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豪刘禹锡挑战诗圣杜甫:化用太低端 再创造方显本色
2016年04月20日 08:57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张立华
9人参与 3评论
柳友娟制图
■诗的象是无限的,但诗的意是有限,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有限的。杜甫一生创作1400多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做了前无古人的探索。后代诗人想要完全撇开他,几乎是不可能的。刘禹锡对杜诗的借鉴不是一般的因袭引用,也不是简单的化用隐括,而是山登绝顶我为峰式的再创造
■“朱雀桥边野草花”与杜甫的“城春草木深”其实不同。“草木深,明无人矣”,而“朱雀桥边野草花”只是人迹稀少而已。朱雀桥横跨秦淮河,是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如今已经生长出野草花,其荒凉衰败,不言而喻
刘禹锡挑战李白和杜甫,虽然都是挑战前贤创造的历史纪录,但两者情况并不相同。李白,好比桂林的独秀峰,虽然陡峭高峻、气势雄伟,但这“南天一柱”毕竟是孤峰突起。如果你不想挑战,还可以从左右两边绕过去。而杜甫,好比绵延几千里的昆仑山脉,横亘在面前,很难绕过去。有时,你想从山涧峡谷中穿越,自以为得计,可当溯流而上之后,挡在面前的还有悬崖瀑布。除了攀登超越,别无他法。而当你好不容易登上山顶,正踌躇满志时,却又惊讶地发现,前面还有许许多多的山岭挡在面前。正所谓,“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诗豪刘禹锡是怎样挑战诗圣杜甫的呢?
《石头城》《乌衣巷》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长庆四年八月底,刘禹锡接替段平仲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宝历二年冬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在任和州刺史期间,曾有位客人拜谒刘禹锡,还呈上自己的诗作《金陵五题》,目的自然是请求诗豪为之推荐延誉。不过,这位访客的作品,只会在字面上做文章,且内容平庸。于是,刘禹锡另写《金陵五题》,做个示范给访客看。那意思分明在说:“你看,诗应该这样写。”
金陵特指南京城。刘禹锡此前并没有到过金陵,却写出了传诵千古的名作。《金陵五题》分别为《石头城》《乌衣巷》《台城》《生公讲堂》和《江令宅》,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着笔,反复表现社会兴亡变革的主题,抒发今昔盛衰之感。意在警示: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夏后之世,殷鉴不远。
篇幅所限,本文只列举前两首:“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从三国孙吴建都,历经东晋、宋、齐、梁、陈,石头城一直是六朝繁华的京城。唐武德八年后,石头城开始遭到废弃。到刘禹锡写《金陵五题》时,已经是一座荒芜寂寞的“故国”“空城”了。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说的是,故国的都城早已废弃,只有周遭的群山依然存在; 潮水仍旧兴致勃勃地涌来,拍打着这座空城,却又无可奈何地寂寞退回。山城仍在,潮水依然,而六朝那些一世之雄的帝王将相、醉生梦死的王公贵族,而今安在?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潮犹寂寞,人何以堪!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描述的是当年的石头城,火树银花不夜天;秦淮河中桨声灯影,两岸彻夜笙歌。如今却是死一般的寂静,只有淮水东边那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还会一如既往地越过女墙,来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四句诗全部写景,作者的主观感受和评价一个字都没有,然而当你深味其境的时候,却能够体会到那种强烈感情。这就是唐代著名批评家司空图所说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文辞看似与自己的思想感情毫无关系,但读来不胜其忧。
白居易读到这首诗后,同样掉头苦吟、叹赏良久,“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看到“潮打空城寂寞回”这样的诗句,以后的诗人再也没有办法遣词造句表达思想感情了,也就是说后人无法比拟,更无法超越了。
“帝王之宅”虽险要
失去民心亦不固
世人之所以如此称赏“潮打空城寂寞回”,是因为这句诗的意象创造了一个新的高度。相较而言,其他几句,包括《金陵五题》的其他几首,都是借鉴性创新。也就是说,都是站在巨人的肩头上,而这位巨人正是杜甫。
“山围故国周遭在”——“国破山河在”(杜甫《春望》);“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杜甫《秋兴八首》其二);“朱雀桥边野草花”——“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乌衣巷口夕阳斜”——“夔府孤城落日斜”(杜甫《秋兴八首》其二);“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杜甫《秋兴八首》其三),真有些“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
诗的象是无限的,但诗的意是有限,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有限的。因此,杜甫虽然没有写过“石头城”“乌衣巷”等金陵怀古诗,但同样表现过兴亡变革的主题,抒发过今昔盛衰之感。杜甫一生创作1400多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做了前无古人的探索。后代诗人想要完全撇开他,几乎是不可能的。刘禹锡对杜诗的借鉴绝不是一般的因袭引用,也不是简单的化用隐括,而是“山登绝顶我为峰”式的再创造。
“山围故国周遭在”与“国破山河在”,虽然都有“明无余物”的言外之意,但刘诗显然还有更深的寓意。金陵虎踞龙盘、山川形胜,地理形势如此优越险要的“帝王之宅”,为什么六朝的统治却一个接一个地垮掉了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失去了民心,地利再好也没用。因此,孟子告诫统治者:“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其道者得民心,“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刘禹锡所处的唐王朝并不比六朝的统治强多少。贞元二十一年正月,顺宗即位,重用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等人改革时弊,却遭到藩镇和宦官集团的猖狂反扑。顺宗被迫“内禅”,宪宗李纯即位,“永贞革新”失败,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柳宗元等被贬。第二年,顺宗被宦官害死,对外谎称病故。刘禹锡写了《武陵书怀五十韵并引》,通过项羽杀义帝于郴的史实,借武陵人之口发出“今吾王何罪乃见杀”的疑问。后来又作《萋兮吟》,以“浮云”比喻专权的宦官和佞臣,用“日月”喻指唐顺宗:“天涯浮云生,争蔽日月光。”
“落日斜”比“夕阳斜”
前表时间后显寂寥
回过头来说,“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与杜甫的“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相比,看似相近,实则不同。杜诗只是用月光来表现时间的推移,刘诗则将月亮人格化。这淮水东边的圆月,还是旧时的圆月,依旧在夜深时分越过女墙。只是当年石头城彻夜灯火通明,哪里显得出夜深的月光呢?如今的石头城,深夜漆黑一片,月光自然就十分显眼了。
“朱雀桥边野草花”与杜甫的“城春草木深”其实也不同。“草木深,明无人矣”,而“朱雀桥边野草花”只是人迹稀少而已。朱雀桥横跨秦淮河,是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昔日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朱雀桥,如今已经生长出野草花,其荒凉衰败,不言而喻。
“乌衣巷口夕阳斜”与“夔府孤城落日斜”也有差异。杜诗用“落日斜”主要是表明时间,刘诗的“夕阳斜”却是突出“乌衣巷口”的惨淡寂寥,给人以日薄西山之感。比杜诗更深刻,感染力更强。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更是比杜甫的“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巧妙多了。杜诗用的是赋的手法——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刘诗用的是比的手法——以彼物比此物也。燕子还是旧时的燕子,一代一代地在这堂前筑巢栖息;堂还是旧时的堂,可是主人不同了——旧时堂中居住的是名门贵族的王谢,现在堂中居住的是寻常百姓。
晋傅咸《燕赋序》说:“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复来者。其将逝,剪爪识之。其后果至焉。”燕子认堂不认主,故年年复来。诗人“不言王谢堂为百姓家,而借言于燕,正诗人托兴玄妙处”。燕子不知,人却有情:“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朱雀桥边之花草,如旧时之花草;乌衣巷口之夕阳,如旧时之夕阳。唯功臣王谢之第宅,今皆变为百姓之室庐矣。”
其实,文学艺术的空间是无限的。前人的创新无论成就多么大、范围多么广,都不可能穷尽。相反,前人的探索为后人提供了更多的借鉴。刘禹锡的时代,很多好诗都被前人占去,但他还是能够借鉴创新,挑战古圣时贤,创造出众多的好诗。
难怪,刘禹锡的诗歌深为后人尊崇。宋代著名散文家苏辙“晚年多令人学刘禹锡诗,以为用意深远,有曲折处”。他的咏史诗更是获赞“用意隐然,最为得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原标题:前有“古人”,何成“来者”
[责任编辑:李志明 PN032]
标签:刘禹锡 乌衣巷 杜甫 凤凰国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史佳话|谁更有才之三——刘禹锡《金陵五题》超越杜甫
刘禹锡诗《金陵五题》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石头城》学案
刘禹锡《乌衣巷》(怀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