文字上仍有差异的程高本。如:上海图书馆的“程丙本”;台湾的胡天猎藏“程丙本”;台湾胡适藏“程丁本”。还有近来《红楼梦》版本专家杜春耕先生指出的一些所谓“异本”,认为至少有七个不同的萃文书屋程高本。
 
面对如此众多的程高本版本,加之大陆台湾的两个“丙本”,可以说现存有多少程高本,就有多少版本,几乎没有一个完全一样的。有一些文字区别,有几叶版不同,难道就是一个新的程高本版本?程高本难道就没有版本体系,就没有归纳的原则吗?而且,程甲、程乙本是出版时间顺序概念,所谓程丙、丁、戊等本是发现有不同修订和配补的顺序,这样不同意义和概念上的排列顺序完全没有逻辑关系,反而引起许多思维混乱。如何看待程高本的这些版本问题,最关键是如何确定程高本的版本,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三、如何鉴定程甲本
 
 
 
   
如何鉴定程高本的版本,关键是要解决如何确定程甲本的问题。程伟元、高鹗在1792年程乙本的《引言》中说:“初印时不及细校,间有纰缪,今复聚集各原本详加校阅,改订无讹。”这是出现程乙本的原因。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程乙本是程甲本的修订本。正是这种修订,才有了后来不断的重排和修订。因此出现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如此众多复杂的“程高本”版本。在谈如何鉴定“程甲本”之前,先确定一些有关程高排印本《红楼梦》的古代活字印书的常识。
 
   
一是,程伟元排印《红楼梦》的萃文书屋,是苏州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书坊,所使用的木活字,数量有限。我们知道,清宫印制武英殿聚珍版不过刻了二十六万个木活字,印制出数百万字书籍。活字较刻板印刷的优越性可见。因此印刷八十万字的《红楼梦》过程,一定是现排现印,旋印旋拆,滚动进行。
 
   
二是,印刷过程中,逐叶印刷,必有损坏。举例来说,乾隆年间法国给中国朝廷印制的《平定准葛尔战图》,送到中国时,十六幅图中有四十几叶的,有三十几叶的,最后只能按最少叶数组成相应套数。可萃文书屋不一样,配不齐时怎么办,再排版印刷,补上即可。
 
   
三是,印制《红楼梦》可称巨著,非一年半载,难以完工。可是程伟元重排乙本只距甲本七十馀天,这还是《引言》写成的落款时间,而实际意念和准备应该更早。换句话说,就是在程甲本印制的过程中,程乙本的重排文字修订工作就已经开始。也就是说,程甲本中的后面数十回的许多版叶就已经是修订过的,程乙本直接就沿用了。所以“甲”是“甲”,而“乙”中有“甲”,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再后印刷者,更是参配复杂。
 
   
四是,古人活字印刷排版难免有误,今人也不例外。发现了错讹之后,可以修改校正文字,要知道错讹一两次是修改不完的。所以只要销售有要求,就可以重排,就可以有一次修改校正的机会。甚至在印制中发现有错字,也可以临时换字。活字版的优越性就在于此。
 
   
确定了这些常识,问题就简单了。在当初乾隆年间的程伟元、高鹗观念上,其实萃文书屋只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乾隆五十六年程伟元、高鹗叙(辛亥)的甲本,一个是乾隆五十七年(壬子)修订本,程伟元为这个印本专门写了《引言》,即乙本。其馀后来的都是再修订和配补本。因此,程甲本之外的萃文书屋程高本都是重排修订配补本而已,只是哪个重排在先、修订文字多少、配补多少而已,除了程乙本程伟元和高鹗承认外,其馀都不能独立构成一个新的版本体系。
 
   
那么鉴定和区别程高本“甲本”“乙本”就成了关键问题,两者用同一套活字印刷,前后相差不过七十馀天,同一书坊印制,纸张墨色无别,因而用一般的纸张、字体、墨色等很难鉴定。我认为只有内容校勘和文字比对确定。因为,程乙本与程甲本毕竟有一万九千五百馀字改动(有称二万一千馀字)。这是唯一区别程甲本与程乙本的方法。我总结有以下几个要紧之处,值得研究注意:
 
(一)程乙本问世的时候,卷首刊有程伟元和高鹗的一篇《引言》,程甲本无此引言。所以首先要看有无此《引言》。
 
(二)看高鹗的《叙言》,程甲本、程乙本内都有这篇《叙言》,但是程乙本在重排印刷时,不知何故重刻了这篇《叙言》。这篇《叙言》是刻板印刷的,甲乙本文字比对,细微处有区别,如最后一字为“者”,程甲本为连笔行书,程乙本为不连笔楷书。仔细比较,区别甚多。所以在《引言》缺失的情况下,一定要鉴定《叙言》。
 


 
 


 
 
       
(三)看书中内容,这对于鉴定无《引言》、《叙言》的无头无尾的残本,非常重要。如第二回写贾雨村第一次被罢官,上司参他的罪状,程甲本作:“说他情情狡猾,擅改礼议,且沽清正之名,暗结虎狼之势,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程乙本将此句改为:“说他貌似有才,性实狡猾;又题了一两件狥庇蠹役,交结乡绅之事。”再如程甲本第十三回写秦可卿出殡:“原来是忠靖侯吏鼎的夫人来了,史湘云、王夫人、邢夫人、凤姐等都迎入正房”;程乙本改为:“接着又听喝道之声,原来是忠靖侯史鼎的夫人带着侄女史湘云来了。”程甲本将史湘云的叔父史鼎,错排为“吏鼎”,乙本作了改正。同时情节也有所变化。
 
   
通过这些版本鉴定的一些雕虫小技,也是一些“死”校对比对的办法,完全可以确定是否确为程甲本的问题。我们知道嘉德征集的这部《红楼梦》,虽为纸张颜色黄白不同、保存品相状态不同的书配补而成,但经过《叙言》比对,“者”字连笔行书,确属程甲本。通过内容文字校勘,可以认定确属两个程甲本配补。
 


 
 


 
 
四、程甲本的学术研究现状
 
 
 
   
关于脂评本与程甲本,何为先?脂评本与程甲本,谁为底本?这是目前红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双方相互指责对方抄袭并留下漏洞的例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直接关系到长期被漠视的程甲本学术价值和地位。
 
   
关于这个问题,从一般理论上说,肯定是稿本在先。然而问题是现存的所有脂评本都不是原稿本,都是后抄本,而程甲本也是根据当时社会上流传的抄本来的,所以现存脂评本与程甲本,实际上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难决孰先孰后,孰优孰劣。那么,究竟如何看待程甲本呢?我们先看目前红学界对此问题的几种说法,大体归为四种:
 
       
(一)八十回未完说。脂评本《石头记》只有八十回,为曹雪芹原著,书未写完而人先死。此说源自脂研斋甲午的评语,“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这是目前新红学力持的观点。
 
       
(二)一百二十回完成说。此说源自程伟元的序,明确说明不是高鹗续写的。言道:“不佞以是书既有百二十卷之目,岂无全璧?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二十馀卷。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馀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翻阅,见其前后起伏尚属接笋。”也就是说,高鹗只做了一些“细加厘剔”的活。
 
       
(三)后四十回为高鹗续说。此说源自乾隆嘉庆年间的张问陶说法。张问陶《赠高兰墅鹗同年》诗注“传奇《红楼梦》八十回后,俱兰墅所补”。妙在一个“补”字,新红学认定这说明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
 
       
(四)后四十回高鹗篡改说。2003年12月8日《北京青年报》报道“周汝昌说,曹雪芹其实已经完成了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但是清朝政府不喜欢,于是主持修订《四库全书》的和珅就采取了删改增减的办法,组织高鹗等一班人改写了后四十回”。这里周先生明白无误的肯定曹雪芹其实已经完成了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
 
   
我认为这里存在一系列矛盾:(一)脂研斋与程伟元的矛盾。脂研斋说曹雪芹根本未完成,而程伟元说是用了社会上流传的曹雪芹的后四十回稿本,新红学说是曹雪芹写完了,不过高鹗改写了后四十回。(或许这里没有矛盾,如果脂研斋的“书未成”,不是新红学理解认定的八十回,而理解为有结局未定稿,那就没有矛盾了。)(二)程伟元与张问陶的矛盾。程、张同是与高鹗关系密切的人,为何有不同说法?(或许这个矛盾根本就不存在,只是新红学将张问陶的一个“补”字,认定为创作撰写所致。如果这个“补”,解释为程伟元的“接笋”,那就没有矛盾了。)(三)程伟元与新红学的矛盾。程伟元说明只是“接笋”,新红学认为是高鹗改写。(四)张问陶与新红学的矛盾。张问陶说是高鹗“补”了后四十回,不论是创作撰写,还是“接笋”的含义,与新红学认为是高鹗改写的观点相矛盾。
 
古人留下的资料缺乏且有矛盾,令今人理解存在差异,这不奇怪。惟独新红学家的观点,令人不解。我们在一开始就提出新红学存在悖论的问题,终于在此我们又看到了新红学在《红楼梦》版本问题上的悖论,就是极力肯定脂研斋,新红学认定脂研斋所批的“书未成”,就是指曹雪芹只完成了八十回,同时又承认曹雪芹完成了一百二十回《红楼梦》,后四十回被人修改了!这也是一个悖论。
 
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注意一般的写作和创作规律。曹雪芹十年五次修改的不可能是一个未完成(没有结局)的本子!创作一部小说从开始构思、布局,就应该设计好了结局。不论是旧红学认为的演义故事,还是新红学认为的个人传记故事,创作者应该清清楚楚的知道结局。我认为曹雪芹如何最后确定《红楼梦》的结局,这才是令曹雪芹作难的问题。
 
   
曹雪芹十年五次删改《红楼梦》,第一回中其实已经道出的空空道人担忧,正是曹雪芹的担忧:“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甲戌侧批:本名。]再检阅一遍,[甲戌侧批:这空空道人也太小心了,想亦世之一腐儒耳。]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甲戌侧批:亦断不可少。]亦非伤时骂世之旨,[甲戌侧批:要紧句。]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甲戌侧批:要紧句。]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甲戌侧批:要紧句。]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
 
   
请注意脂研斋评语中的三个“要紧句”,的确是说反话。但是从心理学上讲,不敢正面表述意见,用说反话间接陈述观点,必有内心的忧虑之处。更何况,如果曹雪芹根本就未完成《红楼梦》,空空道人如何能确定这三个“要紧之处”?按照曹雪芹开始的布局,结尾很可能是(必然是)大厦将倒,残灯将尽,“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这难道还可以说是“亦非伤时”“称功颂德”“不干涉时世”哪!所以这个开场道白,与书中的思想脉络冲突,才是曹雪芹苦苦受折磨不能定稿的根本原因。所以我前面谈到不论是脂评甲戌本,还是己卯、甲辰、庚辰、己酉本,从其目录和章回重叠来看,其故事布局结构、人物脉络,情节发展等,基本上是一致的,难道脂研斋将内容大体一样《红楼梦》稿本读了批评了六遍?这脂研斋也太不了解曹雪芹,水平太低和太无聊了吧。因此,《红楼梦》稿本中,一定有我们还不知道的结局,或者说是有不同的结局。其中程甲本所采纳的那个故事结局,只是修改了多少的问题!这也许就是当时社会、政治统治能够接受的结局,也令曹雪芹本人得到了解脱。
 
   
归结以上所述,似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红楼梦》自古无全稿;(二)《红楼梦》自古无定稿;(三)现存脂评系列无稿本(都是后抄本);(四)程高本中只有甲本、乙本;(五)按照不同的修订和配补程度,可以厘定所谓以发现顺序命名的程丙丁戊等本,使其在概念上与程甲、程乙出版顺序保持一致;(六)现存脂评系列与程甲本为同时期版本,暂时难以确定先后伯仲;(七)程甲本作为唯一一个有结局的《红楼梦》其社会影响、研究价值都是无有能替代的。
 
 
 
(以上是依据作者2008年11月在嘉里中心讲座稿,经过删减文字修改而成。)

 

原载:《藏书家》16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中,为什么最背离曹雪芹原意的“程乙本”可以大行其道?
《红楼梦》研究将《红楼梦》导入了死胡同
《红楼梦》的前世今生
杨锦辉:《红楼梦》杨藏本研究六十年综述
读《红楼梦》,选哪个“本子”
夏薇:心之所善,九死未悔——纪念文学所红学先贤王佩璋先生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