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说明书”

题记:你是否有一个“越催越慢,再催熄火”的孩子?面对孩子这个物种,你是否感到他们“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你是否常常准备对孩子“和风细雨”一不小心就变成“雷霆万钧”……孩子这张“说明书”要如何才能懂?让我们来看看武汉“幸福路上”读书会“如何陪伴孩子过一个有品质的假期”的讨论片段,也许对您能有帮助。

 

在看下面文字之前,请您先想象这样两个场景

1、您的孩子(十五岁左右),跟您提出想和闺蜜或好朋友在没有家长陪同下外出旅游,可能是国内的某个地方,如西双版纳、西藏、苏杭。也可能是韩国、泰国等。您会如何应对?

2、您想让孩子多参加活动,可是您的孩子对您提出的所有建议都无动于衷,没有丝毫的兴趣。你会如何应对?

这两个场景非常极端,如果极端的场景您都会应对自如,不极端的场景,当然不在话下。

 

 读书会以孩子们的假期计划开始,有游学、实习、读书、写读书报告、锻炼身体、家务劳动、参加各类夏令营、去北京参加吉他比赛等。接着有三位今日家长分享自己和孩子在假期生活中互动的经验和教训,另一些家长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在答疑解惑中,家长和孩子对假期的期望和安排的不同,慢慢呈现,这中间有对字句含义的理解上的偏差,也有因家长孩子相互不了解而产生的误解。家长之间交流了一些和孩子沟通的心法。最让我触动的是莲上乐学园的周老师仿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的假期计划“品质”层次对照表。

 

一、我们先来厘清几个词的含义吧!

1、“控制”与“引导”

简单讲,“控制”是家长对具体的行为,过程,结果的某种特定要求。“引导”是家长只把控方向,孩子对自己的计划,承诺负责任。实际上,孩子是千差万别的,对于一个孩子来讲是“控制”,对另一个孩子来讲可能是“引导”。关于“控制”与“引导”的区分更多的来自于家长对“度”的把握。

2、 “执着”与“坚持”

“执着”是基于对过去的认知,习惯,在今天的继续。即以前我是这样做的,今天我继续这样做。比如我以前每天锻炼身体,今天即使生病了,也要继续锻炼。“坚持”是基于对未来的期望,今天愿意为之而努力,比如为了明天更优秀,更健康,今天锻炼身体。

这里顺便说一下,以前听到的对“固执”的理解,固执是对某种特定方法的执着。

3、“完美”与“不完美”

我们在不同的地方会听到截然不同的两个判断:我是完美的。我是不完美的。那么,我们究竟是完美还是不完美呢?

“完美”是指人的本性、自性是完美的。佛家讲:本自具足,本自清净。不完美是指做事的方式、方法的欠缺。

4、“恐惧”与“危机感”

“恐惧”要看是对什么恐惧,是对人的自性完美这个部分的恐惧,还是对做事方法的不完美的恐惧,如果是对做事方法不完美的恐惧,就是“危机感”。恐惧更多时候的是一种情绪表达,停留在感受上,是一种单纯的觉受。恐惧针对结果,而结果是不由人的主观意愿决定的,如果过于在意,其实是一种妄念。

“危机感”是一种做事方式方法的理性思考,是针对过程,目的是把事情做好。至上情节包含危机感,因为危机感可以引导人们把事做的更完美。

5、什么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常常觉得孩子在做的一些事情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那么什么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呢?睡懒觉是不是?上街发传单是不是?

就睡懒觉而言,能不能从睡懒觉中找到积极的意义,它是一种释放压力的方法,它是当下对生命状态的一种体验,它是一种新的开始前的调整……

就上街发传单而言,如果是为了发传单的那点工钱,肯定是一种浪费,用一整天的美好时光去换取一点小钱,还要忍受烈日,还要考虑午餐和饮用水的花费,确实是得不偿失。如果能仔细研究手上这张传单的受众群体,分析从自己面前经过的人群,判断他们的需求,思考自己可以用什么样简单、明白的语言让他人愉快的接受自己的传单。这样发传单就是有意义的,而不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周老师以及众家长对一些字句的解析,是否完全正确,符合字典词典的要求,我不确定。我只能说让我茅塞顿开,有豁然开朗之感,感觉生活中无处不呈现教机,天地万物都在给我们成长的机会,可惜的是我智慧不够,看不见、听不到亦想不清。

 

二、莲上乐学园周老师的假期计划“品质”层次对照表

1.奉献、仁爱、自性完美

2.理想、信念、民族大义

3.亲情、伦常、礼、舍己从人

4.健康、生命

5.目的、利益

6.感受、体验

7.知识、道理

对于本表需要做如下说明:

1、周老师说这是《如是中庸》课程中的《生命品质对照表》。我听到的时候想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说周老师仿照马斯洛,是方便不了解《如是中庸》课程的家长理解。

2、周老师没有展示这个表,是用口头表述的,我的记录和理解可能有误。

3、周老师没有对这个表做说明,只是简单的描述。该表从上到下共七个层次,层级依次向下,就是说处在第一个层次的“奉献、仁爱”层级最高,处在第七个层次的“知识、道理”层级最低。处在上一层级的人理解下一层级的人的思维行为,处在下一层级的人不一定理解(或者说很难了解)上一层级人的思维行为。

不知道,您看见这个表有啥感受,我是受到很大启发。当你把自己的想法和孩子的计划往这张表上一对照,立刻明白,你和孩子在假期计划上,在平时的交流上之所以有差异,是因为,你们根本不在一个层级上,而每一个层级对事物的认知,都不一样。下一层级的人,很难理解上一层级的思维和想法。比方说,刚才的第一个场景,孩子想和闺蜜或朋友独自旅游,可能是在“体验、感受”这个层级,也可能是在“目的、利益”这个层级,他的底层思想是,我要自主,我要独立,我要成长。父母听到孩子的这个想法,可能马上想到的是安全问题,可能是在“健康、生命”这个层级。虽然父母可以“降级”(“降维”)沟通,但是绝不能降到“知识、道理这个层级与孩子沟通,因为孩子不在这个层级,家长用自己所掌握的安全知识,各种道理跟孩子沟通是无效的,孩子即使最后妥协,也不一定就是家长的胜利,家长只是控制了孩子的一次行为,但是并没有让孩子因此而成长。因而有效的沟通是跟孩子谈感受和目的,孩子要独自和闺蜜或好朋友旅游的感受是什么,目的是什么,父母的感受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根据孩子的目的,多给孩子一些家长能接受的备选方案或建议,也许对家长和孩子都是一次成长。

基于此,消除父母和孩子的差异有哪些方法呢?

 

三、消除父母和孩子之间差异的方法

1、宗旨是:沟通我的感受,让他人知道。接受我所拥有的一切。即和孩子沟通时,从沟通自己的感受开始,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感受,也了解孩子的感受,并能接受自己和孩子互动中所发生的一切。

2、计划很完美,执行很困难

计划常常因总总原因被搁浅,弥补方法有三,其一是,过后将计划中重要的部分进行弥补。如当天没有完成的阅读计划。其二是,不打断孩子当下的行为,告诉他自己对结果负责。如做餐饮时将房间弄的很乱。其三是,计划中需要包括一些变化的因数。比方说,家里来客人,计划暂时不能执行。学习应对变化,也是一个人必修的功课。不要让计划成为负担,在每一个当下权衡,哪种收获更重要。尤其是和长辈的互动中,如何培养孩子的一份耐心,培养孩子舍己从人,顾全他人感受也是非常重要的功课。

3、对于孩子的这个问题,那个问题,家长究竟从那个问题开始着手?

家长喜欢贪大求全,希望孩子一夜之间,所有的问题全部消失。这个愿望绝对是不现实的。分阶段做某个点的改进,并且不能是家长的要求,而是让孩子在自己不足的几个点中,选择自己最想改变的那个点(自己选择目标),其他不足点先放下。并和孩子沟通时间节点(多长时间完成),可量化可检视的目标(完成标准),具体如何改进的方法,如家长说提示词,事情结束前停顿几秒回头看一看,在墙上贴提示的语言等等。

4、给孩子提供的一切建议(活动、夏令营等),孩子都反对

是因为孩子讨厌这个提供建议的人吗?来听听孩子的声音。

孩子说:首先,我觉得自己的沟通能力比较差,所以不太愿意融入集体,因此不想参加妈妈建议的各种夏令营。其次,我和妈妈对一些问题的观念、看法不一样,有代沟。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家的人都不太会沟通。

周老师立即回应,根据孩子刚才的一段发言,觉得孩子并不是因为讨厌妈妈而讨厌妈妈建议的各项活动,而是认为自己在沟通上有欠缺。但是孩子的整个发言,表达的非常清晰,沟通能力是没有问题的。妈妈有没有跟孩子很好的沟通,她为孩子准备的每项活动,对孩子有哪方面、怎样的帮助。孩子有没有对妈妈提供的活动对自己的帮助进行理性思考,并把“妈妈和我想的不一样”这样的情绪进行区分隔开。

孩子依然认为相对于自己懂得和了解的东西,自己的表达非常不够。针对这个问题现场的很多家长给出自己的建议。

一位在大学任教的家长(博士毕业)说: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阶段,或者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即知道自己在哪里有一个问题。家长要做的不是教导而是相信,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多尝试并相信自己。因为在家长教导的背后是恐惧和担心。

一位家长说:一个团队中,如果都很能说,都要证明自己很能说,这个团队很难呆下去,团队中需要有听众。这个孩子说话很有条理很淑女,不急不慌在团队中是很受欢迎的。有时,什么都不说,只是用欣赏的眼光看着别人,别人就会喜欢你,就像我刚才对你的喜欢。

一位家长说:一个团队,语言是沟通的一种方式,但绝不是唯一的方式,更不是不能突破的方式,对吗?

一位家长说:在现在这个时代,成功不是让自己成为那个闪亮的星,而是让别人喜欢你。找到自己的优势并发挥它。

另几位家长建议家长看两篇博文:《老子,儿子,究竟谁当家》、《“家长”还是“家奴”》。

 

通过读书会两个小时的真诚讨论,围绕生活中出现的家长和孩子沟通的各种场景(极端的非极端的),帮助参会家长不断厘清“控制”与“引导”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相关观念;给参会家长不断传递从心出发,从感受出发,从接纳出发,从多视角看问题的沟通理念和方法。让我明白:给孩子信任、尊重,放下家长的担心和期望孩子按照自己意愿、方式来做事的心,孩子这张“说明书”也许没有那么难懂。

附:“家长”还是“家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7cd6a10100gf6r.html

老子,儿子,究竟谁当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5c578c0102e11n.html

今日家长李菊英在读书会上发言的思维导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如何教育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们来看看这个故事#育儿#春日读书会#了不起的她
亲子阅读100问 | 读书会影响孩子与他人沟通吗?
一位抑郁孩子母亲的反思:生活在虚假自我中的父母,不能养育真实的孩子。
好看的传单千篇一律,如何才能吸引家长呢?
健康之源(一)
怎样才能教育不焦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