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共生理论为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想



(3)共生理论为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想

 

一 用共生的理论重新认识免疫

 

免疫是不同生命之间相互关系的表现和产物。最初的生命在没有其他生命相干扰时是不需要免疫的。所以,免疫的目的和效果不应是免疫对象的死亡。免疫是共存、共生的游戏规则。把免疫看作是识别自我和非我,并排除非我,保持自我,这一定义,这一认识是片面的。即只看到了免疫的最初的,最表面的表现。在免疫的这些表面之后,还应有更深入的东西。这里之所以会有复杂现象出现,是因为事实上,非我是不可能被排除、被消灭的。非我最终要实现与自我的共生、共处。从这个角度我们忽然对免疫偏差,免疫失败所造成的疾病有了新的认识。免疫失败所出现的疾病,正是“免疫”这个游戏的结果。这个游戏的目的是免疫双方共生、共存。免疫主体的疾病状态,正是为不同物种生命共生所付出的代价。试想,如果在生命诞生之初,免疫就真的是绝对有效的,那么非我都会死亡。然而,如果想到非我和自我只不过是一个相对概念的话,那么当非我死亡的时候自我怎么可能存在呢?现在之所以生命有这么多物种生存发展,根本的一条就是,大家不能彼此消灭。在这个问题上,人类中心主义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在生物界中人类与其他物种是平等的。你不可能只让人活着,而让其他物种都死亡。

 

种系免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扩大思考免疫问题的例子。“种系免疫”给我们的启示:动物或人体对某些病原微生物的刺激,天然不感受或感受性甚低。这是先天性非特异性免疫中最明显而且作用较强的一种因素。它取决于不同种系或个体的体质不同而对某些感染原的易感性有所差异。例如,人对鸟型结核杆菌,狗对破伤风毒素或鸡对碳疽杆菌均无感受性。这种免疫力为先天所故有的而且是相当稳定的。这称为“种系免疫”。我们传统的免疫概念是识别非己,并杀灭、排除非己。总之,要对非己有所反应才可称为免疫。而种系免疫的实质是对非己的不反应。这个问题应该说是对免疫概念提出了挑战。如果要承认不反应也是一种免疫功能,那么就得修改免疫概念的定义。即不论是使用反应,或不反应的方法,只要能保证机体的生存,就属免疫功能。因为免疫研究的重点是在如何反应方面,因此,至今,我们对种系免疫的了解还很少。但是,种系免疫毕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免疫的方式:即,不反应。联系到我们现在的观点,如果已经认识到疾病是由机体反应过度造成的,那么我们更应当坚信,降低或停止反应,对保存机体生命是有治疗作用的。也就是说,种系免疫为混沌边缘疗法提供了一个旁证材料。原来,“不反应”是机体早就应用的有效的免疫方法。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如何用药物的、人工的方法,使患病机体主动地进入“不反应”状态。

 

传统上,我们把免疫看作是不同生命个体之间的屏障,而作为医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如何加强这个屏障。现在当我们知道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简单生命以共生方式进化而来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意识到,免疫功能一定还有另一方面的作用。这方面的作用使不同生命的共生成为可能。这些功能也许就在我们过去所认为的免疫功能不足的内容里。这次抗非典中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矛盾现象,一方面我们向大家宣传要加强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抗非典,而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免疫反应过度是患者死亡的原因。免疫过度概念的提出和强化,将促进我们对免疫功能另一方面的研究。

 

二 病毒与人体共存是一个事实

 

病毒进入人体的目的是要在人体内生存,为此病毒并不希望人体死亡。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病毒是如何既保证自己不死,又尽量让人类不死的:

 

病毒进入人体后遇到的第一个人体免疫防线是体液免疫。即人体用抗原抗体反应来消灭病毒。如果这是一个新的病毒,或是一个病毒的新的变种,那么人体就没有相应的抗体,病毒就可以躲过这个防线。当然,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机体会产生抗体。但是,这些抗体只能消灭血循环中的病毒,却不能消灭已经进入细胞中的病毒。肝炎患者都知道,肝炎病毒相关抗体的存在不是说明没有疾病,而恰恰相反,正是说明机体内有病毒在活动。疫苗是防治传染病的重要方法,但是,不是唯一的绝对有效的方法。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现在早就不会为这么多传染病发愁了。病毒进入细胞后,细胞会将病毒的一部分蛋白运送的细胞膜上作为一个标记,引来CD8淋巴细胞将受染细胞消灭。这就是机体的细胞免疫机制。但是,面对这个情况病毒也有方法对付,病毒在受染细胞内切断细胞标记自己的途径,使CD8淋巴细胞无法识别和消灭受染细胞。就是这样,许多人成为病毒的长期携带者。我们并不认为长期携带病毒是一个好事,但是与因病毒感染死亡相比,与病毒共生可能是一个选择。如果我们能够尽量延长生命存在的时间和尽量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我想,患者是能够接受这个治疗思想的。

 

不感染病毒,或在感染病毒后能够迅速将病毒消灭当然是我们所希望的。但事实上我们现在不能达到这个目的。那么,在这个事实面前,即在不能消灭病毒的事实面前,通过治疗保持生命的存在。达到与病毒共生,是一个有可行性的选择。

 

三 非特异性的内科治疗是抗病毒治疗的重要内容

 

总结以上论述可知,在没有抗病毒特异性治疗的情况下,保持生命存在的一般性内科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治疗基本上可以将大部分患者治愈的。这不仅是一个理论,更是我们这次抗非典的实际表现。关键是要弄清病毒给机体造成什么损害,并针对这些损害进行有效的治疗。在这次抗非典过程中,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研究成为主要角色,临床研究显得有些被动。我这里的论述表明,在抗病毒的斗争中一般内科治疗也是大有可为的。这是有科学根据的:

 

1病毒并不希望我们死亡。

2是我们自己的过度免疫造成自己的死亡。

3纠正过度免疫我们就可以不死亡。

4正过度免疫是普通内科学的工作,我们每个内科医生都可以在这里发挥自己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真菌多糖食用价值有多少
中草药饲料的主要功用及其对畜禽疾病的防治作用-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2
肝脏——身体免疫系统的大本营
鸽病毒性疾病
2018年执业西药师复习知识:调节免疫功能药
JEM:突破!靶向作用一种抗衰老蛋白有望让免疫细胞重新焕发青春活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