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 教育点评(下)
1
[原创]  教育点评(下)

    教育点评(下)

    关于创造力:

    什么是创造力?说白了:创造力就是对传统知识的否定和反判,它是以正确的观点代替错误的,用全面的代替片面的。

    创造力的萌芽是在学生或是孩提时代萌发的,它用怀疑的眼光审视我们当今的知识,一旦成年后他们才会在发明创造方面有所作为。很难想象一个唯唯诺诺、非常顺从听话、没有自己独立思维见解的孩子,长大后能成为一个发明家或有所创造。

    当今的用人机制也促使创造性人才的煙灭。领导们选人用人都愿意选那些听话的,忠实于自己的,这都是私情和个人利益在作怪。这种自上而下的选人用人机制,无论搞得形式多么复杂,都无法摆脱各种私情和个人利益,这是用人的不正之道。这样虽有利于他们个人,然而却不利于公众和社会。选拔的“人才”尽是些庸俗之辈,他们只会按部就班,听命于领导,因循守旧,不会在工作上有什么大的创新,这对传统的封建式的管理是有好处的,但是在开放的今天,则不利于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关于教师:

    受“师道尊严”传统思想的影响,目前整个社会对教师们都非常尊重,希望他们能将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具有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反观我们的一些教师或教育工作者,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真科学,更不会顾及什么知识的更新,他们以为从先辈或书本里继承下来的就是科学,不知道其中有很多是错误的,甚至离真正的科学还相差很远,他们只把自己当作一个传接棒,继续原本地传给孩子,不允许孩子们有否定的、怀疑的观念,他们以为自己就是正确的象征,故而在做法上就是严厉训斥、压抑嘲讽,他们已经把学生们的创造力、修正力的萌想在学校中就给扼杀了,还怎能使学生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去修正错误,进行发明创造呢?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不懂不必装懂,而给孩子们一个错误的概念,应主动承认自己的不懂(其实这并没什么),给孩子们一个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你不行的事,并不一定学生们不行,你没有创造的想法并不一定学生没有,请保护好学生们创造的萌芽吧!不要再伤害他们、打击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生活。国外的教育不正是在这方面比我们做的优秀吗?

    人类的认识在于敢打破旧有知识的框框而发现新的内容;在于逐步地认识自然,从自然中寻找疑问,从实践中找到答案。而不是重复地从他人的认识中去寻求认识,跟在他人的屁股后面走,就好比自己生了头脑而不用,总是借别人的头脑去思考,这种思考只能在别人已思考过的圈子内去重复。

    目前我们的教师的选拔,哪一个是从实践中来呢?哪一个不是从校门到校门——即才走出校门而又走进校门去当教师呢?一个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教给一个更没有实践过的学生,那么这也只能是从理论到理论地进行传递,他能有过现实的对事物的真实体验吗?不错,理论是从实践中来的,但是理论要是长期脱离实践,不能回到实践中去让实践去检验,那么理论就只能成为一项高级的智力游戏。

    纵观世界上各大领域有发明创造、出成绩、出成果的人,哪一个不是亲自动手实践,哪一个不是敢于否定旧的传统观念,并且费尽了心血,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最终走向成功的。

   关于家长:

    千百年来,“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思想已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故而,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总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打骂方式,这严重摧残了孩子们的心灵,这种方式要么使他们变的胆小、懦弱、顺从听话,要么在他们的心里埋下逆反、仇恨的种子而暗地里跟家长对着干。

    传统的打骂、强迫的学习方式,是有利于封建社会的。那时只要你死记、硬背,读好“圣贤书”,而不需要你有任何超出其思想的发明创造。那种方式是要培养“奴才”、“孝子”,培养人的“奴性”。而当今社会要培养的是“个性”,培养的是想象力、创造力。长期的实践表明:大人以简单、粗暴打骂孩子的方式管教孩子,那么孩子们也会继续沿袭这种方式:其一表现在他们在社会上对待他人也采取同样方式;其二表现在他们将来长大后继续对他们的下一代采用这种方式。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会在社会上引发了传导效应,形成了简单、粗暴的恶性循环。因为他们从小接受的就是这种对待人的方式。在当今社会的犯罪率中,有多少是由这些因素引发的呢?一些西方国家已在法律上强制规定了父母不能打骂孩子,打骂孩子就是违法。这其中的原因大概就是要避免这种粗暴的恶性循环,他们是要培养整个社会正常的、良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孩子们健康的人格和个性。而不象我们走入了两个极端,要么是“奴性”,要么就是“粗暴”。

    目前,在我们的成人社会群体中,潜伏着多少这样的“奴性”和“粗暴”呢?其中表现在:自己所拥有的权力而不会运用、不敢运用;表现在他们不敢正常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有事总是憋在肚子里,内心受压抑、心情不能得到很好的释放。久而久之,积怨成恨;表现在他们不具有正常的人格,对上唯唯喏喏、表面听话老实、顺从领导,而对待下属则显露其粗暴、态度蛮横、唯我独尊的本性;表现在他们不能用正常的方式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情绪一激动,便可能引发犯罪,事后便悔恨终生。……

    我们的法律什么时候才能彻底制止成人(包括父母)打骂孩子的行为呢?难道我们还要继续让这样的“传统”发扬光大下去吗?请我们的家长们沉思吧!

    关于考试:

    传统的考试制度只考察了那些已知的东西,而在这方面,书中都有记载,如果人们的记忆力都那么好的话,那么我们的祖先还要发明文字往书上记载干什么?在记忆力这方面,当今的电子计算机比人强的多,不仅记忆量大,而且很少出错。那些有考试癖的考官们,你们哪点不懂就直接考电脑好了,它们会给你众多的令你满意的100分。

    人之所以比计算机优越,不光在于人是活的动物、有感情的动物,并且人是有思维的动物,人是能够不拘一格打破常规的动物,而电脑就不具备这些特点。人不如计算机的方面就是记忆力差,容易忘却,并且记忆量小。否则人就没有必要去发明纸笔以及计算机来帮助记忆了。所以人们是用书和计算机来弥补自己的短处,进而发挥我们思维、创新的长处,而我们的考官们则相反,他们总是不断地用闭卷考试的方式来考察我们的短处,故而众多的被考察对象不得不放弃思辩的长处而去死记硬背,这不是“弃长补短”吗?

    人类最重要的是要寻求那些未知。大脑的作用不仅是要掌握那些已知的常识性的东西,而且更重要的是去寻求那些未知的空白进行弥补,以及发现错误的认识予以纠正。

    考试,闭卷考试,这种从理论到理论,以死记硬背、照搬照抄为主的千年一贯制教育制度和我们以传统知识的考试分数为主来衡量人的用人机制,已经严重滞约了我国创造性人才的涌出,这与经济发展呼唤创造性人才的今天是严重背离的,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的落后,再一次地警示我们,继续下去只能是误国误民。

    事实表明:什么样的教育就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是继续按部就班地培养传统型的“人才”还是改变培养方式培养有创造性的人才,这是国家的选择是整个民族的选择。

   关于教材:

    再谈我们的教材,改革开放后,我国中小学教材逐步地由分省编制的试验教材改成了全国统一的教材编制模式。首先我们谈一下这统一教材的利处:一.节省了大量的教材编制人员的劳作,并且节省了排版,编辑,印刷的人工,这有利于降低课本的费用。二.统一了全国的高考、中考制度――即应试制度,能够在学生所学相同课程的基础上用统一的尺度去衡量学生。三.有利于学生跨省区地进行调动,而不会因课程的不一致而跟不上课。四.用高考或中考上线学生数去衡量老师的教学成绩。也正是由于有这些好处,才使我们实行了教材的统一模式。但是纵使有上述众多的好处,我这里也必须谈及其最大的弊端,即培养和教育出来的“人才”的统一模式。课程内容上的统一使得这些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没有互补性。即使课程选编的内容是最优秀的文化成果,也杜绝不了千篇一律,更何况我们目前在教材编制上还达不到这一点。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在这种统一的教材体制下,不但未能培养出出类拔萃的世界级拔尖人才,甚至在科学成果和影响上还不如以往。

    不难想象,千篇一律的教材以及其统一的教学模式,对于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意味着什么,强则同强,弱则同弱。强则也罢。但要因这统一的模式培养出来的人使国力弱了呢?这可要影响十三亿人哪,谁能站出来挺直了腰杆承担这个责任呢?

    教育的成败是无法用高考分数去衡量的,也不是在短期内所能判断的,这要靠长期的实践去检验,也就是看我国的经济实力在世界上是增强还是削弱,政治地位在世界上是提高还是降低。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扩大还是缩小。

    不难想象,失去了教学内容互补性的统一教材模式的最大弊端就在于此。地方教育部门没有这样权力,教师个人更没有这种自由和权力去修改教材。少数有权进行编选的人的选择就代表整个国家的选择,少数专家教授们的选择就代表全国十三亿人口的选择,这些人的责任是何等的重大啊。

    在分清利弊后我们是否还要做出这种选择呢?当然民众们是无法进行这样还是那样选择的,能够进行选择的最终只是少数人,他们代替着国家选择,在此我们只能呼吁:可千万别选择错了啊!

    ~~~~~~~~~~~~~~~~~~~~~~~~~~~~

    既然我们在十几年的教学中并未给孩子们灌输多少科学知(常)识,那么我们怎样能要求他们去攀登科学的高峰呢?既然我们在教给孩子们时,只让他们知道这也固定,那也成熟,这也定义,那也定理(公式),那么学生们就没有必要搞什么创造了。世界已固定,事物已定型,还有什么需要我们的孩子们去研究、去探索的呢?事实上就是这样,我们总认为祖先留下的都是正确无误,大人们接过来也是正确无误的,所以我们也必须正确地将这些传统的知识“无误”地传递给我们的孩子。而倘若事物是静止,物质是不变的还好说,倘若其他国家都与我们一样按部就班而没有发展,或者我们之间同古代社会时那样毫不联系、互不干涉、没有往来那还好说,我们继续下去便会无人指责,因为我们几千年来的闭关锁国式的教育就是这样下来的,无人探究,我们还为此经常洋洋自得、自我满足。而恰恰相反,事物是运动变化的,其他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是在发展进步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容我们闭关锁国,“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受欺负”,这已成为国人们的共识。怎样才能够科教兴国,怎样才能够不贻误我们的子孙、贻误我们的国家、民族,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所要思考的,是我们的整个国人所要思考的。

    我们成年人在学习中已经走过了不少弯路,故而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们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这样才能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知识。

    那么学生们到底应该学些什么、并且他们希望学些什么呢?他们需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他们需要懂得我们周围身边的这些现代化用具的来源和基本工作原理;让他们知道电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电能发光、能产生热量?为什么电动机能转、电话能传播声音、录音机又是怎样将声音录下而又放出来?电又是怎么传播图像和声音以及电视、电脑是怎样工作的;鸟为什么能飞,飞机是怎样飞起来的,卫星又是怎样上天和工作的,它为什么能探测天气,能拍摄地面图像;原子弹为什么能爆炸并产生出巨大能量;人眼为什么能看到物体,人的大脑是怎样实现思维的等等。如果我们的教学能够围绕着这些开讲,讲它们的产生发展过程,讲它们的工作原理,那么我们的学生肯定愿意去听,这里一方面讲了别人是怎么研究进入的,一方面又讲了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以及在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的历程和他们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又结合着这些工作原理引出了其公式、定理等,这样比之于单纯讲公式、定理来,学生们容易接受的多。更不象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生电能致人以死,而让学生小心并远离电,使他们对电产生恐惧而不敢深入,这就是把他们拒之于科学的门外,或只能纸上谈“兵”(电),而不能进行实际操作,脱离实践,从而远离科学。以上这些我们身边的事别说学生们没有学到,我们的成年人,又能对其原理知道多少呢?这不是我们教育的失误吗?在课堂上不教,让他们仅学那些公式、定理就自然会的吗?你不让学生们动手实践,只叫他们动手做题、死背公式,并通过纸上考试的方式,他们在实践中能自然而然就会吗?

    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每个人都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命质量,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生理特点、得病与不得病,没有病应该怎样预防,得病了该怎么治疗,自己该怎样做等等,这些都应当成为普通的常识,应属于自然科学范畴,而我们当今的教育却对此视而不见,让我们的孩子、甚至于公众把这些当作盲区。因为我们的老祖宗就没有开设过这样的课程。是的,得病了就应该上医院,由医生对我们进行诊治,那只是事后的事,而未得病呢?我们该怎样注意、怎样预防呢?难道我们的医学还不够成熟吗?难道我们就不应该把这些告诉我们的大众吗?如果不成熟话,那么就更应该让学生们知道,只有他们才能够踏入这片盲区,解开其中的奥秘。

    我们要敢于把未知交给孩子们!

    在当今崇尚自然、呼唤绿色的时代,城市里的人们成天只能与人打交道,久而久之,远离了自然,远离了我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这便使我们的学生们格外喜欢自然、喜欢植物、花草、喜欢小动物,我们为什么不能讲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呢?难道这只有农牧民才需要了解的吗?现今的孩子,吃了饭不知怎么来的,不知是树上结的,还是地下长的,别说“五谷不分”了,他们之中很多人就根本不认识。生活上的奢华,饭桌上的浪费,难道我们没有必要让他们了解一下其中的劳动过程吗?说不定将来他们中的一些人还会在这方面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呢。

    环境的恶化,国人们都非常关心,我们的孩子们也非常关心。环境不知不觉地在我们这一代手里毁掉了,这是非常痛心的事,我们为什么不能够承认错误,承认我们的近视、我们的急功近利,并把这些告诉我们的孩子,只有他们才能够修正我们的错误,使环境复原。只有他们才能够使现在的山更清、水更绿、天更蓝,使我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地球更加生机昂然。

    “学制要缩短,教育要改革”这是势所必然。人生只有几十年,如果不用人生最宝贵的、最短的时间去掌握世界最前沿的知识,而把这些宝贵的时间用于研究古文、古诗词?研究什么语法,甚至于有些人吹毛求疵地让学生们挑别人文字上的毛病;在十进制数学迷宫中钻来钻去,研究一些所学与生活实际严重脱离的求解题目;在物理学这门课程中教一些看似科学的、但实际已经过时了的象“牛顿定律”那样非常多的公式而弄出无数多的题目来让学生去无数次地做题、考试,闭门造车,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这种严重脱离现实的做法就象我们在讲种子的时候,外面的种子已经发芽而长成幼苗,等我们讲到幼苗的时候,外面的幼苗已经成熟并结果。这样我们的学生那个能不厌学呢?国外的教育是开放式的,教得课程都是以学生的兴趣提问为主,在老师回答学生的同时,学生便学到了知识,老师回答不上来,那么学生自己可向专家请教。这个过程便是求知的过程,是从不知到有知,只有以这样的方式才能使学生提高起学习的兴趣去自我钻研,这种自我钻研的精神一旦形成,便是他人所不能阻挡的。这种学习比之别人逼着去学那些自己所不愿意学的东西,以致于听到学习就头痛,毕了业就“人到站,马卸鞍”、如释重负,再也不愿意去学的中国传统式教育来说要高明的多。学习是一个终生的持之以恒的过程。学生在校的学习,只能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原理,而要有所发明创造、产生出研究成果,那将是工作以后的事。国外的教育正是搞好了在校与工作之后这二者之间的衔接,使得学生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有力地去自我学习和自我钻研。在我们看来,他们的教学给学生了一种后劲。而纵观我们国内的教学则后劲不足,学生每到毕业便有放松情绪(这要归结为他们在校的厌学、对学习失去兴趣,归结为我们的教育扼杀了他们学习的动力),工作之后能够继续坚持自我学习的便很少,中国城市内的全民麻将现象便是很好的说明,那里吸引了多少应该学习的青年。传统的教育使得他们失去了求知钻研的动力。倘若我们改变我们的教育一贯模式;改变我们的教材统一模式;改变我们传统的考试制度;并且改变我们的选人用人机制,那么我想今后将有更多的青年回到他们的兴趣研究领域中去,而不应该整日沉浸于“麻桌”而不能自拔。

    时代把我们推进了二十一世纪,人们对教育的关注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热情过,家长们不惜重金把孩子送入重点学校;许多人支付了大大超出他们支付能力的学费,他们企望孩子们掌握真正的科学技术知识,以图强国富民,不再受欺负。家长的热情,社会的关注,如果我们的教育部门的教育工作者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科学技术知识,不知道该把什么样的知识传授给我们的学生,那么就将辜负了家长的热情,辜负了社会的期望,最终将贻误子孙,贻误整个民族。

    今天,传统的“文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思想多元化趋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科学需要人去发现,知识需要人去更新,技术需要人去应用,这已是世界性的呼唤具有创新型人才涌出的根本理由。是继续抱着传统的固步自封的“文明”不放,还是迅速投入到世界经济、政治改革大潮中去;是继续按部就班、因循守旧,还是改革教育模式,培养有创造性的人才,我想,一百多年的历史教训使我们不难做出正确的选择。

    多少年来,我们总是在做强国之梦、富国之梦,使我们的国家屹立于世界之林,让世界所承认。但是,我们确真正地不知道怎样去实现富国。我们虽然也曾把教育和科学提到议事日程,但是我们确真正地不知道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们些什么。怎样实现强国,那么就从教给孩子们些什么进行改革入手吧!    (芳言)

    注:此文作于2000年 02年发于新浪、教育等论坛。此处留存,因受字数限制,只好分上下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年教师如何成长为优秀教师
走出作业的困囧
教师教学能力
八年级下生物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新课改下农村中学化学教学实践与反思--guohuafei的blog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教学计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