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以宇宙整体为前提,重新解释物质、运动和时空(2)

(6)以宇宙整体为前提,重新解释物质、运动和时空(2)

李泽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01482fb60100mrmx.html

 

四、我们是如何认识世界的?

 

要想弄明白物质、运动和时空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就必须要先了解人是怎样认识这个世界的,如果这一点不清楚,那我们可能永远也搞不清楚物质、运动和时空之间的关系。

 

(一)我们无法知道世界究竟是什么

 

世界究竟是什么我们是无法知道的,其实,这个问题最终追问的还是物质本身究竟是什么,而这一点却恰恰是我们无法回答的。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事物自身不能说明自己是什么

 

一事物存在与否,不只取决于它自身是否存在,还取决于它能不能够让别的事物“知道”它的存在,或者说它能不能被其它事物所“感知”。“存在就是被感知”这句话应该是正确的。但是在这里,我们不能像贝克莱那样把“感知”狭隘地理解为人类自身的“感知”,它应该是包括人和其它所有事物在内的“感知”。如果人和其它所有的事物都不能“感知”一个事物的存在,那么这个事物也就等于是不存在的。

 

事物自身是不能说明自己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它也无法说明自己究竟是什么,它只能通过相互作用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只有通过对其它事物施加作用,它才能够“告诉”别的事物自己的存在,才能够表明自己是什么。

 

2、事物只能通过“感知”自身的变化来“认识”别的事物

 

任何事物都无法先天知道别的事物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也无法凭空“感知”别的事物。它们只能通过“感知”自身的变化(反应)来“感知”其它事物。事物自身的这种变化(反应)来自于其它事物的作用,其它事物对它施加了作用,从而引起它自身的一些变化。事物正是通过感知自身的这种变化来认识其它事物的。棉花在燃烧中“认识”了火的温度,石头在破碎中“知道”了铁的硬度。

 

3、人只能通过感觉来认识世界

 

事物自身不能说明自己是什么,人也无法先天知道它们是什么。人是通过感觉来认识事物的,感觉是人关于世界的一切知识的源泉。外界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感觉器官中的感受器将这种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传入神经把神经冲动传输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通过感受这种变化来认识世界。

 

认识的这种产生机制决定了我们不可能知道事物本身究竟是什么。因为,从本质上讲,感觉只是来自于我们大脑里的一种东西,它是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以后在人的大脑里产生的一种变化,是外界事物与人体共同作的一种效果。很显然,对感觉效果的认识并不能等同于对事物本身的认识。

 

感觉只能告诉我们它感到了什么,但它不能告诉我们感觉的对象本身是什么。一个手指,碰掉了桌子上的一个苹果,苹果掉下来,砸在一个电源开关上,开关接通电路,引爆了1万公里外的一个核弹,于是核弹爆炸了!在人的感觉过程中,参与作用的各种细胞数以亿计,外部事物转化为人的感觉,其复杂程度不亚于手指引爆了核弹,如果把核爆比作是我们的感觉的话,那么外部事物就是碰掉苹果的那个手指,很显然,无论如何我们也不能把对核爆的认识等同于那个手指。

 

长期以来,科学在探索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也做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然而它却始终回答不了世界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看见了一个物体,然后把这个物体叫做狗。那么,这个狗究竟是什么呢?科学告诉我们它是由皮毛、肌肉和骨骼组成的,那么这皮毛、肌肉、骨骼又是什么呢?科学告诉我们它们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什么呢?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每一次的追问,科学都要把事物分解一次。然而,每一次的分解,我们都只是得到了一些比原事物更小的部分,都只是给它们起了一个名字而已,我们还是始终不能回答它本身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分解至最后,科学终于发现原来分解掉的正是想要找到的那个东西。

就像盲人无法体会色彩是什么样子一样,我们也永远无法知道世界究竟是什么。

 

(二)我们无法认识世界的真实面目

 

撇开世界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不谈,那我们能够认识世界的真实面目吗?诸如,物体的形状、运动变化过程等等,它们是我们所观察到的这个样子吗?我们观察到的现象与它的本来面目相一致吗?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到也是非常让人失望的。

 

颜色不是事物本身的东西,声音不是、味道也不是……,我们通过感觉得到的都不是外界事物本身的东西。这一点注定了我们永远都无法认识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比如,我们对物体形状的认识是这样的:感觉器官接受到了一些光线,这些光线在我们的头脑中产生了颜色、浓淡、明暗等感觉,通过判断颜色、浓淡、明暗等感觉,我们产生了对物体形状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眼睛接受到的只是物体反射光线的很少的一部分,大量的反射光线都没能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对物体形状的认识不只是主观的,而且还是不完整和不全面的。

 

知道电影、电视机构造原理的人都明白,电影原本只不过是一张张不连续的静止的画面,电视也只是通过电子枪一行行扫描出来的东西,然而就是这样的一种枯燥无味的东西却让我们每个人都看得如痴如醉,因为我们眼里所看到的和它实际发生的完全就是两码事情。

 

感觉不能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真实面目,那么,科学能够我们实现这个目的吗?目前看来这一点也是很难做到的,因为科学也有它自身的局限:

 

1、与我们的感觉系统一样,所有的科学观测仪器也都是一种接收、转化装置,它得到的结果也不是事物本身的东西。

 

2、科学仪器的观察结果最后还必须转化为我们的感觉信号才能为我们所认识。

 

3、科学仪器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台仪器能够帮助我们看清空气分子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

 

4、我们无法知道究竟什么才算是世界的真实膜样。同一个物体,在远处看和近处看是不一样的,肉眼看和用放大镜看是不一样的,放大倍数不同看到又不一样,那么哪一种才算是世界的真实样子呢?谁又能保证我们的眼睛就不是一套放大或者缩小装置呢?

 

科学告诉我们,北半球的星空就是这个样子的。但是,这张图是对星空的真实面目的描述吗?假设我们有足够快的速度,一秒钟之内能够到达所有的星球,那么按照这张图所指示的位置,我们可能连一个也找不到。因为我们所看到的只是这些星体数千万年前甚至上百亿年前发出来的光线,而此时此刻这些星球究竟在哪里,估计连上帝也不知道。

 

(三)认识是观察现象与事物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

 

我们既不能知道事物本身是什么,也不能知道它的真实面目是什么样子,这岂不就等于说我们是无法认识这个世界了吗?然而事实却是我们不但可以认识这个世界而且还可以改造这个世界。那么,我们究竟认识了一些什么呢?我们所说的认识又是什么呢?

 

1、 给事物起了一个名字

 

 “在日常生活中,知道一个东西无非就是意味着给它一个恰当的名称。”(《普通认识论》[德]M.石里克著李步楼译商务印书馆第23页)我们无法知道事物本身是什么,但我们可以起个名字指代它,我们所谓的认识也就是知道它的名字而已。

 

2、 认识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

 

首先是观察现象与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观察现象虽然不是外界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东西,但是它与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严格的对应关系。我们不知道事物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但我们知道自己观察到了什么。我们把观察到的现象与外界事物一一对应起来,藉此我们就能够认识这个世界了。我们认为事物就是我们所观察到的这个样子,并且把这个样子存贮下来,当事物再次出现时,我们就与原有的存贮记忆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就认为它们是同一事物。

其次,我们认识的是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整体与部分、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各种对应关系。

 

当你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孩子时,你上前说:“小姐,请你吃饭好吗?”这时,她一定会是满脸的诧异:“我又不认识你,为什么要跟你吃饭?”这句话表面听起来很正常,但其实它是一句非常奇怪的话——你人就站在她面前,她居然还说不认识你,那她究竟要认识什么呢?如果你继续说:“我个头一米八零,体重80公斤,三围……”她一定会说:“你有病啊!”碰到这种情况,你郁闷吗?究竟怎样她算是认识了你呢?这时,如果你说:“我叫李四,在某单位上班。”她会说:“哦……”这个“哦”的含义其实就是表示她正在认识你,如果你继续说:“我爸叫李刚,我家有的是钱!”这时,你就会听她说:“有几个臭钱你就了不起啊!你这个杀人犯!”这下子她算是彻底认识你了……。从这些对话中,你可以看出,她所说的认识其实就是指你的名字和各种社会关系。

 

(四)我们是如何认识世界的?

 

 我们又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呢?我认为,人的认识过程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观察探测

 

这一阶段对应于人的感觉过程。在这个阶段中,人们主要是对外面的物理世界进行探测,通过感觉系统接受外部刺激,生成各种各样的感觉。

 

2、 标示

 

对应于人的知觉过程。在这个阶段我们把观察到的现象与外部事物一一对应起来,并把它赋予事物本身——认为外部事物就是我们观察到的这个样子。比如,当我们看到红苹果时,我们就认为苹果是“红”的;听到小提琴演奏的声音时,我们就认为声音是从小提琴发出来的;看到浪花时,我们认为浪花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

 

在这个阶段我们还要进行一项工作——符号标示,就是用各种各样的符号来表示事物。比如,给事物起个名字等等。这个阶段实际上就是给事物贴上各种感觉标签的过程。

 

3、 解释

 

大概可以对应于人的思维过程。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完成两个工作,一是为了认识方便,我们对事物进行分割和再标示,比如,把一个瓶子分为瓶口、瓶底、瓶身等。二是对各种观察现象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解释。比如,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就把它解释为受到了万有引力的作用。

 

4、 形成科学认知体系

 

总结经验,积累对事物的各种认识,形成理论体系。然后再用理论来指导各种认识活动。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认识既不是要说明事物本身究竟是什么,也没有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面目,它只是我们对事物的一种标示和解释,就这点而言,我们可以说认识只是我们描述世界的一种方法而已。

 

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不只是与世界本身有关,它还与我们认识世界的手段和描述世界的方法有关。认识手段不同我们所观察到的现象就不同,对世界的标示就不一样,描述方法不同,我们对事物之间的关系认识就不一样。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能把认识与客观世界等同起来,思想的混乱大多是由于我们错把认识等同于事物的真实面目。比如,还原论、系统论与整体论之争。其实它们都只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而已,世界并不因为我们认为事物是组成的,它就会由部分组成整体,也不会因为我们认为事物是一个个的系统,它们就真的是一个个的系统……。

 

(五)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如果说认识只是人们描述世界的一种方法,那我们又如何能够保证它的正确性呢?下面有三个标准:

 

1、实证

 

我们对事物的标示与解释要与观察结果相符合。在一次认识中,我们可能无法判断认识正确与否,但是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错误的标示和解释就必然会出现与观察结果不相符的现象。比如对颜色的认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都一直认为颜色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东西,光学出现以后,人们就发现原来的认识是错误的。

 

2、自洽

 

科学理论体系是在总结了大量事物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果原来的一些认识是错误的或者是不合理的,那它必然会与该体系内的其它标示和解释发生矛盾。如果一种理论不能自洽,那就意味着它对世界的认识是不合理的。

 

3、促进人们的认识进程

 

既然认识只是对事物的一种标示和解释,那么就会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对同一个世界的标示和解释是多种多样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描述模型(理论体系)。其实,这种情况是非常正常的。就拿各门学科来说,一般情况下,老师是这样教育学生的:各门学科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语文学习不好会影响数学的理解能力;数学不好会影响物理、化学成绩,因为它们都需要计算……。其实,这些解释都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深层次的原因是:人类现有的各种学科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为它们是在描述同一个对象——世界。各门学科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们是在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方法来描述同一对象。我们眼前的一个小小的茶杯几乎就能将所有的学科统一在一起:哲学、心理学、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经济、美术、逻辑、伦理……。

 

原则上,只要这种描述方法能够符合前面的两个条件我们就不能说它是错误的。那么在不同的描述方法之间还有没有一个比较的标准呢?当然是有的。虽然我们不能说一种理论体系是对还是错,但我们还能够判断它的优与劣。好的认识模型能够促进人们的认识进程,它会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变得简单、清晰而且条理,不好的模型则会造成人们认识的混乱。

 

五、整体与部分

 

   在前面的文章中(见《二、宇宙是一个整体》),我们已经对“整体”这个概念作了一些说明,现在我们将就这个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一)不要混淆认识方法与物理世界的之间的关系

 

在上一节中,我们已经知道,认识只是对物理世界的一种描述,我们不能把它等同于真实的物理世界。但是,在实际中,我们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因为,在我们的认识中,每一种描述都是有一个真实的物理指向的——对应着外部世界的某种事物,而在平时我们又几乎意识不到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所以,我们往往把自己的认识与外面的物理世界等同起来,常常把二者混淆在一起。在哲学上,这是引起各个学派之间争论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引起我们思想混乱和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如,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元素(要素、组分、部分等)组合而成的集合(整体),它认为元素是整体存在的前提,没有元素也就没有集合,自然也就谈不上系统,强调的是先有部分然后才有整体;而生成整体论认为,“整体与部分不是组成关系,不能强调整体是各相关元素的集合。它们是生成关系,部分是整体生成的。因此生成整体论的前提是先有整体,然后才会有部分。”(《从系统整体论到生成整体论》金吾伦)系统论与生成整体论的矛盾概括起来就是“整体与部分究竟是什么关系?是先有部分,然后才组成整体?还是先有整体,然后才有部分,抑或两者同时出现?”(《对整体论的新认识》金吾伦、蔡仑)

 

其实,上面的这种争论是毫无意义的,这里就是混淆了认识方法与物理世界之间的关系,错把认识方法等成了认识对象。世界原本已经存在,我们只是在认识它而已。世界绝对不会因为我们的描述方法不同而会有丝毫的改变。它不会因为我们认为先有部分,就由部分组成整体,也不会因为我们认为先有整体,就由整体生成部分,更不会因为我们认为整体或者部分的不存在而它就消失了。整体与部分的先后关系只存在于我们的认识之中,它体现的是认识产生的先后顺序,而不是物理世界形成的先后关系。如果我们先认识部分,那么就先有部分然后才有整体,如果我们先认识整体,那么就先有整体而后才生成部分。我们必须要搞清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整体和部分是指认识对象,什么样的情况下它们是指认识方法。

 

搞不清认识方法与真实的物理世界之间的关系,我们往往就会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追问:存在不存在没有整体的部分?有没有没有部分的整体?对这后一个提问,我认为可以作如下回答:第一,没有整体的部分是不存在的;第二,没有部分的整体是有可能存在的!”(《对整体论的新认识》金吾伦、蔡仑)其实,整体这个概念是相对于部分而产生的,如果没有部分这个概念,整体这个概念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何来“没有部分的整体是有可能存在的”的这个结论?

 

“世界上没有万事万物,世界上只存在一个整体,那就是被我们叫做世界或者宇宙的这个东西。万事万物是人们分割世界的结果,是人们从世界这个整体中分割出来的东西。”“世界上原本并没有什么空间、物质(结构)之分,也没有什么人、猴子、石头之类的东西……”“如此看来,人和猴子与空气、太阳以及周围的环境原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只是我们在认识的时候把它们分割成了人、猴子、空气和太阳了,而实际上它们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样猴子就是猴子空气就是空气。”这些说法都混淆了认识与物理世界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典型的错误表述。不用说了,这些话都是李泽健说的,也就是我说的,这就是我前些时候对整体的认识,哈哈!

 

(二)  各种整体思想的局限性

 

虽然人们都在使用整体一词,但是不同的学术派别对整体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1、还原论

 

近代科学的基本方法就是还原论。它认为整体可以还原成一些基本的部分,通过解释这些基本的部分就能解释整体。比如,一座房子的特性,可以通过对房子的建筑材料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描述来认识它。实际上,还原论是在否定事物的整体性。“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还原论的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被它分解掉的东西正是它所要寻找的东西。人们现在是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还原论的局限性,从而开始转向整体论。

 

2、 系统整体论

 

钱学森给出的系统定义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贝塔朗菲给出的系统定义是:“处于相互作用中的要素的复合体”。系统整体强调的是: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不同的部分之间通过“联系”组成了一个整体。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

 

系统整体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 剪不断理还乱的“部分”

 

系统组成的观点必然会给我们带来这样的一个无法解释的认识上的矛盾:我们都知道,由不同的要素组成的系统必然是不同的系统,但是,用“组成”的观点我们却得到了“由不同的要素组成的系统是同一个系统”这样的结论。

 

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用这样的观点来解释简单的系统还没有什么不妥,因为人们很容易在组成元素和组成部分的问题上达成共识。但在解释复杂系统时,问题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因为不同的人对不同的组成元素或者不同的组成部分有着不同的认识和划分。比如,对于人体的认识,我们可以说人体是由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的,也可以说人体是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组成的,还可以说人体是由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组成的。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人体究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哪几个部分才算是它的组成部分?而事实上,上面提到的所有部分都是人体的组成部分,系统论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答案:不同的组成部分或者要素组成的是同一个系统。

 

不只是如此,我们还可以说人体是由蛋白质、脂肪和水组成的,等等。系统论如何解释一个事物的组成部分有无穷多的这种现象?可能有人会说:部分是分层次的,大的部分包含着小的部分。可问题的关键是,我们上面所说的各种人体组成部分之间是交叉重叠的关系而不是层次包含的关系。一个西瓜到底是由前后两半组成的,还是由左右两半组成的,或者说是由上下两半组成的?组成的观点如何解释这种不同的组成部分之间交叉重叠的现象?

 

② 说不清道不明的“边界

 

既然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那么各个部分之间就应该有明确的界线,要不然我们又如何能够说它们一定就是不同的部分呢?事实上,系统论是无法给出我们一个这样的边界的。

 

头和颈的界线在什么地方?躯干和四肢的界线又在什么地方?见过商店里卖的鸭脖子你就会明白:脖子与头和身体的界线在刀上,刀从哪儿剁开哪儿就是它们的边界。

 

可能有人会说,人和人之间就界线分明。果真是这样的吗?七窍的边界在哪儿?人体与外界的边界在鼻孔和耳朵的地方怎样确定?对于一根肠子穿到底的人体,哪里才是它与外界的边界?如果用微观的眼光来看,人体也许就是一个“四面透风”的筛子,就像一件毛衣,我们如何能够确定它与外界的界线?

 

3、生成整体论

 

生成整体论好像是刚刚兴起的一种哲学观点,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它认为整体不能归结为它的组成部分,认为是先有整体然后才有部分,部分是由整体生成的。由于到目前为止,生成整体论还没有对整体和部分做出一个清晰的描述,其观点还不太成熟,所以在这里我们就不再讨论它了。

 

(三)我们所说的整体与部分

 

我们所说的整体与部分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认识方法

 

整体和部分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我们下面所说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指人们的认识关系。

 

2、空间是物质

 

与其它整体思想不同的是,我们这里的整体包括空间(这里的空间是指物体之间  的间隙或者一些人所说的虚空)在内。空间是整体的一部分,是物质。在前面《宇宙是一个整体》中,我们已经对此做出了论述。

 

3、整体与部分同时产生

 

整体和部分是两个对立的概念,它们必然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没有谁先谁后的说法。没有部分,整体就没有存在必要,没有整体,部分也没有赖以产生的条件。没有部分的整体和没有整体的部分都是不存在的。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区分概念产生的先后顺序与认识产生的先后顺序,它们是不一样的。整体与部分这两个概念是同时产生的,但这并意味着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也是这样的,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既有可能是从部分到整体,也有可能是从整体到部分,这个时候,整体和部分的产生是有先后顺序的。

 

4、整体与部分是包含关系

 

整体与部分不是构成关系,它们是包含关系。不是部分构成了整体,而是整体包含着部分。

这两种表述是不一样的,在前一种表述中,部分是确定的,是不可以变化的。它不能解释我们前面所说的那种“组成部分是不同的,但构成的却是同一整体”这种现象,不能解释组成整体的各部分之间交叉重叠的现象。而后一种表述中,部分不是确定的,它是从整体中划分出来的,不同的划分方法生成的部分是不同的,只有在对整体进行划分以后部分才能确定下来。

 

只有当我们按照某个标准把整体划分成部分以后,只有当我们已经确定下来只研究这些部分之间的关系时,我们才可以认为整体是由这些部分组成的。

 

5、整体是可分的

 

只要整体存在,那它就必然包含着部分,必然能够被划分成部分。

在这里,我们要把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这种关系与实际划分部分的工作区别开来,在实际中,划分部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可能我们还没有把部分划分出来,整体就已经发生变化了。

 

6、变化后的整体还是整体

 

整体是与部分相对的概念,它是用来说明与部分之间关系的,不是用来比较两个整体之间的关系的,也不是用来说明事物本身是什么的。不管事物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它都仍然都是一个整体,不管事物怎样变化整体也都有它对应着的部分。当然了,这个时候的整体就不再是原来的整体,部分也不再是原来的部分。

 

有人说钢笔这个整体,是由钢笔帽、钢笔芯、吸墨胶囊等等组成,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项,钢笔就不能成为一个整体了。其实,不管钢笔少了哪一部分,它的剩余部分依然还是一个整体,只不过这个整体不是原来的那个整体了,它是一个新的整体。

 

7、生成部分的方法

 

生成部分的方法是对整体进行分割或者说是划分。

 

这里我们要注意,这里的部分是在整体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先有整体而后才有部分,但我们要清楚,这里的先后顺序只是我们认识的先后顺序,是我们生成部分的方法,不能把它等同于概念产生的先后顺序。

 

8、整体可以只包含一个部分

 

部分是划分整体得来的,不同的划分方法得到的是不同的部分。我们可以只把整体划分为一个部分,这时候整体就只包含一个部分。

 

9、物质任意可分,分割得到了事物

 

世界上只存在一个整体,这就是宇宙。万事万物是人们分割宇宙的结果,是人们从宇宙这个整体中划分出来的东西。

            

我们认为,物质任意可分,对整体的分割生成了部分,不同的分割方法得到的部分是不一样的,亦即不同的事物。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纷繁复杂就是因为我们用不同的方式分割世界的结果。可能有人会说,分割的观点并不科学,没有任何依据随意分割得到的部分是什么事物?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去一个肉摊上看看就知道了,那些被随意分割出来的东西叫做“肉”,什么通脊肉、前腿肉,什么后腿肉、五花肉的。给分割得到的部分再冠上一个名字,部分就变成事物了。

 

10、边界

 

世界原本只有一个整体而没有事物,所以也就不存在事物之间的边界问题。边界是在对整体进行分割的时候产生的,是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界线。我们认为,边界是简单明了的:在哪儿分割哪儿就是它们的边界。可能还会有人感到疑惑,认为事物之间应该有自己确定的界线,而且这样的界线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上,客观的边界只是我们主观的一厢情愿而已,瓜皮与瓜瓤的界线在什么地方?中国与日本的界线又在什么地方?

 

我认为,我们的工作不是要去找事物之间的所谓的客观的边界,这样的边界是不存在的,因为宇宙是一个整体,每个事物都只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宇宙的边界在哪里事物的边界就在哪里。我们要做的工作是去划分事物之间的界线,看我们能把事物的边界定在什么地方。事物的边界究竟在哪里?这完全看我们的需要,我们需要它在哪里它就在哪里!我们规定它在哪里它就在哪里!瓜皮与瓜瓤的边界在我们下刀的地方,中国与日本的边界是在强者规定的地方。

 

事实上,尽管系统论言之凿凿地认为事物之间一定存在着客观的边界,但他们却始终也找不到这样的一条边界究竟在哪里。正因为没有客观边界,所以诞生了系统这一概念,当找不到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的边界时,系统论就认为他们组成了一个家庭,于是这个家庭又被当作是一个整体。当找不到家庭与家庭的边界时,他们又把这些家庭叫做村庄,于是村庄又被当作一个整体。如此这般,系统论最后用一句话统而盖之:事物是分层次的。其实,“系统”、“组成”这些概念本身就是由于找不到事物之间的客观边界而诞生的!

 

不过,在实际工作中,边界的划分也不是随意的,它是有一定的客观依据的。这一点我们将在讨论“结构”问题时予以说明。

 

11、环境

 

宇宙是一个整体,当我们说一个事物的时候,那也就意味着这个事物被我们从整体中分割出来了。对一个事物来讲,宇宙只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事物自己,另一部分就是其余的宇宙。宇宙的其余部分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它与事物互为环境。不像传统的观念那样,认为环境就是事物周围的一些事物,我们认为环境就是事物边界以外的宇宙整体。

 

12、联系

 

系统论认为,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也正是因为事物之间的联系,宇宙才能成为一个整体。而我们认为,世界原本就是一个整体,不存在什么普遍联系,联系是在整体被分割以后才产生出来的东西。

 

我们认为,事物并不是与其它事物单个地相互作用着。而是,环境是一个整体,事物与环境的任何作用都是与这个整体的相互作用。可能有人会说,这有什么不同吗?答案是肯定的,这两种表述是完全不同的,在前一种说法中,事物是既定的事物,在后一种说法中,事物是由整体分割而来的,而这种分割又是任意的。比如,一个人拿了一个书架上的一本书,根据传统的观念我们会认为,这个人是与这本书发生了相互作用。而事实上,这个人是与其之外的宇宙整体发生了作用:我们即可以考察人与书之间的作用,也可以考察人与空气之间的作用,还可以考察人与地球引力之间的作用;在人与书架之间,我们既可以考察人与书之间的联系,也可以考察人与书架之间的联系,还可以考察人与半个书架或者与书架的一条腿、半条腿之间的联系,总之,我们可以以任意的方式把书架分割成任意的部分去考察它们与人之间的联系。联系是分割的结果,如果没有分割就没有这些联系。

 

环境中的任何变化都会对事物产生影响,亦即环境中的任一部分发生变化都会对事物产生影响。可能有人会说,火星上的一个光子的运动能与我们今天的晚餐有什么联系?我只能告诉你宇宙是一个整体,其运动必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至于那个光子与晚餐之间的联系我说不清楚,但是如果你愿意又有条件去研究,那你一定能够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蝴蝶效应”称南美洲蝴蝶拍拍翅膀,将使北美洲几个月后出现比狂风还厉害的龙卷风!这丝毫没有什么奇怪,我说一个光子的运动最后能够毁灭地球这也不是危言耸听,道理很简单,只要我们用一个光子开关来控制全世界的核武器就足够了。

 

环境对事物的影响是以整体的形式对事物进行作用的,而不只是环境中的某一个部分或者个别事物。可能有人要说,如果有一个人跳起来踹了另一个人一脚,你如何解释这是环境的整体作用?很多时候,人们只是在强调主要联系,而忽略了次要的联系,但这并不表明没有联系。如果有一个人跳起来,那他必然会影响周围的空气、光线、电磁场以及地球的重量,等等,而这些因素最后都能对另一个人产生影响。

 

环境对事物的作用是通过全部边界进行的,而不只是通过边界的某一处。因为宇宙是一个整体,它的运动必然是整体运动,边界某一处的运动必然会引起全边界的作用。

 

13、世界无限可分

 

我们认为,既然世界是一个整体,万事万物是分割整体的结果,那么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最基本的粒子一说。物质世界无限可分。至于我们最终能够把物质分割到什么样的程度则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技术,而不是取决于客观物质世界的结构。

 

与其说我们在寻找构成世界的最小的基本粒子,还不如说我们是在寻找一种能够观察得到的比较稳定的结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真正厉害的人,都拥有这项核心能力
《内经名言三百句》连载“整体观”之一
宇宙是一个整体
《周易》与中国哲学
五行系统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