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心学智慧开启新的人生
原文地址:用心学智慧开启新的人生作者:侯小燕
今天的家课,山长把《知行合一王阳明》这一整本书中都没有阐述清楚的心学核心“致良知”,用一颗麦粒作为媒介,简单易懂的展现在我们面前。结合生活中的案例和新旧教育的对比,发现之前很多想不通的事情,借助心学的智慧一下子豁然开朗。 
一:由麦生使命引发的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致良知”。
一颗麦粒,它可能的命运有哪些呢?它可能被丢进泥土里,长成一株麦穗,如此数十年,可以养活成百上千条生命;它也可能被扔在水泥地上,和众多垃圾一起在垃圾堆中了此一生。它可能被磨成面粉,做成美味的面包;也可能被随意扔在水里,最终糜烂。而即便这颗麦粒被幸运的被种植在了泥土中,因为阳光,雨水,温度,水灾旱灾等各种不可控事件,它都不一定能够成长为一株麦穗。在这些不可控事件面前,麦粒是如此的渺小,即便它拼尽全力的努力成长,也不一定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麦粒会不会就此放弃,就会就此纠结一生?麦粒用它的生命向我们示现的智慧又是什么呢?
它只是努力的做好自己,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下,每一天都让自己成为最好的麦粒。即便最终不能结出麦穗,即便面对生命成长过程中如此多的障碍,它需要随时准备好自己的生命可能就此了去,这并不妨碍麦粒真正实现它的麦生使命——“此心光明,夫复何求”的麦生追求。麦粒用它的生命示现了心学“致良知”的真谛所在。
面对看上去“有遗憾”的麦生,麦粒不会有情绪,因为它在活着的每一天都对得起自己的良知;麦粒更不会纠结,因为它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精进,不会受到自己良心的审判,因为此生无憾。麦粒也不会去羡慕和嫉妒别的麦粒,或者水稻等,因为它让自己身为麦粒的每一天都充满了荣耀。麦粒更不会去争第一,因为在它的世界中,因为此心光明,它就是第一。
 
二:“致良知”下的新生活:新教育新在何处?
上面的麦粒并不是与我们无关的故事,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颗麦粒。只是相比于麦粒所示现的这种心学智慧而言,我们不得不自惭形秽,潸然泪下。因为我们自己的世界是一个颠倒疯狂的世界,尤其是对于长久受体制教育毒害的我们来说,每个人的生活轨迹距离自己的心都很远。我们已经习惯了“无心”的生活,习惯了放弃自己良知的生活,成为行走在这个星球上的自由奴。
而山长理想中的新教育核心就是在心学智慧指导下的全新人生,用旧有的模式和观念是完全理解不了的。悲哀的是,就像王学在明朝不被人理解一样,现今的人,虽然对新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却也并不了解新教育的本质新在何处,更多也只是抓住一些皮毛。
另外,因为在体制中浸染已久,我们身上的这种“无心”模式会不自觉的冒出来,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身上有强烈的“体制印痕”。学会像麦粒一样“致良知”的生活模式,是所有1.0能否升级成功的关键所在。而要更新换代的过程中,就需要清楚自己身上那些思维惯性在障碍着自己,而致良知的新生活模式又是怎么样的。下面将通过对比的方式思考发现两者的不同。
努力就会有回报VS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在体制学校中,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努力会有回报”,更为彻底的理解就是努力就会有收获。然而这却是一种被洗脑的方式,而不是事实。我曾经也是被此洗脑的一个。为什么这么说?我们需要问自己,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吗?就像一颗麦粒一样,纵然它再努力,可是如果是在水泥地上,依然得不到回报。而就算麦粒生长在泥土中,但是因为其他不可控的因素,也有很大的概率得不到自己回报。因此虽然不努力一定没有回报,可是努力了也不一定有回报。
但这种思维惯性带给我们的后果可远远不止这些。因为抱持着这种思维模式,在很幸运的得到自己期望的结果时,就会强化我们头脑中的神经链,更加执着于自己的努力模式,亦会产生一种偏差理解,如果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一定是因为自己还不够努力。于是我们就会像一个上了发条的机器一样,更加的拼命,我之前就是这样的模式。可惜的是这个世界上的很多问题都不是靠拼命就可以解决的。
而另一方面,这种思维模式,造成的最大后果就是让我们以结果论英雄,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那么必然会喜欢投机取巧,急功近利,不会踏实的在背后用功。即便得到了好的结果,会患得患失,生活在害怕失去的恐惧模式中。而一旦得不到自己期望的结果,就会情绪低落,沮丧,自我否定,充满了各种纠结的情绪。因此体制学校的学生,必然是害怕面对竞争和挑战的,是害怕面对困难的,是不愿意主动去适应新的变化的。在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时,甚至会走向至上的反面——自我放逐。
就像学堂的一个学生,她习惯了当第一名,自身也非常努力,精进,事实上,她很多时候也得到了第一名的结果。这种学生在体制学校中无疑是老师的宠儿,同学的榜样。然而在学堂却需要进行心理行为调整。因为当这个孩子执着于当第一的时候,她看重的是结果及结果带来的好处,而不是过程中的努力和付出。那么在她不能当第一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结果就是她走向了至上的反面,开始有自我放逐的行为出现。虽然这个孩子目前表现不错,但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那么在她遭遇到失败的时候,可能就会一蹶不振,输不起。而且按照心理学原理,她最害怕失败,最终一定会迎来失败。为了避免她在将来的“失败人生”,必须从现在就开始调整,在不断的心理行为调整中,她就会逐渐的走向中和,无论是否当第一,就会精进努力。
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好像不努力是错的,而努力也是错的,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怎样才算是“致良知”的生活?
其实麦粒已经示现了这一点,清朝的曾国藩也明确总结出了经验教训,那就是每一天的努力“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每一天都让自己“此心光明”。无论是好的结果,还是坏的结果,自己的关注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有没有对得起自己,有没有让自己了无遗憾,这样做自然不会因为外在结果的变化而让自己的内心起伏不定。自然与当不当第一没有关系,自然与结果好不好没有关系。而且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会真正的精进,因为这种精进不是为了什么外在的功利性目的,而只是对得起自己的良知。这就是内在的动力和至上情节。
人人都是失败者VS人人都是成功者。
在体制以结果论英雄的思维模式下,因为第一名只有一个,所以其他人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失败者,成功者只有一个。而这些成功者在其他的方面,又不一定是第一,因此在体制的教育模式下,人人都成为了失败者。
这种模式造成的结果,一方面就是每个人都生活在虚假的世界中,喜欢不断的秀,靠是否生活在聚光灯下来评定自身的价值,喜欢当明星。就像由初中升入重点高中,或者是由高中升入重点大学的时候,很多人会发现,作为曾经独一无二的天之骄子,在新的圈子中,忽然没有那么独一无二了,甚至变成了不起眼的丑小鸭。心理上就很受不了。这种情况在更小的孩子身上也有出现:如凡是能够进入学堂的学生,在她们当地的圈子中,无疑是优秀的,然而,当她进入学堂,发现周围人都是自己这个级别的,甚至比自己还要优秀的时候,就受不了,觉得自己很差劲,很失败。虽然她们只在体制中呆了三四年。在这种互相比较中,其实没有谁是赢家。
而另一方面,在这种思维模式下的世界,注定了是一个悲惨,黑暗的世界。因为第一名只有一个,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以把别人能够踩下去作为基础的。人和人之间都是彼此竞争,彼此掠夺的关系,很难有什么真挚的友情,彼此也很难有真正的关心和合作。习惯的模式就是极尽可能的的通过打压别人来彰显自己。在互相攀比和互相打压中每个人都成功被奴役。
然而,用心学的智慧我们完全可以拥有另一种生活模式。因为对得起自己,因为每一天的努力,即便是团队中的最后一名,也可以是成功者。别人的成功与失败,与自己无关,唯有是否对得起自己才是最应该关心的事情,这样就不会有情绪和纠结。就像麦子一样,即便不能够吐穗结果,因为它已经做到了最好的麦子,它不会去自叹自怜,也不会羡慕嫉妒打压其他麦子。山长在做事中也是如此,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将学堂办的更好上,而不是整天关注别的学堂成败,因为做事追求的一样是“此心光明”,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者。
他律的世界VS自律的世界。
对于长久生活在体制中的人来说,因为标准建立在外在,其实很少有真正的至上精神,体现就是彼此之间很容易通过感情共振的方式原谅自己的错误。对于自己的错误,如果发现别人也有类似的问题,那么就很容易在心态上找到自己的同盟,原谅自己。或者就是对于错误,只要别人不发现,就可以让它一直存在下去。
这种模式就决定了大多从体制出来的人不懂得自我负责,习惯性的期待他人能够为自己负责,需要外在的约束和鞭策才会前行。这其实就是山长一直批评的自由奴,看上去自由行走在这个星球上,实则扮演的是奴隶的身份。
而按照心学的智慧,对人对事的唯一评价标准就是是否对得起自己的良知。那么对于自身的错误,不管别人有没有发现,只要自己的良知发现了,就会去及时的改进,不需要外界的督促和要求。同时对于别人的错误,也会更有同理心,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基于对自己心的觉知和了解,也很容易了解他人的心。因此心学开启的人生模式是一个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自律世界,是一个充满了正能量的世界。
 
当然,依照心学这种“致良知”的智慧,生活的其他方面也会所有不同,限于篇幅,在此就不一一进行分析了。而新教育的核心就是构建一种建立在心学基础上的新的生活方式。退去体制留的壳,追求“此心光明,夫复何求”的人生,有尊严的行走在这个星球上,亦是自己后面努力的方向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王阳明:《心学》5大智慧,细细琢磨,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
王阳明《传习录》中的15大智慧
心学课堂 • 每日一课 I 良知给你答案(四)
千古第一完人“致良知”解读《王阳明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下
不做空想家,要做行动派
王阳明:真正的智者,这一生“2不管,3不问”!不然福气会消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